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神经创伤学新进展 2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神经创伤学新进展 2
  • 张赛,张永亮主编译 著
  • 出版社: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10027323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263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286页
  • 主题词:神经系统-创伤外科学-进展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神经创伤学新进展 2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颅脑创伤(TBI)的病理生理1

001.创伤性颅脑损伤后异位骨化的危险因素1

002.小鼠实验性皮质挫伤后继发性病灶扩大与其周围自发性去极化的关系1

003.人大脑在创伤性和穿通性损伤后皮层传导将衰退2

004.头外伤后的不可逆性创伤性脑挫伤组织的代谢特性2

005.颅脑创伤后微小神经胶质细胞的活性:颅脑创伤患者(R)-11C-PK11195 PET的研究3

006.正常脑组织与颅脑创伤后病灶周围脑组织氧分压的对比3

007.应用新型热扩散监测仪可以测量出重型颅脑创伤患者脑氧及PaO2与CBF相关性4

008.L—Arg在严重颅脑创伤患者大脑血液动力学方面的作用4

009.大鼠发生急性硬膜下血肿后其血肿成分对损伤灶变化及功能预后会产生怎样的影响?5

010.急症的复杂性——学科间交流的必要性5

011.重型颅脑创伤引起垂体前叶功能低下6

012.颅脑创伤后的内分泌反应:一项前瞻性研究6

013.重型颅脑创伤患者肺功能可明显影响对氧激发的反应7

014.颅脑创伤患者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治疗的不同策略7

015.微管内有序水在脑水肿中起到独立且重要的水合作用8

016.颅脑创伤后间质轴索损伤标记物的监测8

017.严重颅脑创伤后免疫系统紊乱及其与颅外合并症出现的关系9

018.试验性TBI中的微循环改变9

019.中线移位能很好地预示ICP吗?——对大面积脑卒中的一项前瞻性研究9

020.不同部位的重型脑损伤对患者免疫系统的影响10

021.高浓度氧在重型颅脑创伤后早期脑代谢中的作用——治疗意义10

022.创伤性脑损伤在ICP和脑氧合及化学指标之间的关系11

023.轻型TBI后的急性脑室扩大11

024.大鼠液压冲击脑创伤后镁离子可减少含Zn2+的变性神经元12

025.创伤性脑损伤后CA1区功能丧失的时程和诱导机制的探测12

026.剪应力损伤导致鸡胚胎脑神经元形态学和结构的变化13

027.损伤耐受性的神经机制:牵张预适应13

028.神经保护的抗氧化剂青霉胺和TEMPOL(4—羟基—2,2,6,6—四甲基哌啶)拮抗分离出的脑细胞线粒体中过氧亚硝酸根引发功能障碍的作用14

029.缺氧缺血诱导bax转运到与亚细胞的细胞死亡信号级联激活相关的线粒体内质网和核14

030.对SCI后严重的神经元性肠功能障碍的最佳外科治疗选择:分析结果的系统回顾15

031.在急性颈部SCI后预测神经病学结果时伤后第1周血白细胞计数的价值15

032.脑创伤病人脑脊液生物标记动力生物学变化16

033.试验性液压冲击脑损伤后应用红细胞结合组织纤维蛋白酶原激活剂在未增加出血量情况下可减少脑缺血损伤17

034.弥散张量成像参数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的关系17

035.创伤性脑损伤后儿茶酚邻位甲基转移酶表达的结果18

036.氧化应激中的帮助氧物酶催化机制和TBI后脑脊液中抗氧化剂的耗竭:一个推理性的猜测18

037.高张盐水可以提高TBI后的脑血流量19

038.脑出血初期控制血对脑神经生化的影响19

039.L—Arg(左旋—精氨酸)使用对于重型颅脑创伤患者血液动力学方面的作用20

040.脑血流变化在大鼠CCI后继发脑挫伤灶进展中的作用20

041.应用微透析方法证实大鼠创伤性脑轴索损伤后的低氧血症可加剧脑组织的炎症反应和代谢紊乱21

042.N—型VGCCS在拉伸诱导神经元细胞钙超载和恢复过程中的作用:了解SNX—185的神经保护作用21

043.P7幼鼠轻型脑创伤后脑白质退变的特点22

044.采用高通量免疫印迹法研究CCI动物模型脑创伤后急性蛋白激酶改变与低温治疗的关系22

045.脑创伤后存活于患者大脑皮层中大量免疫标定神经胶质细胞和免疫活性细胞的改变23

046.光化学诱导的可重复的大鼠缺血性中风模型的功能和形态学特征23

047.大鼠大脑穿通伤后COX-2mRNA表达和复合EEG的急性变化24

048.头部矢状加速旋转撞击产生颅内压和脑损伤24

049.创伤性SCI后能够与Griffonia Simplicifolia异凝集素B4相结合的血管源性脊髓微血管亚类的鉴定及其特点25

050.创伤及穿通性脑损伤后人脑皮层的扩散性抑制25

051.大鼠轻度可控性皮质损伤后失血性休克可加重神经元损伤26

052.一氧化氮供体NOC-12可增强体外血管平滑肌间缝隙连接的信息传递27

053.创伤性脑损伤后急性期恢复的跨学科模式:促进病人治疗的交互式团队方法27

