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书法创作技法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书法创作技法
  • 张敏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
  • ISBN:7102033214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199页
  • 文件大小:91MB
  • 文件页数:213页
  • 主题词:汉字-书法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书法创作技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1

一、书法创作概说1

(一)书法创作是对公众认识的升华1

(二)书法创作是继承与创新的融会3

(三)书法创作是作者生命质的坦露5

二、书法创作练习6

(一)集字创作7

(二)组字创作7

(三)自由创作7

三、书法创作构思9

(一)文字内容考虑9

(二)作品幅式考虑10

(三)章法布局考虑11

(四)材料工具考虑11

四、书法创作实施12

(一)顺序从右到左12

(二)字形大小适宜12

(三)纵横间距得当12

(四)书写对准中线13

(五)文字繁简统一13

(六)变化随机应用13

五、创作作品审视13

第二章 内容与风格14

一、创作的内容14

(一)创作内容筹划的基本要求14

1.与时代合拍14

2.内涵健康15

3.积极向上16

4.格调高雅17

(二)创作内容筹划的主要方法18

1.根据创作用途确定创作内容18

2.根据已定幅式选择创作内容19

3.根据思想情绪选择创作内容19

二、创作的风格23

(一)书体风格类型23

(二)创作风格24

第三章 幅式与正文26

一、幅式26

(一)条幅26

(二)中堂28

(三)对联28

(四)条屏30

(五)横披32

(六)横额32

(七)扇面33

(八)斗方35

(九)其他幅式36

二、正文36

(一)正文写向式37

1.竖幅竖式写向37

2.横幅竖式写向37

3.横幅横式写向37

(二)正文行式38

1.多行式38

2.单行式38

3.独字式39

(三)正文字形式40

1.首大领篇式40

2.大小相杂式40

3.错落组合式40

(四)正文句段式40

1.空格式40

2.分段式41

3.标题式41

第四章 单字章法42

一、点画章法42

(一)同画变化42

1.多横的变化42

2.多撇的变化42

3.多点的变化43

4.多竖的变化43

5.多折的变化43

6.多捺的变化43

(二)线条变化44

1.线条的形态变化44

2.线条的“一画三波”45

二、结字章法46

(一)疏密46

(二)收放46

(三)向背46

(四)攲正46

(五)避让47

(六)参差47

(七)开合47

(八)省减47

(九)替代48

(十)牵丝48

三、字间章法48

(一)同字的变化48

(二)同旁的变化49

(三)同画的变化49

(四)纵横交替49

(五)连断结合49

(六)呼应联系50

1.局部呼应联系50

2.整体呼应联系50

3.墨色呼应联系50

第五章 行列章法51

一、句式章法筹划51

(一)正格式书写形式51

(二)疏星式书写形式51

(三)串珠式书写形式53

(四)挨靠式书写形式53

(五)摆动式书写形式53

(六)倾斜式书写形式55

二、纵横章法筹划55

(一)纵有行横有列56

(二)纵有行横无列57

(三)纵无行横有列58

(四)纵无行横无列58

(五)拟画浪漫布局59

第六章 整体章法61

一、整体布局61

(一)上下字序 左右行序61

(二)首尾兼顾 头脚齐平61

(三)首画定字 首字定篇65

二、整体布白66

(一)天高地阔 左右留白66

(二)字大款小 优化布白66

(三)计白当黑 知白守黑66

三、整体变化71

(一)随形尽态 自然结体71

(二)笔笔变化 字字变异71

四、整体贯气73

(一)轴线贯气74

(二)轮廓贯气74

(三)纵笔贯气75

(四)牵连贯气75

第七章 墨色的变化76

一、墨色变化类型76

(一)浓墨76

(二)淡墨76

(三)涨墨79

(四)枯墨79

(五)润墨80

二、按内容运用墨色80

(一)严肃内容墨色81

(二)抒情内容墨色81

(三)古典内容墨色81

三、按书体运用墨色82

(一)规范书体规范书写用墨82

(二)规范书体随意书写用墨85

(三)流动性书体用墨85

第八章 款识与题签88

一、款识分类88

(一)无款88

(二)穷款88

(三)长款88

(四)单款90

(五)双款90

二、题款称呼90

(一)分性别称呼91

(二)对长辈称呼91

(三)对平辈称呼91

(四)对晚辈称呼91

(五)笔者自谦称呼91

