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实用康复医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南登昆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9787117109413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1513页
- 文件大小:371MB
- 文件页数:1543页
- 主题词:康复医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实用康复医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康复医学概论3
第一章 康复医学总述3
第一节 健康问题3
一、健康的概念3
二、关于健康标准3
三、关于健康指标4
第二节 康复4
一、定义4
二、措施5
三、服务方式5
第三节 康复医学6
一、定义6
二、对象和目的6
三、内容7
四、康复介入时间8
五、自我康复意识9
第四节 康复医学团队9
一、康复医学工作方式9
二、国内团队模式运作的可行性10
第五节 康复与康复医学发展10
一、孕育期10
二、创立期10
三、成熟期11
四、发展期11
第二章 损伤与修复13
第一节 组织和细胞的损伤与修复13
一、组织和细胞损伤原因13
二、组织和细胞的适应性反应14
三、组织和细胞的损伤14
四、损伤的修复15
第二节 骨折损伤的病理与修复16
一、骨组织的构造17
二、骨折损伤病理及愈合18
三、骨损伤修复的基因学改变19
四、影响骨折愈合的主要因素及促愈合措施20
第三节 软骨组织创伤的病理及修复20
一、透明软骨的组织结构与分布20
二、软骨损伤后的修复与促修复措施21
三、影响软骨生长与损伤修复的主要因素21
第四节 肌腱与韧带创伤的病理及修复22
一、肌腱与韧带的基本结构22
二、肌腱与韧带损伤后的修复22
第五节 神经损伤的病理与修复22
一、神经系统的组成22
二、神经系统损伤的病理及愈合23
第三章 残疾学28
第一节 概述28
一、残疾学的概念28
二、残疾的原因28
三、残疾的分类法29
第二节 残疾评定与残疾预防31
一、残疾评定31
二、残疾预防32
三、残疾的康复32
第四章 《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的发展及应用35
第一节 《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的产生35
一、从ICIDH到ICIDH-2的发展过程35
二、ICF中文版本的研究与发展36
第二节 《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的理论模式、结构和内容36
一、《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的理论模式36
二、《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的结构和内容37
第三节 《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的应用39
一、《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的应用目的40
二、《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的应用领域40
三、《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的分类举例41
第五章 社区康复与职业、社会问题43
第一节 社区康复43
一、社区康复发展背景43
二、社区康复的工作目标和工作内容43
三、社区康复工作实施44
四、社区康复护理45
五、政府在社区康复管理中的作用45
第二节 职业问题45
一、概述45
二、社会问题48
第六章 康复医学教育50
第一节 康复医学教育工作内容50
一、康复医学专业教材50
二、康复医学教育基地50
三、康复医学教育的模式50
四、康复医学教育评估与管理51
五、康复科普教育与宣传51
第二节 康复治疗师的培养51
一、康复治疗师的培养目标51
二、康复治疗师的教学计划51
第三节 康复医师和高级人才的培养51
第七章 康复医学管理53
第一节 概述53
一、标准化管理的概念53
二、管理是学科发挥正常功能的保证53
三、康复管理的作用还表现在实现组织目标上54
第二节 管理制度建设54
一、建立康复医学科的相关服务流程54
二、建立康复医学科患者和家属的权利制度55
三、建立康复医学科患者的评估制度56
四、康复医学科患者的服务形式56
五、建立患者和家属的康复医学教育制度56
六、建立康复医学科的质量管理制度56
第三节 可用于康复质量管理资料的分析方法57
一、综合评价分析57
二、患者管理分析57
三、康复医学科持续质量改进58
第四节 康复医学科各类管理制度59
一、建立康复医学科各类人员的权限59
二、建立康复治疗设备与安全管理制度59
三、建立康复医学从业人员的资格和继续教育制度59
四、康复治疗师的管理60
五、康复医疗结果的管理与评估62
第五节 国内外相关医院质量管理体系62
一、ISO 9000质量体系认证62
二、ISO 14000环境管理体系63
三、OHSAS 180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63
四、EN 46001:1996、ISO 13485:2003质量体系63
五、美国医院管理评审标准63
第八章 残疾与康复政策法规64
第一节 联合国关于残疾与康复的决议、政策、法规64
第二节 国内政策法规67
一、中国立法关注残疾人67
二、残疾人与教育69
三、中国残疾人事业70
第九章 信息技术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72
第一节 信息技术在康复评定中的应用72
一、步态分析系统72
二、表面肌电测试系统72
三、等速肌力测试系统72
第二节 信息技术在康复治疗中的应用73
一、电脑在物理治疗中的应用73
二、电脑在作业治疗中的应用73
三、电脑在言语治疗中的应用74
四、电脑在义肢矫形器制作中的应用74
第三节 虚拟技术在康复治疗中的应用75
第四节 视频游戏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76
一、视频游戏在康复医学应用中的方式76
二、视频游戏在康复医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79
三、视频游戏康复医学应用的展望80
第五节 因特网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81
一、INTERNET在康复医学信息资源交流中的应用81
二、INTERNET在远程康复医学中的应用81
第二篇 康复评定85
