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计算机网络技术原理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杨孔雨,聂培尧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 ISBN:7505836781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366页
- 文件大小:32MB
- 文件页数:381页
- 主题词:计算机网络-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计算机网络技术原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计算机网络概论1
1.1 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1
1.1.1 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1
1.1.2 计算机分组交换网络2
1.1.3 网络体系结构及标准化3
1.1.4 Internet与高速通信网络4
1.2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分类6
1.2.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6
1.2.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7
1.3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结构8
1.3.1 资源子网与通信子网8
1.3.2 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9
1.3.3 现代网络结构的变化10
1.4 公用数据通信网及其服务11
1.4.1 X.25网(X.25Net)11
1.4.2 帧中继(Frame Relay)11
1.4.3 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12
1.4.4 异步传输模式(ATM)13
1.5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及应用13
1.5.1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作用13
1.5.2 计算机网络的最新应用14
1.6 网络计算的概念及研究简介15
1.6.1 移动网络计算15
1.6.2 多媒体网络计算16
1.6.3 并行网络计算17
1.6.4 存储区域网络18
习题18
第2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19
2.1 网络体系结构与通信协议19
2.1.1 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19
2.1.2 通信协议与协议分层22
2.2 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24
2.2.1 ISO的OSI/RM24
2.2.2 开放系统互连环境26
2.2.3 有连接服务和无连接服务27
2.2.4 接口、服务访问点和数据单元28
2.2.5 服务原语29
2.2.6 服务与协议的关系29
2.3 TCP/IP参考模型30
2.3.1 TCP/IP模型及分层30
2.3.2 TCP/IP协议简介31
2.4 OSI/RM与TCP/IP的比较34
2.4.1 OSI/RM的缺点35
2.4.2 TCP/IP的缺点36
2.4.3 两种模型的比较37
2.5 计算机网络的原理体系结构38
习题39
第3章 数据通信基础与物理层41
3.1 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41
3.1.1 数据通信及其分类41
3.1.2 信道及其工作方式42
3.1.3 模拟传输和数字传输43
3.1.4 并行传输和串行传输44
3.1.5 异步传输和同步传输44
3.2 数据通信的理论基础45
3.2.1 信号的时域和频域46
3.2.2 周期信号的傅立叶分析47
3.2.3 信道的极限容量49
3.2.4 基带传输、频带传输和宽带传输51
3.3 传输介质52
3.3.1 双绞线52
3.3.2 同轴电缆53
3.3.3 光纤54
3.3.4 无线介质57
3.4 数据信息编码59
3.4.1 数字数据的数字信号编码59
3.4.2 数字数据的模拟信号编码61
3.4.3 模拟数据的数字信号编码63
3.4.4 模拟数据的模拟信号编码64
3.5 多路复用技术65
3.5.1 频分多路复用(FDM)65
3.5.2 时分多路复用(TDM)66
3.5.3 波分多路复用(WDM)67
3.5.4 码分多址访问(CDMA)69
3.6 交换技术71
3.6.1 电路交换71
3.6.2 报文交换72
3.6.3 分组交换73
3.7 无线通信与移动通信75
3.7.1 无线寻呼和无绳电话75
3.7.2 蜂窝移动通信76
3.7.3 卫星通信简介79
3.8 物理层80
3.8.1 物理层功能定义80
3.8.2 流行物理层标准82
习题84
第4章 数据链路层86
4.1 数据链路层的功能定义86
4.2 差错控制88
4.2.1 差错的产生及分类88
4.2.2 差错控制编码89
4.2.3 差错控制方式94
4.3 流量控制96
4.3.1 停止-等待协议96
4.3.2 连续ARQ(Go-back-N)协议98
4.3.3 滑动窗口机制99
4.3.4 选择重传协议102
4.4 数据链路控制规程103
4.4.1 面向字符的同步控制规程(BSC)104
4.4.2 面向比特的同步控制规程(HDLC)106
