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21世纪高校文科教材 汉语修辞学 修订版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黎运汉,盛永生主编 著
- 出版社: 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540678845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545页
- 文件大小:39MB
- 文件页数:565页
- 主题词:汉语-修辞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21世纪高校文科教材 汉语修辞学 修订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修辞学的基本理论1
第一章 修辞和修辞学的含义、性质及社会价值2
第一节 修辞和修辞学的含义2
一 修辞是努力提高语言表达和接受效果的活动2
二 修辞学是研究提高修辞表达和接受效果的规律的科学5
第二节 修辞和修辞学的性质6
一 修辞是言语现象6
二 修辞学属语言运用的科学7
第三节 修辞和修辞学的社会价值8
一 修辞是兴国立业的重要手段8
二 修辞是提高自我修养、文明礼貌的重要手段10
三 修辞是商品社会中创造经济价值的重要手段11
四 修辞学在社会科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12
思考与练习(一)13
第二章 修辞学的研究对象、任务、范围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14
第一节 修辞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范围14
一 修辞学的研究对象14
二 修辞学的研究任务16
三 修辞学的研究范围18
第二节 修辞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25
一 修辞学与语言学诸分支学科的关系25
二 修辞学与其他相关社会科学的关系31
思考与练习(二)36
第三章 修辞学发展繁荣的轨迹和现状37
第一节 修辞学发展繁荣的轨迹37
一 萌生期37
二 缓慢发展期39
三 普及期40
四 沉寂期41
五 繁荣期42
第二节 修辞学研究的现状45
一 修辞学研究取得的成就45
二 修辞学研究存在的问题48
思考与练习(三)50
第四章 修辞与语境51
第一节 语境及其构成51
一 语境是什么51
二 语境的构成53
第二节 语境的修辞功能58
一 简省功能58
二 语义补充功能61
三 创设变异功能63
思考与练习(四)68
第五章 修辞的原则69
第一节 修辞的表达原则69
一 立诚70
二 切旨75
三 切身82
四 适境88
五 合体107
第二节 修辞的接受原则110
一 切合表达言语原意112
二 切合表达主体自身因素123
三 切合表达语境126
思考与练习(五)130
第二编 语料修辞131
第六章 语音修辞132
第一节 语音与修辞132
一 现代汉语语音特点132
二 汉语语音的修辞功用133
第二节 联绵词、叠音词和象声词的修辞功用135
一 联绵词的修辞功用135
二 叠音词的修辞功用137
三 象声词的修辞功用140
第三节 平仄的修辞功用142
一 平仄格律的基本规则142
二 平仄格律的修辞功用145
第四节 押韵的修辞功用147
一 韵文的押韵规则147
二 押韵的修辞功用150
第五节 节奏的修辞功用152
一 节奏的分类152
二 节奏的修辞功用154
思考与练习(六)156
第七章 词语修辞157
第一节 词语修辞的作用和内容157
一 词语修辞在立言中的地位和作用157
二 词语修辞的范围和内容159
第二节 词语的意义类别160
一 词语的理性意义160
二 词语的附加意义161
第三节 多义词、同义词、反义词的修辞功用163
一 多义词的修辞功用163
二 同义词的修辞功用165
三 反义词的修辞功用168
第四节 模糊词语的修辞功用170
一 汉语里的模糊词语170
二 模糊词语的修辞功用171
第五节 古语词、方言词、外来词的修辞功用175
一 古语词的修辞功用175
二 方言词的修辞功用177
三 外来词的修辞功用178
第六节 熟语的修辞功用179
一 成语的修辞功用179
二 惯用语的修辞功用182
三 歇后语的修辞功用184
四 谚语的修辞功用186
五 格言的修辞功用188
思考与练习(七)189
第八章 句子修辞190
第一节 句子修辞的作用和内容190
一 句子修辞在修辞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190
二 句子修辞的内容193
第二节 句子建构的修辞艺术197
一 常式句建构的修辞艺术197
二 变式句建构的修辞艺术201
第三节 句式的修辞功用206
一 长句和短句的修辞功用206
二 紧句和松句的修辞功用209
三 整句和散句的修辞功用211
四 主动句和被动句的修辞功用215
五 肯定句和否定句的修辞功用217
思考与练习(八)218
第三编 语用修辞221
第九章 修辞同义手段的选用222
第一节 修辞同义手段的定义和类型222
一 修辞同义手段的定义224
二 修辞同义手段的类型225
第二节 修辞同义手段的功用225
一 协调声律,增强语言音乐美225
二 准确传情达意,精细描绘事物228
三 强调语意,突现重点229
四 避免雷同、板滞,显现错综变化231
第三节 语言要素中的修辞同义手段的选用233
一 词语修辞同义手段的选用234
二 句子修辞同义手段的选用240
第四节 超语言要素中的修辞同义手段的选用246
一 修辞格与非修辞格或修辞格与修辞格构成的修辞同义手段的选用247
二 句群、段落修辞同义手段的选用248