第一章 康复医学的临床评定85
第一节 概述85
一、康复评定特征86
二、康复流程86
第二节 病史86
一、主诉86
二、现病史87
三、功能史87
四、既往史88
五、系统回顾88
六、个人史与家族史89
第二章 电诊断91
第一节 肌电图检查91
一、肌电图检查的基本原理91
二、肌电图检查仪器设备92
三、肌电图的基本参数92
四、肌电图的检查步骤94
五、几种不同状态时的正常及异常肌电图94
六、计算机辅助诊断肌电图96
七、表面肌电图97
八、肌电图检查的临床意义97
第二节 神经传导速度测定98
一、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测定98
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测定99
三、不同病变类型的神经传导速度检查结果101
四、应用神经传导速度测定的注意事项101
五、应用范围及常见异常类型102
第三节 神经反射检查103
一、F波检测103
二、H反射105
三、瞬目反射106
四、阴部神经反射106
五、自主神经反射——交感神经皮肤反射107
第四节 诱发电位107
一、躯体感觉诱发电位107
二、视觉诱发电位109
三、脑干听觉诱发电位110
四、运动诱发电位111
五、事件相关电位——P300电位112
六、诱发电位临床应用概述113
第五节 低频电诊断115
一、直流-感应电诊断115
二、强度-时间曲线检查116
第三章 肌肉的功能检查119
第一节 肌肉的概述119
一、肌肉的形态和构造119
二、肌的起止和作用119
三、肌肉的收缩120
第二节 肌力检查121
一、徒手肌力检查及肌力分级121
二、器械肌力检查121
三、主要肌群的徒手肌力检查123
四、肌力检查的注意事项129
第三节 肌张力检查129
一、概述129
二、肌张力的分类130
三、肌张力分级130
第四章 神经心理功能评定132
第一节 神经心理学概述132
第二节 脑损害患者常见的神经心理障碍133
一、失认133
二、失用133
三、记忆障碍133
四、视空间功能障碍134
五、失语134
六、失算134
七、思维障碍134
第三节 神经心理功能评定134
一、神经心理功能评定的意义134
二、影响神经心理功能评定的主要因素135
三、神经心理功能测验的选择136
四、神经心理功能测验结果的解释136
第四节 神经心理功能评定常用的测验137
一、神经心理功能评定的成套测验137
二、记忆测验140
三、智力测验142
四、情绪测验146
五、人格测验149
第五章 心脏与血管功能评定151
第一节 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151
一、病史采集151
二、体格检查153
第二节 心脏与心血管疾病的影像学诊断153
一、X线透视和摄片153
二、CT153
三、磁共振153
四、超声心动图154
五、核医学检查157
六、心导管术158
第三节 心脏负荷性试验159
一、运动负荷试验159
二、药物负荷试验161
三、6分钟步行试验163
第四节 心电活动的评估166
一、动态心电图166
二、心室晚电位167
三、T波电交替167
第六章 交流障碍评定168
第一节 交流障碍的基本概念168
一、概念168
二、交流障碍常见病因170
第二节 康复医疗临床常见的交流障碍170
一、构音障碍170
二、言语失用171
三、语言障碍173
四、其他言语语言障碍177
第三节 交流障碍评定的相关理论基础177
一、交流障碍评定的概念177
二、交流障碍评定的目的178
三、交流障碍评定的实施程序178
四、交流障碍评定的形式178
五、交流障碍评定的维度及分类179
六、语言评定的策略180
第四节 言语语言功能的评定方法180
一、言语功能的评定180
二、口语理解或接收性语言的评定182
三、口语表达的评定183
四、其他相关能力评定184
第五节 临床常用的交流障碍评定方法185
一、构音障碍评定的方法185
二、言语失用评定的方法193
三、失语症评定的方法193
四、实用性交流能力评定的方法202
五、语言功能检测注意事项208
第七章 呼吸系统功能评定209
第一节 呼吸系统功能的基础知识209
一、肺通气功能209
二、肺换气功能211
三、气体代谢功能211
第二节 肺通气功能评定的方法与临床意义212
一、常用的几种通气功能检测方法213
二、通气功能临床判定标准213
第三节 肺换气功能的评定方法及临床意义213
一、肺弥散功能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213
二、通气血流比例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214
第四节 血气分析的评定方法及临床意义215
一、血气分析检测方法215
二、血气分析临床意义215
第五节 呼出气体的评定方法及临床意义217
一、评定方法217
二、评估指标及临床意义218
第六节 呼吸系统主观症状的评定219
第八章 健康相关的生存质量221
第一节 概述221
一、生存质量概念221
二、生存质量评定221
三、生存质量评定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222
四、发展趋势222
第二节 常用评定量表简介223
第九章 生活能力评定226
第一节 概述226
一、定义226
二、评定内容226
三、评定方法226
第二节 Barthel指数及改良Barthel指数227
一、Barthel指数227
二、改良Barthel指数228
第三节 功能独立性评定232
一、概述232
二、评定标准233
三、具体评定标准细则233
第十章 步态检查238
第一节 简介238
一、步行周期的各环节239
二、步长、步宽、足角及步频239
三、步行周期中的运动分析239
第二节 步态分析的系统240
一、电影以手工数字化240
二、电测角仪240
三、录像技术240
四、自动化的动态跟踪系统240
第十一章 康复效果评定247
第一节 概述247
一、背景与现状247
二、康复效果评定的核心247
三、效果评定的几个基本术语247
第二节 康复效果评定的内涵248
一、康复医疗结果的管理248
二、以结果为目标对康复项目进行评定248
三、以结果为目标的康复治疗质量监测系统249
四、康复效果的评定249
第三节 保证康复医疗质量的几项措施250
一、切实加强各级康复医疗机构的建设250
二、康复医务人员应具备专业技术资格和执业资格251
三、规范康复医务人员的专业行为251
四、实行康复医疗质量监测制度251
第十二章 残疾评定252
第一节 残疾的概念252
第二节 残疾的原因252
一、原发性残疾252
二、继发性残疾253
第三节 残疾的分类与分级253
一、残疾的分类253
二、残疾分级254
第四节 残疾评定254
一、残疾评定的意义254
二、残疾评定的内容255
三、常用的残疾评定标准255
第五节 残疾的预防261
第十三章 职业能力评定262
第一节 职业能力评定概述262
一、中西方有关职业康复重要术语的说明262
二、我国工伤康复与残疾人康复事业中的职业能力评定263
