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宪政的发展与路径选择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宪政的发展与路径选择
  • 卢尚纯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群言出版社
  • ISBN:9787802560819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03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313页
  • 主题词:宪法-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宪政的发展与路径选择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言1

第一章 宪政概述4

一、宪政的涵义4

(一)规范意义的宪政10

(二)限政意义上的宪政12

二、宪政与宪法14

(一)宪法是宪政的制度基础18

(二)宪法保障宪政的实现19

三、宪政与民主20

(一)民主是宪政的政治性前提21

(二)宪政是民主的法治化表现22

四、宪政与法治23

(一)宪政必须依赖法治发展24

(二)宪政是法治的构成部分25

(三)宪政是法治的集中体现26

五、宪政的基本特征27

第二章 宪政的理论基础33

一、西方国家的宪政理论33

(一)人民主权原则34

(二)权力制衡理论42

(三)代议民主制理论58

(四)法治主义理论64

(五)天赋人权理论66

二、社会主义宪政理论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内涵70

(一)宪政是人类政治文明的优秀成果,值得社会主义借鉴,这是社会主义宪政理论的重要依据之一70

(二)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未来社会的设想是社会主义宪政理论确立的重要渊源76

(三)毛泽东、邓小平关于宪政的探索是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宪政理论的直接依据80

(四)社会主义宪政理论的基本点89

第三章 中国宪政的发端与延宕93

一、中国宪政的发端和延宕93

二、中国宪政延宕的因素分析107

(一)中国两千年的封建制度和人治传统是近代中国不可能走上宪政的政治原因107

(二)商品经济不发达导致中国缺乏宪政的经济基础110

(三)市民社会的缺失导致中国的宪政社会基础的缺乏112

(四)宪政文化的缺失导致中国缺乏宪政的文化基础116

第四章 宪政在中国的重起和中国需要宪政的理由122

一、宪政在中国的重起122

二、中国需要宪政的理由128

(一)宪政主义认为人性是不完美的,人有自私和滥用权力的倾向,必须约束权力,以降低政治风险128

(二)宪政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必要条件,也是社会主义的特征之一132

(三)宪政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136

(四)宪政是中国社会长治久安的必然选择152

第五章 中国实现宪政的条件分析155

一、执政党对执政规律认识的加深和对宪政的推动使中国走向宪政的条件逐步形成158

二、市场经济的发展培育了宪政兴起的经济基础161

三、一个相对独立的市民社会正在逐步形成和发展之中并逐步成为中国宪政的社会基础162

四、法治文化的传播培育了宪政兴起的文化基础163

五、民主政治的发展培育了宪政兴起的政治基础163

(一)公民自发的政治参与164

(二)媒体和公众舆论推动宪政的发展167

(三)以法律界人士为主导作用的社会力量通过监督政府的工作、立法和诉讼的方式推动着宪政169

(四)一些部门和地方出现主动进行政治民主改革的探索,正在推进宪政的发展173

第六章 中国宪政的路径选择187

一、中国宪政的推进模式187

二、中国宪政的实现路径191

(一)依托现有体制,逐步完善我国宪政体制191

(二)实施和完善现行宪法,树立宪法的权威205

(三)实践推进,解决具体问题,逐渐推进中国宪政的发展214

第七章 宪政条件下执政党的地位和执政路径219

一、执政党在宪政中国的地位220

(一)中国共产党是宪法制定者和实施者220

(二)中国共产党的理论进步和创新牵引中国宪政建设向前发展220

(三)宪政建设必须和党的改革同步221

(四)在中国宪政发展进程中,中国共产党起关键性的领导作用223

二、宪政条件下执政党执政的基本原则226

(一)合法原则226

(二)民主原则226

(三)法律至上原则227

(四)公平、公正原则227

三、宪政条件下执政党的执政路径228

(一)明确执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234

(二)执政党执政的合法性来自于“三个代表”的忠实实践,来自于法律的确认和宪政的程序236

(三)执政党的地位、权力、责任和活动方式等应当得到宪法、法律的确认,使之具有合宪性、合法性;同时执政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接受宪法和法律监督,任何违宪违法的执政和行为将受到追究238

(四)理顺执政党与国家权力机关的关系249

(五)完善多党合作制,扩大社会团体、组织的有序政治参与,实现党执政方式的民主化251

第八章 宪政条件下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253

一、完善人大选举制度255

(一)我国选举制度存在的缺陷256

(二)改进我们国家的选举制度的思路257

二、建立健全人大代表制度261

(一)建立专职代表制262

(二)加强对代表的监督制约机制264

三、加强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机构和工作程序266

(一)加强和完善各级人大常委会的组织机构和工作制度266

(二)完善和加强各级人大的专门委员会268

(三)完善会议制度269

(四)完善立法听证制度269

(五)增加人大直属机构中心270

四、建立违宪审查制度272

(一)宪法委员会的设立及职责276

(二)人民法院司法审查权的完善277

(三)宪法委员会和人民法院的关系:指导与监督280

五、司法体制改革281

六、加强和完善人大监督制度282

(一)中国监督制度的现状与问题285

(二)监督制度建设的目标291

(三)深化我国政治监督体制的改革292

参考文献298

后记30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