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私募制度解读 证券非公开发行及其流通市场制度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私募制度解读 证券非公开发行及其流通市场制度研究
  • 包景轩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 ISBN:9787504946942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187页
  • 文件大小:48MB
  • 文件页数:203页
  • 主题词:证券交易-融资-金融体制-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私募制度解读 证券非公开发行及其流通市场制度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1 证券非公开发行的相关概念7

1.1 “证券”的概念7

1.1.1 “证券”的概念与本书主题的关系8

1.1.2 扩展我国“证券”范围的必要性8

1.1.3 扩展“证券”范围的外国借鉴10

1.1.3.1 美国的证券概念10

1.1.3.2 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相关立法12

1.1.4 对我国2006年《证券法》的评述15

1.1.5 “受限制的证券”与“非公开证券”16

1.2 证券“发行”的概念17

1.2.1 证券“发行”的概念与本书主题的关系17

1.2.2 “发行”本质上是证券的“出售”18

1.2.3 证券“发行”与“交易”的区分19

1.2.4 关于区分“发行”和“募集”的评述20

1.2.5 关于我国相关立法和学理解释的评述22

1.3 证券“非公开发行”的基本界定与立法概况23

1.3.1 美国23

1.3.2 英国26

1.3.3 意大利27

1.3.4 中国台湾地区29

1.3.5 日本30

1.3.6 我国的立法概况和学理研究30

1.3.7 本书为何使用“非公开发行”而非“私募”一词31

1.4 本章小结与建议32

2 证券非公开发行的认定34

2.1 非公开发行的合格购买人35

2.1.1 应募人/购买人资格35

2.1.1.1 美国35

2.1.1.2 意大利38

2.1.1.3 中国台湾地区39

2.1.1.4 中国39

2.1.2 应募人/购买人人数41

2.2 非公开发行的信息提供42

2.3 非公开发行的“非公开”43

2.4 非公开发行的后续流通44

2.4.1 非公开发行的特性与证券流通性的平衡44

2.4.2 美国45

2.4.2.1 《144规则》46

2.4.2.2 《144A规则》47

2.4.3 日本47

2.4.4 中国台湾地区48

2.4.5 新加坡48

2.4.6 中国48

2.4.6.1 现有的流通方式49

2.4.6.2 规则体系的乱局50

2.4.6.3 交易场所的困惑50

2.4.7 小结51

2.5 非公开发行的其他要素52

2.5.1 发行人及其决策程序52

2.5.2 发行品种53

2.5.3 发行规模与发行组合54

2.5.4 其他限制因素54

2.5.5 海外发行的例外54

2.6 本章小结55

3 证券非公开发行的制度价值和监管理念57

3.1 证券非公开发行的价值57

3.1.1 适应差异化的证券融资和投资需求57

3.1.1.1 证券非公开发行的优势57

3.1.1.2 证券非公开发行的劣势59

3.1.2 证券法上的保护59

3.2 证券非公开发行的监管理念60

3.2.1 背景与相关行为性质的差异60

3.2.2 对于简化监管的理解61

3.2.2.1 简化监管的前提61

3.2.2.2 简化监管的表现61

3.2.2.3 简化监管不是放任不管62

3.3 证券非公开发行的演进趋势63

3.3.1 与公开发行的此消彼长关系63

3.3.2 准公开化趋势64

3.3.3 监管因时而变65

3.4 证券非公开发行制度在中国构建的必要性66

3.4.1 融资差异化的手段67

3.4.2 投资差异化的要求70

3.4.3 金融多元化的途径71

3.4.4 证券市场多层次化的工具72

3.4.5 证券市场国际化的需要72

3.5 证券非公开发行制度体系在中国构建的可行性73

3.5.1 具体领域的经验73

3.5.2 机构投资者的扩军74

3.5.3 潜在风险的可控性75

3.6 本章小结75

4 证券非公开发行在我国的实践及初步立法77

4.1 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企业内部集资77

4.2 20世纪90年代的“定向募集”78

4.3 近年来金融业内的“准证券非公开发行”79

4.3.1 信托公司集合信托计划79