三、职业能力评定的目的与定义264
第二节 职业能力评定的理论基础265
第三节 职业能力评定的内容267
一、功能性能力评估267
二、工作分析270
三、工作模拟评估274
四、心理社会的评估274
五、工具操作评估274
第四节 一般的评估过程274
第五节 进行职业能力评定的注意事项275
第十四章 影像成像技术进展及临床应用276
第一节 多排螺旋CT276
一、MSCT的三维重建技术的临床应用276
二、CT灌注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278
第二节 磁共振成像及进展280
一、磁共振成像原理280
二、磁共振成像技术281
第三节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287
第四节 数字X线成像与计算机X线成像288
第五节 核医学影像与康复评定288
一、脑功能的评定288
二、心肌血流灌注与心脏功能评定291
三、肺灌注与通气功能评定293
四、骨骼与运动功能评定294
第六节 肌肉、骨骼及软组织疾病的超声检查295
一、肌肉的超声成像295
二、周围神经的超声成像295
三、检查方法296
四、正常声像图及正常值297
五、各类疾病的诊断要点297
第十五章 磁共振功能成像及其在神经系统的应用300
第一节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和扩散张量成像300
一、扩散成像和扩散张量成像的基本原理300
二、扩散张量成像的输出参数301
三、扩散成像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301
四、扩散张量成像的应用价值302
第二节 磁共振灌注成像302
一、原理及方法302
二、后处理及分析方法303
三、临床应用303
第三节 磁共振波谱304
一、波谱学的基本原理304
二、1H磁共振波谱人脑代谢物的测定及意义304
三、1H磁共振波谱的临床应用304
第四节 磁共振脑功能成像305
一、磁共振脑功能成像的基本原理305
二、磁共振脑功能成像的应用305
第三篇 康复处理方法309
第一章 物理治疗(一)309
第一节 运动治疗309
一、分类309
二、治疗作用310
三、临床应用311
四、常用运动治疗技术与方法311
五、运动处方316
六、运动治疗常用设备317
第二节 手法治疗318
一、概述318
二、手法治疗的定义318
三、手法治疗的原理318
四、手法治疗的作用319
五、手法分类319
六、常用脊柱手法治疗技术319
七、适应证、禁忌证和副作用336
八、手法治疗处方与治疗程序337
九、疗效评估337
十、手法治疗的研究与展望337
第二章 物理治疗(二)339
第一节 直流电与低中频电疗法339
一、直流电和直流电离子导入疗法339
二、低频脉冲电疗法340
三、中频脉冲电疗法359
第二节 高频电疗法366
一、概述366
二、短波、超短波疗法372
三、分米波、厘米波疗法377
四、毫米波疗法380
第三节 光疗383
一、光疗定义383
二、光的物理性质383
三、紫外线疗法385
四、热辐射疗法387
第四节 超声波疗法387
一、概述387
二、超声波的物理学基础388
三、超声波的生物作用机制388
四、对人体组织器官的作用389
五、超声波的治疗作用390
六、超声波的治疗方法390
七、适应证和禁忌证392
八、超声-电疗法393
九、超声药物透入疗法393
十、冲击波疗法394
第五节 磁场疗法395
一、概述395
二、磁的生物作用机制395
三、磁场的生物学效应和治疗作用395
四、设备与治疗方法396
五、适应证和禁忌证397
六、经颅磁刺激疗法397
第三章 作业治疗399
第一节 作业疗法概述399
一、历史回顾399
二、作业疗法工作内容400
三、作业治疗师的服务对象、适应证与工作场所400
四、作业治疗师的工作思路400
第二节 作业疗法评定401
一、影响作业活动的因素401
二、作业疗法评定的分类402
三、作业疗法评定的步骤与方法402
第三节 作业活动分析403
一、作业活动分析的目的403
二、作业活动分析方法403
三、Predretti作业分析法404
四、常用治疗性作业活动种类及应用404
第四节 感觉障碍的康复405
一、感觉再教育技术405
二、感觉脱敏疗法406
三、代偿疗法407
第五节 认知-知觉障碍的康复治疗407
一、认知障碍的康复训练407
二、知觉障碍的康复训练408
三、计算机辅助训练认知功能障碍409
第六节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训练409
一、康复训练原则409
二、康复训练方法410
第七节 自助具的应用414
一、进食自助具414
二、更衣自助具415
三、梳洗自助具416
四、如厕自助具416
五、写字与通信用自助具416
六、厨房劳动自助具417
七、翻页自助具418
八、钥匙的改造418
第八节 高科技辅助技术设备的应用418
一、计算机418
二、环境控制系统420
第九节 手夹板疗法422
一、手夹板的应用目的与分类422
二、常用手夹板422
三、夹板的评价424
四、夹板穿脱时间安排424
第四章 交流障碍的康复治疗425
第一节 交流障碍的康复治疗原则和技术425
一、交流障碍的康复治疗原则425
二、交流障碍的康复治疗技术425
三、交流障碍的康复治疗的时机选择429
四、言语语言治疗的训练形式430
五、交流障碍的康复治疗训练的注意事项430
第二节 言语障碍的治疗432
一、治疗原则432
二、治疗目标432
三、构音障碍的治疗434
四、言语失用症的训练要点435
五、言语矫治构音操435
第三节 交流障碍的实用交流能力训练436
一、实用交流能力的训练原理436
二、实用交流能力的训练原则437
三、PACE技术437
四、交流策略训练438
五、代偿手段的利用和训练439
六、小组(集体)训练440
第五章 心理治疗442
第一节 康复心理学的历史与发展442
第二节 临床评估442
一、初始访谈442
二、患者评估443
第三节 临床量表评定444
第四节 临床诊断445
第五节 治疗方法446
一、个别心理治疗446
二、家庭治疗456
第六节 残疾人的心理458
一、流行病学调查458
二、身体残疾与心理行为之间的关系458
三、躯体残疾所致的心理反应459
四、残疾人的心理特征460
第六章 假肢学461
第一节 假肢学概述461
一、假肢的历史461
二、假肢分类461
三、截肢康复组成员的任务与假肢装配工作程序462
四、假肢装配前的准备工作463
第二节 下肢假肢464
一、下肢假肢基本部件构成464
二、下肢假肢分类466
三、常用下肢假肢品种、性能与应用466
四、下肢假肢处方472
五、下肢假肢装配适合性检验473
六、残肢护理、残肢并发症及其处理475
第三节 上肢假肢477
一、上肢假肢的构成与分类477
二、常用的上肢假肢的性能与应用477
三、上肢假肢处方479
第七章 矫形器481
第一节 概述481
一、矫形器的发展史481
二、矫形器的分类481
三、矫形器的命名481
四、矫形器的基本作用482
