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人与社会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人与社会
  • 唐志源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文汇出版社
  • ISBN:7806764291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223页
  • 文件大小:175MB
  • 文件页数:236页
  • 主题词:社会科学-高中-课外读物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人与社会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1

第一编 人与城市3

第一章 前工业化时代的城市3

第一节 农业革命使城市诞生于世界3

一、城市是什么4

二、城市的兴起4

三、古代城市的类型6

第二节 异曲同工的中西古代城市7

一、古代城市功能7

二、中西方古代城市的不同作用8

第三节 工业革命使城市主宰世界9

一、工业革命是近代城市化的加速器9

二、主要国家城市化概况10

三、近现代城市的特征与影响11

第二章 近代上海的兴起13

第一节 从海滨渔村到远东大都市13

一、植棉与纺织业创新14

二、以港兴市14

三、被迫开埠16

第二节 东海之滨的移民城市17

一、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上海人17

二、五方杂处的上海人18

三、华洋共居的上海滩21

第三节 中西文明汇聚地22

一、租界,近代中国的特殊历史现象22

二、外滩风景线23

三、百年沧桑石库门24

四、融合进取的海派风韵27

第三章 现代城市的发展31

第一节 城市的现代化发展31

一、现代世界城市特征31

二、城市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若干问题32

第二节 城市化的发展38

一、城市化的喜与忧38

二、我国城市化的道路选择39

三、城市化不是目的40

四、西部开发中的城市化问题41

第三节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42

一、可持续发展概念的由来42

二、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实施43

第四章 搏击时代浪潮的现代都市人45

第一节 人是城市社会的主体45

一、城市人口的基本结构46

二、人口数量决定城市的规模46

三、人口劳动构成决定城市的类型48

四、人口智力决定城市现代化程度49

第二节社会中最活跃的因素是人51

一、城市的发展要以人为本51

二、社会发展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51

三、全面提高全民素质54

第三节现代城市人的生活方式55

一、城市生活的特点56

二、现代城市人的生活方式56

三、现代城市人的心理需求58

第五章 参与未来城市的设计与规划61

第一节城市规划史话61

一、古代城市规划思想61

二、近代城市规划思想63

第二节 城市规划原理64

一、城市规划的原则与目标64

二、现代城市形象65

三、现代城市海口的形象规划68

第三节 浦东开发68

一、浦东新区的规划史68

二、浦东新区的布局结构69

第四节 设计我心中的未来城市72

一、未来城市模式72

二、浦江开发74

第二编 人与市场79

第一章 中国的传统市场79

第一节 市场是人类文明的产儿79

一、市场、货币、商品的原生状态79

二、传统文化制约下的市场80

第二节“富国之学”与“发展之学”82

一、根植于农业文明的“富国之学”82

二、“富国之学”的主要特点83

三、面向近现代的“发展之学”84

四、“发展之学”的主要特点84

第三节商帮与经营文化85

一、徽商与经营文化85

二、晋商与经营文化85

三、红顶商人的沉浮87

第二章 社会转型中的人89

第一节 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89

一、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动趋势90

二、中国社会结构转型的特点90

三、社会转型的意义91

第二节 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91

一、从票证讲起91

二、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历史轨迹92

第三节 社会转型与人的变化94

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与人的科学技术素质94

二、市场与人的流动94

三、20世纪90年代市场上的人的流动95

四、关注民工潮96

五、社会转型期社会流动的总体趋势96

第三章 现代人的消费观99

第一节 传统与现代的碰撞99

一、消费和消费观念99

二、影响人们消费观念的诸多因素101

第二节 扑面而来的消费新浪潮102

一、居民的消费呈现多样化、层次化、高档化的趋势103

二、现阶段我国居民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的特征104

三、如何启动中国的消费市场105

第三节 超越传统的消费观念105

一、如何看待传统的消费观106

二、倡导适度的、合理的消费观106

三、合理的适度的消费有利于经济的发展107