4.5 Internet中的数据链路协议108
4.5.1 串行线路互连网协议(SLIP)109
4.5.2 点对点协议(PPP)110
习题112
第5章 介质访问控制与局域网技术113
5.1 局域网体系结构与模型113
5.2 局域网拓扑结构与介质访问控制114
5.2.1 拓扑结构114
5.2.2 介质访问控制协议115
5.3 IEEE 802标准126
5.3.1 IEEE 802.2标准(LLC)126
5.3.2 IEEE 802.3标准(CSMA/CD)126
5.3.3 IEEE 802.4标准(Token-Bus)126
5.3.4 IEEE 802.5标准(Token-Ring)127
5.3.5 IEEE 802.6~802.12标准简介127
5.4 以太网组网技术128
5.4.1 10Base以太网128
5.4.2 交换式以太网131
5.4.3 100Base以太网132
5.4.4 1000Base以太网132
5.4.5 10GigaBit以太网133
5.5 其他高速局域网组网技术134
5.5.1 光纤分布数据接口(FDDI)134
5.5.2 100VG-AnyLan134
5.5.3 高性能并行接口(HIPPI)135
5.5.4 光纤通道(FC)136
5.6 局域网扩展和互连设备136
5.6.1 局域网互连136
5.6.2 网络接入设备137
5.6.3 中继器和集线器138
5.6.4 网桥139
5.6.5 交换机140
习题141
第6章 网络层与广域网技术142
6.1 网络层功能定义142
6.1.1 网络层提供的服务和功能142
6.1.2 数据报和虚电路142
6.2 路由选择算法144
6.2.1 路由选择概述144
6.2.2 非自适应路由选择145
6.2.3 自适应路由选择148
6.3 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156
6.3.1 流量和拥塞控制概述156
6.3.2 流量控制158
6.3.3 拥塞控制方法160
6.4 广域网技术162
6.4.1 广域网的构成162
6.4.2 广域网中的路由选择机制163
6.5 X.25建议书165
6.5.1 X.25建议165
6.5.2 X.25分组与控制166
6.6 帧中继168
6.6.1 帧中继是对X.25建议的简化和改进168
6.6.2 帧中继的协议结构169
6.6.3 帧中继的帧格式170
6.6.4 帧中继的永久虚电路171
6.6.5 帧中继的呼叫控制171
6.7 路由器172
6.7.1 路由器及其功能172
6.7.2 路由器的工作过程174
6.7.3 路由器协议176
6.7.4 路由器性能与分类177
6.7.5 Cisco路由器178
6.8 ATM技术179
6.8.1 ATM基本原理180
6.8.2 ATM协议参考模型182
6.8.3 ATM交换机186
6.8.4 服务质量188
习题189
第7章 网络互连及Internet协议192
7.1 网络互连的概念192
7.2 Internet的互连网协议(IP)194
7.2.1 IP协议194
7.2.2 IP数据报格式195
7.2.3 IP地址和子网掩码199
7.3 Internet控制报文协议(ICMP)202
7.3.1 ICMP报文分类202
7.3.2 ICMP差错报文203
7.3.3 ICMP控制报文205
7.3.4 请求/应答报文206
7.4 Internet地址解析协议207
7.4.1 地址解析协议(ARP)207
7.4.2 反向地址解析协议(RARP)209
7.5 IP数据报的转发过程209
7.5.1 路由表的构成及查找209
7.5.2 IP数据报转发过程210
7.6 IP路由选择协议211
7.6.1 两类路由选择协议211
7.6.2 路由信息协议(RIP)212
7.6.3 开放最短通路优先协议(OSPF)214
7.6.4 边界网关协议(BGP)219
7.7 IP的其他重要协议与技术220
7.7.1 IP数据报的分段与重组220
7.7.2 组播和Internet组管理协议(IGMP)222
7.7.3 无类型域间路由选择(CIDR)223
习题225
第8章 传输层及Internet传输控制协议226
8.1 传输层功能与服务227
8.1.1 传输层提供给高层的服务227
8.1.2 服务质量(QoS)227
8.1.3 传输服务原语228
8.2 传输层协议的分类和基本要素230
8.2.1 传输层协议的分类230
8.2.2 传输层协议的基本要素230
8.3 Internet传输层协议及用户数据报协议231
8.3.1 传输层协议概述231
8.3.2 用户数据报协议(UDP)233
8.4 传输控制协议(TCP)234
8.4.1 TCP可靠性的获得235
8.4.2 TCP报文格式236
8.4.3 TCP连接管理238
8.4.4 TCP的流量与拥塞控制240
8.5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问题242
8.5.1 网络性能评价242
8.5.2 网络性能测量243
8.5.3 优化性能设计243
8.5.4 千兆位网络协议244
习题246
第9章 应用层及Internet应用248
9.1 域名系统(DNS)248
9.1.1 域名空间和域名规则249
9.1.2 域名服务器249
9.2 文件传输协议(FTP)250
9.2.1 FTP工作原理及应用250
9.2.2 简单文件传输协议(TFTP)251
9.3 电子邮件252
9.3.1 电子邮件概述252
9.3.2 体系结构和服务253
9.3.3 因特网邮件协议255
9.3.4 邮件内容的格式与编码256
9.4 万维网(WWW)258
9.4.1 万维网概述258
9.4.2 统一资源定位符(URL)259
9.4.3 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260
9.4.4 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260