五、医师与矫形师在矫形器装配中的职责482
六、矫形器的不良作用与预防483
第二节 脊柱矫形器484
一、颈椎矫形器484
二、软性脊柱矫形器484
三、硬性脊柱矫形器485
四、脊柱侧突矫形器486
第三节 上肢矫形器488
一、手指矫形器488
二、腕手矫形器488
三、肘矫形器491
四、肩矫形器491
第四节 下肢矫形器492
一、足矫形器492
二、踝足矫形器493
三、膝关节矫形器494
四、膝踝足矫形器495
五、髋关节矫形器496
六、下肢旋转矫形器497
七、截瘫行走矫形器497
八、矫形鞋498
第五节 矫形器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499
第八章 辅助器具507
第一节 概述507
一、辅助器的作用507
二、配置辅助器的评定507
三、辅助器设计、制作、选用原则508
第二节 生活用辅助器508
一、进食辅助器508
二、服饰辅助器510
三、个人卫生辅助器511
四、用厕辅助器513
五、家务活动辅助器514
六、书写阅读辅助器516
七、社区及交流类517
八、行走辅助器518
第三节 环境控制519
一、环境控制系统519
二、环境控制系统类型519
第九章 轮椅的选择与使用521
第一节 选择轮椅的基本要求521
一、康复专业人员职责521
二、SEAT(座位)×2清单521
三、轮椅处方522
第二节 普通轮椅523
一、轮椅的基本结构523
二、常用轮椅附件525
三、轮椅的选择与调校参数527
四、普通轮椅的操作527
五、轮椅保养与维修528
第三节 电动轮椅528
一、电动轮椅的基本结构与性能528
二、常见的电动轮椅类型529
三、使用电动轮椅注意事项531
第十章 注射治疗533
第一节 注射治疗总论533
一、注射治疗简介533
二、有关注射治疗的一些基本要求534
三、注射治疗中常见的副作用和并发症535
四、注射治疗中常用的药物537
五、注射治疗的禁忌证538
六、注射治疗的一般程序性过程539
第二节 神经阻滞539
一、神经阻滞的定位方法539
二、具体的神经阻滞540
第三节 关节及周围软组织注射551
一、关节腔内注射的适应证551
二、关节腔内注射的禁忌证551
三、关节腔内注射的并发症551
四、关节腔内注射操作技术与注意事项552
五、具体的关节注射553
第四节 肌筋膜扳机点注射560
一、肌筋膜扳机点注射治疗的基本原则561
二、扳机点注射的适应证562
三、扳机点注射的禁忌证562
四、扳机点注射的并发症562
五、扳机点注射步骤562
六、具体的肌肉扳机点注射563
第十一章 文娱疗法与骑马治疗568
第一节 文娱疗法568
一、概述568
二、康复机构中的文娱治疗师569
三、文娱疗法的内容569
四、文娱治疗的实施570
第二节 骑马治疗570
一、概述570
二、意义和治疗作用570
三、治疗小组和治疗流程571
四、适应证和禁忌证571
第十二章 音乐治疗572
第一节 音乐治疗概述572
一、音乐治疗的历史572
二、音乐治疗的定义574
第二节 音乐治疗的内容575
一、音乐治疗的基本内容575
二、音乐治疗的活动方式576
三、音乐治疗的基本程序576
第三节 音乐治疗作用及原理578
一、音乐治疗的作用578
二、音乐治疗的机制580
第四节 音乐治疗的方式方法584
一、以心理学理论和技术为基础的音乐疗法584
二、以物理医学与康复为基础的音乐疗法586
三、其他新音乐疗法588
第五节 音乐治疗乐曲的选择588
一、治疗性音乐的分类588
二、音乐治疗乐曲的选择588
第六节 音乐治疗的适用范围及康复应用591
一、音乐治疗的适用范围591
二、音乐治疗的康复应用592
第十三章 高压氧治疗的临床应用596
第一节 高压氧的基本知识596
第二节 高压氧舱及其附属设备597
一、氧舱597
二、高压氧舱的治疗设备597
第三节 体内的生物氧化598
一、氧与物质代谢和细胞内能的转换598
二、氧的生物化学598
第四节 与高压氧治疗有关的气体物理学知识598
一、波义耳-马略特(Boyle-Mariotte)定律598
二、查理定律598
三、盖-吕萨克定律599
四、道尔顿定律599
五、亨利定律599
六、气体的密度与压力的关系599
七、气体的扩散与压力的关系600
第五节 高压氧与常压氧的区别600
一、氧在肺内的弥散600
二、氧在组织中的弥散600
三、常压和高压下氧的运输600
第六节 高压氧的基本作用601
一、压力作用601
二、血管收缩作用601
三、抗菌作用601
四、增加血-脑屏障的通透性602
五、清除作用602
六、增加血氧弥散距离602
七、组织氧含量增加602
八、增加放疗和化疗效果602
九、对心脏的作用603
十、对呼吸功能的作用603
十一、对血液系统的作用603
十二、对自由基的作用603
十三、对免疫系统的作用603
十四、较药物更优的供氧作用603
十五、保健作用603
第七节 高压氧治疗的临床应用604
一、应用高压氧治疗疾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604
二、高压氧治疗的适应证604
三、急性一氧化碳中毒606
四、植物状态的综合治疗609
第八节 高压氧治疗中需要说明的几个问题614
一、高压氧与高气压614
二、高压氧与压力614
三、减压病614
四、氧中毒614
五、气压伤614
六、禁忌证616
第十四章 针灸治疗618
第一节 概述618
一、针灸理论基础618
二、针灸的治疗作用619
第二节 针灸的治疗原则621
一、补虚与泻实621
二、清热与温寒621
三、治标与治本621
四、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621
五、局部与整体621
第三节 配穴处方622
一、取穴原则622
二、配穴方法622
第四节 针灸治疗技术622
一、毫针刺法622
二、灸法626
三、头针628
四、电针630
五、拔罐法631
六、耳针632
七、其他疗法637
第五节 针灸疗法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638
一、针灸疗法在中风康复中的应用638
二、针灸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中的应用640
三、针灸治疗在软组织损伤康复中的应用640
四、针灸治疗在外伤性截瘫康复中的应用641
五、针灸治疗在膝骨关节炎康复中的应用641
六、针灸治疗在心律失常康复中的应用641
七、针灸治疗糖尿病642
第十五章 按摩推拿644
第一节 概述644
第二节 手法治疗的作用原理645
一、中医对手法作用的认识645
二、西医对手法作用的认识646
第三节 手法治疗的原则647
一、治病求本648
二、扶正与袪邪648
三、调整阴阳648
四、因时、因地、因人制宜648
第四节 按摩推拿的手法648
一、基本手法649
二、复合手法651
第五节 适应证和禁忌证652
一、适应证652
二、禁忌证653
第六节 注意事项653
一、推拿手法技术上的注意事项653
二、手法操作实施时的注意事项653
三、推拿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及处理654
