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闻传播史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新闻传播史
  • 程之行著 著
  • 出版社: 亚太图书出版社
  • ISBN:9578510578
  • 出版时间:1995
  • 标注页数:640页
  • 文件大小:182MB
  • 文件页数:67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新闻传播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份3

第一章信号与符号3

一、语言5

1.言辞传播与非言辞传播6

2.非言辞传播所为何事?7

二、文字9

1.由象形到符号10

2.道路与纸路11

3.士——他在社会中所扮演的传播角色15

4.文字为知识分子所专用16

三、文字(书籍)流传所需的工具17

1.纸17

2.笔18

3.墨19

第二章 新闻与新闻报导25

一、新闻26

1.「意见化的新闻」26

2.「娱乐性」资讯27

二、媒体27

1.感官的延伸与媒体的延伸28

2.「部落化」与「再部落化」30

三、新闻报导32

1.以文字报导新闻33

2.以图画报导新闻34

3.以声音、活动画面报导新闻34

附:「明星」制度36

第二部份45

第三章 书籍与报纸——附:驿运与音讯传输45

一、书籍46.46

1.手抄的书与印刷的书46

2.刻本与藏书家48

3.印刷术带来书籍装订的改变49

二、驿运与音讯传输51

三、报纸54

1.朝报54

2.邸报55

3.清朝的「京报」56

四、书、报之外58

1.唱的「书」59

2.听的「报」60

第四章启蒙运动在欧洲69

一、城市70

1.威尼斯71

2.科隆71

3.伦敦72

二、文化的融合与成长73

1.讲唱文学73

2.回教文明西渐75

三、城市文化——一种资讯传播的新环境77

1.城市内流传的媒体77

2.媒体所扮演的新角色78

四、黎明前夕80

1.《每周新闻》80

2.《旁观者报》82

3.伦敦《时报》83

第三部份89

第五章 大西洋两岸的「党派报纸」91

一、何谓「新闻自由」?92

1.米尔顿92

2.曾格尔判例93

3.美国宪法「第一条修正案」94

4.报纸地位至上论96

二、争取自由的持续进军97

1.英国、美国最早出版的日报97

2.政府箝制新闻自由的种种手法98

3.由狄福到佩因100

三、党同伐异——报纸沦为政争的工具104

1.两个「公报」相对峙104

2.美国国都迁向华府之后104

3.杰克逊的「厨房内阁」105

第六章 期刊的初次蜕变111

一、早期的发展112

1.一八○○年之前113

2.一八○○年~一八五○年113

3.一八五○年~一九○○年115

二、图文并茂的杂志内容117

三、娱乐性题材的提供120

四、附:「小杂志」124

第七章「个人报业」的兴衰133

一、报刊(媒体)与读者(受众)关系的调整134

1.民众识字率134

2.报业经营「个人化」135

3.两个相关的疑点136

二、美国报坛「三杰」140

1.戴氏——谭纳140

2.班内特父子142

3.葛里莱145

第八章 战争新闻与战地新闻采访153

一、列克星敦与康考特战役154

二、美墨战争156

三、克里米亚战争158

四、传教士李文斯顿的寻获160

五、波尔战争163

第四部份173

第九章 启蒙运动在日本173

一、「明六社」与福泽谕吉174

1.「明六社」带动启蒙运动175

2.福泽谕吉——「启蒙的旗手」176

二、日本报业百馀年来的演变178

1.由木版、瓦版到活字印刷178

2.战争助长报业发展180

3.「党派报业」时期182

三、日本的「三大」日报183

1.《朝日新闻》183

2.《每日新闻》183

3.《读卖新闻》187

第十章启蒙运动在中国195

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持久争论196

1.王韬开创了风气197

2.梁启超的「志未酬」201

3.胡适与「新文化运动」203

二、故步自封的中国报业206

1.一种独特的开端207

2.《申报》与《新闻报》209

第十一章伦敦《时报》与《纽约时报》217

一、伦敦《时报》218

1.华尔特家族218

2.百年间三易其主221

3.汤姆森与梅铎224

二、《纽约时报》229

1.「雷蒙—琼斯」时代230

2.奥契斯231

3.塞资柏格祖孙三代相传236

第五部份247

第十二章 北岩勋爵与他所开创的「小型报」247

一、由《回答》杂志到《每日邮报》248

1.《回答》——创销一百万份248

2.立场独立的《每日邮报》250

二、北岩勋爵所坚持的办报立场254

三、「小型报」流风播向全世界255

1.卑维布鲁克勋爵、《每日快报》与其他256

2.由「黄色」转至「病黄」的报纸面貌261