054.PDAPP大鼠试验性创伤性脑损伤前后莫里斯水迷宫探索策略解析28

055.EMAPⅡ:一种区分创伤性与缺血性脑损伤的潜在生物标记物28

056.微透析技术能在重型TBI后预测病人的高ICP吗?28

057.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精氨酸活性增加29

058.脑细胞外液中甘油可作为创伤性脑损伤后细胞膜损伤的标记物29

059.丙酮酸钠能够减轻大鼠轻型皮质挫伤及扩散抑制损伤后的皮质损害30

060.在FISHER 344鼠局灶皮质挫伤后海马区的变化与年龄无关31

061.大鼠及人类创伤性脑损伤后可出现钙神经素下调31

062.NT—4/5和BDNF调节基因是损伤海马的神经保护介质32

063.基质金属蛋白抑制剂对无髓鞘轴突具有选择性神经保护作用32

064.大鼠可控性皮质损伤后慢性局限性肾上腺素受体变化的特征33

065.横向流体冲击性大鼠脑损伤后可产生迟发性依赖性记忆障碍33

066.导致创伤性脑损伤后认知障碍的因素34

067.重型创伤性脑损伤的治疗医师应遵循循证医学34

068.机械性创伤或L—谷氨酸盐作用后皮质星形(胶质)细胞内的pH变化35

069.神经干细胞分化为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实验研究35

070.线粒体ATP敏感钾通道调节剂——二氮嗪对创伤性脑皮质损伤后的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36

071.创伤性脑损伤后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代谢的差异36

072.弥漫性脑损伤中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的变化37

073.弥漫性脑损伤后进行性神经元胞质膜改变37

074.弥漫性脑挫伤后神经小胶质细胞及巨噬细胞的反应38

第二章 颅脑创伤的分子生物学39

075.纤维粘连蛋白(fibronectin,FN)在体内体外均可促进神经细胞生长:对TBI的意义39

076.强化锻炼功能恢复依赖于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39

077.抗利尿激素受体在创伤后脑水肿形成和继发性脑损伤中的作用40

078.硫酸蛋白聚糖结构上的微小变化可导致感觉神经生长延长和外生性生长的改变40

079.创伤性脑损伤患者血浆和脑组织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水平升高40

080.S—100B和NSE可作为判断重型脑外伤预后的指标41

081.重型TBI后病人脑脊液和血清中褪黑色素的时相性特征41

082.重型TBI后凝血功能异常:大脑动—静脉中某些凝血及炎性因子的差异42

083.苯丙胺能提高皮层挫伤后神经可塑性的标记物表达42

084.常压高浓度氧对创伤性脑损伤后脑组织糖代谢的影响43

085.脑组织乳酸升高对重型创伤性脑损伤后发生高颅压的预测43

086.弥漫性脑损伤的亲代谢性谷氨酸盐受体44

087.局部皮质损伤可诱导细胞外谷氨酸浓度、NMDA受体结合力、光谱EEG和神经元兴奋性的长效变化44

088.小鼠中线液体冲击损伤:弥漫性脑损伤中可能的转基因效用45

089.小分子干扰RNA与端胶原复合体可引起损伤脊髓中间丝蛋白沉默45

090.促红细胞生成素ARANESP对大鼠脑皮层撞击伤的神经保护作用46

091.成熟神经前体细胞可使髓鞘再生和恢复结区的分子组成46

092.中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对小鼠脊髓损伤的治疗效果和机理47

093.神经营养蛋白S100B对创伤早期导致的细胞损害没有影响47

094.创伤性脑损伤后内生性激素水平发生了哪些变化?47

095.试验性脑创伤与继发性脑损伤的关系48

096.FASL&TNF在神经细胞坏死中的作用(应用闭合性脑外伤大鼠模型)48

097.地塞米松可选择性地抑制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细胞因子的表达49

098.原发性和继发性脊髓损伤的三种机制:挫伤、异位和脱离49

099.外周型苯二氮卓类受体的高氯反应与皮质损伤大鼠模型降低细胞的凋亡之间的关系50

100.中度颅脑创伤后细胞骨架和轴索标记的动态改变:短暂意识障碍的机制研究50

101.大鼠穿通性弹道损伤(PBBI)后大脑蛋白改变:应用神经蛋白组学分析损伤的情况51

102.DAI大鼠模型中钙蛋白酶抑制剂MDL—28170对轴突高渗透性的影响51

103.间接脑创伤后蛋白酶抑制剂保护大脑白质而不是蒲肯野氏细胞52

104.在体内和体外实验中二磷酸果糖酶C和EAAT4对伤后小脑蒲肯野神经元的保护作用52

105.丙酮酸钠在控制性皮层损伤后短暂的神经保护作用53

106.大鼠受液压冲击伤后注射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多肽53

107.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17—β—雌二醇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功能和调节细胞因子表达53