四、花明天的钱 圆今天的梦107

第四章 朝阳产业109

第一节 安得广厦千万间109

一、我想有个家110

二、安居工程110

三、城市乐章111

第二节 奔驰在富康之路112

一、家庭轿车产业发展的条件112

二、发展家庭轿车产业的原因114

第三节 风光无限的旅游产业115

一、人类托起不落的太阳115

二、旅游产业创造巨大商机116

第四节 走进e时代118

一、信息资源是社会发展的第一战略资源118

二、潜在的市场119

三、投资未来119

第五章 创新经济121

第一节新经济的兴起与特征121

一、新经济的兴起122

二、新经济的主要特征122

第二节 新经济对世界和中国的影响123

一、新经济对世界的影响123

二、新经济对中国发展的意义124

第三节创造型人才是新经济的基石126

一、“黄金系千,不如一贤”126

二、新经济就是人才经济126

第六章市场经济与风险相伴129

第一节 亚洲金融危机129

一、金融风暴肆虐130

二、危机爆发的根源131

第二节 防患于未然134

一、中国独木擎天134

二、人民币为何不贬值136

三、警钟长鸣137

第七章 走向世界的中国市场141

第一节WTO与中国141

一、从关贸总协定到世界贸易组织141

二、世贸组织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142

三、“复关”“入世”十五年143

四、中国为何一定要加入世贸组织144

第二节 WTO给我们带来什么144

一、机遇与挑战并存144

二、学会与“狼”共舞146

第三节 国际市场竞争与知识经济形态下的市场147

一、拓展国民经济运行的外部空间147

二、“知识经济”敲响了新世纪的晨钟148

第三编 人与道德法律153

第一章 道德与法律153

第一节 道德与法治的关系153

一、法与道德的一致性153

二、法与道德的差异性154

三、道德与法律关系评析154

第二节 法德结合的治国之道155

一、德治与法治的基础156

二、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并重的中国156

第三节 道德与法律的两难157

一、道德与法律两难现象157

二、构建合乎社会发展的“伦理经济”158

三、经济伦理在西方158

四、计算机犯罪与经济伦理159

五、信息网络技术引起的道德问题159

第二章 青少年与法163

第一节 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163

一、未成年人是一个特殊群体164

二、青少年的合法权益164

第二节 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168

一、增强自我保护意识168

二、提高自我保护能力169

三、青少年要懂法守法170

四、青少年要学会保护自己171

第三节 关注青少年犯罪问题171

一、青少年犯罪的主要特点172

二、青少年犯罪的原因172

第四节 预防青少年犯罪措施175

一、进行心理健康教育175

二、提高家庭教育质量175

三、加强道德法制教育176

四、开展恰当的性教育177

五、境外青少年犯罪透视178

第四编 人与科学183

第一章 科学改变人们的生存方式183

第一节 自然科学从神学中解放出来183

一、地球是宇宙的中心184

二、“叛逆的宇宙设计师”185

三、“让牛顿去吧/一切便灿然明朗”186

第二节 扣开物质世界的大门188

一、19世纪物理学上空遗留的两朵“乌云”188

二、自然科学发展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189

三、从宏观世界深入到微观世界190

四、解析物质结构192

第三节 生命的奥秘195

一、人猿同祖说195

二、孟德尔定律197

三、摩尔根基因学说197

四、米丘林学派197

五、解开人类自身的秘密199

第四节 迈入信息化时代201

一、信息时代201

二、网络与现代社会202

第二章 中国古代科技的巅峰与低谷205

第一节 发明与发现的国度205

一、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光辉成就206

二、西方受惠于中国207

第二节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科学精神208

一、科学地面对传统文化209

二、独立思考、自由探讨、认真而冷静地汲取知识209

三、科学的怀疑精神、持之以恒的工作热情209

第三节 中国近代科学落后的原因210

一、中国古代科学技术自身的弱点和缺陷210

二、中国社会的总体生产水平制约着传统科学的发展211

三、中国社会的文化背景影响着传统科学的发展212

四、闭关锁国使中国传统科学失去了借鉴近代科学的机会212

五、文化专制与教育落后阻碍了中国传统科学向近代科学的发展213

第三章 让科学的光芒照亮自己215

第一节 高度重视社会科学的作用215

一、社会科学是研究并阐述人类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216

二、哲学社会科学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217

三、让智慧之光照亮人类思维殿堂219

第二节 弘扬科学精神220

一、有关科学精神的一般论述220

二、科学精神是科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220

三、用科学精神擦亮理性的眼睛221

后记22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