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艺术生产原理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何国瑞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 ISBN:702000749X
- 出版时间:1989
- 标注页数:509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53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艺术生产原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 何国瑞1
导论3
导语3
第一章 人类以往艺术观的回顾5
第一节 关于“再现论”5
一 “再现论”概况5
二 对“再现论”的评价6
第二节 关于“表现论”7
一 “表现论”概况7
二 对“表现论”的评价9
第三节 关于“形式论”10
一 “形式论”概况10
二 对“形式论”的评价13
一 人是生产的动物16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艺术观的理论基础16
第一节 现实的人是艺术的基点16
二 现实的人是人与社会及自然的一切关系的总和17
第二节 生产的三个基本要素19
一 生产主体19
二 生产客体24
三 生产资料26
四 现实的生产是以主体为统帅的一个实践系统29
第三节 生产的两个尺度——所谓“美的规律”30
一 如何理解“两个尺度”30
二 关于所谓“美的规律”37
第四节 人类的三大生产40
一 人口生产40
二 物质生产41
三 精神生产43
四 三大生产与人类历史发展44
第三章 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生产47
第一节 马克思关于艺术生产的论述47
一 “艺术生产”概念的提出47
二 关于艺术生产的主客体问题48
三 关于艺术生产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问题49
四 关于艺术的生产和消费问题53
第二节 掌握世界的艺术方式54
一 发现性精神生产和发明性精神生产54
二 艺术生产的特质61
一 艺术生产论是人类艺术观的重大发展69
二 要全面、完整、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思想69
第三节 艺术生产论的意义69
三 反对淡化和无视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74
本体论85
导语85
第四章 艺术本体的生成88
第一节 艺术起源说探往88
一 艺术起源说种种88
二 艺术起源的合力说95
第二节 艺术主要起源于物质生产与人口生产98
一 人口生产与艺术胚芽98
二 物质生产与原始艺术99
三 原始艺术的特征与功能102
第三节 艺术本体的生成105
一 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分工是艺术本体生成的前提105
二 独立的艺术主体的出现是艺术本体生成的标志107
第五章 艺术本体的特质108
第一节 满足精神上的独特需要是艺术生产的目的108
一 艺术是人与环境矛盾中的一种心理平衡器108
二 艺术的精神效用112
第二节 艺术生产的是“第二自然”——艺象115
一 艺象与形象的区别115
二 艺象的要素118
三 艺象的构成121
四 艺象的类型124
五 高级艺象129
第三节 艺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134
一 艺术本体是社会存在本体的反映134
二 艺术的社会性质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136
三 艺术的上层建筑性质137
第六章 艺术本体的发展139
第一节 继承传统和借鉴外国是艺术本体发展的前提139
一 本民族艺术传统的继承和创新139
二 各民族间艺术的影响与消化145
第二节 其他社会意识形态对艺术发展的直接影响149
一 政治对艺术发展的影响149
二 伦理对艺术发展的影响153
三 宗教对艺术发展的影响154
四 哲学对艺术发展的影响155
五 社会心理对艺术发展的影响157
第三节 物质生产对艺术发展的最后决定作用159
一 一定的物质生产决定一定的艺术生产159
二 艺术生产与社会的一般发展的“不平衡”162
导语171
主体论171
第七章 艺术主体的本质173
第—节 艺术家的审美创造心理173
一 审美创造心理的要素173
二 审美创造心理结构的类型179
三 审美创造心理结构形成和发展的原因185
第二节 艺术家的世界观和美学观190
一 什么是世界观和美学观190
二 世界观、美学观对艺术生产的作用193
第八章 艺术家的审美创造能力197
第一节 感受能力197
一 感物与移情197
二 错觉与直觉203
一 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206
第二节 构思能力206
二 想象与灵感209
第三节 传达能力215
一 不具传达能力只能成为艺术空想家215
二 艺术技巧:心理—生理—物理协调效应216
第四节 创作方法224
一 创作方法是构思能力、方式和传达能力、方式的综合体现224
二 创作方法的类别与艺术家能力的类型228
三 创作方法的多样性与艺术家能力的扩展性236
第五节 反思能力238
一 审美反思能力是对艺术生产的自我认识、自我评判的能力238
二 审美反思是为了协调创作中的矛盾240
三 在审美信息反馈与艺术主体个性的对立统一中前进243
