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方志出版社
- ISBN:780238026X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650页
- 文件大小:355MB
- 文件页数:925页
- 主题词:考古发现-研究-中国-现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旧石器时代1
一 旧石器时代初期文化1
(一)与人类起源有关的古猿类化石的发现1
(二)元谋猿人文化2
(三)华北早更新世时期文化遗存的探求3
(四)蓝田猿人及其物质文化4
(五)北京猿人遗址的继续发掘和研究7
(六)匼河文化和晋、陕、豫的旧石器遗存9
(七)长江中、下游的猿人化石和文化遗存10
(八)黔西观音洞文化11
(九)营口金牛山旧石器文化遗存12
二 旧石器时代中期文化13
(一)大荔人及其遗存13
(二)丁村人和丁村文化14
(三)许家窑人及其物质文化16
(四)其他古人化石和旧石器中期遗存18
三 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19
(一)水洞沟和萨拉乌苏文化的再考察19
(二)朔县峙峪遗址22
(三)安阳小南海洞穴遗址24
(四)阳原虎头梁遗址24
(五)下川文化遗存的考古发现25
(六)呼市东郊的旧石器制造场26
(七)汉源富林遗址28
(八)其他各地的新人化石和旧石器晚期遗存28
第二章 新石器时代32
一 黄河流域的新石器时代文化32
(一)中石器时代及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存32
(二)黄河中游的仰韶文化41
(三)黄河中游的龙山文化70
(四)新发现的大汶口文化88
(五)对龙山文化的再认识100
(六)黄河上游的马家窑文化109
(七)黄河上游的齐家文化122
二 长江流域的新石器时代文化130
(一)长江中游和汉水流域的新石器时代文化130
(二)鄱阳湖和赣江流域的新石器时代文化142
(三)南京及其相邻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146
(四)太湖平原和杭州湾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148
三 东南沿海和西南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163
(一)福建地区的原始文化163
(二)广东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166
(三)广西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172
(四)云贵西藏高原的原始文化175
四 北方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179
(一)红山文化的新发现179
(二)富河文化的发现与研究183
(三)东北地区的新石器文化187
(四)内蒙古和新疆原始文化的调查194
五 中国石器时代人种成分的研究196
(一)与蒙古人种起源有关的重要发现196
(二)甘肃史前人种197
(三)黄河中游仰韶文化居民的体质类型197
(四)黄河下游大汶口文化居民的种属198
(五)长江中下游新石器时代居民的体质类型198
(六)东南沿海和广西新石器时代人骨的体质特点199
(七)我国东南地区新石器时代居民的几种特殊风俗200
(八)对新石器时代居民种系研究的几点认识201
六 中国新石器时代的家畜201
(一)新石器时代家畜发现概况201
(二)中国北方新石器时代的家畜202
(三)中国南方新石器时代的家畜204
第三章 商周时代207
一 商殷时期207
(一)关于夏代文化的探索207
(二)偃师二里头的早商遗址212
(三)二里冈遗址与郑州商城215
(四)安阳殷墟的新发现220
(五)邢台、藁城等地的商代遗址233
(六)殷商时期的方国遗存237
(七)殷代甲骨文的新发现与研究243
二 西周时期248
(一)周原考古的新发现248
(二)丰镐地区的调查和发掘253
(三)西周墓葬的分区研究257
(四)西周铜器窖藏和有关西周史实的重要铜器266
三 东周时期272
(一)东周各国都城遗址的勘察272
(二)侯马盟誓遗址的发现与研究281
(三)洛阳地区的周墓和郑、虢两国的墓葬284
(四)齐、鲁和燕国的墓葬289
(五)三晋地区和中山国的墓葬295
(六)曾侯墓、蔡侯墓和两国的其他墓葬303
(七)南方的楚墓309
(八)关中地区的秦墓316
(九)吴、越和徐国的考古发现320
(一○)东周时期金属铸币的发现324