4.3.2 商业银行理财计划80

4.3.3 证券公司债券的定向发行82

4.3.4 商业银行次级债券82

4.3.5 保险公司次级债82

4.3.6 证券公司的集合资产管理83

4.3.7 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84

4.3.8 公司短期融资券85

4.3.9 其他资产证券化产品85

4.4 争议中的“私募基金”88

4.4.1 我国是否存在“私募基金”88

4.4.2 以证券投资为主的“私募基金”89

4.4.3 以产业投资为主的“私募基金”90

4.4.4 初步评价91

4.5 产权市场的证券非公开发行92

4.5.1 产权市场沿革与现状92

4.5.2 产权市场中的证券非公开发行93

4.6 民间“准证券非公开发行”95

4.7 股票公开市场的定向配售和非公开发行96

4.7.1 对证券投资基金的配售96

4.7.2 与一般投资者上网发行结合的法人配售97

4.7.3 对大股东和专业机构投资者定向增发98

4.8 B股市场的定向发行100

4.9 在海外的非公开发行100

4.10 本章小结101

5 证券非公开发行基础制度在我国的构建103

5.1 立法模式103

5.1.1 借鉴“安全港”模式103

5.1.2 完善授权立法105

5.2 “非公开发行”的认定标准106

5.2.1 建议条文:一般原则加反向排除108

5.3 监管模式110

5.3.1 “简化监管”原则的适用110

5.3.2 监管机构的分工111

5.3.3 跨国非公开发行的监管113

5.4 法律责任的完善114

5.4.1 违法情形及我国现行的法律规定115

5.4.2 法律责任改进探析116

5.4.2.1 民事赔偿116

5.4.2.2 刑事责任118

5.4.2.3 行政处罚119

5.5 外部环境的改善120

5.5.1 推进机构投资者的发展121

5.5.2 推进公司治理结构完善121

5.5.3 推进对投资者的教育121

5.5.4 加强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121

5.6 本章小结122

6 股份公司设立与证券非公开发行124

6.1 股份公司设立中“发起”与“发行”的异同125

6.2 发起设立中的非公开发行及其制度完善126

6.2.1 发起设立中的变相公开发行127

6.2.2 进一步发行的影响128

6.3 募集设立中的非公开发行及其制度的完善128

6.3.1 向社会公开募集129

6.3.2 向特定对象募集129

6.4 非上市公开发行与非公开发行130

6.4.1 非上市的公开发行130

6.4.2 非上市公众公司的非公开发行131

6.5 本章小结及建议131

7 员工持股与证券非公开发行134

7.1 我国员工持股的概况及特点135

7.1.1 20世纪90年代“内部职工股”与“公司职工股”135

7.1.2 目前我国员工持股的主要形式138

7.1.3 小结139

7.2 大范围员工持股与非公开发行139

7.2.1 大范围员工持股模式139

7.2.2 解禁大范围员工持股的可行性143

7.3 管理层持股与非公开发行145

7.3.1 管理层持股涉及的证券非公开发行145

7.3.2 管理层的界定146

7.3.3 各种管理层持股的性质分析147

7.3.4 管理层持股的性质对于立法和监管的影响147

7.4 本章小结及建议149

8 非公开基金的立法与规范151

8.1 境外非公开基金的相关立法151

8.2 我国非公开基金的相关立法155

8.2.1 非公开基金在我国正当化并依法调整的必要性156

8.2.2 非公开基金的基本立法思路157

8.3 非公开基金募集与设立的监管159

8.4 非公开基金的运营风险控制162

8.4.1 对于非公开基金业务监管的争议163

8.4.2 适当控制非公开基金风险的措施164

8.5 非公开基金单位的流通165

8.6 本章小结及建议165

9 非公开证券的流通体制167

9.1 我国非公开证券的流通场所167

9.1.1 沪深证券交易所167

9.1.2 代办股份转让系统168

9.1.3 银行间债券市场168

9.1.3.1 交易品种169

9.1.3.2 交易主体170

9.1.3.3 交易方式和信息提供方式170

9.1.4 有争议的产权市场170

9.2 我国非公开证券的流通现状及问题172

9.2.1 股份公司股份流通172

9.2.2 其他证券品种的流通173

9.2.3 小结173

9.3 非公开证券与股份代办系统改进174

9.4 非公开证券与交易所市场改进175

9.5 非公开证券流通与产权市场改进176

9.6 非公开证券与银行间债券市场改进179

9.7 本章小结179

结论182

参考文献185

后记18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