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城市化道路新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陈甬军,景普秋,陈爱民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商务印书馆
- ISBN:9787100058605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411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429页
- 主题词:城市化-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城市化道路新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一章 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的内容及其研究角度4
1.1对中国城市化道路与方针的探索4
1.1.1城市化道路的基本内容4
1.1.2对中国城市化道路与方针的探索6
1.2为什么要从产业演进和劳动力转移的角度来研究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10
1.3产业演进、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发展的理论研究述评16
1.4全书的构架与主要内容22
第二章 世界城市化实践的共同理论问题27
2.1世界城市化发展的历史及其与中国城市化实践的比较27
2.1.1对城市化起源的考察27
2.1.2世界城市化历史与经验总结30
2.2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实践与特点36
2.3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实践及其特点39
2.3.1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四个阶段39
2.3.2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41
2.4国外文献关于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研究与评论44
第三章 产业演进、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发展的基本规律50
3.1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与相互关系50
3.1.1工业化与城市化相互关系的实践特征50
3.1.2工业化与城市化相互关系的理论基础51
3.1.3工业化与城市化相互关系的内在机制52
3.2工业化、城市化关系演进与产业结构变迁54
3.2.1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演进特征54
3.2.2结构变迁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规模与速度56
3.2.3工业化国家产业变迁与劳动力转移的基本规律59
3.3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基本规律61
3.3.1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数量与结构特征61
3.3.2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模式与趋势63
第四章 城市化发展中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理论模型67
4.1理论模型构建的理论依据67
4.1.1理论模型构建所遵循的基本原理67
4.1.2理论模型构建的基本思路68
4.1.3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三大动力69
4.1.4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供求均衡73
4.2理论模型的基本内容74
4.2.1假设前提74
4.2.2供给函数76
4.2.3需求函数78
4.2.4供求模型的政策含义82
4.3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供求模型的构建与应用83
4.3.1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供求模型的构建83
4.3.2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历史情况85
4.3.3对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规模的初步估计86
第五章 中国产业演进、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发展的动力机制88
5.1推动机制:农业、农村发展与城市化88
5.1.1农业发展与城市化88
5.1.2农村非农产业发展与城市化92
5.1.3农村社会发展与城市化96
5.2拉动机制:非农产业、城市发展与城市化103
5.2.1城市发展的吸引力、拉动力和扩散力103
5.2.2城市发展与城市化105
5.2.3工业化、城市化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111
5.3摩擦机制:制度变迁与城市化114
5.3.1土地制度114
5.3.2产业政策115
5.3.3城乡政策及观念影响118
第六章 农村劳动力转移理论模型的国际经验支持120
6.1不同类型国家划分的依据与类型120
6.1.1划分的依据120
6.1.2划分的类型121
6.2发达国家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机制123
6.2.1农村剩余劳动力供给的影响因素分析124
6.2.2农村剩余劳动力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128
6.3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机制132
6.3.1农村剩余劳动力供给的影响因素方面133
6.3.2农村剩余劳动力需求的影响因素方面137
6.4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机制142
6.4.1发展中国家的大国:印度143
6.4.2其他发展中国家148
6.5不同类型国家的国际比较153
6.5.1农村剩余劳动力供给的影响因素方面153
6.5.2农村剩余劳动力需求的影响因素方面157
6.6供求模型的国际扩展161
6.6.1发达国家劳动力供求均衡与转移曲线161
6.6.2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供求均衡与转移曲线164
第七章 农村劳动力转移与中国城市群发展167