四 殷周时代的手工业331
(一)殷商青铜器的分期和铸造工艺的研究331
(二)商代的玉器和琢玉工艺334
(三)殷周釉陶器的发现和研究337
(四)有关冶铁工艺兴起的考古发现341
(五)东周矿冶遗址和铸铜工艺343
五 殷周时代边远地区诸文化348
(一)北方草原的青铜文化348
(二)西北地区的辛店文化和寺洼文化360
(三)四川、云南的青铜文化367
(四)闽、粤地区的青铜文化371
第四章 秦汉时代376
一 秦代考古的新发现376
(一)秦都咸阳的勘察与发掘376
(二)秦始皇陵的勘察与发掘379
(三)云梦秦汉墓葬的发掘和秦简的研究383
二 汉代的城邑与边塞遗址387
(一)汉长安城的发掘387
(二)汉代城邑聚落遗址的发现391
(三)秦汉长城遗迹的调查395
(四)居延烽燧遗址的发掘和简牍的新发现403
三 汉代陵墓的发掘406
(一)西汉诸陵的勘察和陪葬墓的发掘406
(二)洛阳汉墓的发掘和编年409
(三)河西汉墓的发掘413
(四)临沂汉墓及其出土的简牍417
(五)满城汉墓的发掘419
(六)长沙汉墓的发掘与研究424
(七)江陵汉墓的发掘433
(八)两广汉墓的发掘与研究436
(九)汉代“黄肠题凑”墓443
(一○)汉代的壁画墓447
(一一)汉代的画像石墓452
(一二)东汉洛阳城郊的刑徒墓地458
四 汉代农业、手工业的考古发现与研究461
(一)汉代农业考古的新发现461
(二)汉代冶铁遗址的发现与研究467
(三)汉代纺织品的发现与研究473
(四)汉代漆器的发现与研究478
(五)关于汉代造纸的考察484
(六)秦汉造船业的考古发现487
五 汉代少数族地区的考古新发现490
(一)北方草原地区少数族遗迹490
(二)新疆地区的汉魏遗迹493
(三)西南地区的少数族墓葬496
第五章 魏晋南北朝时代504
一 魏晋南北朝的都城遗址504
(一)邺城的调查504
(二)汉魏洛阳城的调查与发掘505
二 魏晋南北朝墓葬的发掘510
(一)中原地区魏晋墓510
(二)酒泉、敦煌的魏晋墓葬512
(三)武昌、南京的东吴墓515
(四)南京象山王氏墓群516
(五)南京、丹阳的东晋、南朝王陵519
(六)西南地区的两晋南朝墓522
(七)湖广地区的两晋南朝墓524
(八)大同北魏皇陵和司马金龙墓527
(九)河北、山西、河南的东魏、北齐墓529
三 石窟寺考古的新发现和研究532
(一)石窟寺的勘察与新发现532
(二)石窟寺的分期研究536
(三)有关石窟寺研究的几个问题540
(四)将考古学方法运用到石窟寺研究中去544
四 高句丽和鲜卑族的考古新发现545
(一)高句丽墓葬的新发现545
(二)鲜卑遗迹的发现与研究549
五 与中外交通有关的遗物的发现和研究553
第六章 隋唐至明代559
一 隋唐五代559
(一)隋唐两京的发掘559
(二)唐代墓葬的发掘与研究568
(三)唐代金银器的发现578
(四)五代十国的墓葬583
二 宋辽金元586
(一)宋代墓葬和窖藏的发掘586
(二)辽金城址的调查与发掘591
(三)辽墓的发掘和契丹文墓志的新发现593
(四)金元墓葬的发掘596
(五)元代的城址和窖藏602
(六)唐宋塔基的发掘606
(七)泉州等地古船的发掘和复原610
三 高昌、渤海、南诏大理和西夏612
(一)新疆吐鲁番的高昌和唐代墓葬的发掘612
(二)渤海上京龙泉府遗址的调查与发掘616
(三)渤海墓葬的发掘620
(四)南诏大理的考古发现622
(五)西夏陵墓的发掘624
四 明代陵墓的发掘625
五 古代瓷窑遗址的调查和发掘629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现的窑址简介629
(二)关于瓷窑与瓷器专题的研究和讨论645
后记648
图一 蓝田猿人文化和匼河文化石器5
图二 观音洞石器12
图三 丁村文化石器15
图四 许家窑石器17
图五 水洞沟石器和骨器等20
图六 峙峪、虎头梁石器、骨器和装饰品23
图七 下川文化石器27
图八 沙苑与灵井的石器33
图九 磁山和裴李岗的陶器36
图一○ 莪沟的圆形房屋基址37
图一一 关中及其周围地区新石器时代早期陶器39
图一二 仰韶文化陶器44
图一三 仰韶文化陶器49
图一四 仰韶文化陶器53
图一五 仰韶文化村落遗址布局示意图56
图一六 仰韶文化房屋遗址58
图一七 仰韶文化生产工具61
图一八 仰韶文化陶器上的刻画符号64
图一九 华阴横阵仰韶文化墓地66
图二○ 龙山文化庙底沟二期陶器73
图二一 龙山文化庙底沟二期房址74
图二二 龙山文化庙底沟二期陶窑址75
图二三 河南龙山文化陶器77
图二四 河南龙山文化陶窑址80
图二五 陕西龙山文化房址81
图二六 陕西龙山文化陶器82
图二七 龙山文化陶寺类型陶器84
图二八 大汶口文化陶器93
图二九 大汶口文化的石器及骨、角器95
图三○ 北辛遗址陶器99
图三一 龙山文化陶器103