108.促红细胞生成素在脊髓损伤中的保护机制54

109.脑创伤后皮层出芽和生长抑制蛋白的空间分布不对称54

110.重度TBI患者脑脊液激素生成:一种早期特征55

111.TBI后常继发急性促性腺激素和促生长激素抑制——一项前瞻性研究56

112.非侵袭化学移位成像显示,猪颅脑创伤后伴随神经元死亡以及局部的N—乙酰天冬氨酸/肌酸下降56

113.海马的细胞死亡方式能否部分用其机械特性解释?57

114.TBI后慢性垂体功能减退:促生长激素轴和促性腺激素轴的相对易损性——一项前瞻性研究57

115.重度脑创伤生物标志物的临床研究58

116.载脂蛋白e(APOE)启动子多态性致APOE4转录增强与人创伤性脑损伤时颅内压增高、脑灌注压降低和预后不良有关59

117.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和S—100B蛋白是急性脑损伤可靠的标志物吗?59

118.EMAPⅡ:一种鉴别创伤性脑损伤和缺血性脑损伤的潜在生物标志物60

119.人类中度和重度脑损伤时蛋白质组表达的比较60

120.局灶性和弥漫性创伤脑损伤后内源性神经再生的特点61

121.成人神经元前体细胞移植结合生长因子和二甲胺四环素促进脊髓损伤后髓鞘再形成和神经行为恢复61

122.血小板反应素—1:脑创伤后表达的一种突触基因蛋白62

123.皮质醇类抑制剂可阻碍创伤后基因表达62

124.TBI后过氧化亚硝酸盐介导的氧化损伤在细胞支架及神经细胞变性之前发生63

125.颅脑创伤致轴突神经微丝受挤压时μ钙蛋白酶的激活与钙蛋白酶激活的血红蛋白水解的作用63

126.创伤后酮体促进线粒体功能,减少ROS和NADH,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64

127.炎症和兴奋性中毒刺激应答下小神经胶质细胞的激活作用和少突胶质细胞的死亡64

128.体外机械性损伤后存在钙离子渗透性α—氨基羟甲基噁唑丙酸(AMPA)受体65

129.大鼠单侧感觉运动皮质损害后,“末受损”前肢早期的活动会恶化受损伤前肢的功能,并且改变受损皮质周围神经可塑性的标记物65

130.在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中亚低温具有阻止水通道蛋白表达和脑水肿的作用66

131.在坐骨神经横断后脊髓神经退行性变中牵涉到组织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66

132.鼠SCI模型中高渗盐水的治疗作用依赖于给药时间67

133.用RANDALL SELLITO评估检查脊髓损伤大鼠中枢性疼痛67

134.NMDAR亚基对创伤性脑损伤后皮层及海马内细胞死亡的影响仅在实验室内得以证实68

135.在流体冲击伤后锌积聚和神经变性:通过锌指示物染色的比较研究68

136.相同的大脑流体冲击伤对于LONG EVANS鼠和SPRAGUE—DAWLEY鼠产生的行为预后和昏迷持续时间的不同69

137.神经干细胞移植对颅脑创伤的作用70

138.由大脑血管舒张介导的脑血管压力传递的模式改变70

139.创伤性基底节区出血的预后预测因子:一项逻辑回归分析研究71

140.猪颅脑创伤后Na+电压门控通道失调71

141.创伤性脑损伤后大鼠CNS中cullin—5和泛素表达的改变72

142.在TBI以后通过人工光谱测定仪对心磷脂氧化作用进行检查和量化:细胞凋亡的早期标记物72

143.星形胶质细胞线粒体损伤周围钙波传递和ERK激活73

144.颅脑创伤后核因子NRF2驱动基因在减轻血脑屏障破坏和脑水肿中的作用73

145.中度液压脑损伤后的慢性脑血流缺陷74

146.活跃的突触发生过程中PHOSPHACAN/RPTPβ的蛋白分布和转录特点74

147.严重的外伤性颅脑损伤后脑脊液中F2-前列腺素、谷胱苷肽、巯基蛋白和细胞色素—C的表达水平75

148.LAMININ可提高外伤性脑损伤患者移植的神经干细胞的存活75

149.细菌DNA(CPG)可以降低调节性T细胞的抑制活性,并在CNS创伤后提供神经保护作用76

150.不成熟大鼠弥漫性脑损伤后的认知缺陷、创伤性轴索损伤和钙蛋白酶的活化76

151.侧方液体冲击损伤后大鼠室下区蛋白质组的年龄特异性改变77

152.体外神经创伤后玻璃粘连蛋白基质上的神经增殖77

153.外伤性脑损伤后RO5—4864抗细胞凋亡的作用78

154.通过ANATIBANT进行缓激肽B2受体药理当拮抗到减少鼠实验性TBI后继发性脑损害78

155.VEGF受体拮抗剂对鼠脊髓损伤模型血管源性水肿的影响79

156.重复轻度非挫伤性脑创伤加重未成年大鼠轴索损伤及轴索calpain活性79

157.中度和重度脑创伤病人的蛋白质组学比较研究80

158.水通道—4抑制剂在缓解细胞外水肿中的作用80

159.颅脑创伤后泛素的动力学:蛋白质错构造成的影响在颅脑创伤和神经退行性变二者中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吗?81

