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地质工作发展历程及主要经验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中国地质学会21世纪中国地质研究分会,中国地质图书馆编 著
- 出版社: 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116101746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341页
- 文件大小:70MB
- 文件页数:356页
- 主题词:地质-工作-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地质工作发展历程及主要经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综述——中国地质工作发展历程及主要经验1
一、发展历程1
(一)萌芽与奠基阶段(1949年以前)1
(二)新生后起步阶段(1949~1952年)2
(三)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发展阶段(1953~1984年)3
(四)体制转变中的探索发展阶段(1985~1998年)9
(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改革发展阶段(1999~2016年)11
二、主要经验与启示15
(一)地质工作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从地学角度不断提高适应能力,才能持续发展。没有需求、不了解需求或不能适应需求,就谈不上发展15
(二)创新驱动,尊重科学规律,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作风严谨,是地质工作科学发展、持续发展的保证16
(三)培养人才、尊重人才和放手用好人才,是地质工作发展的关键16
(四)解放思想,适应市场经济,全面深化地质工作改革,完善体制机制,加强行业管理,增强地质工作活力,提高地质工作的核心竞争力17
(五)培育中国地质文化,在李四光的旗帜下,弘扬“三光荣”精神,为振兴中华、美丽中国增光添彩18
(六)切实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提高队伍战斗力19
第二篇 地质矿产——地质部到国土资源部地质工作发展历程及主要经验20
前言20
一、地质工作发展历程20
(一)中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成立前后时期的地质工作(1949~1952年)21
(二)地质部时期的地质工作(1952~1970年)23
(三)国家计划革命委员会地质局、国家地质总局时期的地质工作(1970~1979年)30
(四)地质矿产部时期的地质工作(1979~1998年)33
(五)国土资源部时期的地质工作(1999年至今)37
二、对地质工作全局具有重大影响的决策42
(一)地质工作性质、作用及其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定位42
(二)计划经济环境对地质工作发展的影响44
(三)人才的培养和使用44
(四)学习苏联45
(五)多部门办地质和全党全民办地质45
(六)地质队伍下放45
(七)矿产资源开发“有水快流”及保护性开发的特种矿产46
(八)职工内招46
(九)地质会战47
(十)矿产资源综合利用48
(十一)组建水文地质部队48
(十二)海洋地质工作48
(十三)黄金白银储量承包奖励办法48
(十四)全国地质资料汇交、管理和开发利用49
(十五)全国矿产储量验收和管理49
(十六)区域地球化学扫面50
(十七)矿产资源法及配套法规建设50
(十八)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防治监督51
(十九)地质科学技术研究51
(二十)钻探、坑探技术及其他探矿、试验测试技术52
(二十一)组建中国新星石油有限责任公司52
(二十二)“一业为主、多种经营”53
(二十三)地质工作改革错失的几次机遇53
(二十四)地质勘查队伍管理体制改革方案及其实施54
(二十五)公益性地质队伍组建及运行机制54
(二十六)地质勘查基金(周转金)55
(二十七)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和找矿突破战略行动规划55
三、主要经验与启示55
(一)地质工作要根据需求准确定位55
(二)实事求是,遵循规律,科学发展55
(三)培养和用好人才是关键56
(四)多学科发展地球科学56
(五)加强地勘行业管理56
(六)全面深化地质工作改革57
参考文献及资料58
第三篇 石油地质——中国石油地质工作发展历程与经验启示59
前言59
一、中国现代油气地质工作发展历程61
(一)20世纪50年代,油气勘探初起步,发现克拉玛依油田61
(二)20世纪60~70年代,勘探战略东移,自主创新,快速发现大庆、全面突破渤海湾69
(三)20世纪80~90年代,稳定东部、发展西部,海域合作,油气并举,发现苏里格、克拉2、塔河、崖13-1等大油气田78
(四)21世纪初,坚持稳定东部、发展西部,加快海域,突破非常规,油气产量分别突破2亿吨和1300亿立方米87
二、石油地质工作经验与启示123