第七节 常见疾病的治疗654
一、颈椎病654
二、腰椎间盘突出症655
三、肩关节周围炎655
四、急性腰扭伤655
五、中风656
六、脊髓损伤656
七、小儿脑性瘫痪656
第十六章 康复医学相关药物应用657
第一节 治疗疼痛的药物657
一、麻醉性镇痛药657
二、非麻醉性镇痛药661
三、辅助性镇痛药663
四、其他镇痛药666
第二节 神经系统用药667
一、作用于儿茶酚胺系统的药物667
二、影响乙酰胆碱的药物669
三、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670
四、脑外伤治疗的用药问题670
第三节 循环系统用药671
一、抗凝药物671
二、抗栓药物673
三、调血脂药物674
四、心血管用药675
第四节 呼吸系统用药682
一、祛痰剂683
二、镇咳药683
三、平喘药物684
四、抗白三烯药物685
第五节 消化系统用药686
一、减少胃酸分泌的药物686
二、止吐剂687
三、影响消化道动力的药物688
四、止泻药物689
五、通便药物689
第十七章 营养与康复691
第一节 人体需要的能量及营养素691
一、能量691
二、宏量营养素691
三、微量营养素692
四、健康成人每日膳食营养素的摄入量692
第二节 人体营养状况评价692
一、人体测量692
二、生化及实验室检查693
三、临床检查693
四、膳食调查693
第三节 胃肠外与胃肠内营养支持693
一、胃肠外营养支持693
二、胃肠内营养支持694
第四节 创伤、烧伤和感染的营养支持694
一、创伤、烧伤和感染的代谢反应694
二、创伤感染患者的营养支持695
第五节 进食障碍的营养支持695
一、神经性厌食695
二、口腔颌面外科患者的营养支持696
第六节 糖尿病的营养治疗696
一、糖尿病营养治疗的目标697
二、营养治疗的原则与要求697
三、食物的选择697
四、合理安排餐次697
第七节 营养与骨质疏松698
一、重视营养的重要性698
二、骨质疏松营养防治的原则698
第八节 心血管病的营养防治698
一、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有关的膳食营养因素698
二、心血管病的膳食预防699
第九节 营养与癌症699
一、常用食物与癌症危险性的关系699
二、预防癌症的膳食准则699
第十八章 康复护理701
第一节 康复护理的基本概念701
一、康复护理的定义701
二、康复护理的特性701
三、康复护理的工作范围701
四、康复护理人员的角色与功能702
五、康复团队工作702
六、康复护理人员在团队中的作用703
七、康复护理工作重点与目标703
第二节 康复护理理论知识与技能703
一、康复护理理论知识的概念703
二、主要的康复护理理论703
第三节 康复护理理论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705
一、护理评估705
二、护理诊断706
三、护理计划706
四、护理实施707
五、护理评价707
第十九章 社会工作服务709
第一节 概述709
一、医务社会工作的定义709
二、医务社会工作的历史发展709
第二节 医务社会工作的基础知识710
一、疾病的一般知识710
二、健康的生理、心理、社会、精神层面710
三、医疗政策、法律条文以及社区资源711
四、研究和实证为本的服务711
五、危机管理711
第三节 医务社会工作的功能、角色和工作范畴712
一、医务社会工作的功能和角色712
二、医务社会工作服务的范畴712
第四节 医务社会工作的方法713
一、个案及家庭工作713
二、小组工作715
三、社区工作715
四、个案管理和个案工作715
第四篇 临床康复719
第一章 脑卒中719
第一节 概述719
第二节 脑功能定位及脑可塑性721
一、脑功能定位721
二、脑可塑性724
三、脑可塑性与脑卒中后康复725
第三节 脑卒中后功能恢复726
一、脑卒中后异常运动726
二、脑卒中后的恢复形式728
三、脑卒中后功能重建729
四、脑卒中后肢体障碍康复原则731
五、脑卒中后认知障碍康复原则732
第四节 脑卒中临床732
一、诊断标准732
二、急性期处理733
三、卒中单元734
第五节 脑卒中后功能评定735
一、昏迷和脑损伤严重程度的评定735
二、运动功能评定735
三、感知功能评定736
四、认知功能评定736
五、言语功能评定736
六、心理精神评定736
七、生活活动能力评定737
第六节 脑卒中后康复737
一、急性期737
二、恢复期738
三、脑卒中特殊临床问题的处理743
第二章 颅脑损伤745
第一节 概述745
一、流行病学概况745
二、颅脑损伤的分类745
第二节 临床诊断要点746
一、病史746
二、体格检查746
三、辅助检查746
第三节 颅脑损伤的认知评定749
一、认知与认知障碍749
二、认知评定内容749
三、评估工具750
第四节 康复护理759
一、基础护理759
二、排痰引流,保持呼吸道通畅759
三、气管切开术后护理759
四、保持良姿位759
五、促醒康复护理759
六、家庭支持性康复760
第五节 临床常规处理760
一、脱水疗法760
二、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760
三、激素治疗760
四、人工冬眠低温治疗761
五、神经营养药物761
六、防治并发症761
七、手术治疗761
第六节 康复治疗目标761
一、总体目标761
二、短期目标762
三、制定康复治疗目标的原则762
第七节 运动障碍的康复治疗762
一、运动基本功能的训练762
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762
三、针对认知障碍的运动治疗策略763
第八节 认知障碍康复概论763
一、概述763
二、认知康复的理论基础764
三、认知康复治疗的模式765
第九节 注意障碍的康复766
一、基本概念766
二、康复原则767
三、训练方法768
第十节 记忆障碍的康复769
一、概述769
二、康复方法769
三、注意事项772
第十一节 感知障碍的康复772
一、单侧忽略症的康复773
二、Gerstmann综合征训练773
三、失用症训练773
四、感觉障碍的康复774
第十二节 其他认知障碍的康复774
一、行为问题的康复774
二、个性及情绪问题的康复774
三、洞察力的康复775
四、语言和交流障碍的康复775
五、后期康复与融入社会775
六、职业训练与重返工作775
第十三节 康复的结局及其展望775
一、颅脑损伤的结局775
二、认知康复结局776
三、影响结局评价的因素778
四、临床和研究的思考779
第三章 脑性瘫痪780
第一节 概述780
一、定义780
二、发病率和病因780
三、病理生理学改变781
四、脑瘫的分类和临床表现781
第二节 脑瘫的诊断及鉴别诊断785
一、脑瘫的诊断785
二、脑瘫的鉴别诊断787
第三节 脑性瘫痪的评定787
一、评定的目的及原则787
二、身体状况的评定788
三、肌力测定788
四、肌张力测定788
五、关节活动度评定789