三、应酬款语93

(一)应嘱93

(二)书赠93

(三)指正93

(四)博哂94

(五)鉴赏94

(六)祝寿94

四、时令款语94

(一)常用时令款语94

1.纪年法95

2.纪月法95

3.纪旬法96

4.纪日法96

5.月亮纪时法96

(二)趣味时令款语97

1.四季趣味时令款语97

2.时辰趣味时令款语97

3.年度趣味时令款语97

五、措辞款语97

六、名款题签97

七、地点题签98

八、题款字体99

(一)提倡异体题款99

(二)行书题款适应面宽99

(三)楷书题款适应面窄99

(四)篆书和草书题款应谨慎99

(五)隶书题款不宜提倡99

九、题款位置101

(一)文后题款101

(二)前后题款101

(三)横式题款101

(四)特殊题款103

第九章 印章的钤盖105

一、印章类型105

(一)名号印105

(二)引首印105

(三)押角印109

(四)拦腰印109

二、钤印位置111

(一)名号印位置111

(二)引首印位置111

(三)押角印位置111

(四)拦腰印位置111

三、钤印筹划111

(一)印文格调筹划111

(二)印文用途筹划112

(三)钤印数量筹划112

(四)印章阴阳筹划112

(五)印章使用筹划113

第十章 艺术效果114

一、刻意创新114

(一)零星合成114

(二)主体联结117

(三)面貌创新117

二、注重主体117

三、讲究和谐117

(一)笔法和谐117

(二)字法和谐117

(三)章法和谐118

(四)墨法和谐118

(五)材料和谐118

四、崇尚自然118

五、寓寄情趣120

(一)意象情趣120

(二)物象情趣120

六、追求气韵125

(一)神与形的关系125

(二)神气125

(三)神韵127

第十一章 纠偏与改错128

一、纠偏筹划128

(一)纸张篇幅剩余的补救128

(二)纸张篇幅不足的补救128

二、改错筹划130

(一)漏字补救130

(二)误字补救130

三、单行独字的补救133

第十二章 创作作品鉴赏方法134

一、书法鉴赏的意义134

(一)学习鉴赏知识避免走“弯路”134

(二)开阔欣赏视野避免走“窄路”134

(三)活用鉴赏能力避免走“苦路”135

二、书法鉴赏的内容135

(一)点画形态美137

(二)结字形体美137

(三)书体形式美138

(四)章法布白美138

(五)墨色变化美138

(六)笔法力度美139

(七)笔意体验美139

(八)情趣感应美139

三、书法鉴赏的方法140

(一)宏观印象140

(二)微观审度140

(三)返本鉴真141

四、书法欣赏的主流141

(一)“中和美”欣赏主流141

(二)“丑极美”欣赏主流142

(三)美的欣赏误差142

第十三章 书法创作风格培养143

一、风格是判定书家的标准143

二、书法风格即是书家自己143

三、不同气质反映不同风格144

四、风格形成必有的过程145

五、风格形成的必然阶段146

(一)模仿阶段146

(二)作风阶段147

(三)风格阶段147

六、书法“童稚化”现象的追求147

(一)“童稚化”书法现象的理论追索148

(二)“童稚化”书法现象的实践特色148

(三)“童稚化”书法现象的艺术特色149

七、书风变异中的困惑与思索150

八、民间书法个性特色的挖掘151

(一)民间书法的艺术基础152

(二)民间书者的创作心态153

第十四章 书法创作潜能培养155

一、书法创作能力155

(一)识书悟性155

(二)融书理性156

(三)作书技巧156

(四)创作意识157

二、书法创作的心态159

(一)最佳创作心态159

(二)创作心态培养161

1.古人创作心态的培养161

2.今人创作心态的培养162

三、书法创作的灵感163

(一)灵感源生于顿悟163

(二)灵感激发之过程163

(三)灵感激发之基础164

(四)灵感诱发之态势164

(五)灵感触发之机源164

(六)灵感萌生之形态164

(七)灵感转化之成果166

(八)灵感捕捉与发挥168

四、书法创作的情感168

五、书法创作的神韵171

第十五章 对民间艺术营养的汲取174

一、甲骨文艺术174

二、简牍文艺术175

(一)篆书简牍文175

(二)隶书简牍文176

(三)行草简牍文177

三、瓦当文艺术178

(一)秦代瓦当文178

(二)汉代瓦当文179

四、砖文艺术180

五、陶文艺术184

六、石刻文艺术184

(一)篆体石刻文184

(二)隶体石刻文185

(三)魏体石刻文186

七、象形文艺术188

八、敦煌写卷艺术189

(一)敦煌写卷的概况189

(二)敦煌写卷的书法特色192

第十六章 论书法创作之名家名言193

一、创作193

二、风格194

三、谋篇195

四、变化196

五、形质196

六、情趣197

七、意境198

八、神采19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