图三二 龙山文化日照东海峪房址106
图三三 龙山文化装饰花纹107
图三四 岳石类型陶器108
图三五 马家窑文化陶器112
图三六 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墓葬陶器组合图119
图三七 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墓葬平面图120
图三八 齐家文化陶器126
图三九 齐家文化房址127
图四○ 齐家文化墓葬129
图四一 大溪文化器物133
图四二 大溪文化屈肢葬式135
图四三 屈家岭文化器物137
图四四 青龙泉三期文化陶器141
图四五 江西地区新石器晚期器物145
图四六 南京地区新石器文化器物147
图四七 河姆渡文化器物151
图四八 马家浜文化陶器156
图四九 良渚文化器物160
图五○ 昙石山文化器物165
图五一 石峡文化器物170
图五二 云南、西藏原始文化器物176
图五三 北方地区新石器文化器物181
图五四 富河文化房址185
图五五 东北地区新石器文化器物189
图五六 二里头早、中期陶器209
图五七 二里头晚期陶器210
图五八 二里头早商遗址宫殿遗址平面图212
图五九 二里冈期墓葬随葬器物219
图六○ 殷墟武官村大墓平剖面图223
图六一 安阳西北冈大墓和祭祀坑平面图228
图六二 殷代车子结构图232
图六三 藁城商代前期铜器236
图六四 商代宫殿基址平面图240
图六五 岐山凤雏西周建筑基址平面图249
图六六 西周墓随葬陶器255
图六七 屯溪西周墓墓室剖面图264
图六八 史墙盘铭文拓片268
图六九 五年卫鼎铭文拓片270
图七○ 临淄齐国故城平面图274
图七一 侯马晋国古城平面图276
图七二 东周各国都城遗址平面图277
图七三 虢国墓铜鱼分布图288
图七四 齐国墓陶器291
图七五 晋国墓陶器296
图七六 赵国墓陶器299
图七七 中山王陵“兆窆图”摹本302
图七八 曾侯乙墓簠铭拓片305
图七九 曾侯乙墓镈铭拓片305
图八○ 江陵楚墓陶器311
图八一 下寺墓地平面图313
图八二 秦公1号陵园平面示意图316
图八三 秦墓陶器318
图八四 东周采矿址中一组完整的井巷平面图345
图八五 夏家店下层文化器物351
图八六 夏家店下层文化城址352
图八七 西团山文化器物354
图八八 夏家店上层文化器物357
图八九 以青铜短剑为特征的文化器物359
图九○ 辛店文化陶器363
图九一 福建青铜文化器物372
图九二 广东青铜文化铜器374
图九三 广西青铜文化铜尊纹饰展开示意图375
图九四 汉长安城平面示意图388
图九五 甲渠候官遗址平面图404
图九六 西汉刘胜墓平面图、剖面图421
图九七 汉魏洛阳城平面实测图506
图九八 北魏皇陵位置图527
图九九 近年出土的外国金、银币(原大拓片)555
图一○○ 唐长安城平面实测图560
图一○一 唐洛阳城平面实测图561
图一○二 吴越钱元瓘墓石刻天象图摹本585
图一○三 元大都城平面示意图603
图一○四 渤海上京龙泉府平面实测图617
热门推荐
- 3448515.html
- 1206760.html
- 1829534.html
- 2286940.html
- 180299.html
- 825578.html
- 715364.html
- 1883912.html
- 3743200.html
- 199502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8567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5700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3393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0768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7272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6751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1883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5628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7788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923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