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阈中的“中国问题”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张艳涛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00493198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287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303页
- 主题词: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阈中的“中国问题”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 哲学范式转换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新进展1
一 研究什么:近十年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对象的新进展2
二 怎样研究:近十年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方法的新进展10
三 研究主体:近十年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思维方式的新进展14
第一部分 追寻马克思开辟的哲学之路23
第一章 回归生活世界的马克思哲学23
一 马克思拒斥形而上学的必要性24
二 马克思拒斥形而上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哲学回归现实生活世界25
三 马克思拒斥形而上学所实现的哲学变革27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命力之所在31
一 学术方法与思想支撑——“让学术成为思想的风骨”31
二 学术思考与时代精神——“让思想传递时代的声音”34
三 学术创新与民族命运——“让学术造就中华民族的思想自我”36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进展39
一 政治层面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陈出新39
二 学术层面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返本开新42
三 政治层面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学术层面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良性互动44
第四章 马克思解读现实问题的方式48
一 马克思以哲学的方式关注现实所实现的哲学观变革48
二 马克思以哲学方式解读现实问题的方法与路径54
三 马克思以哲学的方式解读现实问题的当代启示意义64
第五章 中国发展需要哲学家的声音69
一 马克思开辟的经济学道路及其启示69
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学家的历史贡献及局限71
三 当代中国发展需要哲学家的声音73
第六章 走向直面“中国问题”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之路77
一 当代中国的“历史方位”78
二 直面“中国问题”的马克思主义哲学81
三 深入挖掘“中国问题”的世俗基础87
小结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实路径——基于政治形态、学术形态与大众形态相统一的视角92
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念的来龙去脉93
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96
三 在政治形态、学术形态和大众形态的统一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101
第二部分 人学研究与“中国问题”109
第七章 当代中国人学研究:反思与前瞻109
一 中国人学研究兴起的缘由109
二 当代中国人学研究之现状113
三 当前中国人学研究面临的挑战115
四 自觉实现中国人学研究的范式转换116
第八章 马克思人学现象学方法探析119
一 问题的提出119
二 马克思人学现象学方法溯源121
三 马克思人学与现象学的会通124
第九章 以人为本所蕴涵的哲学思维方式127
一 由“谈人色变”到“人本思维”的转向127
二 由“以物为本的发展方式”到“以人为本的发展方式”跃迁128
三 由“民”到“人”的提升129
四 由无视“共同人性”到肯定“共同人性”的转变130
五 由“两极对立”思维到“共生共进”思维的转换131
六 由“统一性思维”到“多样差异与多样协调思维”的发展132
第十章 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133
一 什么是社会主义?133
二 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135
三 在以人为本理念引领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137
第十一章 人性化、理性化、个性化论析140
一 人性化:当代中国人学研究的价值向度140
二 理性化:当代中国人学研究的科学向度142
三 个性化:当代中国人学研究的自由向度144
小结 人的解放:“五四”精神的主旋律147
一 “人的解放”:“五四”精神的主旋律147
二 “思想解放”:“五四”精神的变奏一148
三 “人性解放”:“五四”精神的变奏二148
四 “个性解放”:“五四”精神的变奏三149
第三部分 能力本位理论与“中国问题”153
第十二章 能力本位:当代中国发展新理念153
一 能力观念:当代中国最需要的先进理念153
二 能力本位:当代中国理念比制度和体制重要155
三 能力公正:现代公正理念的内核158
第十三章 能力本位理论的现实针对性及其实践价值160
一 “权力本位”及其弊端160
二 “关系本位”及其弊端162
三 “金钱本位”及其弊端163
四 能力本位理论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165
第十四章 能力建设:当代中国发展的关键168
一 “能力建设”思想提出的历史方位168
二 “能力建设”思想的科学内涵172
三 “能力建设”思想所体现的方法论意义175
第十五章 整合力:当代中国发展新思维177
一 政治整合:打造能力型“有限—有效”政府,建构整合型稳定模式,促进社会公平正义177
二 经济整合:以利益整合为突破口,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人民共同富裕180
三 文化整合:构建核心价值观与明晰基本价值观,培育独立个性,增强文化自觉,支撑起民族复兴的脊梁182
四 社会整合:构建和谐社会,培育和谐人,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和谐进步184
小结 创新阻滞力与“中国问题”破解186
一 影响当代中国创新的根本问题186
二 阻滞创新深层原因之追问191
三 解决问题之根本路径194
第四部分 社会层级结构理论与“中国问题”201
第十六章 社会层级结构理论:分析和解释“中国问题”的一种框架201
一 “社会层级结构理论”的内涵201
二 “中国问题”之特质203
三 “社会层级结构理论”:分析和解释“中国问题”的一种框架207
第十七章 活力与和谐是建构和谐社会的两块重要基石211
一 活力:社会发展的动力保证211
二 和谐:社会发展的秩序保障213
三 在活力与和谐的张力中建构和谐社会215
第十八章 权力制约与权利保障:“有限—有效”政府建构之路218
一 “有限—有效”政府提出的历史方位218
二 “有限—有效”政府的内涵与基础220
三 当代中国“有限—有效”政府建构之路初探223
第十九章 整合与凝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构之路228
一 问题的提出: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229
二 问题的分析: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是思维范式转换231
三 问题的解决: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路径234
第二十章 建构“中国理论”破解“中国问题”237
一 让当代中国的哲学研究回归“中国问题”237
二 “中国问题”的哲学理解243
三 用哲学方式破解“中国问题”与建构“中国理论”248
小结 改革开放新起点上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55
一 新起点: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历史方位255
二 新问题:站在历史新起点拓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问题域257
三 新要求:立足历史新起点研究新问题,承担马克思主义者的社会责任261
结语 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是增强马克思主义吸引力的关键266
一 错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五种现象266
二 马克思主义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马克思主义272
三 怎样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276
参考文献281
后记286
热门推荐
- 1938318.html
- 3267576.html
- 119918.html
- 3902580.html
- 3850422.html
- 501367.html
- 2644982.html
- 861453.html
- 3494473.html
- 343114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855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6231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3666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1258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2513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8878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0638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3259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9557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734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