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微生物学与微生物学检验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黄敏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 ISBN:7509104327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460页
- 文件大小:43MB
- 文件页数:483页
- 主题词:微生物学-高等学校:技术学校-教材;微生物学-医学检验-高等学校:技术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微生物学与微生物学检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一、微生物的分类1
二、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1
绪论1
第一节 微生物与微生物学1
二、实验微生物学时期2
一、微生物学经验时期2
三、微生物学和医学微生物学2
第二节 医学微生物学发展简史2
三、现代微生物学时期3
二、微生物学和微生物学检验的任务4
一、微生物学及微生物学检验的研究内容及其发展4
第三节 微生物学和微生物学检验4
一、细菌的形态5
第一节 细菌的基本性状5
第一部分 微生物学基础篇5
第1章 微生物的基本性状5
二、细菌的结构6
三、细菌的生理13
四、细菌的分类与命名16
一、病毒的形态结构与化学组成17
第二节 病毒的基本性状17
二、病毒的增殖19
三、病毒的分类22
第三节 真菌的基本性状23
一、真菌的形态与结构24
二、真菌的培养与繁殖26
三、真菌的分类27
一、正常菌群与条件致病菌29
第一节 细菌性感染29
第2章 感染29
二、细菌的致病机制31
三、感染的发生与发展35
第二节 病毒性感染36
一、病毒的致病机制37
二、病毒感染的传播方式与感染类型38
第三节 真菌性感染41
三、病毒感染与肿瘤41
四、真菌毒素的致病作用42
三、真菌超敏反应性疾病42
一、致病性真菌感染42
二、条件致病性真菌感染42
一、细菌的变异现象44
第一节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44
第3章 遗传与变异44
二、细菌的遗传物质45
三、细菌遗传型变异的机制48
一、病毒变异的类型54
第二节 病毒的遗传与变异54
二、病毒的分子遗传学研究55
一、细菌遗传变异的医学意义56
第三节 遗传变异在医学上的应用56
二、病毒遗传变异的医学意义57
一、热力灭菌法58
第一节 物理消毒灭菌法58
第4章 外界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58
二、辐射杀菌法59
一、常用消毒剂的杀菌机制60
第二节 化学消毒灭菌法60
三、滤过除菌法60
四、超声波杀菌法60
五、干燥与低温抑菌法60
三、影响消毒剂效果的因素61
二、常用消毒剂的种类、浓度及用途61
二、标本采集与注意事项63
一、细菌的一般检验程序63
第5章 微生物感染的检验诊断63
第一节 细菌感染性的检验诊断63
三、细菌形态学检查64
四、细菌的分离培养67
五、细菌的生化试验76
六、血清学检测83
七、动物实验85
九、细菌L型检测90
八、药物敏感试验与分子生物学实验90
一、病毒的一般检验程序及方法91
第二节 病毒感染性疾病的检验诊断91
二、标本的采集与注意事项92
三、病毒的分离与鉴定93
四、病毒感染的快速诊断97
二、标本的采集与注意事项99
一、真菌感染的一般检验程序99
第三节 真菌感染性疾病的检验诊断99
三、真菌的检验方法及技术100
一、生物学特性105
第一节 葡萄球菌属105
第二部分 微生物学检验篇105
第6章 球菌及检验105
二、临床特征107
三、微生物学检验108
第二节 链球菌属109
二、临床特征110
一、生物学特性110
三、微生物学检验111
三、微生物学检验112
二、临床特征112
第三节 肺炎链球菌112
一、生物学特性112
第四节 肠球菌属113
三、微生物学检验114
二、临床特征114
一、生物学特性114
一、脑膜炎奈瑟菌115
第五节 奈瑟菌属115
二、淋病奈瑟菌117