7.1城市群发展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意义与作用167
7.1.1城市群的概念、功能与特征167
7.1.2中国城市群发展现状171
7.1.3城市群发展与中国城市化175
7.2中国三大城市群的农村劳动力吸纳情况的比较179
7.2.1三大城市群劳动力的三次产业分布179
7.2.2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产业发展及劳动力吸纳情况185
7.2.3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产业发展及劳动力吸纳情况193
7.2.4环渤海湾城市群产业发展及劳动力吸纳情况200
7.3中国城市群发展中的农村劳动力吸纳机制探索210
7.3.1城市群地区城市化阶段性定位210
7.3.2期望工资模型与城市群农村劳动力吸纳机制211
7.3.3期望工资模型下的城市群对农村劳动力的吸纳机制216
7.3.4城市工业增长中固定资产投资与外商直接投资的作用分析222
第八章 产业演进与中国服务业发展226
8.1服务业与城市化发展关系理论简述226
8.1.1服务业发展与城市化的内在联系机理226
8.1.2产业结构视角下服务业与城市化的动态发展关系230
8.2对典型国家服务业与城市化发展关系的实证考察234
8.2.1发达国家:以英国和美国为例234
8.2.2拉美国家:以巴西为例240
8.2.3新兴工业化国家:以韩国为例244
8.2.4服务业与城市化动态发展关系的一般经验总结248
8.3服务业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分析250
8.3.1制约服务业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主要经济因素250
8.3.2制约服务业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主要制度因素253
8.4中国服务业与城市化发展关系的回顾与问题分析257
8.4.1总体发展趋势258
8.4.2中国城市化进程中服务业内部结构的变动261
8.4.3中国城市化进程中服务业空间布局的变化特点264
8.4.4中国服务业与城市化发展中的问题分析267
8.4.5影响大中城市服务业发展绩效的若干因素的计量分析276
第九章 从劳动力转移到产业区域转移:区域发展中的产业选择与城市化发展280
9.1从劳动力转移到区域转移的机理分析280
9.1.1城市化进程中的劳动力转移和产业区域转移机理分析283
9.1.2中国城市化中劳动力转移和产业区域转移的演变历程与发展趋势285
9.1.3产业区域转移区域层面的实证分析290
9.2“中部崛起”中的产业演进分析295
9.2.1已有的研究简述296
9.2.2中部地区发展现状、历程及其区域比较297
9.3东部与中部地区工业化、城市化演进机制的比较分析303
9.3.1中部地区主导产业的选择与演变304
9.3.2生产要素组合与区域产业选择305
9.3.3产业选择与工业化、城市化演进机制307
9.4“中部崛起”中的产业选择与城市化发展310
9.4.1产业选择311
9.4.2建立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发展机制313
9.4.3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对策建议314
第十章 中国资源型省区城市化道路研究——以山西省为例317
10.1中国城市化道路中的地方特色分析317
10.1.1各地区城市化道路的不同特色317
10.1.2各地区合理城镇体系构建中的不同特点318
10.1.3各地区城市发展方针实施中的不同重点319
10.2资源型省区城市化道路的形成与发展320
10.2.1资源型省区及区域中心城市的产业演进与城市化发展的理论分析320
10.2.2资源型省区城市化道路的形成与城市化机制323
10.2.3城乡关系及其偏差329
10.2.4城市结构及其存在问题330
10.3中国资源型区域中心城市的产业演进与城市化发展——以太原市为例331
10.3.1资源型城市的界定332
10.3.2资源型区域中心城市的产业演进与城市化发展333
10.3.3资源型区域中心城市产业演进与城市化发展的不同模式336
10.4实证分析:太原市产业演进与城市化发展337
10.4.1新中国成立至“一五”期末工业化起步阶段338
10.4.2“二五”到改革开放前的工业化波动发展阶段340
10.4.3改革开放以来至20世纪末的适应性结构调整阶段341
10.4.4 21世纪进入升级性结构调整阶段342
10.4.5未来发展趋势343
10.5资源型省区未来城市化道路的探索344
10.5.1山西资源型省区城市化道路的确立依据345
10.5.2山西资源型省区未来城市化道路及内容347
10.6资源型省区实施城市化道路的方针与对策351
10.6.1山西城市发展方针351
10.6.2推进山西城市化的对策352
第十一章 走新型城市化道路:中国特色城市化的发展目标与方针政策354
11.1总体目标:走新型城市化道路355
11.1.1新型城市化道路提出的背景355
11.1.2新型城市化道路的内容356
11.2中国城市化发展的目标预期与实施途径360
11.2.1长期预测的依据: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长期转移的供求模型360
11.2.2 2003—2050年中国城市化的目标预期366
11.2.3实现中国城市化发展目标的主要途径374
11.3中国特色城市化发展的方针与政策380
11.3.1中国特色城市化的发展方针380
11.3.2促进中国特色城市化发展的相关政策381
参考文献399
后记410
热门推荐
- 3747442.html
- 3876197.html
- 556132.html
- 1464462.html
- 3669724.html
- 3827438.html
- 3014640.html
- 3401275.html
- 492949.html
- 276500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6331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9458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7252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2817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3927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8046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5725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750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4503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21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