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宏观质量效益研究 理论、机制与路径 theory, mechanism and paths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蒋家东等著 著
- 出版社: 中国质检出版社
- ISBN:9787502642365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281页
- 文件大小:117MB
- 文件页数:297页
- 主题词:质量管理-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宏观质量效益研究 理论、机制与路径 theory, mechanism and paths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质量效益研究现状1
1.1 效益及相关问题的研究1
1.1.1 效益概念的研究1
1.1.2 效益评价问题的研究3
1.2 质量效益及相关问题的研究7
1.2.1 质量经济性分析7
1.2.2 质量经济学分析10
1.2.3 宏观质量效益及相关问题的研究12
1.3 经济增长质量及相关问题的研究15
1.4 已有研究成果的综合分析20
本章小结20
第2章 质量概念的内涵与特点22
2.1 狭义质量22
2.2 广义质量23
2.2.1 广义质量概念的内涵24
2.2.2 广义质量概念的特点25
2.3 大质量26
2.3.1 大质量概念的内涵26
2.3.2 大质量概念的特点27
2.4 宏观质量28
2.4.1 宏观质量概念的内涵28
2.4.2 宏观质量概念的特点29
2.5 不同质量概念的比较30
本章小结31
第3章 质量的测量33
3.1 直接测量33
3.1.1 直接测量的特点33
3.1.2 直接测量结果的数学描述34
3.1.3 基于直接测量结果的质量水平比较35
3.2 间接测量36
3.2.1 间接测量的特点36
3.2.2 间接测量结果的数学描述37
3.2.3 基于间接测量结果的质量水平比较38
3.3 间接测量的拓展40
3.3.1 顾客满意度的内涵40
3.3.2 顾客满意的梯级与指征41
3.3.3 基于顾客满意度的质量测量42
3.4 质量的宏观测量44
3.4.1 基于相对质量的宏观测量44
3.4.2 基于感知质量的宏观测量50
本章小结51
第4章 质量效益概念的内涵与特点52
4.1 效益的内涵与分类52
4.1.1 效益的内涵52
4.1.2 效益的分类53
4.2 企业效益55
4.2.1 企业效益的影响因素55
4.2.2 企业效益评价指标56
4.3 质量效益的内涵与分类58
4.3.1 质量效益的内涵58
4.3.2 质量效益的分类59
4.4 企业质量效益60
4.4.1 企业质量效益的内涵60
4.4.2 企业质量效益的影响因素60
4.4.3 企业质量效益形成机制63
4.4.4 企业质量效益分析63
本章小结65
第5章 宏观质量效益的形成机制66
5.1 宏观质量效益的基本概念66
5.2 宏观质量效益的形成机制67
5.3 宏观质量市场69
5.3.1 质量需求及其结构变化70
5.3.2 质量供给及其结构变化71
5.4 宏观质量需求的影响因素72
5.4.1 宏观质量需求的直接影响因素72
5.4.2 宏观质量需求的间接影响因素77
5.5 宏观质量供给的影响因素81
5.5.1 宏观质量供给的直接影响因素81
5.5.2 宏观质量供给的间接影响因素84
5.6 宏观质量效益表现96
5.6.1 质量效益的价格表现97
5.6.2 质量效益的贸易表现98
5.6.3 质量效益的结构表现98
5.6.4 质量效益的品牌表现100
5.6.5 质量效益的资源与环境表现101
本章小结102
第6章 宏观质量效益分析103
6.1 宏观质量经济效益103
6.1.1 质量价值104
6.1.2 质量结构106
6.1.3 生产效率110
6.2 宏观质量社会效益113
6.2.1 消费安全113
6.2.2 顾客体验117
6.2.3 质量形象121
6.3 宏观质量环境效益125
6.3.1 能源消费126
6.3.2 环境质量129
6.3.3 污染危害132
本章小结135
第7章 宏观质量效益评价136
7.1 宏观质量效益评价的整体构架136
7.1.1 宏观质量经济效益评价137
7.1.2 宏观质量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138
7.1.3 宏观质量环境效益评价指标体系139
7.2 观测变量的涵义与计算式140
7.2.1 经济效益评价相关观测变量141
7.2.2 社会效益评价相关观测变量142
7.2.3 环境效益评价观测变量143
7.3 观测变量原始数据标准化转换144
7.3.1 基于最大值/最小值的标准化转换144
7.3.2 基于均值、标准偏差的标准化转换145
7.3.3 基于特定基准值的标准化转换146
7.3.4 基于分级比较的标准化转换147
7.3.5 基于概率分位点的标准化转换147
7.3.6 基于排名原则的标准化转换148
7.3.7 基于恒同变换规则的标准化转换148
7.4 宏观质量效益指数化测评149
7.4.1 综合评分法149
7.4.2 主成分分析法150
7.4.3 拉氏双边比较法150
7.4.4 派氏双边比较法151
7.4.5 费氏双边比较法151
7.5 基于综合评分法的宏观质量效益指数定义151