(一)经验与做法124
(二)五点启示139
三、中国石油地质工作展望141
(一)从全球未来能源发展的前景看,正由油气时代向低碳时代转型,全球能源发展处于转型期,但油气仍将占据半壁江山,油气工业仍处于“壮年期”141
(二)现阶段全球油气工业处于供需宽松、价格低迷等矛盾叠加的“困境期”142
(三)我国正处于改善能源结构的“关键期”,石油和天然气是实现转变的现实选择142
(四)我国剩余油气资源相对丰富,油气勘探处于“青壮年期”142
(五)从我国石油地质科技发展来看,油气科技创新正处于“加速发展期”143
(六)从我国石油地质工作发展前景看,我国正处于油气储量“高峰增长期”,天然气进入大发展阶段143
(七)综合预测2030年我国石油产量长期稳定在2.2亿吨,天然气产量快速发展至3000亿立方米,保持“稳油快气”发展态势143
第四篇 煤田地质——辉煌的业绩 艰辛的历程145
前言145
一、回顾历史 认知正视基础145
(一)煤炭的发现认识与应用145
(二)民国时期的煤炭工业与煤田地质工作147
二、艰苦创业 蓬勃发展148
(一)新中国成立之初恢复时期的煤田地质工作148
(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煤田地质工作149
(三)小结153
三、“跃进”“整顿”曲折前进154
(一)“大跃进”时期的煤田地质工作154
(二)贯彻“调整”八字方针时期的煤田地质工作156
(三)调动地质勘探力量,支援“三线”煤矿建设及开展外援工作157
(四)小结158
四、“文革”动乱 艰苦前行158
(一)“文革”动乱时期的煤田地质工作159
(二)贯彻扭转“北煤南运”方针160
(三)开展“学大庆、赶开滦”运动160
(四)开展重点建设项目会战161
五、成熟发展 再攀高峰163
(一)转移地质工作重心,建立具体工作方针163
(二)开展第二次全国煤田预测工作164
(三)根据煤炭工业发展需要调整队伍布局165
(四)整顿生产秩序 开展建章建制166
六、起步改革 探索前进167
(一)起步改革推进煤田地质工作发展167
(二)体制改革的尝试168
(三)开展煤田地质工作配套改革169
(四)狠抓计划体制改革,改善经营管理171
(五)开展国际技术交流,加强科学技术研究172
七、深化改革 再次创业175
(一)煤田地质工作管理体制改革发生重大变化175
(二)煤田地质勘查在低谷中艰难前进175
(三)煤田地质研究和勘查技术取得新进展176
八、锐意改革 探索发展177
(一)煤田地质工作取得了进一步的成就177
(二)煤田地质工作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一定进展177
九、后记179
第五篇 铀矿地质——中国铀矿地质工作60年181
前言181
一、发展历程及阶段186
二、重要事件及其影响193
(一)决策与管理193
(二)典型铀矿床的发现与勘查207
(三)其他(科研与教育)221
三、经验及启示223
四、铀矿地质未来发展趋势228
主要参考文献及资料228
第六篇 冶金地质——新中国冶金地质工作发展历程及主要经验231
前言231
一、发展历程回顾231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冶金地质工作(三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49~1952年)232
(二)国家重工业部地质局时期的冶金地质工作(1952~1956年)232
(三)冶金工业部地质局时期的冶金地质工作(1956~1958年)233
(四)冶金工业部地质矿山司时期的冶金地质工作(1958~1962年)233
(五)冶金工业部地质司时期的冶金地质工作(1962~1966年)234
(六)“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冶金地质工作(1966~1976年)235
(七)改革开放初期的冶金地质工作(1976~1984年)236
(八)国家经济体制全面改革中的冶金地质工作(1984~2001年)237
(九)进入21世纪初期的冶金地质工作(2001~2011年)240
(十)新形势下的冶金地质工作(2012年至今)241
(十一)66年工作成果(1949~2015年)246
二、重要事项及其影响251
(一)管理体制变革中的重要事项及其影响251
(二)地质找矿重要事项及其影响255
(三)深化改革中的重要事项及其影响263
(四)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事项及其影响267
(五)党建、精神文明建设及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事项及其影响269
三、主要经验与启示271
(一)必须坚持地质勘查的基础主业地位,促进冶金地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71
(二)必须坚持不断解放思想和实践探索,把冶金地质管理体制及经营机制改革推向前进272
(三)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为冶金地质发展创造内部和谐氛围272
(四)必须坚持以科技与管理创新为驱动,发展冶金地质经济273
(五)必须坚持扩大社会联系、融入区域经济、履行社会责任,在互利共赢中拓宽冶金地质发展空间273
