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程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顾海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7040122227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265页
- 文件大小:79MB
- 文件页数:277页
- 主题词:“三个代表”思想-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1
1.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2
1.1.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背景和根据2
1.1.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程4
1.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科学体系7
1.2.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7
1.2.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10
1.3 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12
1.3.1 党的十六大实现了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上新的与时俱进12
1.3.2 党在指导思想上又一次与时俱进表现出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14
1.3.3 党在指导思想上又一次与时俱进反映了20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特点15
1.3.4 党在指导思想上又一次与时俱进适应了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现实需要16
2 弘扬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和科学精神20
2.1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21
2.1.1 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一部与时俱进的历史21
2.1.2 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史也是一部与时俱进的历史22
2.1.3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就是与时俱进23
2.2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路线的新发展25
2.2.1 坚持党的思想路线的关键是坚持与时俱进25
2.2.2 坚持与时俱进就是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27
2.2.3 坚持与时俱进就是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30
2.3.1 创新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32
2.3 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32
2.3.2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34
2.3.3 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36
3 坚持发展为第一要务的战略思想40
3.1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41
3.1.1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41
3.1.2 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针43
3.2 集中力量把经济发展上去45
3.2.1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45
3.2.2 正确认识经济发展,以科学的方法发展经济47
3.3 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49
3.3.1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要坚持全面性原则49
3.3.2 把握三个文明的相互关系,实现三个文明协调发展50
3.4 推进人的全面发展52
3.4.1 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52
3.4.2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54
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59
4.1 小康与“三步走”发展战略60
4.1.1 “小康”的提出60
4.1.2 “三步走”发展战略62
4.1.3 “新三步走”发展战略64
4.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立足点66
4.2.1 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66
4.2.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艰巨性70
4.3.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71
4.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和目标71
4.3.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73
5 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77
5.1 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78
5.1.1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78
5.1.2 党始终坚持促进先进生产力的不断发展79
5.1.3 努力创造条件,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80
5.2 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81
5.2.1 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是人力资源中的最重要部分81
5.2.2 开发人力资源的基本途径84
5.3.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86
5.3 高度重视科技进步和创新86
5.3.2 科技发展及其体制创新88
6 推进社会主义改革的深化92
6.1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93
6.1.1 改革是社会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客观要求93
6.1.2 改革的实质是体制创新94
6.1.3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95
6.2 社会主义改革是全面的改革97
6.2.1 全面改革的内涵及原因97
6.2.2 全面改革要有正确的战略指导98
6.3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99
6.3.1 改革、发展、稳定的紧密关联99
6.3.2 指导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的重要方针102
7 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107
7.1 对外开放是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108
7.1.1 把对外开放确立为基本国策的客观依据108
7.1.2 从经济对外开放到全方位开放108
7.1.3 正确处理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的关系110
7.2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扩大对外开放112
7.2.1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中国对外开放新的里程碑112
7.2.2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面临的机遇和挑战113
7.2.3 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115
7.3 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战略117
7.3.1 “引进来”117
7.3.2 “走出去”119
8 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123
8.1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发展124
8.1.1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性124
8.1.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125
8.1.3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任务126
8.1.4 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127
8.1.5 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129
8.1.6 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130
8.2 经济发展的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132
8.2.1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的统一132
8.3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133
8.3.1 为什么选择走新型工业化道路133
8.2.2 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质量和经济效益的提高133
8.3.2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处理好的几个关系134
8.3.3 新型工业化道路与科教兴国战略135
8.3.4 新型工业化道路与可持续发展战略137
8.4 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139
8.4.1 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139
8.4.2 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140
8.4.3 积极推进城镇化,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140
8.4.4 深化农村改革142
8.5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144
8.5.1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提出144
8.5.3 促进东中西部经济的协调发展146
8.5.2 加快西部开发的政策措施146
9 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150
9.1 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151
9.1.1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内涵151
9.1.2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要求152
9.1.3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153
9.2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156
9.2.1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156
9.2.2 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157
9.3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160
9.3.1 依法治国的科学内涵160
9.3.3 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162
9.3.2 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重大意义162
9.4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164
9.4.1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164
9.4.2 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和任务164
9.4.3 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165
10 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168
10.1 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169
10.1.1 先进文化的基本内涵169
10.1.2 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本含义170
10.1.3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171
10.2.1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本质就是精神文明建设172
10.2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172
10.2.2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重在建设174
10.2.3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重在建设的主要内容175
10.3 弘扬民族精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176
10.3.1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176
10.3.2 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坚持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统一178
10.3.3 大力发展科学文化用先进文化抵御腐朽、落后文化180
10.4 深化社会主义文化体制改革181
10.4.1 深化社会主义文化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181
10.4.2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183
10.4.3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统领创造更加灿烂的先进文化184
11 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189
11.1.1 祖国统一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190
11.1 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而不懈奋斗190
11.1.2 “三个代表”思想是祖国统一的指南191
11.2 实现祖国统一的成功实践193
11.2.1 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的成功解决193
11.2.2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重大意义195
11.2.3 香港澳门回归后落实“一国两制”的实践196
11.3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200
11.3.1 用“一国两制”的办法解决两岸统一问题200
11.3.2 现阶段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和纲领202
11.3.3 两岸关系面临的形势及发展趋势分析204
12 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209
12.1.1 对当今世界两大主题认识的深化210
12.1 把握时代主题与促进共同发展210
12.1.2 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趋势212
12.1.3 世界多样性与相互依存性215
12.2 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217
12.2.1 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构建217
12.2.2 提倡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219
12.3 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21
12.3.1 我国外交战略的宗旨和目标221
12.3.2 独立自主是中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则223
12.3.3 有所作为的外交思想224
13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229
13.1.1 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230
13.1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力量230
13.1.2 妥善处理好各种物质利益关系231
13.1.3 让人民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233
13.2 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235
13.2.1 夺取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235
13.2.2 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基本任务236
13.3 加强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239
13.3.1 大力推进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意义239
13.3.2 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240
13.4 人民是我们工作价值的最高裁判者242
13.4.1 人民是评判我们工作价值的主体242
13.4.2 人民的利益是评判我们工作价值的客观尺度243
14 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247
14.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248
14.1.1 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248
14.1.2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由党的性质、宗旨和优良作风决定的249
14.1.3 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统一论者250
14.1.4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251
14.2 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253
14.2.1 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要求253
14.2.2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255
14.2.3 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257
14.3 始终保持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258
14.3.1 党的先进性的新概括258
14.3.2 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260
后记264
热门推荐
- 364522.html
- 1641206.html
- 1648481.html
- 2578827.html
- 102462.html
- 784972.html
- 1043087.html
- 1834211.html
- 3776789.html
- 347404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3611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7988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358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1039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9979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8154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8900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3638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9410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070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