一 倾向性:“内在的尺度”246
第九章 艺术的倾向性246
第一节 艺术生产都带倾向性246
二 艺术家表现倾向性的必然和自由247
第二节 主题:倾向性的集中体现252
一 主题的性质252
二 主题的层次及其关系256
客体论261
导语261
第十章 艺术客体的性质263
第一节 艺术客体的一般性质263
一 艺术客体的自在性263
二 艺术客体的对象性265
第二节 艺术客体的审美特性277
一 易感性278
二 整体性279
三 新颖性281
四 典范性284
第三节 艺术客体的历史性287
一 艺术客体的范围与时代发展状况相一致287
二 艺术客体的重点与时代矛盾中心相一致292
第十一章 艺术客体的类别与中心296
第一节 艺术客体的类别296
一 自然客体296
二 社会客体299
三 美的客体和丑的客体303
四 艺术客体与艺术风格、流派309
第二节 艺术客体的中心312
一 现实的人是艺术客体的中心312
二 个性——艺术客体的灵魂317
第一节 艺术客体制约艺术主体323
一 艺术客体作为社会实践主体高于艺术主体323
第十二章 艺术主客体的辩证关系323
二 真实性——“物种尺度”的限界326
第二节 艺术主体高于艺术客体333
一 艺术客体是艺术主体从事审美创造的生产原料333
二 真实性服从倾向性336
载体论343
导语343
第十三章 艺术载体的性质345
第一节 艺术载体的物质性345
一 载体是主体传达审美意象的媒介系统345
二 载体的物质特性350
一 现实的载体是有灵气(“有意味”)的审美形式352
第二节 艺术载体的灵气性352
二 艺术语言:载体的有序系统355
第三节 载体的稳定性和变异性365
一 载体的稳定性365
二 载体的变异性367
第十四章 不同的载体形成不同的艺术种类369
第一节 艺术种类的区分369
一 艺术生产的多样性369
二 艺术分类的根据370
第二节 以色彩、线条和形体为载体的造型艺术374
一 造型艺术的特点374
二 造型艺术的分类376
一 音乐艺术的特点390
第三节 以声音为载体的音乐艺术390
二 音乐艺术的分类393
第四节 以语言文字为载体的语言艺术395
一 语言艺术的特点395
二 语言艺术的分类399
第五节 以多种物质手段为载体的综合艺术408
一 综合艺术的特点408
二 综合艺术的分类410
第十五章 艺术的艺术性418
第一节 艺术性的内涵418
一 意象结构的和谐度与新颖度418
二 意象传达的完满度与奇巧度422
一 艺术性的依存价值426
第二节 艺术性的价值426
二 艺术性的相对独立价值428
受体论435
导语435
第十六章 艺术受体的本质437
第一节 艺术受体的受动性437
一 受体是艺术产品的作用对象437
二 受体的艺术消费为艺术生产所决定439
三 受体的艺术审美力为艺术产品所创造442
第二节 艺术受体的能动性444
一 受体是艺术消费的主体444
二 受体的艺术消费是对艺象的再创造449
三 受体的艺术消费是艺术再生产的动力451
一 感知——直觉阶段454
第一节 艺术消费的心理过程454
第十七章 艺术受体的消费心理454
二 理解——耦合阶段456
三 想象——超越阶段459
四 反思——评价阶段461
第二节 艺术消费的心理特征464
一 认同:艺术消费的惯性心理464
二 趋新:艺术消费的逆反心理465
三 变异:艺术消费的随机心理468
四 认同、趋新和变异心理的关系471
第三节 影响艺术消费心理的因素473
一 艺术潮流和艺术传统473
二 文化环境475
三 社会意识478
四 生活方式480
第十八章 受体的艺术消费方式484
第一节 艺术的情感消费:艺术欣赏484
一 以情感的满足为目的的艺术消费484
二 特定情境中的艺术消费487
三 情感消费的趣味选择490
第二节 艺术的理性消费:艺术批评491
一 以理性的发现为目的的艺术消费491
二 观念背景上的艺术消费496
三 理性消费的标准和方法499
第三节 艺术的情感消费和理性消费的辩证关系503
一 在艺术发展史上的辩证关系503
二 在实际消费过程中的辩证关系504
三 在促进艺术再生产中的辩证关系507
热门推荐
- 2042724.html
- 3157278.html
- 3503766.html
- 1076465.html
- 1225176.html
- 2776467.html
- 3892651.html
- 1915882.html
- 575108.html
- 89367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6518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7280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2659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4053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055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6952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2966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8498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9979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83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