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公民日常行为的道德分析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李萍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7010046069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394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403页
- 主题词:公民-道德行为-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公民日常行为的道德分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总论 中国公民日常行为调查的总体状况1
一、研究设计2
二、调查假设5
三、样本特征8
四、若干结论12
第一章 日常行为与公民道德的形成16
第一节 公民日常行为的相关问题16
一、公民日常行为的范围18
二、公民日常行为的结构20
第二节 日常行为所生成的公民道德25
一、公民道德建基于公民日常行为25
二、公民日常行为与好公民养成29
第三节 公民道德的日常性与非日常性之关系32
一、中西方公民与公民道德形成的差异33
二、公民动员与中国公民文化建设36
第二章 公民认知若干问题44
第一节 公民认知概述44
一、公民认知的发生45
二、公民认知的表现形式49
三、公民认知的动力51
第二节 公民认知的内容54
一、与公民角色相关的知识54
二、与公民行为相关的技能76
三、与公民意识相关的素质94
一、公民社会化与公民认知101
第三节 公民认知的效能101
二、生活角色与公民角色的转换104
三、知与行的关系106
第三章 公民参与:理论与现实109
第一节 公民参与的理论109
一、从政治参与到公众参与:公民参与涵义的演进109
二、公民参与的社会功能112
三、公民参与的考量115
第二节 公民参与的现实119
一、当代中国公民参与:变革与发展120
二、公民参与现状123
三、发展中的公民参与142
第四章 公民交往与公民关系151
第一节 公民交往与公民关系概述152
一、公民日常交往及其意义152
二、公民关系156
第二节 我国公民交往和公民关系状况及存在的158
问题分析158
一、公民日常交往范围158
二、公民个体间交往和关系状况165
三、公民与社会团体的交往和关系状况172
四、公民与政府、国家的交往和关系状况175
第三节 社会公正——制约公民交往和关系的主要社会结构因素183
一、社会公正与现代社会的道德问题184
二、我国社会结构转型期的社会公正状况188
三、社会公正对公民关系以及公民道德的影响196
第五章 公民美德状况199
第一节 公民美德的概念199
一、公民美德的界定200
二、公民美德的结构202
三、公民美德的层次204
四、现代社会中公民美德初探207
第二节 中国公民美德现状218
一、边缘性美德状况218
二、日常性美德状况222
三、理想性美德状况225
第三节 影响中国公民美德形成的因素227
一、公民境况因素227
二、公民行为能力因素231
三、公民成长经历因素234
第六章 完善公民教育240
第一节 公民教育的内涵240
一、公民教育概述240
二、传统道德教育与公民道德教育243
三、公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246
第二节 公民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47
一、公民教育与学校教育249
二、公民教育与家庭教育263
三、公民教育与社会教育276
第三节 加强公民教育的建议287
一、加强学校公民教育287
二、完善社会教育环境291
三、推进法制化的进程296
第七章 增进社会信任300
第一节 有关社会信任的若干理论300
一、市民社会理论301
二、政治文化理论304
三、社会资本理论308
四、我们需要怎样的社会信任311
第二节 中国社会信任的现状及对策314
一、中国社会信任的现状314
二、阻碍社会信任形成的原因330
三、增进社会信任的措施332
一、公共行政与公共参与336
第一节 社会发展中的公共参与336
第八章 扩大公共参与336
二、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与公共参与340
三、参与意识的培养是时代的主旋律344
第二节 开放公共参与的领域351
一、政治事务:离我们是远还是近351
二、社会公共事务:对我们是轻还是重358
三、社区事务:舍我们其谁364
第三节 改善公共参与的环境369
一、增加公共事务的透明度369
二、降低公共参与的成本377
三、保障公共参与渠道的畅通384
后记391
热门推荐
- 1349659.html
- 2582579.html
- 1047608.html
- 1789882.html
- 1033112.html
- 1944106.html
- 959957.html
- 3803324.html
- 1799542.html
- 20892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9199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2526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7605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4661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0950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6559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7850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751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350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411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