160.脑创伤后内侧前额皮质中儿茶酚胺合成增加82

161.人类脊髓损伤中的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剂82

162.脑创伤后下调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CAIN)在大鼠海马中的表达82

163.在大鼠弹道贯通性脑损伤(PBBI)模型中延期NNZ—2566治疗的神经保护作用83

164.脑创伤后环磷酸腺苷(cAMP)炎性信号的级联的调节83

165.α—4β—1整合素中α—4亚基抗体可以降低椎管损伤后椎管内的炎症以及氧化损伤并且可以加速运动机能的恢复并降低神经性疼痛84

166.补充叶酸可减轻幼猪TBI模型的轴索损伤85

第三章 颅脑创伤检查和监护86

167.我科儿童脑损伤救治结果的分析86

168.重型颅脑创伤:在重症监护病房内的器官衰竭和并发症86

169.奥地利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的救治研究87

170.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紧急救治的分析:337例病例报道87

171.对日本严重脑创伤患者低温治疗数据库的分析88

172.使用曲线下区域估计超过治疗目标的ICP:它是否与预后存在联系?88

173.颅内外代偿反应的三种类型和预防性定向重症治疗——新观点吗?89

174.重型颅脑创伤病人的多模态神经监护——近来的经验89

175.重型颅脑创伤患者持续颈静脉血氧饱和度监测及亚低温治疗对其影响的研究90

176.通过脑血流、脑氧和脑代谢的监测观察动脉瘤所致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脑血管痉挛情况91

177.急性重型脑创伤中弥散性加权的分析91

178.脑创伤患者的脑脊液中的一种新的生物标记物92

179.颅骨开窗术对于脑血管和脑脊液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92

180.神经一氧化氮合成酶的降低可减少神经损伤,改善脑创伤预后93

181.床旁脑电图分析有助于急诊病人的诊断93

182.谷氨酸能否作为脑能量失调的早期指标?94

183.丙戊酸疗法对中度CCI鼠行为异常的影响94

184.旁侧液压冲击伤(LFP)脑创伤鼠的蛋白质磷酸酯酶2A及2B在皮层中的含量显著增加95

185.弥漫加权成像和弥散张量成像在外伤性颅脑损伤的诊断和预后判断中的作用95

第四章 颅脑创伤的治疗97

186.以指南为基础对重型颅脑创伤患者进行治疗97

187.轻型颅脑创伤后早期救治指南97

188.长期亚低温或短期亚低温对于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的疗效98

189.治疗颅脑创伤后难治性高颅压时去骨瓣面积大小的优化——一项生物力学初步研究98

190.颅脑创伤去骨瓣减压术的多中心研究——WWW.RESCUEICP.COM99

191.急性颅脑创伤去骨瓣减压术后脑血管压力反应的特性99

192.紧急状态去骨瓣减压术对于创伤性颅内恶性高压的作用99

193.对严重颅脑创伤患者行双侧去骨瓣减压术的分析100

194.166名急性硬膜外血肿患者应用了去骨瓣减压术减压后的外科结果100

195.在创伤性脑损伤中出现顽固性颅内高压及第二阶段的治疗101

196.奥地利严重颅脑创伤患者的外科治疗101

197.关于亚急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特征和手术疗效102

198.颅脑创伤病人入院前插管——系统回顾102

199.中型颅脑创伤的亚低温治疗103

200.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可透过血脑屏障,但对皮层撞击伤(CCII)后功能恢复作用不明显103

