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社会主义制度文明建设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陈纯仁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 ISBN:7508709497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242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256页
- 主题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社会主义制度文明建设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制度和制度文明11
一、制度及其特征、构成和功能11
1.什么是制度11
2.制度的起源和形成15
3.制度的基本构成和内容17
4.制度的功能20
二、制度文明的学理剖析24
1.文明的涵义和结构25
2.作为哲学范畴的制度文明何以成立27
3.制度文明的基本特征和功能29
三、制度文明的地位——社会文明系统的枢纽35
第二章 社会主义制度文明建设的基础39
一、社会主义制度文明建设的理论依据39
二、社会主义制度文明建设的实践基础48
1.社会主义建设是一场伟大而艰巨的实践48
2.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顺利推进客观上需要完善的制度体系来保障54
3.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是社会主义制度文明建设的现实基础56
1.对各种制度设计和安排的人性预设的反思58
三、社会主义制度文明建设的人性基础58
2.社会主义制度文明建设的人性基础66
第三章 社会主义制度文明建设的地位和作用(一)73
一、社会主义优越性充分发挥的关键环节73
1.制约我国社会主义优越性充分发挥的制度根源73
2.加强制度文明建设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关键76
二、社会转型良性运行的重要保障86
1.社会转型对于我国社会发展的深远意义86
2.当前我国社会转型中存在的深层矛盾和问题的制度分析88
3.加强制度文明建设是社会转型良性运行的重要保障92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95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提出95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97
3.加强制度文明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102
第四章 社会主义制度文明建设的地位和作用(二)110
一、执政党建设的根本途径110
1.执政党建设的重大意义110
2.执政党建设面临着新的情况和任务121
3.加强制度文明建设是新时期执政党建设的根本途径128
二、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根本保障136
1.人的发展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相互促进136
2.制约社会主义社会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制度因素138
3.加强制度文明建设是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根本保障144
第五章 社会主义制度文明建设的目标和原则154
一、社会主义制度文明建设的目标体系154
1.总体目标154
2.具体目标158
3.终极目标168
二、社会主义制度文明建设的原则171
1.人民利益至上原则172
2.实事求是原则178
3.民主和法制原则182
4.系统配套原则187
5.循序渐进原则191
1.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主义制度文明建设的最终决定力量197
一、社会主义制度文明建设的动力系统197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制度文明建设的动力、途径和规律197
2.社会主义社会制度自身的局限及其与社会生活的矛盾运动是社会主义制度文明建设的根本动力199
3.经济全球化是社会主义制度文明建设的强大的外在推动力202
4.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制度文明建设的主体力量208
5.执政党的正确领导是社会主义制度文明建设的主导力量211
二、社会主义制度文明建设的途径214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清除陈腐落后的思想观念的影响和束缚215
2.在坚持社会主义根本制度的同时,不断改革、完善和创新体制制度和规章制度218
3.充分发掘、改造中国传统历史文化中的制度文化资源,走制度创新和文化创新相契合之路220
4.合理吸收、改造国外制度建设的经验和积极成果223
三、社会主义制度文明建设的规律225
1.社会主义制度文明一定要适合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项事业发展状况226
2.执政党的正确领导和创制与社会成员的公共选择要相统一228
3.体制改革、完善和创新的目的合理性和过程合理性要相统一231
4.制度的自主创新和借鉴、移植要相统一234
主要参考文献237
后记241
热门推荐
- 3890192.html
- 1610377.html
- 252507.html
- 3568459.html
- 2831747.html
- 1176981.html
- 1323914.html
- 2520160.html
- 325428.html
- 172516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4846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5608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0914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4046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1846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0169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7804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7347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6145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448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