二、临床特征119
一、分类与命名119
第7章 肠杆菌科及检验119
第一节 概述119
三、共同特性120
四、微生物学检验121
二、临床特征123
一、生物学特性123
第二节 埃希菌属123
三、微生物学检验124
一、生物学特性125
第三节 志贺菌属125
二、临床特征126
三、微生物学检验127
一、生物学特性128
第四节 沙门菌属128
三、微生物学检验129
二、临床特征129
一、生物学特性132
第五节 变形杆菌属132
三、微生物学检验133
二、临床特征133
二、临床特征134
一、生物学特性134
第六节 克雷伯菌属134
三、微生物学检验135
二、鼠疫耶尔森菌136
一、分类136
第七节 耶尔森菌属136
一、生物学特性138
第八节 枸橼酸杆菌属138
一、生物学特性139
第九节 沙雷菌属139
二、临床特征139
三、微生物学检验139
二、肠杆菌属140
一、分类140
二、临床特征140
三、微生物学检验140
第十节 肠杆菌属、多源菌属、哈夫尼菌属140
三、多源菌属141
四、蜂房哈夫尼菌142
一、霍乱孤菌143
第一节 弧菌属143
第8章 弧菌科及检验143
二、副溶血性弧菌148
一、气单胞菌属150
第二节 气单胞菌属和邻单胞菌属150
三、溶藻孤菌150
二、邻单胞菌属151
二、临床特征152
一、生物学特性152
第9章 弯曲菌属和螺杆菌属及检验152
第一节 弯曲菌属152
第二节 幽门螺杆菌属153
三、微生物学检验153
三、微生物学检验154
二、临床特征154
一、生物学特性154
二、临床特征156
一、厌氧菌的概念156
第10章 厌氧菌及检验156
第一节 概述156
二、检验程序157
一、标本的采集与运送157
第二节 厌氧性细菌的检验157
三、检验方法158
第三节 芽胞梭状杆菌160
一、破伤风梭状杆菌161
二、产气荚膜梭菌162
三、肉毒梭菌163
四、艰难梭菌165
二、普雷沃菌属166
一、类杆菌属166
第四节 革兰阴性厌氧杆菌166
第五节 革兰阳性无牙胞厌氧杆菌167
四、梭杆菌属167
三、紫单胞菌属167
二、双歧杆菌属168
一、丙酸杆菌属168
一、消化球菌属169
第六节 厌氧性球菌169
三、乳杆菌属169
三、韦荣球菌属170
二、消化链球菌属170
一、白喉棒状杆菌171
第一节 棒状杆菌属171
第11章 革兰阳性需氧杆菌及检验171
二、其他棒状杆菌173
一、炭疽芽胞杆菌174
第二节 芽胞杆菌属174
二、蜡样芽胞杆菌177
一、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178
第三节 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和红斑丹毒丝菌178
二、临床特征179
一、生物学特性179
二、红斑丹毒丝菌179
第四节 阴道加特纳菌179
三、微生物学检验180
第一节 假单胞菌属181
第12章 非发酵革兰阴性菌及检验181
一、铜绿假单胞菌182
二、嗜麦芽糖假单胞菌183
四、其他假单胞菌184
三、鼻疽伯克霍尔德菌与假鼻疽伯克霍尔德菌184
三、微生物学检验185
二、临床特征185
第二节 不动杆菌属185
一、生物学特性185
三、微生物学检验187
二、临床特征187
第三节 产碱杆菌属187
一、生物学特性187
三、微生物学检验188
二、临床特征188
第四节 黄杆菌属188
一、生物学特性188
三、微生物学检验189
二、临床特征189
第五节 莫拉菌属189
一、生物学特性189
二、临床特征190
一、生物学特性190
第六节 军团菌属190
三、微生物学检验191
一、生物学特性193
第一节 结核分枝杆菌193
第13章 分枝杆菌属及检验193
二、临床特征194
三、微生物学检验196
一、产色分枝杆菌(RunyonⅠ群)198
第二节 非典型分枝杆菌198
四、迅速生长分枝杆菌(RunyonⅣ群)199
三、不产色分枝杆菌(RunyonⅢ群)199
二、暗产色分枝杆菌(RunyonⅡ群)199
一、生物学特性200
第三节 麻风分枝杆菌200
三、微生物学检验201
二、临床特征201
一、生物学特性202
第一节 放线菌属202
第14章 放线菌属与诺卡菌属及检验202
二、临床特征203
一、生物学特性204
第二节 诺卡菌属204
三、微生物学检验204
三、微生物学检验205