六、反射发育评定789
七、姿势与运动发育评定790
八、一些常用的评定量表791
九、感知、认知评定792
十、其他方面的评定792
第四节 脑性瘫痪康复治疗792
一、基本目标和原则792
二、脑瘫的康复治疗792
第五节 几种主要的康复治疗技术797
一、Bobath疗法的治疗手技797
二、Vojta疗法的治疗手技806
三、引导式教育808
第四章 脊髓损伤810
第一节 概述810
第二节 脊髓与脊神经的功能定位811
一、脊神经811
二、脊髓812
第三节 脊髓损伤的病理与病理生理814
一、病理改变814
二、病理生理814
第四节 脊髓损伤的临床诊断816
一、临床表现816
二、特殊检查817
三、脊髓损伤水平817
四、脊髓损伤类型817
五、诊断817
第五节 脊髓损伤的临床处理818
一、急救处理818
二、药物治疗819
三、手术治疗820
四、重建脊柱稳定性的原则821
五、高压氧治疗821
第六节 脊髓损伤的康复评定822
一、神经学检查评定标准(ASIS)822
二、脊髓损伤的综合功能评定824
三、其他评定825
四、功能恢复的预测826
第七节 脊髓损伤的早期康复治疗827
一、脊髓损伤的分期827
二、急性期的康复治疗827
三、恢复早期的康复治疗829
第八节 脊髓损伤后期的康复治疗832
第九节 脊髓损伤患者矫形器和辅助器具的应用837
一、矫形器的使用838
二、步行矫形器使用的条件840
三、脊髓损伤辅助技术840
第十节 脊髓损伤患者的轮椅训练841
一、轮椅的分类841
二、轮椅处方和测量方法841
三、训练的基本原则842
四、轮椅训练方法842
第十一节 脊髓损伤的心理治疗843
一、脊髓损伤患者心理康复的主要内容843
二、脊髓损伤患者心理康复的主要方法844
三、脊髓损伤患者心理康复过程及干预方法844
第十二节 上肢功能重建技术846
一、手术指征846
二、手术方法846
三、功能再训练846
第十三节 脊髓损伤的护理846
一、神经源性膀胱的护理846
二、神经源性直肠的护理848
第十四节 脊髓损伤并发症的诊断与处理849
一、压疮849
二、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849
三、自主反射亢进849
四、尿路感染850
五、呼吸衰竭与呼吸道感染851
六、麻痹性肠梗阻851
七、异位性骨化851
八、骨质疏松和病理性骨折852
九、疼痛852
十、水肿853
第十五节 脊髓损伤患者的环境改造853
一、家访853
二、家庭改进853
三、环境改建854
第五章 多发性硬化855
第一节 基础部分855
一、流行病学855
二、自然史855
三、临床表现856
四、病程模式857
五、进展和评定857
六、病理生理859
七、免疫反应859
第二节 临床部分860
一、诊断860
二、鉴别诊断860
三、药物治疗861
四、康复治疗862
五、预后868
第六章 周围神经损伤869
第一节 概述869
一、神经干、神经丛和神经节870
二、周围神经的分布规律870
三、神经的血液供应、淋巴引流和神经支配870
第二节 周围神经损伤的病理变化与再生870
一、周围神经损害的病理变化870
二、周围神经的再生872
第三节 周围神经损伤分类873
一、按损伤原因分类873
二、按损伤严重程度分类873
三、周围神经三维损伤模式874
第四节 周围神经损伤诊断与评定875
一、临床诊断875
二、实验室诊断877
三、实用功能评定878
四、疼痛评定及心理评定878
第五节 周围神经损伤的康复治疗878
一、预防肌萎缩及增强肌力878
二、关节活动度的维持与改善训练878
三、感觉再训练878
四、疼痛的治疗879
五、运动协调性训练880
六、矫形器和外固定支架的应用880
七、心理康复880
八、全身状态的保持880
九、肿胀防治880
十、作业治疗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社会环境改造880
十一、神经营养因子的应用881
第六节 常见周围神经损伤及其康复治疗881
一、神经卡压性疾病的康复治疗881
二、周围神经外伤的康复治疗策略883
第七章 肌病885
第一节 基础部分885
一、肌病的定义和临床特点885
二、对疑似肌病患者需作的评估885
第二节 临床部分888
一、各亚型肌病的临床特征888
二、肌肉疾病中的康复问题和策略893
第八章 运动神经元病898
第一节 基础部分898
一、历史回顾898
二、临床特征899
第二节 临床部分903
一、运动神经元病的药物治疗903
二、运动神经元病的康复905
第九章 帕金森病912
第一节 基础部分912
一、历史912
二、评定量表912
三、解剖与生化913
四、临床特征913
第二节 临床部分914
一、药物治疗914
二、饮食916
三、康复治疗916
第十章 积累性损伤923
第一节 颈部积累伤的康复923
一、概述923
二、疾病的诊断要点923
三、功能评定内容924
四、常用临床处理925
五、康复的总目标926
六、康复治疗及处理原则、方法926
七、康复成果928
第二节 肩部及上肢积累伤的康复928
一、概述928
二、疾病诊断要点929
三、功能评定内容929
四、常用临床处理930
五、康复总目标930
六、康复治疗原则及方法930
第三节 腰部及下肢积累性损伤的康复933
一、概述933
二、疾病诊断要点933
三、功能评定内容934
四、常用临床处理934
五、康复总目标934
六、康复治疗原则及方法934
第十一章 颈椎病939
第一节 概述939
一、对颈椎病的认识939
二、颈椎病的病因、病理939
三、颈椎病的分型940
四、颈椎病的诊断要点和三步定位诊断941
第二节 各型颈椎病941
一、神经根型颈椎病941
二、脊髓型颈椎病944
三、椎动脉型颈椎病945
四、交感神经型颈椎病946
五、颈型颈椎病947
六、其他型颈椎病947
七、混合型颈椎病948
第十二章 下背痛949
第一节 基础部分949
一、背痛的概念949
二、下背痛的分类950
三、下背痛的临床诊断要点951
四、下背痛的功能评定952
第二节 临床部分953
一、下背痛的临床处理953
二、下背痛的康复目标954
三、下背痛的康复治疗方法954
四、常见的下背痛957
第十三章 脊柱侧弯与畸形962
第一节 概述962
一、定义962
二、分类和分型962
三、脊柱的功能解剖与生物力学964
四、脊柱侧弯和变形的主要病理生理964
第二节 疾病诊断要点965
一、病史965
二、临床物理学检查965
三、放射学评定966
第三节 功能评定967
一、疼痛967
二、平衡功能967
三、肺功能的评价967
四、社会行为学和心理学评价967
第四节 早期筛查的重要性967
第五节 常用临床处理原则968
一、一般处理原则968
二、常用康复矫正方法和应用原则968
三、脊柱手术后的康复治疗970
四、脊柱侧弯相关并发症的治疗970
第六节 有关脊柱侧弯康复治疗一些观点的探讨970
一、治疗性练习的作用970
二、关于矫形器的治疗971
三、关于电刺激治疗971
第十四章 骨质疏松症972
第一节 概述973
一、病因学与危险因素973
二、流行病学974
三、主要临床表现与功能障碍974