201.重症患者超现实康复仪(X—VR—D):一种早期重症康复训练仪器104

202.高浓度氧和提高CPP对重型TBI脑氧和脑代谢的影响104

203.纤溶药物对实验性脑创伤的神经保护作用105

204.药物动力学分析;环孢霉素A在创伤性脑损伤患者的脑内渗透能力105

205.急性硬脑膜下血肿后使用高张/高渗盐水和/或减压术对功能预后的影响106

206.选择性抗利尿激素VIA受体拮抗剂SR49059通过调控AQP4减缓细胞毒性脑水肿的形成106

207.高压氧治疗对大脑皮层挫伤鼠模型中Bax:Bcl2的比率的影响107

208.在鼠模型中早期使用止血剂-重组因子VIIA治疗由胶原酶介导的大脑内出血107

209.非诺贝特在颅脑创伤中发挥神经保护、抗氧化和抗发炎作用108

210.尼克酰胺治疗可以提供液体冲击损伤后脑的急性神经保护并能够调节GFAP108

211.应用个体CT特征与现有CT分级组合预测创伤性脑损伤预后109

212.长期阿托西汀治疗可以改善大鼠侧方液压冲击损伤后的认知能力109

213.多奈哌齐有助于蒙古沙鼠脑创伤后认知功能的恢复110

214.一种新式研究创伤后神经功能缺失的工具——牵拉式微电极阵110

215.适宜环境可促进幼鼠基底海马CA3区齿状核在侧方液压创伤后的恢复111

216.用右旋甲氧甲基吗啡喃(DM)进行穿透性弹道类脑创伤的神经保护治疗111

217.应用弥散张量成像观察MARMAROU模型小鼠脑创伤后脑白质损害112

218.应用心得安治疗应激112

219.同时监测脑创伤后沙鼠脑血流、葡萄糖、丙酮酸盐、乳酸盐和谷氨酸盐:一项微透析研究113

220.局限性皮层发育不良的发病机理中的Cajal—Retzius细胞组织学研究:应用新生小鼠颅内注射6—0HDA模型113

221.一种可制备准确分级的试验性脑创伤的可控电磁性皮质损伤仪器114

222.右侧脑创伤与迟发严重的神经和精神后遗症有关114

223.选择性N型电压门控性钙离子阻滞剂在脑创伤后二次细胞损伤机制中的作用115

224.地塞比诺解除由全血诱导的大鼠股动脉慢性血管痉挛模型115

225.抗癫痫药(AED)托吡酯(TPM)减少大鼠脑损伤导致的无抽搐性痫性发作(NCS)116

226.依地酸钙二钠和颅脑创伤在大鼠海马神经元变性及锌积聚中的作用117

227.盐酸肼苯哒嗪治疗丙烯醛介导离体脊髓损伤117

228.成人神经前体细胞移植后脱髓鞘轴突结构和功能的恢复:神经创伤和脱髓鞘病变的治疗潜力118

229.鼠脑创伤后4小时应用尼克酰胺可诱导恢复118

230.脑创伤后应以33℃而不是35℃亚低温保护血管功能119

231.小鼠局灶脑创伤后应用非免疫抑制性环胞素A衍生物NIM811来减轻急性线粒体功能障碍119

232.快速非冲击性脑损伤的“幼猪”模型120

233.普伐他汀对CA1神经创伤性损伤的保护120

234.去氧麻黄碱对严重脑创伤病人死亡率和放电疗法效果的影响121

235.皮质冲击伤后安非他命或运动治疗能降低氧化蛋白122

236.苯二氮卓类对颅脑创伤后急性康复期的治疗效果122

237.一种4—氨基吡啶衍生物氨基甲酸甲酯,可以阻断迅速分离的豚鼠背根神经节细胞的快钾通道123

第五章 颅脑创伤的预后124

238.对神经创伤的探讨:时间对于颅脑创伤的病人可能不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124

239.创伤后记忆缺失(PTA)的实践:短暂而单一124

240.PECS重型颅脑创伤病例分析:执行指南对预后的效果125

241.老年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率:定义年龄界限125

242.对伴有痴呆的脑创伤患者药物治疗的初步调查及循证评价126

243.严重的脑损伤患者急诊免签字:使患者遭受最小的风险从而获取最大的益处126

244.MTBI后认知功能预后:“努力”对认知实验表现的影响及与它相关的应激、个性和疲劳127

245.创伤后能够行走及交谈的患者出现病情恶化是不可避免的结果,还是经过恰当处理可以避免的?127

246.怎样改善初期GCS评分较高而后期病情恶化患者的预后?针对日本神经创伤数据库中169例患者加以分析128

247.轻度脑创伤患者脑挫裂伤发展和手术治疗的危险因素128

248.脊髓创伤患者并发症的损害:康复期以及其后并发症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129

249.早期强化神经康复后,年轻重型脑创伤患者从长期无意识中痊愈129

250.重型TBI的预后分析:5组预测模型的比较130

251.弥漫性TBI后12小时给予P物质拮抗剂可以改善预后130

252.损伤严重度对感觉运动、认知力以及组织病理学预后的影响131

253.哌醋甲酯慢性和急性预处理对TBI后认知活动预后的不同影响131

254.渗透性利尿剂甘油对脑细胞外甘油和重型创伤性脑损伤预后的影响132

255.功能锻炼的时间取决于创伤严重程度132

256.伴有颅脑创伤的多发伤预后的预测133

257.人口统计学因素和饮酒对颅脑创伤预后的影响133

第六章 脊髓创伤的病理生理134

258.欧洲脊髓损伤的多中心研究:Nijmegen提供的数据的结果分析134

259.通过可溶性FAS受体阻断FAS介导的凋亡对脊髓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134

260.脊髓挫伤对膀胱传入神经元的影响135

261.实验性脊髓损伤中应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量化血—脊髓屏障的通透性136

