图书介绍

中国经典诗词认知诗学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经典诗词认知诗学研究
  • 邹智勇,薛睿著 著
  • 出版社: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7140783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228页
  • 文件大小:35MB
  • 文件页数:244页
  • 主题词:古典诗歌-诗歌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经典诗词认知诗学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文本世界理论与中国经典诗词的认知诗学解读1

1.1 关于文本世界理论3

1.1.1 文本世界理论概述3

1.1.2 文本三层次4

1.1.3 文本世界的构建6

1.1.4 文本世界的功能推进命题8

1.1.5 文本世界的转换11

1.1.6 文本世界的可及性13

1.1.7 多重文本世界14

1.1.8 次级世界的分类15

1.2 中国经典诗词的文本世界理论阐释15

1.2.1 文本世界理论与中国经典诗词的常规解读15

1.2.1.1 文本三层次与中国经典诗词的解读15

1.2.1.2 文本世界的构建与中国经典诗词的解读16

1.2.1.3 文本世界的功能推进命题与中国经典诗词的解读17

1.2.1.4 文本世界的转换与中国经典诗词的解读19

1.2.1.5 文本世界的可及性与中国经典诗词的解读22

1.2.1.6 多重文本世界与中国经典诗词的解读23

1.2.1.7 次级世界的分类与中国经典诗词的解读25

1.2.2 文本世界理论与中国经典诗词的深度解读29

1.2.2.1 文本世界生成的二重性与中国经典诗词的解读29

1.2.2.2 文本世界中的多层次功能推进与中国经典诗词的解读33

1.2.2.3 文本世界的诗篇视点移位与中国经典诗词的解读35

1.3 结语38

第二章 中国经典诗词主题现实化的整合理论诠释40

2.1 关于概念整合理论42

2.1.1 概念整合理论概述42

2.1.2 概念整合理论网络模型及其运作44

2.1.3 概念整合的四种类型52

2.1.3.1 简单型网络整合模式52

2.1.3.2 镜像型网络整合模式52

2.1.3.3 单域型网络整合模式54

2.1.3.4 双域型网络整合模式56

2.1.4 概念整合的控制原则57

2.1.4.1 压缩原则57

2.1.4.2 拓扑结构原则59

2.1.4.3 格式完善原则59

2.1.4.4 整合原则59

2.1.4.5 重要关系最多化原则59

2.1.4.6 重要关系强化原则59

2.1.4.7 网络原则60

2.1.4.8 解包原则60

2.1.4.9 关联原则60

2.2 中国经典诗词主题现实化的整合理论诠释60

2.2.1 中国经典诗词主题思想的镜像型整合生成60

2.2.2 中国经典诗词主题思想的单域型整合生成63

2.2.3 中国经典诗词主题思想的双域型整合生成65

2.3 结语69

第三章 意象映射与中国经典诗词意境现实化的认知机制研究71

3.1 关于心理空间映射理论73

3.1.1 心理空间映射理论概述73

3.1.2 投射映射75

3.1.3 语用函数映射76

3.1.4 图式映射78

3.2 意象映射与中国经典诗词意境的现实化79

3.2.1 意象的投射映射与中国经典诗词意境的现实化79

3.2.2 意象的语用函数映射与中国经典诗词意境的现实化82

3.2.3 意象的图式映射与中国经典诗词意境的现实化85

3.3 结语87

第四章 认知诗学的图式理论与中国经典诗词意境的文学图式运作范式90

4.1 关于图式理论92

4.1.1 图式理论概述92

4.1.2 图式的理解94

4.1.3 图式的特征96

4.1.4 图式的功能97

4.1.5 意象图式98

4.2 中国经典诗词意境的文学图式运作范式100

4.2.1 中国经典诗词意境文学图式的加强100

4.2.2 中国经典诗词意境文学图式的更新104

4.2.3 中国经典诗词意境文学图式的重构108

4.3 结语111

第五章 原型理论与中国经典诗词意境的典型效应及其延伸114

5.1 关于原型理论116

5.1.1 原型理论概述116

5.1.2 范畴化及其重要性117

5.1.3 经典范畴理论119

5.1.4 原型范畴理论121

5.1.4.1 从Wittgenstein到Rosch121

5.1.4.2 原型的含义125

5.1.5 范畴层次理论127

5.1.5.1 范畴化的基本层次127

5.1.5.2 范畴化的上下义层次128

5.2 原型理论与中国经典诗词意境的典型效应129

5.2.1 中国经典诗词文体意境的典型性129

5.2.2 中国经典诗词题材意境的典型性135

5.2.3 中国经典诗词文化意境的典型性141

5.3 结语145

第六章 图形-背景理论与中国经典诗词的意境焦点域148

6.1 关于图形-背景理论150

6.1.1 图形-背景理论概述150

6.1.2 图形-背景理论的定义和特征151

6.1.3 图形-背景与简单小句156

6.1.4 图形-背景与复杂句158

6.1.5 图形-背景的注意力(attention)与认知域161

6.2 图形-背景理论与中国经典诗词的意境焦点域164

6.2.1 图形-背景与中国经典诗词的感官意境164

6.2.1.1 中国经典诗词中视觉的图形-背景意境164

6.2.1.2 中国经典诗词中听觉的图形-背景意境165

6.2.1.3 中国经典诗词中味觉的图形-背景意境166

6.2.1.4 中国经典诗词中多种感官的图形-背景意境168

6.2.2 图形-背景与中国经典诗词的词类意境169

6.2.2.1 中国经典诗词中介词的图形-背景意境169

6.2.2.2 中国经典诗词中形容词的图形-背景意境172

6.2.2.3 中国经典诗词中动词的图形-背景意境173

6.2.3 图形-背景与中国经典诗词的句法意境174

6.2.3.1 中国经典诗词中问句的图形-背景意境174

6.2.3.2 中国经典诗词中“把”字句的图形-背景意境176

6.2.3.3 中国经典诗词中句法主体的图形-背景意境177

6.3 结语179

第七章 隐喻认知理论与中国经典诗词意境的跨域产生181

7.1 关于隐喻认知理论183

7.1.1 隐喻认知理论概述183

7.1.2 隐喻的本质及分类184

7.1.2.1 结构性隐喻(structural metaphor)185

7.1.2.2 方向性隐喻(orientational metaphor)187

7.1.2.3 本体性隐喻(ontological metaphor)189

7.1.3 概念隐喻及其认知机制192

7.1.4 诗歌隐喻的力量195

7.2 隐喻认知理论与中国经典诗词意境的跨域产生198

7.2.1 中国经典诗词中事物域/动作域/性状域之间的隐喻意境198

7.2.1.1 事物域的隐喻意境198

7.2.1.2 动作域的隐喻意境200

7.2.1.3 性状域的隐喻意境201

7.2.2 中国经典诗词中行域/知域/言域之间的隐喻意境202

7.2.2.1 行域的隐喻意境202

7.2.2.2 知域的隐喻意境203

7.2.2.3 言域的隐喻意境205

7.2.3 中国经典诗词中句法域/语义域/语用域之间的隐喻意境206

7.2.3.1 句法域的隐喻意境207

7.2.3.2 语义域的隐喻意境209

7.2.3.3 语用域的隐喻意境211

7.3 结语213

主要术语英汉对照表215

作者感言22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