二、临床特征205
一、生物学特性207
第一节 钩端螺旋体207
第15章 螺旋体及检验207
二、临床特征208
三、微生物学检验209
一、伯氏疏螺旋体210
第二节 疏螺旋体属(Borrelia)210
第三节 密螺旋体属(Treponema)212
三、奋森螺旋体212
二、回归热疏螺旋体212
一、梅毒螺旋体213
二、其他密螺旋体216
一、生物学特性217
第一节 肺炎支原体217
第16章 支原体及检验217
三、微生物学检验218
二、临床特征218
一、生物学特性219
第二节 解脲脲原体219
三、微生物学检验220
二、临床特征220
第三节 穿通支原体221
第一节 沙眼衣原体222
第17章 衣原体及检验222
一、生物学特性223
二、临床特征224
三、微生物学检验225
二、临床特征226
一、生物学特性226
第二节 肺炎衣原体226
三、微生物学检验227
二、临床特征227
三、微生物学检验227
第三节 鹦鹉热衣原体227
一、生物学特性227
第18章 立克次体及检验229
一、生物学特性230
第一节 班疹伤寒立克次体230
二、临床特征231
三、微生物学检验233
一、生物学特性234
第二节 恙虫病立克次体234
三、微生物学检验235
二、临床特征235
一、生物学特性236
第三节 贝纳柯克斯体236
三、微生物学检验237
二、临床特征237
三、微生物学检验238
二、临床特征238
第四节 埃立克体238
一、生物学特性238
二、临床特征239
一、生物学特性239
第五节 汉赛巴通体239
三、微生物学检验240
一、生物学特性241
第一节 流行性感冒病毒(包括禽流感病毒)241
第19章 呼吸道病毒及检验241
二、临床特征243
三、微生物学检验244
一、生物学特状245
附:禽流感病毒245
一、麻疹病毒246
第二节 副粘病毒科246
二、临床特征246
三、微生物学检验246
三、副流感病毒248
二、腮腺炎病毒248
四、呼吸道合胞病毒249
一、腺病毒250
第三节 其他呼吸道病毒250
三、鼻病毒251
二、风疹病毒251
四、冠状病毒252
五、呼肠病毒253
第一节 脊髓灰质炎病毒254
第20章 肠道病毒及检验254
一、生物学特性255
二、临床特征256
一、生物学特性257
第二节 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257
三、微生物学检验257
三、微生物学检验258
二、临床特征258
一、新型肠道病毒70型259
第三节 新型肠道病毒259
一、生物学特性260
第四节 轮状病毒260
二、新型肠道病毒71型260
二、临床特征261
三、微生物学检验262
第一节 甲型肝炎病毒263
第21章 肝炎病毒及检验263
一、生物学特性264
三、微生物学检验265
二、临床特征265
第二节 乙型肝炎病毒266
一、生物学特性267
三、微生物学检验269
二、临床特征269
二、临床特征272
一、生物学特性272
第三节 丙型肝炎病毒272
三、微生物学检验273
一、生物学特性274
第四节 丁型肝炎病毒274
三、微生物学检验275
二、临床特征275
第五节 戊型肝炎病毒276
三、微生物学检验277
二、临床特征277
一、生物学特性277
二、输血传播肝炎病毒278
一、庚型肝炎病毒278
第六节 其他肝炎病毒278
一、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279
第一节 虫媒病毒279
第22章 虫媒病毒和出血热病毒及检验279
二、登革病毒281
第二节 出血热病毒283
三、森林脑炎病毒283
一、汉坦病毒284
二、新疆出血热病毒286
三、埃博拉病毒287
第23章 疱疹病毒及检验290
一、生物学特性291
第一节 单纯疱疹病毒291
三、微生物学检验292
二、临床特征292
二、临床特征293
一、生物学特性293
第二节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293
一、生物学特性294
第三节 人巨细胞病毒294
三、微生物学检验294
三、微生物学检验295
二、临床特征295
一、生物学特性296
第四节 EB病毒296
二、临床特征297
三、微生物学检验298
三、人类疱疹病毒8型299
二、人类疱疹病毒7型299
第五节 人类疱疹病毒6、7、8型299