262.脊髓损伤后神经保护和改善运动功能的三联治疗措施136

263.一种关于芦丁在脊髓损伤中作用机制的新观点137

264.豚鼠脊髓的机械特点:运用试验与计算机相结合的方法测定高弹力材料的参数137

265.应用磁共振成像技术鉴定和对比大鼠两种重度颈髓损伤138

266.线粒体通透性转换酶抑制剂NIM811对脊髓损伤后形态学和行为学改变的研究138

267.大鼠脊髓不同程度损伤后星形细胞的反应139

268.促红细胞生成素在脊髓损伤中的保护作用139

269.体外培养豚鼠脊髓细胞在机械性损伤后一小时发现丙烯酸含量明显提高140

270.运动机能训练在脊髓损伤中的作用140

271.下行肾交感通路的破坏是外伤性颈部脊髓损伤后机体血钠降低的可能机制141

272.脊髓损伤后高位的ASIA评分的提高不可以完全预见低位的ASIA评分的恢复141

273.单纯疱疹病毒介导的EPO可以减轻钝性脊髓损伤模型所导致的脊髓损伤并且可以提高机体的机能恢复142

274.脊髓挫伤(SCI)后大鼠血栓调节蛋白(TM)基因的突变导致损害部位增大、炎性反应以及预后不良142

275.慢性SCI后在胶质瘢痕细胞外基质中关键分子的表达可以加强细胞移植的作用143

276.受压脊髓白质中轴索损伤与VON MISES应力分布一致的典型模式144

277.脊髓创伤后的急性期对接受抗血栓治疗的无症状成年人进行深静脉血栓(DVT)的筛查:一项循证分析144

278.脊髓损伤的神经回路:局部可塑性和功能康复145

279.MRI参数在评估脊髓损伤后神经状态和预测神经康复中的作用:一项前瞻性多中心研究145

280.髓鞘内信号通路与少突胶质细胞对轴突功能的调控:神经损伤时轴突生长障碍的意义146

281.实验性骨折错位导致的早期脊髓创伤病理学发展147

第七章 脊髓创伤的分子生物学研究148

282.在脊髓创伤中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可能为一种神经保护剂148

283.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运动神经元前角细胞的神经型NOS免疫组化检测148

284.在选择性的小鼠种系中,脊髓损伤(SCI)后神经组织的残留、轴突的生长及功能的恢复149

285.脊髓损伤后延时应用17β—雌二醇(E2)对雌、雄大鼠均有保护作用149

286.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与BAD磷酸化减少及SMAC和HTRA2/OMI的线粒体释放有关149

287.脊髓损伤(SCI)后移植人类毛发角蛋白(HHK)至急性脊髓损伤部位后通过抑制消减杂交法克隆差异表达的基因150

288.成人脊髓干细胞移植至小鼠脊髓局灶脱髓鞘病变处的鉴定150

289.NG2+细胞在急性鼠脊髓挫伤中的应答151

290.嗅鞘细胞和非神经鞘细胞表达平滑肌α-肌动蛋白151

291.外源性TAT—BCL—XL降低了脊髓损伤后诱导的细胞凋亡但却损害长期的疗效152

292.人神经上皮前体细胞经组织工程构建对大鼠脊髓挫伤的移植152

293.从人骨髓基质干细胞诱导的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度免疫缺陷小鼠的脊髓损伤153