思考与练习(九)249
第十章 辞格的运用251
第一节 修辞格的含义及其产生的基础251
一 修辞格的含义251
二 修辞格的产生基础255
第二节 修辞格的分类259
一语形求同类和语形变异类261
二 语义变异类和逻辑变异类261
三 搭配变异类和用句变异类261
第三节 修辞格的运用原则262
一 表达原则262
二接受原则264
第四节 常用修辞格266
一 语形求同类:对偶、排比、层递、反复、顶真266
二 语形变异类:仿拟、回环、拆字、析词、藏词283
三 语义变异类:借代、双关、对照、较物、衬托、反语291
四 逻辑变异类:夸张、闪避308
五 搭配变异类:比喻、比拟、移觉、移就、拈连、摹拟314
六 用句变异类:设问、反问、换算336
第五节 修辞格的综合运用344
一 兼用式344
二 连用式345
三 套用式346
四 混用式347
思考与练习(十)349
第十一章 辞趣的创设351
第一节 辞趣的含义和类型351
一 辞趣的含义351
二 辞趣的类型352
第二节 音趣352
一 异形同音趣353
二 同形异音趣354
三 韵趣354
四 拗趣355
第三节 意趣357
一 指代趣357
二 词句组合趣358
第四节 形趣360
一 字形趣360
二 图符趣365
思考与练习(十一)368
第十二章 语篇修辞369
第一节 语篇修辞的内容和基本要求369
一 语篇修辞的内容369
二 语篇修辞的基本要求372
第二节 语篇的标题376
一 标题的作用376
二 标题的拟设377
第三节 语篇的开头和结尾381
一 语篇的开头381
二 语篇的结尾391
第四节 语篇层次的划分和表达397
一 层次的划分398
二 层次的安排399
第五节 语篇的衔接与连贯404
一 语篇的衔接404
二 语篇的连贯411
思考与练习(十二)418
第十三章 语体修辞421
第一节 语体的界定与类型421
一 语体的定义421
二 语体与文体422
三 语体与语言风格422
四 语体的类别424
第二节 谈话语体修辞425
一 谈话语体的定义、类型和修辞特点425
二 随意谈话体的修辞特点428
三 专题谈话体的修辞特点431
第三节 事务语体修辞434
一 事务语体的定义、类型和修辞要求434
二 法规体的修辞特点436
三 通报体的修辞特点439
四 契约体的修辞特点442
五 函电体的修辞特点443
第四节 科技语体修辞447
一 科技语体的定义、类型和修辞要求447
二 专门科技体的修辞特点449
三 说明科技体的修辞特点453
四 辞书体的修辞特点456
第五节 政论语体修辞458
一 政论语体的定义、类型和修辞要求458
二 论政体的修辞特点459
三 评论体的修辞特点464
第六节 文学语体修辞467
一 文学语体的定义、类型和修辞特点467
二 韵文体的修辞特点469
三 散言体的修辞特点471
四 剧文体的修辞特点474
第七节新闻报道语体修辞476
一 新闻报道语体的定义、类型和修辞要求476
二 消息体的修辞特点479
三 通讯体的修辞特点485
第八节 演讲语体修辞489
一 演讲语体的定义、类型和修辞要求489
二 说服性演讲体的修辞特点493
三 传授性演讲体的修辞特点495
四 礼仪性演讲体的修辞特点497
第九节 广告语体修辞500
一 广告语体的定义和类型500
二 广告语体总的修辞特点500
三 口头广告语体的修辞特点507
四书面广告语体的修辞特点509
思考与练习(十三)511
第十四章 风格修辞513
第一节 语言风格和语言表现风格513
一 语言风格513
二 语言表现风格515
第二节 豪放与柔婉风格的修辞特点比较516
一 豪放风格的修辞特点516
二 柔婉风格的修辞特点519
第三节 简约与繁丰风格的修辞特点比较521
一 简约风格的修辞特点521
二 繁丰风格的修辞特点523
第四节 明快与蕴藉风格的修辞特点比较526
一 明快风格的修辞特点526
二 蕴藉风格的修辞特点528
第五节 朴实与藻丽风格修辞特点比较531
一 朴实风格的修辞特点531
二 藻丽风格的修辞特点534
第六节 幽默与庄重风格的修辞特点比较537
一 幽默风格的修辞特点537
二 庄重风格的修辞特点539
思考与练习(十四)541
主要参考文献543
热门推荐
- 2153687.html
- 2206466.html
- 3015010.html
- 1849899.html
- 2790638.html
- 2293113.html
- 3857222.html
- 3751336.html
- 937372.html
- 28784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8378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0975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4348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3518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1089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6798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270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8941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6627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01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