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农村社会学 第2版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农村社会学 第2版
  • 刘豪兴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0089386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496页
  • 文件大小:181MB
  • 文件页数:512页
  • 主题词:农村社会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农村社会学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总论3

第一章 绪论3

第一节 什么是农村社会学3

一、不同的两种意见3

二、本书的意见4

三、农村社会学研究的范围5

第二节 农村社会学研究方法8

一、农村社会学研究方法概述8

二、实地调查和社区研究9

三、问卷调查13

第三节 学习农村社会学的意义与要求17

一、早期农村社会学家的认识17

二、中国社会现代化的需要17

三、事例的说明18

四、学习农村社会学的基本要求20

第二章 农村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23

第一节 国外的农村社会学23

一、美国农村社会学23

二、欧洲农村社会学26

三、亚洲农村社会学27

四、拉丁美洲农村社会学30

五、世界农村社会学大会和亚洲农村社会学大会30

第二节 中国农村社会学32

一、农村社会学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和发展32

二、20世纪前期的中国农村研究热潮33

三、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农村研究39

四、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国农村社会学41

第三节 乡村建设运动43

一、乡村建设运动概述43

二、乡村建设运动的理论46

三、乡村建设运动两种模式的比较47

四、乡村建设运动的内容47

五、乡村建设运动的评价48

六、“后定县实验”54

第三章 农民、农业和农村57

第一节 农民57

一、农民的概念57

二、农民社会地位的变迁59

三、农民的“经济理性”与“生存理性”60

四、农民的价值观念63

第二节 农业64

一、农业的概念64

二、农业生产的特性65

三、农业补贴政策66

四、农业发展的保证69

第三节 农村72

一、农村和农村社区的概念72

二、农村与城市的比较研究73

三、农村小康75

第四节 农民、农业和农村的战略地位80

一、一个根本性的问题80

二、入世后面临的挑战和影响82

三、应对策略83

第四章 人地关系88

第一节 人地关系的概念及主要理论88

一、人地关系的概念88

二、现代西方人地关系研究理论90

三、中国人地关系研究的三阶段92

第二节 历史上人地关系的形成和变化94

一、历史上的人口增长94

二、历史上的土地变化96

三、历史上的耕地增减循环与人口循环98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村人地关系的变化98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村人地关系的发展阶段98