四、临床诊断976
五、实验室与影像学检查976
第二节 康复评定976
第三节 治疗目标、原则与方法978
一、治疗目标978
二、防治原则978
三、基本方法979
第四节 运动治疗980
一、急性期运动治疗980
二、慢性期的运动治疗方法981
第十五章 骨折的康复985
第一节 骨折的临床表现985
一、骨折的全身表现985
二、骨折的局部表现985
三、骨折的并发症985
第二节 骨折的愈合过程985
第三节 骨折的康复评定985
第四节 骨折的康复治疗986
一、骨折的康复治疗986
二、骨折病人的心理治疗987
第五节 骨折的健康教育987
一、骨折的预防987
二、发生骨折的紧急处理987
三、积极配合早期康复988
第六节 肘关节骨折的康复988
第七节 股骨颈骨折康复989
第十六章 截肢康复992
第一节 概述992
一、截肢992
二、截肢平面的选择992
第二节 截肢评定993
一、残端长度的测量993
二、残端周径的测量994
三、截肢评定表994
四、假肢装配对截肢的要求998
第三节 康复训练998
一、截肢后康复的工作方式和程序998
二、训练目标与方案的制订998
三、装配假肢前期999
四、假肢配戴后的训练1002
第十七章 关节炎与结缔组织疾病1005
第一节 类风湿关节炎1005
一、概述1005
二、诊断要点1005
三、功能评定内容1006
四、常用临床处理1007
五、康复的总目标、分期目标1007
六、康复治疗原则及方法1007
七、康复成果的关键和前景1008
第二节 强直性脊柱炎1009
一、概述1009
二、疾病诊断要点1009
三、功能评定内容1010
四、常用临床处理1010
五、康复的总目标、分期目标1010
六、康复治疗原则及方法1010
第十八章 骨关节炎1012
第一节 概述1012
一、定义1012
二、流行病学和社会影响1012
三、病理变化1012
第二节 疾病诊断要点1012
一、临床表现1012
二、影像学检查1012
第三节 关节功能评定1013
第四节 常用临床处理1013
一、运动与休息1013
二、药物选用1013
三、手术1014
第五节 康复治疗原则及方法1014
一、基本原则1014
二、方法1014
第六节 特殊关节的问题1015
一、髋关节骨关节炎1015
二、膝关节骨关节炎1015
三、足踝复合体骨关节炎1015
第十九章 软组织损伤1017
第一节 概述1017
一、定义1017
二、病因及病理变化1017
第二节 疾病诊断要点1017
一、急性扭挫伤1017
二、慢性损伤1017
三、辅助检查1017
第三节 功能评定1017
第四节 康复治疗原则及方法1018
第五节 常见软组织损伤的康复1018
一、肌筋膜痛综合征1018
二、肩部软组织损伤的康复1019
三、肘部软组织损伤的康复1020
四、膝部软组织损伤的康复1020
五、足踝部软组织损伤的康复1020
第二十章 手外伤1022
第一节 与临床有关的几个基本概念102
一、手的姿势1022
二、手部肌腱分区1022
三、常用骨关节损伤固定方法1023
第二节 骨与关节损伤的康复治疗1024
一、康复治疗1024
二、手指骨关节损伤康复治疗1025
三、拇指骨、关节损伤的康复1031
第三节 肌腱修复后的康复1032
一、肌腱损伤临床处理原则1033
二、屈指肌腱修复术后处理要点1033
三、屈指肌腱修复术后康复方案的选择1034
四、屈指肌腱修复术后的康复1035
五、屈肌腱移植术后康复1036
六、肌腱松解术后康复1036
七、肌腱移位手术前后的康复方案1036
八、屈指肌腱和正中神经、尺神经修复术后的康复1036
九、伸肌腱修复术后康复方案1037
十、锤状指畸形(Ⅰ、Ⅱ区损伤)康复1037
十一、纽扣状畸形(Ⅲ区)康复1037
十二、鹅颈畸形康复1037
第四节 断肢(指)再植术后的康复1037
一、一般康复方案1037
二、早期保护下的运动方案1038
三、足趾游离移植再造指术后康复1040
第五节 严重手外伤康复1040
一、早期(保护期)1040
二、中期(松动期)1040
三、后期(强化期)1041
第二十一章 足伤病1042
第一节 ?趾外翻、?趾滑囊炎1042
第二节 锤趾畸形1042
第三节 扁平足1043
第四节 糖尿病足1043
一、概述1043
二、临床症状和体征1043
三、糖尿病足的综合治疗1044
第二十二章 关节重建后1046
第一节 概述1046
第二节 诊断与康复评定1047
一、术前评定1047
二、术后评定1047
第三节 临床处理1050
一、全髋关节置换术1050
二、全膝关节置换术1051
第四节 康复治疗1051
一、康复目标和原则1051
二、术前康复治疗1052
三、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1052
四、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1054
第二十三章 运动创伤的康复1056
第一节 运动创伤康复的基础理论1056
一、与骨骼肌相关的基本理论1056
二、与韧带相关的基本理论1058
三、与关节软骨相关的基本理论1058
第二节 运动创伤康复的基本内容1059
一、肌力训练1059
二、关节活动度训练1061
三、关节本体感觉的康复及其研究进展1062
第三节 运动创伤康复治疗的基本原则1064
一、运动创伤的分期治疗原则1065
二、功能恢复的针对性原则1065
第二十四章 运动伤病的康复1066
第一节 肩部常见运动创伤的康复1066
一、肩关节脱位1066
二、肩关节盂唇损伤1072
三、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1073
四、肩周炎1074
五、肩袖损伤与肩袖断裂1075
第二节 肘部常见运动创伤的康复1077
一、肘关节内侧韧带损伤1077
二、肘关节脱位1078
三、肘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性骨化1078
四、肘关节创伤性滑膜炎1079
五、网球肘1079
第三节 腕及手部常见运动创伤的康复1079
一、手舟骨骨折1079
二、月骨脱位1082
三、指间关节扭挫伤及脱位1082
四、腕部肌腱腱鞘炎1082
第四节 脊柱的运动损伤1083
一、脊椎峡部不连与椎体滑脱症1083
二、腰背部肌肉筋膜炎1084
第五节 髋部及大腿运动损伤的康复1085
一、弹响髋(臀肌挛缩)1085
二、梨状肌损伤综合征1086
三、股四头肌挫伤1087
四、腘绳肌损伤1087
第六节 膝部运动损伤的康复1088
一、膝关节半月板损伤1088
二、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1090
三、膝关节内侧韧带损伤1094
四、髌腱腱围炎与髌尖末端病1095
第七节 小腿及踝部运动损伤的康复1096
一、跟腱断裂1096
二、跟腱止点末端病1100
三、踝关节韧带损伤1101
第二十五章 心血管疾病的康复1103
第一节 概述1103
一、定义1103
二、发展简史1103
第二节 运动疗法1104
一、运动生理1105
二、运动试验1105
三、运动处方1108
第三节 饮食调节1110