本章小结154
第8章 质量价值的测量155
8.1 商品的价格155
8.1.1 价格概念的内涵155
8.1.2 价格的功能156
8.1.3 价格的作用157
8.2 质量溢价158
8.2.1 狭义质量溢价159
8.2.2 广义质量溢价160
8.3 商品的价格表示与比较162
8.4 质量溢价的测量164
8.5 基于通货膨胀率对质量溢价的修正165
8.5.1 通货膨胀率的基本原理166
8.5.2 通货膨胀率对质量溢价的影响167
8.6 基于汇率对质量溢价的修正169
8.6.1 汇率的基本原理169
8.6.2 汇率对质量溢价的影响171
8.7 基于税率对质量溢价的修正173
8.7.1 税收的基本原理173
8.7.2 税收效应及影响178
8.7.3 流转税对商品价格的影响182
8.7.4 税收和质量对商品价格的联合影响185
8.7.5 税率对质量溢价的影响187
8.8 质量价值的宏观测算189
8.8.1 基于国内市场的质量价值测算190
8.8.2 基于全球市场的质量价值测算190
8.9 质量提升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宏观测算191
8.9.1 基于国内市场的质量提升贡献测算191
8.9.2 基于全球市场的质量提升贡献测算192
8.10 质量提升对经济增长贡献实证研究193
8.10.1 计算方法193
8.10.2 测算结果196
8.10.3 实证研究结论205
本章小结206
第9章 质量效益提升模式与路径207
9.1 产业成长性207
9.1.1 初创期208
9.1.2 成长期208
9.1.3 成熟期208
9.1.4 衰退期209
9.2 产业分类与主导产业选择209
9.2.1 基于成长性的产业分类210
9.2.2 主导产业的特点211
9.2.3 主导产业选择标准211
9.3 基于质量与价格弹性的产业特征分析215
9.3.1 弹性的概念、计算式及拓展215
9.3.2 质量弹性的概念与计算式216
9.3.3 质量弹性概念的拓展218
9.3.4 弹性概念在产业层面的延伸及产业分类220
9.3.5 基于产业质量弹性的产业结构实证分析220
9.4 产业不同阶段的质量策略选择231
9.5 市场竞争性234
9.5.1 完全竞争234
9.5.2 完全垄断235
9.5.3 垄断竞争236
9.5.4 寡头垄断237
9.6 不同市场结构下的质量策略选择238
9.7 质量效益提升的模式与路径239
9.7.1 微观质量效益提升模式239
9.7.2 宏观质量效益提升模式242
9.7.3 宏微观质量效益之间的互动关系251
9.8 宏微观质量效益协同提升方法253
9.8.1 以市场机制激发质量效益提升内驱力253
9.8.2 以政策机制增强质量效益提升外推力254
本章小结255
第10章 经济新常态与质量拐点256
10.1 质量发展面临经济新常态256
10.2 新常态下质量发展的主要挑战258
10.2.1 劳动力供应趋紧259
10.2.2 制造成本增长明显259
10.2.3 环境承载压力巨大260
10.2.4 资源供需矛盾突出261
10.2.5 对外贸易争端不断262
10.3 影响质量发展的新技术因素263
10.3.1 机器人革命263
10.3.2 电子商务发展263
10.3.3 质量欺诈科技化264
10.3.4 互联网+质量265
10.4 质量发展的历史性机遇266
10.4.1 质量发展纲要266
10.4.2 政府质量工作考核268
10.4.3 中国制造2025268
10.4.4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建议271
10.5 质量拐点与质量变革272
本章小结274
参考文献275
热门推荐
- 3182237.html
- 958131.html
- 3020898.html
- 1384368.html
- 554989.html
- 2173519.html
- 3255256.html
- 1236548.html
- 2961115.html
- 224861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9249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4320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1589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5481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4605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6160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7629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2999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3745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727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