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社区 和谐、共建的公共空间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社区 和谐、共建的公共空间
  • 廖菲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新华出版社
  • ISBN:9787501194827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200页
  • 文件大小:43MB
  • 文件页数:209页
  • 主题词:社区-城市建设-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社区 和谐、共建的公共空间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 和谐社区是建构和谐社会之基础1

一、社区和谐是和谐社会建设之基石1

二、社区文化是社区建设之本2

三、社区特色是社区建设之匙3

四、天桥街道传统文化建构和谐社区之实践5

第一章 现代化视域中社区概念解读7

一、社区概念缘起7

(一)滕尼斯与“社区”概念产生7

(二)芝加哥学派与“社区”概念运用8

(三)汉语学界与“社区”概念译介10

二、“社区”概念理解变迁11

(一)内涵变化:从单向度到多向度11

(二)外延扩展:从农村社区到城市社区12

(三)变迁视域:从理论到实践13

三、“社区”概念现实意涵14

(一)结构关涉:社会整合空间14

(二)主体在位:社区成员自我生成与完善空间16

(三)沟通中介:市民社会建构空间19

第二章 社区研究主要理论与视角22

一、空间:社会学研究视角22

(一)空间的社会学诠释22

(二)空间的社会心理学诠释25

二、现代性与空间、场域理论26

(一)福柯:同时性与并置性的空间认知26

(二)布迪厄:场域、资本、惯习的空间观27

(三)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空间概念28

(四)吉登斯:“时空分延”的时空观28

三、认同理论30

(一)认同的概念理解30

(二)认同与现代性、全球化32

(三)当代中国社会的社会认同33

第三章 中国城市社区建设与发展35

一、城市社区建设内涵35

(一)社区发展与社区建设理念提出35

(二)我国社区建设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36

(三)我国社区建设主要内容37

二、中国城市社区建设发展历程38

(一)中国城市社区建设背景与原因38

(二)中国城市社区建设历程40

三、中国城市社区建设与发展特点43

(一)从“大政府、小社会”到“小政府、大社会”43

(二)从“街居制”到“社区制”44

(三)以制度创新为主要特征的城市社区建设46

四、中国城市社区建设面临的问题和挑战50

(一)社区建设中政府角色不清50

(二)社区中介组织发育不成熟51

(三)社区居民的社区参与意识薄弱51

(四)社区工作者的素质整体不高52

第四章 空间、符号、传承:北京市天桥街道人文特质53

一、天桥空间构建:物去人非,徒有几物件作为象征53

(一)天桥之名53

(二)天桥之域54

(三)天桥之空间构建55

二、空间区隔赋予天桥人之身份象征59

(一)空间区隔之意义59

(二)“天桥人”身份象征60

(三)地域文化:平民文化63

三、天桥的文化与传承65

(一)平民的人格特性与生活态度66

(二)平民的文化与传承67

(三)文化传承中的自我升华72

第五章 文化传承与文化产业:天桥街道文化建设发展战略与实践76

一、天桥地区传统文化底蕴丰厚76

二、天桥街道文化产业发展78

(一)京味文化的名片:天桥演艺园区79

(二)文化主题饭店引领北京新潮流81

三、文化产业在社区建设中的功能及优势84

(一)为什么要发展文化产业84

(二)天桥地区文化产业的功能84

(三)天桥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优势86

四、愿景与思考88

(一)天桥街道文化产业发展的目标88

(二)天桥文化建设未来主要任务88

(三)几点建设性思考89

第六章 空间建构、文化传承与人的发展:和谐社区建设中的天桥曲艺茶社98

一、公共空间构建:曲艺茶社产生98

(一)老天桥之曲艺演出空间99

(二)天桥曲艺茶社之孕生100

二、美的希冀:作为艺术生产空间的曲艺茶社102

(一)艺术享受之空间103

(二)文化实践之空间107

三、善的渴慕:作为社会交往空间的曲艺茶社111

(一)休闲活动之空间111

(二)社会交往之空间114

四、真的追索:作为文化认同空间的曲艺茶社117

(一)个体记忆重塑之空间118

(二)平民文化认同之空间119

(三)中华文化认同之空间121

五、和的融合:多向度功能的融合122

第七章 唤亲情、施教化、促整合:传统节日进社区、进学校125

一、传统节日的现代角色125

(一)传统节日的历史内涵及原始功能126

(二)传统节日的现实困境127

二、传统节日搭台,建构文化认同129

(一)营造节日文化环境:自上而下的认同路线130

(二)民俗传统与文化自觉:内生性自觉认同路线131

三、传统节日的现代功能139

(一)传统节日活动建构社区和谐140

(二)传统节日进学校,实现对青少年的道德教化141

(三)传统节日推进文化传承144

(四)传统节日促青壮年群体社区参与144

四、传统节日构建和谐社区146

(一)传统节日的价值和意义146

(二)传统节日的异体:民俗文化节147

(三)传统节日的复兴前景148

第八章 个人学习完善、社群关系发展:社区学院一个市民成长的空间150

一、社区学院:市民教育的空间场所151

(一)市民素质教育的承载者151

(二)大众、公益、特色文化的办学理念153

(三)社会教育、服务民众、促社区发展155

二、社区学院:人、社群、文化发展的空间158

(一)人的成长与蜕变158

(二)社群关系的建立与发展163

(三)建构记忆性社群,实现文化传承167

三、问题与展望168

第九章 志愿服务创和谐:邻里互助到志愿精神171

一、天桥民众特征之变化172

(一)新天桥:民俗历史辐射出的平民社区172

(二)新天桥人:继承平民文化的熟人社群173

(三)志愿精神带来市民精神升华173

二、市民交往实践的转变:从邻里互助到志愿服务174

(一)朴素志愿时期(1983之前):邻里互助175

(二)学雷锋时期(1983-2006):小巷雷锋遍天桥175

(三)奥运新时期(2006之后):志愿服务创和谐179

三、“银鹤乐园”:志愿实践创和谐182

(一)布迪厄的实践逻辑183

(二)“银鹤乐园”多方共建的结构特征184

(三)“银鹤乐园”的实践逻辑186

(四)“银鹤乐园”实践者的心态结构187

四、志愿实践构建和谐社区189

(一)志愿精神塑造社区建设者189

(二)志愿文化构建和谐社区190

(三)社区志愿行动对和谐社会建构的重要意义191

参考文献193

后记19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