9.4.5 万维网上的信息检索系统261
9.5 网络安全263
9.5.1 网络安全的概念263
9.5.2 数据加密算法264
9.5.3 防火墙技术268
9.6 网络管理271
9.6.1 网络管理的内容271
9.6.2 网络管理模型271
9.6.3 网络管理协议273
9.7 网络编程275
9.7.1 Winsock的组成275
9.7.2 使用Winsock API编程276
习题276
第10章 网络操作系统与应用278
10.1 网络操作系统概述278
10.2 Windows 2000 Server简介279
10.2.1 Windows 2000概述279
10.2.2 Windows 2000目录服务280
10.3 Windows 2000的网络规划与安装282
10.3.1 网络规划283
10.3.2 Windows 2000 Server的安装285
10.3.3 配置服务器287
10.4 域控制器管理287
10.4.1 设置域控制器属性288
10.4.2 查找域控制器目录内容290
10.4.3 连接到其他域290
10.4.4 配置DNS服务291
10.5 管理Windows 2000 Server293
10.5.1 用户和计算机管理工具293
10.5.2 添加组织单位到域中294
10.5.3 创建用户295
10.5.4 管理用户297
10.5.5 创建组298
10.5.6 添加组成员并进行管理300
10.5.7 在单位中创建其他成员300
10.6 配置Windows 2000 Server301
10.6.1 TCP/IP协议的安装与配置301
10.6.2 添加新的IP地址302
10.6.3 TCP/IP实用命令302
10.6.4 DHCP服务简介303
10.7 创建Internet信息服务器(IIS)304
10.7.1 IIS简介304
10.7.2 创建Web和FTP服务器305
10.7.3 管理Web和FTP服务器308
10.7.4 管理Internet信息服务器312
10.8 UNIX/LINUX网络操作系统简介314
10.8.1 UNIX系统概述314
10.8.2 Linux网络操作系统概述317
习题325
第11章 网络系统集成326
11.1 网络系统集成概述326
11.1.1 网络系统集成的定义326
11.1.2 为什么需要网络系统集成326
11.1.3 网络系统集成商应具备的条件328
11.2 网络规划与设计329
11.2.1 规划与设计原则330
11.2.2 规划与设计规范331
11.2.3 实施步骤331
11.2.4 网络工程的组织与质量保证333
11.3 网络系统集成的实施334
11.3.1 园区网及企业内部网335
11.3.2 网络整体设计335
11.3.3 网络硬件选型337
11.3.4 网络系统软件选型339
11.4 结构化综合布线340
11.4.1 概述340
11.4.2 综合布线的硬件与体系结构340
11.4.3 主干网设计341
11.4.4 布线与测试341
11.5 网络系统集成实例342
11.5.1 校园网整体规划342
11.5.2 硬件选型与软件配置342
11.5.3 网络应用软件开发和集成342
习题343
第12章 计算机网络未来发展与NGI344
12.1 “三网融合”简介344
12.2 多媒体通信网络345
12.2.1 多媒体通信的特性346
12.2.2 多媒体对通信网络的要求346
12.2.3 理想的多媒体网络347
12.3 第三代移动通信简介347
12.3.1 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标准348
12.3.2 第三代手机348
12.4 IP电话349
12.4.1 IP电话的发展及特点349
12.4.2 IP电话的网络配置350
12.4.3 IP电话系统结构简介352
12.5 IPv6353
12.5.1 IPv6的主要变化和首部格式353
12.5.2 IPv6的地址空间及结构356
12.5.3 IPv6的网络安全358
12.6 下一代Internet(NGI)358
12.6.1 NGI关键技术分析359
12.6.2 NGI的功能扩展362
12.6.3 IPv4向IPv6演进技术363
习题365
参考文献366
热门推荐
- 805097.html
- 3336365.html
- 2057162.html
- 1055942.html
- 1221102.html
- 1169005.html
- 494865.html
- 2218977.html
- 1421103.html
- 204128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1686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4468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802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3008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5006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4610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9064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7391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1215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55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