一、人类疱疹病毒6型299
一、生物学特性301
第一节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301
第24章 反转录病毒及检验301
二、临床特征303
三、微生物学检验304
第二节 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305
三、微生物学检验306
二、临床特征306
一、生物学特性306
一、生物学特性307
第一节 狂犬病毒307
第25章 其他病毒及检验307
三、微生物学检验308
二、临床特征308
第二节 人乳头瘤病毒309
三、微生物学检验310
二、临床特征310
一、生物学特性310
二、临床特征311
一、生物学特性311
第三节 细小病毒B19311
一、生物学特性312
第26章 朊粒及检验312
二、临床特征313
三、微生物学检验315
一、生物学特性316
第二节 皮肤癣真菌316
第27章 皮肤与皮下组织感染真菌及检验316
第一节 表面感染真菌316
一、临床特征316
二、微生物学检验316
第三节 皮下组织感染真菌317
三、微生物学检验317
二、临床特征317
一、申克孢子丝菌318
二、着色真菌319
一、生物学特性320
第一节 白假丝酵母菌320
第28章 深部感染真菌及检验320
三、微生物学检验321
二、临床特征321
二、临床特征322
一、生物学特性322
第二节 新生隐球菌322
二、临床特征323
一、生物学特性323
三、微生物学检验323
第三节 曲霉菌323
三、微生物学检验324
二、临床特征324
三、微生物学检验324
第四节 毛霉菌324
一、生物学特性324
二、临床特征325
一、生物学特性325
第五节 肺孢子菌325
二、临床特征326
一、生物学特性326
三、微生物学检验326
第六节 组织胞浆菌326
三、微生物学检验327
二、检验程序328
一、标本采集328
第三部分 微生物常用检验技术篇328
第29章 临床标本的病原体检验328
第一节 血液及骨髓标本的检验328
四、结果报告329
三、检验方法329
二、检验程序330
一、标本采集330
五、临床意义330
第二节 尿液标本的检验330
三、检验方法331
二、检验程序332
一、标本采集332
四、结果报告332
五、临床意义332
第三节 粪便标本的检验332
三、检验方法333
二、检验程序334
一、标本采集334
四、结果报告334
五、临床意义334
第四节 呼吸道标本的检验334
三、检验方法335
二、检验程序336
一、标本采集336
四、结果报告336
五、临床意义336
第五节 脑脊液标本的检验336
六、临床意义337
四、结果报告337
三、检验方法337
二、检验程序338
一、标本采集338
第六节 脓液及创伤感染分泌物标本的检验338
二、检验程序339
一、标本采集339
三、检验方法339
四、结果报告339
五、临床意义339
第七节 生殖道标本的检验339
三、检验方法340
三、检验方法341
二、检验程序341
四、结果报告341
五、临床意义341
第八节 穿刺液标本的检验341
一、标本采集341
二、检验程序342
一、标本采集342
四、结果报告342
五、临床意义342
第九节 组织标本的检验342
三、检验方法及报告343
一、医院感染概念344
第一节 医院感染的概述344
第30章 医院感染344
第二节 医院感染的监测345
三、医院感染传播途径345
二、医院感染常见病原体345
三、医院环境中细菌污染的监测346
二、微生物实验室的监测任务346
一、医院感染监测的内容和类型346
四、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347
五、判定卫生标准348
六、建立院内感染监测技术管理制度349
一、抗细菌药物350
第一节 常用的抗菌药物350
第31章 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350
一、体外药敏试验抗菌药物的选择352
第二节 需氧菌和兼性厌氧菌的体外抗菌药物敏感试验352
二、抗真菌药物352
二、抑菌试验354
三、杀菌试验358
四、体外联合药物敏感试验359
第三节 厌氧菌的体外抗菌药物敏感试验360
六、体外药物敏感试验的自动化仪器检测360
五、细菌β-内酰胺酶的检测360