第八章 脊髓创伤的治疗及预后154

294.联合应用镇静剂沙利度胺(thalidomide)及抗抑郁药物洛利普利(rolipram)可促进脊髓损伤后的功能恢复154

295.阿密曲替林(抗抑郁药)在实验性脊髓创伤中的药代动力学154

296.颈髓损伤病人上肢精细运动的临床预后155

297.三联法治疗可以有效地保护脊髓损伤并加快运动机能的恢复155

298.他汀类药物能减少大鼠CNS损伤时瘢痕相关分子的产生156

299.脊髓损伤后丁丙诺啡叔丁啡治疗能影响基因表达吗?156

300.内源性雪旺细胞可用于对中度挫伤的成年大鼠脊髓进行基因治疗157

第九章 神经损伤的病理生理158

301.神经元损伤后N型钙离子通道阻滞剂SNX—111对细胞内钙离子水平的影响158

302.干细胞在脑和脊髓损伤的体内示踪158

303.经颅视神经管减压手术治疗视神经损伤159

304.通过对突出的眼眶组织的体积进行磁共振分析研究,对爆裂性骨折引起的迟发性眼球内陷进行早期预测159

305.间充质干细胞促进慢性脊髓损伤后的功能恢复160

306.骨髓基质细胞源性雪旺细胞移植促进成年大鼠脊髓挫伤后轴突再生和功能恢复160

307.移植对大鼠实验性创伤性脑损伤临床预后的远期影响161

第十章 创伤神经影像学162

308.定量MRI与大鼠颅脑创伤后海马相关功能远期结果相关联162

309.脑白质弥散张量MRI与颅脑创伤严重度相关162

310.轻型颅脑创伤患者中不同临床诊断原则CT扫描的比较163

311.神经创伤中结构与功能成像163

312.弥散张量磁共振成像在弥漫性轴索损伤中的应用:对胼胝体的连续测量163

313.轻中型颅脑创伤患者灌注CT与普通成像技术的比较164

314.关于颈部脊髓损伤后基于椎管狭窄与脊髓受压的一个定量成像有效性的前瞻性多中心评价:来自国际脊髓损伤研究小组(STSG)的报道164

315.基于对MRI参数的定量分析预测急性颈髓损伤患者神经病学预后:100例患者前瞻性多中心研究165

316.无创脑灌注压,我们准备好了吗?166

317.CT检查结果提示不明显损伤的患者高颅压的发生情况166

318.脊髓损伤后丘脑代谢变化:一项质子磁共振研究166

319.CT表现提示TBI患者的预后167

320.全脑白质的弥散张量MRI可预测TBI的严重性167

321.用纵向弥散张量成像非侵入性评价活体小鼠脊髓挫伤168

322.实验性脑创伤后损伤白质弥散张量成像的时程168

323.创伤性脑损伤后的神经炎症反应169

324.脑创伤后癫痫:预先处理对痫性发作时海马无保护作用169

325.金属硫蛋白在脑损伤诱导的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增生中的作用170

326.趋化性因子MCP—1在小鼠闭合性颅脑损伤后的调节作用170

327.实验性TBI后胚胎干细胞移植:改善运动功能但不改善认知功能,产生营养因子,导致肿瘤发生171

328.挽救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抑制凋亡有作用吗?171

329.脊髓损伤后FAS诱导线粒体凋亡信号通路171

330.凋亡诱导因子(AIF)在小鼠CCI继发损伤中的作用172

331.机械性脑损伤后的Beclin 1自噬和神经变性172

332.局灶机械性脑损伤时甘露醇和高渗盐对钙蛋白酶活性细胞凋亡和多形核白细胞浸润的影响173

333.利用1H和13C核磁共振研究未成年大鼠脑创伤后大脑的葡萄糖代谢情况173

第十一章 动物实验方法175

334.小鼠颅脑创伤后良好的环境与多模式刺激的结合与减轻中枢神经系统创伤及神经运动缺陷有关175

335.多参数颅内压监护啮齿动物模型175

336.嘴侧迁移流中不成熟神经元的双皮质激素暂时表达对TBI后大鼠的影响176

337.应用磷酸二酯酶4抑制剂能改善TBI后大鼠认知水平和运动行为能力176

338.在大鼠脊髓损伤即开始进行间断禁食治疗有助于减小病灶、促进功能恢复177

339.一种可行的小鼠脊髓挫伤模型:行为学和组织学分析177

340.SCI中去势雄性大鼠能否影响雌激素介导的神经保护作用178

341.一种新的NOS抑制剂VAS203对大鼠TBI模型的运动功能和脑损伤的作用178

342.大鼠脑创伤后败血症增加了死亡和神经功能缺损179

343.长期实验性脑创伤后软膜血管基因表达的微阵列分析179

344.在横梁行走实验中的雌性LONG—EVANS大鼠前肢使用的生物机械模型179

345.核磁共振检测未成年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脑代谢的变化180

346.大鼠液压脑创伤(FPI)后接受迷走神经刺激术对GABA神经元缺失无效180

347.大麻CB2受体激活可以减少小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模型的梗死体积181