二、当今我国农村人地关系的主要问题103

三、缓和农村人地关系的途径107

四、全球变暖与人地关系109

第二篇 农村生活构成117

第五章 农村经济117

第一节 农村经济概述117

一、什么是农村经济117

二、农村经济理论概述118

三、农村经济发展及其问题120

第二节 农村经济制度124

一、什么是农村经济制度124

二、农村经济制度变迁的类型和特征125

三、农村经济制度的地位与作用127

四、中国农村经济制度的演变127

第三节 农村经济发展的几个问题132

一、农业产业化132

二、农村股份合作制度135

三、农村金融137

四、乡村债务139

第六章 农村政治144

第一节 农村政治研究的理论视角144

一、国家与社会关系框架144

二、新政治经济学视角145

三、新制度主义视角146

四、过程—事件分析146

第二节 农村政治权力结构变迁147

一、传统农村政治权力结构147

二、近代农村政治权力结构转型148

三、新中国成立后农村政治权力结构的变革148

四、撤社建乡与乡镇基层政权建设149

第三节 村民自治的运行机制与意义151

一、村民自治的发展背景151

二、村民自治的概念152

三、村民自治的内容152

四、村民自治的意义154

第四节 村民自治的发展与完善157

一、村民自治的发展历程157

二、完善村民自治制度的对策160

第七章 农村文化168

第一节 农村文化概述168

一、什么是农村文化168

二、中国传统农村文化的特点171

三、农村文化变迁173

第二节 民间信仰179

一、什么是民间信仰179

二、中国民间信仰的特征180

三、中国民间信仰的主要内容181

四、农村民间信仰的变迁183

第三节 当代中国农村文化建设184

一、宗族文化184

二、农村人文资源的开发利用186

三、当代农村文明建设188

四、文化下乡190

第八章 农村教育194

第一节 二元结构下的农村教育194

一、农村教育的含义194

二、农村教育的内容195

三、农村教育的功能196

第二节 农村教育的发展历程198

一、新中国成立前的农村教育思想与实践198

二、新中国成立后农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201

三、农村教育与NGO组织:“希望工程”和“春蕾计划”206

第三节 农村教育的问题与未来发展208

一、当前农村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208

二、农村教育的未来发展211

第九章 农村卫生215

第一节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215

一、民国时期的农村卫生215

二、农村卫生教育的实验217

三、新中国的卫生革命218

四、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的国际合作221

第二节 农村健康问题222

一、什么是健康222

二、农村的主要健康问题223

三、儿童健康227

第三节 农村卫生服务体系229

一、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的框架与意义229

二、农村卫生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原因231

三、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工作重点232

四、农村卫生服务的重大举措:卫生下乡233

第四节 农村医疗保障制度234

一、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含义234

二、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功能235

三、中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形式236

四、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国际比较238

第十章 农村婚姻与家庭244

第一节 农村婚姻244

一、婚姻244

二、农村择偶标准与方式247

三、农村婚俗249

四、婚姻观念和生育文化252

第二节 农村家庭254

一、家庭与户254

二、家庭规模255

三、家庭类型256

第三节 农村家庭的嬗变258

一、家庭功能的变化258

二、家庭关系的变化261

三、家庭文化的变化264

第四节 农村婚姻家庭问题与家庭建设264

一、农村婚姻家庭的几个问题264

二、农村家庭建设的意义与内容266

三、农村家庭建设的方式与方法267

第三篇 农村可持续发展273

第十一章 农村工业化273

第一节 农村工业化概述273

一、什么是农村工业化273

二、农村工业化的意义274

三、我国农村工业化道路的探索277

四、毛泽东的农村工业化思想279

第二节 我国农村工业化历程与特征281

一、乡村手工业传统281

二、计划经济时期的农村工业化282

三、改革开放后的农村工业化283

四、中国农村工业化的特点286

第三节 我国农村工业化模式287

一、农村工业化模式的产生287

二、农村工业化三大模式287

三、农村工业化模式的特征291

第十二章 农村城镇化295

第一节 农村城镇化概述295

一、什么是农村城镇化295

二、农村城镇化的战略意义297

三、农村城镇化的机制298

第二节 农村城镇化历程300

一、国外农村城镇化历程300

二、我国农村城镇化历程304

三、当前关于我国农村城镇化道路的争论306

第三节 小城镇建设310

一、小城镇与小城镇建设的含义310

二、小城镇建设研究概述311

三、小城镇建设的意义314

四、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建议316

第十三章 农村社会分层319

第一节 农村社会分层概述319

一、社会分层概述319

二、社会分层的标准320

三、中国农村社会分层的历史变迁322

第二节 当前农村社会分层的现状与趋势326

一、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分化的条件326

二、改革开放以来的农村社会分层327

三、农村社会分层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趋势331

第三节 农民工阶层334

一、农民工阶层的概念与特征334

二、农民工阶层的内部分化337

三、农民工阶层的社会地位与社会认同338

四、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政策思路342

第十四章 农村社会流动346

第一节 社会流动概述346

一、社会流动的概念与类型346

二、中国农村社会流动的影响因素与流动机制348

三、发达国家的农村社会流动的特点与经验350

第二节 我国农村的社会流动352

一、农村社会流动的历史回顾352

二、农村社会流动的原因与现状356

三、农村社会流动的制约因素与发展趋势360

第三节 当前农村社会流动的几个重要问题363

一、从“民工潮”到“民工荒”:农民工问题的重大转变363

二、从“农民”到“市民”:新生代农民工及其市民化367

三、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农民工”的政治转型368

第十五章 农民负担374

第一节 农民负担概述374

一、农民负担的概念374

二、农民负担的分类375

三、农民负担体制的演变375

第二节 新时期农民负担的现状及原因378

一、农村税费改革378

二、税费改革后的农民负担382

第三节 农民负担的整治384

一、农民负担整治的意义384

二、减轻农民负担政策的制定385

三、加快五项改革387

四、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390

第十六章 农村扶贫393

第一节 贫困概述393

一、贫困的概念393

二、农村贫困理论395

第二节 中国农村贫困的状况及原因398

一、中国农村贫困的标准398

二、中国农村贫困的状况和特点400

三、中国农村贫困的原因403

第三节 我国农村的扶贫实践405

一、我国农村扶贫战略的演进405

二、我国农村扶贫的经验409

三、借鉴国际社会扶贫经验412

四、我国农村扶贫所面临的问题416

五、我国农村扶贫展望418

第十七章 农村社会保障422

第一节 农村社会保障概述422

一、社会保障的概念422

二、农村社会保障的定义424

三、中国农村社会保障的主要内容424

四、中国农村社会保障的发展427

第二节 农村社会救助428

一、农村社会救助的对象428

二、农村社会救助的基本内容429

三、农村社会救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433

第三节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434

一、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基本概念434

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发展435

三、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主要内容437

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问题与对策437

第四节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440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提出440

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特点443

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成效、问题与对策443

四、农村医疗救助制度444

第五节 农村优抚安置446

一、从社会保障角度看优抚安置446

二、从“社会交换”角度看优抚安置446

三、优抚安置资金的筹集与给付447

四、优抚安置工作的发展448

五、农村优抚安置的主要问题与对策450

第十八章 城乡一体化454

第一节 城乡一体化相关理论454

一、城乡关系问题454

二、城乡一体化的含义与思想455

三、国外城乡关系相关理论459

四、我国城乡关系、工农关系的相关理论460

第二节 我国城乡关系的演变和现状463

一、我国城乡关系的演变463

二、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形成466

三、我国城乡差别的主要特征467

四、我国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指标体系和内容468

第三节 城乡一体化的对策470

一、城乡一体化的方略470

二、区域发展规划470

三、城乡一体化的制度创新472

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对策473

五、城乡一体化的前景474

参考文献479

后记489

第二版后记49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