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庄子教育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马周周著 著
- 出版社: 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
- ISBN:9787807145547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450页
- 文件大小:110MB
- 文件页数:46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庄子教育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庄子1
第二节 《庄子》3
一、《庄子》历史沿革3
二、《庄子》时代背景4
三、《庄子》体例6
第三节 解读《庄子》的方法9
一、教育叙事研究9
二、诠释学12
三、文献研究法19
四、质的研究19
五、归纳法20
第四节 《庄子》——名副其实的教育著作21
第二章 庄子教育观23
第一节 庄子的大教育观23
一、庄子的教育观体现了战国时期先进生产力的要求,代表了战国时期教育的进步趋势23
二、庄子的教育观体现了终身教育的思想25
三、庄子的教育系统是十分复杂的教育大系统27
第二节 庄子的教育目的31
一、培养“得道”之人31
二、培养修德之人36
三、培养“内圣外王”之人38
第三节 庄子的课程观39
一、庄子课程观的核心是“道”40
二、庄子课程观是学习的经验41
三、庄子课程观具有生成性42
四、庄子课程观是表现性的评价43
第四节 庄子的知识观43
一、知识的类型44
二、庄子的知识观45
第五节 庄子的教师观53
一、崇道53
二、师道55
三、贵德59
四、尊师61
五、教师任职资格62
第六节 庄子的学生观63
第三章 庄子教育内容65
第一节 道德教育65
一、道66
二、德71
三、道德74
四、道德教育75
第二节 价值观教育107
一、价值观、价值观教育107
二、庄子的价值观教育的结构108
三、庄子价值教育的评价标准114
四、庄子价值观教育的内容116
第三节 自然主义教育129
一、政治观方面的自然主义教育133
二、养生观方面的自然主义教育135
三、狭义的自然主义教育137
第四节 无为教育150
一、不言之师151
二、不言之教154
三、身教158
四、教育氛围161
第五节 生命教育163
一、重生教育163
二、保生教育168
三、安性教育174
第六节 生态教育177
一、生态健康教育178
二、生态安全教育181
三、生态价值教育183
四、生态伦理教育186
五、生态哲学191
第七节 教育生态193
一、教育与自然、社会的和谐194
二、教育内部生态的和谐195
三、师生个体的身心的和谐199
第八节 境界教育201
一、道德境界教育203
二、人生境界教育205
三、思想境界教育208
四、技艺境界教育219
五、知识境界教育225
六、至美境界教育238
第九节 审美教育242
一、美的类型243
二、审美教育274
第四章 庄子教育方法281
第一节 讲故事方法281
一、故事类型281
二、方法技巧287
第二节 会话的方法290
一、会话类型291
二、会话的形式300
第三节 自然的方法301
一、移情法302
二、顺性自然法304
第四节 无为的方法308
一、无为法的特点309
二、无为法的类型310
第五节 游的方法319
一、游学320
二、游艺322
三、游说323
四、交游325
五、游心327
第六节 观的方法329
一、按观察主体来分330
二、按观察角度来分334
三、按观察对象来分339
第七节 化的方法348
一、物化的方法350
二、自化的方法355
三、教化的方法359
四、道化的方法362
第八节 忘的方法365
一、坐忘法367
二、忘我法367
三、撄宁法368
四、外骨消法370
五、呆若木鸡法370
六、得意忘言法371
七、忘适法373
八、忘人法373
第五章 教育绩效377
第一节 悟380
一、顿悟381
二、渐悟389
三、体悟392
第二节 化400
一、感化401
二、教化401
第三节 创造405
一、得409
二、游409
三、忘411
第四节 “大知”413
一、寿414
二、大418
三、异419
第五节 独422
一、与“慎独”近似,体现于人的内在精神修养和人的品格、品行方面423
二、“独”别具韵味的、奇特的内心体验及独特的创造力方面426
第六节 内圣外王430
一、内圣430
二、外王439
参考文献448
后记449
热门推荐
- 1521447.html
- 799414.html
- 700281.html
- 979922.html
- 3281732.html
- 3441211.html
- 2127941.html
- 435053.html
- 1882609.html
- 216786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4462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4636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1967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2063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5801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5789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9495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1710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600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91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