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耕作制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耕作制度
  • 刘巽浩等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农业出版社
  • ISBN:7109021297
  • 出版时间:1993
  • 标注页数:565页
  • 文件大小:36MB
  • 文件页数:575页
  • 主题词:耕作制度(地点: 中国 学科: 高等学校 学科: 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耕作制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1

第一章 中国制作制度的发展1

一、自然资源与经济特点2

二、种植制度演变与现状12

三、种植方式16

四、限制因素19

五、用地与养地结合20

六、耕作制度的发展方向25

七、若干问题讨论27

第二章 中国古代耕作制35

一、古代耕作制的发展阶段35

二、古代耕作制中的多作种植39

三、古代耕作制中的土壤耕作技术46

四、古代耕作制的典型经验55

五、古代耕作制的继承与改革63

第三章 作物布局67

一、作物组成的发展67

二、作物布局的地带性71

三、作物布局的影响因素74

四、粮食作物布局88

五、经济作物布局98

六、蔬菜、果树、饲料绿肥作物布局105

第四章 复种108

一、中国复种在世界上的地位与特点108

二、主要复种类型110

三、潜力128

四、复种的应用理论130

第五章 间作与套作134

一、中国间、套作的特点134

二、类型与分布136

三、作物间的互补与竞争151

四、间、套作技术要点159

第六章 轮作与连作165

一、中国轮作与换茬制度的发展165

二、轮作在作物生产中的作用167

三、类型和模式178

四、连作的形成、发展与应用188

第七章 土壤耕作195

一、中国土壤耕作技术的历史演变195

二、各地区土壤耕作现状198

三、抗旱保墒土壤耕作205

四、水田土壤耕作212

五、坡地土壤耕作215

六、盐碱地土壤耕作219

一、概念与由来223

第八章 少耕与免耕223

二、技术原理225

三、目前国内少、免耕的主要类型238

四、应用条件与展望246

第九章 应地与养地结合251

一、中国农业用地与养地结合的历史、现状和特点251

二、用地、养地的途径和模式254

第十章 农牧结合的耕作制度259

一、农牧业的相互关系259

二、中国农牧结合的历史演变与特点261

三、中国农牧结合耕作制度发展前景263

四、主要地区农牧结合的耕作制度类型与方式265

第十一章 中国耕作制度区划278

一、区划的原则、指标与命名278

二、分区281

一、世界屋脊上的农业332

第十二章 青藏高原耕作制度332

下篇332

二、耕作制度333

三、高原的水、温条件对耕作制度的影响和效应335

四、耕作制度变革中的几个问题339

第十三章 北部中高原半干旱区耕作制度341

一、温带草原气候特征的农业自然条件341

二、以传统有机农业为基础的耕作制度342

三、作物种群的生态适应性344

四、农田生产潜力与耕作制度的发展346

第十四章 北部低高原易旱区耕作制度349

一、半湿润向半干旱过渡的地带349

二、旱作为主体的耕作制度351

三、生产潜力与发展356

一、昔日“北大荒”,今日“米粮仓”361

第十五章 东北平原丘陵区耕作制度361

二、耕作制度的演变363

三、现行的几种耕法367

第十六章 西北干旱灌区耕作制度373

一、荒漠中的绿洲373

二、耕作制度现状、特点及问题377

三、展望与讨论385

第十七章 黄淮海地区耕作制度388

一、中国文明摇篮与最大的平原388

二、种植制度392

三、养地制度400

四、发展404

第十八章 西南高原山地耕作制度408

一、高原山地立体农业408

二、耕作制度的现状与特点410

三、主要耕作制度类型分析418

四、展望427

第十九章 江淮平原丘陵耕作制度430

一、南北过渡,水旱兼有430

二、耕作制度的演变432

三、麦、稻两熟分析435

第二十章 四川盆地的耕作制度441

一、“天府之国”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与耕作制度441

二、耕作制度的主要类型447

三、典型耕作制度及其评价449

四、四川盆地耕作制度的发展457

第二十一章 长江中下游平原丘陵区耕作制度460

一、江南水乡的农业特色460

二、耕作制度的演变461

三、主要种植制度的评价464

四、养地制度的特点472

二、垂直地带特性的耕作制度476

一、水热资源丰富的中亚热带丘陵山地476

第二十二章 东南丘陵山地耕作制度476

三、多样化的多熟制479

四、耕作制度的综合发展481

第二十三章 华南丘陵平原耕作制度483

一、亚热带兼热带地区的耕作制度483

二、多种类型的多熟制487

三、耕作制度的新发展502

第二十四章 耕作制度研究方法509

一、作物布局研究方法509

二、复种的研究方法516

三、间作套作研究方法522

四、轮(连)作的安排与效益分析527

五、土壤耕作研究方法529

六、耕作制度综合效益分析与评价531

七、耕作制度优化设计54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