第十三章「黄色新闻」之战275

一、普立兹追求报纸的发行量276

1.定居圣路易276

2.进军纽约277

3.遭逢劲敌277

4.赫斯特的神采278

二、新闻可由「制造」而得280

1.「黄童」的故事280

2.「缅因」舰事件281

三、赫斯特的恶劣政治命运283

四、普立兹的遗赠与遗言284

1.《世界报》遭兼并284

2.遗赠使人永志不忘286

附:普立兹对《圣路易邮讯报》所立的遗训287

第十四章 美联社与合众(国际)社293

一、美联社的创立294

1.美联社的前身——海港新闻协会294

2.「特权」被判为「违宪」297

二、合众国际社298

1.霍华德获得重用298

2.科技带来的革新300

3.国际新闻社并入与八十年代以后的困阨301

三、美联社与合众社在业务上的对峙302

1.五场争逐302

2.两件新闻报导上的违误事例306

附:世界其他各国的主要通讯社310

第六部份319

第十五章 两种主义指引下的新闻传播事业319

一、宣传——一种新闻污染320

二、纳粹德国的新闻传播事业321

三、苏联的新闻传播事业324

1.《真理报》325

2.《消息报》327

四、中国所蒙受的影响——准极权主义传播事业328

第十六章 电子媒体与国际传播335

一、无线电的发明与应用336

1.美国的主角地位336

2.「报纸——广播之战」337

3.美国「联邦传播委员会」337

4.电视网的「三大」338

二、国际传播(跨国资讯传流)339

1.同盟国家对抗轴心国家341

2.「冷战」进入高潮期间342

3.「冷战」消退——美军退出越南343

三、「世界资讯与传播新秩序」带来的争议344

第十七章 二十世纪的杂志事业353

一、高度折损率354.358

二、「扒粪者」——《麦克厘尔氏杂志》358

三、《时代》周刊361

1.亨利·鲁斯的作为富有创意361

2.「集体编采制」及其他362

3.《时代》的仿效者——《新闻周刊》与《美国新闻与世界报导》364

四、三种不同类型的杂志366

1.女性杂志366

2.图画杂志368

3.文摘杂志370

第十八章 全球二十五家「大」报379

一、以「质」取胜的「大报」380

二、「质报」——由《卜林日报》谈到《法兰克福广讯报》381

三、未来的展望406

1.报纸印制的革新406

2.「大报」的蜕变已告完成408

3.持续的成长409

第七部份419

第十九章 六十至九十年代的巨变(上)419

一、政治保守思想朝升夕退420

二、出现在杂志方面的巨变421

1.《时代》杂志风格的转向421

2.《星期六晚邮》老病而逝425

3.本世纪后半期杂志升沈录429

三、出现在报纸方面的巨变431

1.《世界电讯与太阳报》的消亡431

第二十章 六十至九十年代的巨变(下)439

2.《纽约前锋论坛报》的消亡439

3.《纽约时报》逃过一劫445

四、科技革新了印刷过程449

1.由活字排检到机械排铸450

2.由「热版」到「冷版」451

五、层出不穷的工潮452

1.工会组织与报社相对峙452

2.报业「三大」遭「大六」扼杀453

3.印刷设备更新——一个在继续向前的步伐456

第八部份467

第二十一章「电视世代」的来临(上)467

一、科技带来另一个新局467

1.黑白电视与彩色电视468

2.电视频率的管制468

3.通讯卫星纷纷升空470

二、各种不同的电视经营制度471

1.以英国为例472

2.以日本为例474

3.以德国为例475

三、电视与国内(美国的)政治477

1.媒体的政治偏见478

2.政治人物形象的显示481

3.当今与未来「权力的失衡」489

第二十二章「电视世代」的来临(下)499

四、电视与国际传播499

1.电视所开辟的「第二战线」500

2.「文化帝国主义」502

3.「世界村」抑「世界大都会」?505

五、「明星」制度与电视「明星」506

1.一六四四年~一八三三年507

2.一八三三年~一九三二年508

3.一九三三年~一九九四年511

第二十三章 三位超世代的杰出人物527

一、鲁坡特·梅铎528

1.事业发展的三个阶段528

2.向电子媒体进军531

3.自诩为「传播世界的头号人物」532

二、泰德·滕纳533

1.战争与灾难的喜好者535

2.「鸡丝面广播网」的讥评536

3.伺候一位「每天上二十四小时班的老板」538

三、艾尔·牛哈滋540

1.对「麦当劳报」的种种评价541

2.魏尔森女士说:「他是一条蛇!」543

3.七十年代,喜讯频传546

附:国际版内容一瞥548

第二十四章 展望下一个世代——代「结论」559

一、面对当前的实况560

1.媒体给予受众的享受560

2.受众对媒体的选择566

二、迎接未来的变局568

1.受众568

2.媒体571

3.政府574

中文索引581

英文索引607

参考书目627

一、中文部份627

二、英文部份63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