(六)必须坚持把握与服从国家改革发展大局和市场发展走势,调整完善冶金地质发展方针和总体思路274
(七)必须坚持顺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进一步优化冶金地质产业结构275
(八)必须坚持全面提高职工队伍思想、技术与管理素质,增强市场竞争力276
(九)必须坚持加强冶金地质单位文化建设,不断提高冶金地质软实力276
(十)必须坚持切实加强党的建设,全面提高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力276
四、后记277
第七篇 有色地质——有色地质60年回顾与展望278
一、发现了许多重要矿床,探明了大量矿产资源278
(一)探明了大量矿产资源,创造了巨额潜在经济价值278
(二)发现和探明了大量具经济意义的矿床279
(三)为我国有关矿种探明储量据世界前列做出了贡献280
二、在保矿山和提供重要矿产资源建设基地中做出重大贡献280
(一)保矿山提供矿山持续生产资源方面的贡献280
(二)有色地质部门探明储量的生产矿山、矿产品产量282
(三)所提供的大型超大型矿床的开发,对奠定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基础起重大作用283
(四)有色地质部门勘查矿区的开发,是有色金属工业创产值、创外汇的主要基础284
三、地质科技重要成果284
(一)地质成矿理论方面的新认识和新观点285
(二)矿产勘查技术方法的重大成果287
(三)矿产地质测试及其重要科技成果290
四、有色地质找矿、科研工作中值得纪念的大事291
五、21世纪的有色地质292
(一)管理体制的重大变化292
(二)新形势下的新变化293
(三)新体制下的有色地质工作293
六、21世纪新形势下的地质工作——机遇、问题和建议294
(一)21世纪地质工作的新特点和新机遇294
(二)当前地质工作存在的问题295
(三)建议296
第八篇 黄金地质——武警黄金部队发展历程及主要业绩297
一、白手起家297
二、黄金部队组建299
三、转隶武警300
四、辉煌业绩302
附件:20年金矿勘查的几点体会304
第九篇 化工地质——从化工地质的发展历程看未来50年的地质工作315
一、化工地质60余年的发展历程简要回顾315
二、化工地质工作和全国地质工作的主要经验教训316
三、建立“三稳定、一给足、一立足”的地质工作新机制316
四、关于地质、资源工作的几点认识318
第十篇 建材地质——中国建材地质工作65年322
前言322
一、发展历程回顾323
(一)改革开放前的建材地质工作发展历程(1953~1978年)323
(二)改革开放后的建材地质工作发展历程(1979~2015年)323
二、65年主要工作成果(1949~2015年)324
(一)地质找矿勘查成果丰硕324
(二)地质勘查能力不断增强325
(三)勘查技术进步迅速326
(四)工勘测绘业从无到有,市场竞争能力持续提升328
(五)经济发展成果显著329
(六)队伍建设成果329
三、重要事项及其影响331
(一)管理体制的变化及其影响331
(二)地质找矿突破及其影响331
(三)科技工作进展及其影响333
(四)多种经营、企业化改革及其影响336
四、主要经验与启示337
(一)坚持地勘的基础主业地位337
(二)多业并举,不断壮大建材地勘经济338
(三)坚持建材地勘改革,坚定走企业化道路339
(四)积极运作矿权,探索“探采一体化”新路子339
(五)积极推进技术进步,发展建材地质经济339
(六)继续加强与集团内其他板块的合作340
(七)切实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提高软实力340
五、后记341
热门推荐
- 715998.html
- 3861019.html
- 590505.html
- 2340350.html
- 1846243.html
- 2176355.html
- 2605295.html
- 3126191.html
- 3874000.html
- 144895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4743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5888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4698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700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9248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4768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6823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8255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9463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11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