一、饮食对血脂、冠心病的影响1110
二、饮食调节(干预)的效果1111
三、饮食调节原则1112
第四节 心理康复1113
一、心理行为因素与冠心病的关系1113
二、心理调整1114
第五节 戒烟1114
一、吸烟的流行病学研究1114
二、吸烟与冠心病的关系及其致病的机制1115
三、吸烟的评估1116
四、戒烟的实施1116
第六节 冠心病康复疗法1117
一、调脂治疗1117
二、高血压的干预1117
三、高血压危险分层及治疗策略1119
四、运动疗法1120
五、减肥1122
六、综合康复疗法1124
七、恢复工作1124
第七节 急性心肌梗死的康复1124
一、康复疗法的意义和作用机制1124
二、急性心肌梗死后病人预后危险分级1125
三、心脏康复程序和临床流程1126
四、住院和过渡性设施中的心脏康复1128
五、门诊康复程序1130
第八节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的康复1131
一、概况1131
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的康复医疗1132
第九节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后的康复1133
一、概况1133
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后的康复疗法1134
第十节 心血管病人性功能障碍的康复1135
一、性功能障碍1135
二、心血管病患者性活动的机体反应1136
三、心血管病患者性活动危险性分层1136
四、心血管病患者恢复性活动的指征1136
五、降低性生活危险性的治疗1137
六、恢复性功能1138
第二十六章 呼吸疾病的康复1141
第一节 概述1141
第二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141
一、定义1141
二、病理生理机制1142
三、疾病所带来的后果1142
四、疾病分类1142
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1142
第三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康复的治疗方法1143
一、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药物治疗1143
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运动训练1144
三、运动功能的评价1145
四、对参加运动训练的患者进行选择1146
五、运动训练地点的选择1147
六、训练种类和强度的选择1147
七、训练持续时间1147
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长期氧疗的作用1148
九、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营养问题1149
十、日常生活活动的介入1149
十一、减少危险因素1150
第四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心理异常1151
一、导论1151
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焦虑症和抑郁症1151
三、焦虑、惊恐和呼吸困难1151
四、焦虑症的治疗1151
第五节 进行肺部疾病的康复治疗措施1152
一、肺功能康复治疗小组1152
二、肺功能康复所需设备1152
三、选择患者1153
第六节 对患者的评估1153
一、病史1153
二、症状的评估1153
三、体力的评估1153
四、确诊方法1153
五、营养状况的评估1153
六、日常生活活动评估1153
七、对教育的评估1154
八、运动能力的评估1154
九、心理能力的评估1154
第七节 患者的目标1154
第八节 训练内容1154
一、呼吸再训练和支气管的保健1154
二、药物疗法1154
三、运动1154
四、日常生活活动1154
五、呼吸设备的使用1154
六、减少危险因素1154
七、饮食方面1154
八、心理方面1154
九、伦理方面的问题1155
第二十七章 器官移植后康复1156
第一节 器官移植的流行病学和发展趋势1157
第二节 物理治疗在器官移植康复治疗中的地位1157
第三节 与移植相关的问题1158
一、免疫抑制剂1158
二、感染1162
三、排斥反应1163
第四节 心脏移植病人的康复治疗1164
一、心脏移植的流行病学1164
二、术前准备1164
三、移植术后并发症1164
四、心脏移植的康复锻炼1165
五、心脏移植生理学1165
第五节 肺移植的康复1166
一、肺移植手术前的康复、训练和并发症1166
二、肺移植术后康复1167
三、肺移植的并发症1168
第六节 肾移植的康复1168
一、肾移植1168
二、肾移植康复要点1169
第七节 肝移植康复治疗1169
一、肝移植适应证及术前考虑的因素1170
二、康复对肝移植病人的影响1170
三、总结1170
第二十八章 代谢性疾病康复1172
第一节 糖尿病的康复1172
一、概述1172
二、诊断要点1172
三、康复评定的方法1173
四、康复治疗的目标1173
五、康复治
热门推荐
- 2424135.html
- 1140795.html
- 3480853.html
- 44186.html
- 3846830.html
- 3023134.html
- 2501719.html
- 3879456.html
- 374683.html
- 123754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5923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7092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4853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4754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3082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8991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3746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5071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8746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606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