348.大鼠脑穿通弹道伤的神经蛋白质表达谱181

349.脊髓神经横断和运动训练后大鼠α及γ运动神经元突触超微结构的改变182

350.对挫伤大鼠的脊髓行光化学瘢痕切除182

351.脊髓损伤触发系统的自身免疫性:慢性B细胞激活和类狼疮自身抗体合成183

352.应用磁共振成像评价小鼠脊髓损伤183

353.以大鼠实验比较穿刺造成的颅脑弹道类似伤的损伤程度184

354.脑穿通弹道伤后小鼠认知功能评估的新方法184

355.脑创伤小鼠外周应用白细胞介素—1β使脑挫伤体积增加并使临床效果恶化185

356.大鼠TBI后活化细胞C4蛋白核因子在海马碎片胞浆和核中的不同表达185

第十二章 研究方法187

357.重型颅脑创伤猪模型中局部脑组织氧含量——安置探针的位置187

358.对于颅脑创伤后大鼠脑组织脑血流和血氧饱和度变化的无创性测量187

359.应用ICM+软件持续监测颅脑创伤患者ICP和压力反应性的经验188

360.一种新的床旁触摸脑IT数据收集工具的开发188

361.无创超声技术对颅脊柱顺应性监护的开发189

362.闭合性颅脑损伤病人认知障碍与质子磁共振光谱法检查正常时额叶NAA/Cr的关系189

363.用于测量微量渗析钾浓度的一种电势分析流通装置:在TBI中可用于离子监护190

364.在神经重症监护期间脑电图的痫性发作缺乏190

365.低温治疗大鼠颅脑创伤的蛋白组学分析双向电泳图谱191

366.利用心率变异性诊断TBI后自主神经功能异常191

367.评价轻型创伤性脑损伤生物力学参数的综合统计方法192

368.创伤事故所致颅脑损伤后患者相关终点——瑞士一个基于总体人群的实验性队列研究193

369.神经保护剂NNZ—2566在大鼠穿通性弹道脑损伤模型中的剂量反应性研究193

370.选择性N型VGCC阻断剂对体外原发和继发性缺氧中的神经保护作用193

371.TBI的伤害数据库的设计描述194

372.TBI后的预测:IMPACT研究对6个月转归的描述194

373.TBI试验中预后分析的方法195

374.对TBI临床试验设计改进的推荐195

375.TBI指南——第3版196

376.两种脑压自动调节模型的比较196

377.细胞外间隙丙三醇浓度升高与乳酸产生增多有关:一项微透析研究196

378.颅内血管的压力传导:对比和验证系统识别模型与WIND—KESSEL模型197

379.新生猪脑损伤后内源性纤溶酶原激活剂释放导致顶叶皮层和海马组织病理学改变198

380.质谱测定法研究外伤性脑损伤后髓磷脂碱性蛋白降解198

第十三章 颅脑创伤的社会问题200

381.重型颅脑创伤后患者的重返社会及生活质量分析200

382.神经创伤对社会的影响——国际性展望200

383.日本运动相关性颅脑创伤:脑震荡的高发性可能提升了致死性脑损伤的发生率201

384.日本运动相关性头与颅面损伤:141例患者回顾性分析201

385.MTBI后的认知预后:主诉与临床表现的关联202

386.创伤性脑损伤康复后在工作和生活质量上的变化202

387.脑创伤的年龄相关机制——老年人预后不良的原因203

第十四章 小儿神经外科204

388.实验性小儿脑创伤后的可塑性和环境:治疗和康复的暗示204

389.关于儿童脑创伤最适宜大脑灌注压的新发现204

390.儿童震颤综合征羊的模型205

391.颅脑创伤儿童恢复期内的家庭参与治疗:一项随机性研究205

392.荷兰医院住院的儿童和青少年轻度脑创伤患者:我们如何行动?205

393.儿童颅内血肿的治疗策略206

394.幼儿脑创伤合并缺血缺氧损伤:磁共振弥散加权(DW)的作用206

395.小儿颅脑创伤:分类特点、影像区别及预后207

396.儿科治疗强度水平值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对颅内压指导性治疗的衡量207

第十五章 细胞和亚细胞机制209

397.TBI后人脑皮层神经元的变化209

398.脊髓损伤时的胶质轴突信号传递:少突胶质细胞—髓鞘—轴突的相互作用210

399.代谢型谷氨酸受体拮抗剂和激动剂在弥漫性脑损伤中的作用210

400.Wnt蛋白通过Rho/Rho激酶机制抑制轴突生长210

401.齿状回新生的颗粒神经元在解剖上的整合与液压冲击脑损伤后认知的自我恢复有关211

402.神经诱导的间充质干细胞分化成可兴奋的神经样细胞211

403.评估豚鼠脊髓损伤后的细胞浸润212

404.大鼠脊髓损伤后踏车训练对运动能力和心血管功能的影响212

405.人血源性再生基质促进神经细胞功能反应和创伤性脊髓损伤大鼠运动能力恢复213

406.兴奋性氨基酸的早期改变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脊髓灌注和功能预后的影响213

407.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高表达促进脊髓损伤后后肢运动功能恢复与腹外侧白质少突细胞内增殖有关214

408.FEM分析受压脊髓的压力分布214

409.鞘内注射巴氯芬增强脊髓损伤性肌痉挛急性期运动功能训练的效果215

410.脊髓损伤后给予甲基强的松龙引起选择性减弱的少突细胞的凋亡215

411.巴氯芬减少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胚胎干细胞和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存活/分化216

412.脊髓损伤后雌激素受体的表达和其神经保护作用216

413.联合胶质限制性祖细胞移植增加cAMP并没有促进脊髓损伤后自主神经功能和运动神经功能恢复,同时导致移植物减少217

414.黄体酮对老年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炎症的治疗作用217

415.迷走神经刺激术:脑创伤后非药物治疗的可能突破218

416.脑震荡导致损伤轴索内C—JUN氨基末端激酶途径激活依赖性AMPA受体219

417.轻型和重型脑创伤的远期预后:创伤越轻,预后越好?219

418.过度通气和通气不足引起脑血流和脑氧变化220

419.出生后7天大鼠外伤性脑损伤后的突触发生220

420.鼠脑血管平滑肌细胞缝隙连接之间的信息传递221

第十六章 生物力学和实验模型222

421.通过定量MRI对脊髓损伤急性期小鼠进行活体监测222

422.小鼠液压冲击脑损伤后海马神经元间应答的抑制222

423.大鼠急性器官型脑片皮质轴突损伤后的反应性和再生性变化223

424.大鼠TBI后星形胶质细胞摄取N—乙酰天门冬氨酸与细胞病理学研究223

425.液压冲击脑损伤及伤后环境对幼鼠NMDA受体亚单位成分的影响224

426.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抑制失巢凋亡诱导的雪旺细胞死亡224

427.皮层神经元牵张性损伤体外模型的细胞变化224

428.热适应诱导的神经保护:一个独特的生理预处理模型225

429.微牵张损伤加重蒲肯野细胞继发AMPA(α—氨基羟甲基异?唑丙酸)毒性的易损性225

430.快速牵张损伤增加细胞内钙、减少以及损害活性氧血管平滑肌缝隙连接点的结合实验226

431.三维神经星形细胞联合培养中剪切和压力负荷的作用效果227

第十七章 创伤性脑损伤(TBI)后神经行为障碍的药物治疗指南228

第一节 摘要228

第二节 前言228

Ⅰ.TBI后的情感障碍、焦虑症以及精神病228

Ⅱ.TBI后认知缺损229

Ⅲ.TBI后的攻击行为230

第三节 方法232

Ⅰ.情感障碍、焦虑症和精神病233

Ⅱ.认知障碍234

Ⅲ.攻击行为234

第四节 情感障碍、焦虑症和精神病235

Ⅰ.推荐235

Ⅱ.搜索结果235

Ⅲ.潜在的副反应239

Ⅳ.结论240

Ⅴ.问题与展望240

第五节 认知障碍243

Ⅰ.推荐243

Ⅱ.搜索结果244

Ⅲ.潜在的副作用250

Ⅳ.结论250

Ⅴ.未来展望250

第六节 攻击性行为252

Ⅰ.推荐介绍252

Ⅱ.药物的选择252

Ⅲ.药物潜在副作用260

Ⅳ.结论260

Ⅴ.深入研究的建议26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