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环境影响评价实用技术与方法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沈洪艳,崔建升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
- ISBN:9787511407900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254页
- 文件大小:121MB
- 文件页数:264页
- 主题词:环境影响-评价-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环境影响评价实用技术与方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概论1
第一节 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概念1
一、环境的概念1
二、环境要素1
三、环境质量1
四、环境容量1
五、环境影响1
六、环境影响评价2
第二节 环境影响评价的产生与发展2
一、环境影响评价的由来2
二、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历程3
第三节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及其法律依据6
一、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概念6
二、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依据6
三、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特征6
四、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法规体系8
第四节 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原则9
第五节 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内容和程序9
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内容9
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10
第六节 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15
第二章 环境评价依据及评价标准17
第一节 环境评价依据17
一、评价依据的类别17
二、实例21
第二节 环境标准22
一、环境标准的概念22
二、环境标准的作用22
三、构成及其类型23
四、国家环境保护标准中新代号的含义29
五、我国环境标准的特点30
六、环境标准的实施与监督33
七、环境标准执行要领34
第三章 区域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36
第一节 区域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36
一、自然环境调查36
二、社会经济环境调查36
三、区域规划调查37
四、环境质量调查37
五、现状评价41
第二节 环境质量现状监测44
一、环境监测概述44
二、监测方案的制定44
三、大气质量现状监测45
四、水质现状监测47
五、声环境监测50
六、土壤环境监测51
第三节 污染源调查与评价52
一、污染源调查52
二、污染源评价56
三、污染源评价实例56
第四章 工程分析59
第一节 概述59
一、工程分析的目的59
二、工程分析的作用59
三、工程分析应遵循的技术原则59
四、工程分析与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工程设计的关系60
五、工程分析的方法60
第二节 工程分析的内容63
一、工程概况64
二、工艺路线及产污环节65
三、污染源强分析与核算65
四、环保措施方案分析73
五、总图布置方案分析73
六、补充措施与建议73
七、工程分析小结74
第三节 工程分析编写提要74
一、项目概况74
二、工艺技术和生产方法76
三、原、材、燃料及助剂规格、消耗定额、年需用量及来源76
四、污染源分布及污染物排放量核算76
五、污染因素识别和评价因子选定77
六、全厂给排水平衡及给排水方案的合理性分析77
七、主要原料物料平衡77
八、废气污染源各排放口排气速率与浓度达标分析77
九、废水污染源外排废水水质达标分析78
十、环保措施及其技术可行性分析78
十一、总图布置和运输方案优化78
第五章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81
第一节 大气环境污染和污染气象基础知识81
一、大气环境污染81
二、污染气象基础知识82
第二节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任务和程序89
一、工作任务89
二、评价程序89
第三节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与评价范围90
一、评价工作分级方法90
二、评价范围的确定92
第四节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92
一、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的步骤92
二、预测因子93
三、预测范围93
四、计算点93
五、污染源计算清单93
六、气象条件96
七、地形数据96
八、确定预测内容和设定预测情景97
第五节 大气环境保护对策与结论100
一、大气环境保护对策100
二、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与建议100
第六章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102
第一节 水体污染与自净102
一、地表水资源102
二、水体污染102
三、水体自净105
四、水体的耗氧与复氧过程107
五、水温变化过程108
第二节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概述108
一、评价等级和工作程序108
二、评价因子的筛选111
三、评价标准113
四、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113
第三节 常用的水质模型114
一、河流水质模型115
二、湖泊-水库水质模型120
三、混合过程段长度123
第四节 水质模型的标定124
一、混合系数估算124
二、耗氧系数K1的估算124
三、大气复氧系数K2的估算126
第七章声环境影响评价128
第一节 噪声和噪声评价量128
一、环境噪声和噪声源128
二、声音的频率、波长和声速128
三、分贝129
四、噪声的基本评价量130
第二节 噪声的衰减和反射效应135
一、噪声衰减计算式136
二、噪声随传播距离的衰减136
三、空气吸收衰减137
四、声屏障引起的衰减137
五、附加衰减139
六、反射效应139
第三节 声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和要求139
一、评价目的139
二、工作程序139
三、评价工作等级和工作内容140
四、评价工作范围142
五、评价标准142
第四节 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42
一、声环境影响预测142
二、评价标准的确定151
三、评价的主要内容151
第五节 噪声防治措施151
一、噪声防治措施的一般要求151
二、防治途径152
三、典型建设项目噪声防治措施152
第六节 几种通用机械设备噪声控制措施153
一、风机的噪声控制154
二、空气压缩机的噪声控制155
三、水泵的噪声控制156
四、粉碎机械的噪声控制157
五、冷却塔的噪声控制158
第八章 非污染生态环境影响评价161
第一节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概述161
一、基本术语161
二、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原理164
三、环境影响识别166
四、生态影响评价等级确定167
五、生态影响评价范围的确定168
六、生态影响评价的工作内容168
七、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程序168
八、生态环评工程分析技术要点169
第二节 生态环境现状评价172
一、生态环境现状调查172
二、生态环境现状评价173
三、生态环境现状评价方法174
第三节 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77
一、生态环境影响预测内容177
二、生态环境影响预测方法177
三、生态影响评价的基本要求180
四、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180
五、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标准181
六、生态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181
第四节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181
一、生态功能保护区的保护措施182
二、减缓措施182
三、替代方案182
四、减少生态环境影响的工程措施183
五、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编制183
第五节 典型自然资源开发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要点183
一、交通类183
二、水利工程184
第九章 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评价186
第一节 概述186
一、基本概念186
二、固体废物分类186
三、固体废物的特点188
四、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189
第二节 有毒有害固体废弃物鉴别标准190
第三节 固体废弃物的污染防治190
一、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原则190
二、固体废弃物处置应遵循的原则191
三、固体废弃物的回收利用191
四、固体废弃物的处置方法192
第四节 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评价194
一、固体废弃物建设项目类型及执行标准194
二、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项目环评要点195
三、危险废物贮存设施建设项目环评要点196
四、危险废物填埋场建设项目环评要点196
五、危险废物焚烧厂建设项目环评要点197
六、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建设项目环评要点198
第五节 案例分析200
一、案例一 固体废物处置中心项目200
二、案例二 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203
第十章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206
第一节 概述206
一、名词解释206
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210
三、规划环评的基本特点211
第二节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212
一、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写要求212
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章节及其主要内容212
三、规划环评技术评估总体要求与宏观判据225
四、规划环评技术评估要点与常见问题分析225
五、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方法227
第十一章 环境风险评价231
第一节 概述231
一、基本术语231
二、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和重点232
三、评价工作等级232
四、评价工作程序235
五、评价范围235
第二节 环境风险评价内容235
一、风险识别235
二、源项分析237
三、后果计算237
四、风险计算和评价239
五、风险管理240
第十二章 公众参与243
第一节 概述243
一、公众参与的概念243
二、公众参与的性质243
三、公众参与的目的243
四、公众参与的范围243
五、公众参与的内容与形式244
六、我国公众参与的发展历程247
七、公众参与的意义247
第二节 实例249
一、实例一249
二、实例二250
参考文献254
热门推荐
- 3007170.html
- 2062307.html
- 780902.html
- 1489015.html
- 1007801.html
- 1248664.html
- 3774201.html
- 3439284.html
- 2369309.html
- 384034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328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1527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10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8361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091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9755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2647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3378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908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602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