二、结核分枝杆菌和缓慢生长分枝杆菌体外抑菌试验361
一、抗分枝杆菌药物361
第四节 结核分枝杆菌的体外抗菌药物敏感试验361
二、其他抗真菌药敏试验方法362
一、NCCLS体外抗真菌药敏试验及其规范化362
三、快速生长分枝杆菌体外药敏试验362
第五节 抗真菌药物敏感试验362
二、细菌耐药性的生物化学机制363
一、细菌的耐药性363
第六节 体内抗菌药物的活性和浓度测定363
第七节 细菌耐药性的分类与产生机制363
一、细菌耐药性表型检测364
第八节 细菌耐药性的检查方法364
四、特殊耐药菌检测365
三、耐药基因的检测365
二、β-内酰胺酶检测365
一、微生物DNA的提取方法及检查366
第一节 微生物DNA的提取及分析366
第32章 分子生物学检测及在微生物学检验中的应用366
二、微生物DNA的分析方法369
第二节 微生物核酸杂交技术370
三、Southern印迹杂交371
二、斑点杂交371
一、原位杂交371
一、聚合酶链反应372
第三节 核酸的体外扩增技术372
四、Northern印迹杂交372
五、微生物核酸杂交在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372
二、其他核酸的体外扩增技术374
二、蛋白质芯片375
一、基因芯片375
第四节 生物芯片技术375
一、在细菌学检验中的应用376
第五节 分子生物学检测在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376
二、在病毒学检验中的应用377
一、卫生微生物学发展简史378
第一节 卫生微生物学概论378
第33章 卫生微生物学检验378
四、卫生微生物学研究和检测方法379
三、卫生微生物学的研究内容与任务379
二、卫生微生物学概念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379
一、水中微生物的概述380
第二节 水中的卫生微生物学检验380
二、水中微生物的检测与卫生标准381
一、土壤中微生物的概述383
第三节 土壤中的卫生微生物学检验383
二、土壤中微生物的检测与卫生标准384
一、空气中微生物的概述385
第四节 空气中的卫生微生物学检验385
二、空气中微生物的检验及卫生标准386
一、食品中微生物的概述388
第五节 食品中的卫生微生物学检验388
二、食品中微生物的检验及卫生标准389
一、药品中的微生物的概述392
第六节 药品中的卫生微生物学检验392
二、药品中微生物的检验及卫生标准393
一、医疗、日常及卫生用品中的微生物概述395
第七节 医疗、日常及卫生用品的微生物检验395
二、医疗器械及用品中的微生物检验及卫生标准396
三、生活及卫生用品微生物检验及卫生标准399
一、工作原理402
第一节 微生物数码分类鉴定系统402
第34章 微生物商品化及自动化检测和鉴定系统402
二、数码分类鉴定系统的组成和操作403
二、自动微生物鉴定和药敏系统404
一、半自动微生物鉴定和药敏系统404
第二节 微生物自动鉴定和药敏系统404
三、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和药敏系统405
第三节 自动血培养检测和分析系统406
二、配套试剂及操作要点407
一、仪器的基本结构与性能407
三、国内外常用的血培养系统及其性能特点408
一、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409
第一节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409
第35章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及生物安全防护409
二、微生物检验质量管理体系中的技术要求410
三、微生物实验室的质量控制411
一、国家标准、法规和实验室生物安全体系412
第二节 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防护412
二、病原微生物危害程度的分类及评估413
三、防护屏障和生物安全水平等级414
四、微生物实验室安全操作技术416
六、感染性废弃物的处理417
五、菌(毒)种、感染性样本的运输管理417
七、实验室意外和事故处理418
附录A 常用培养基419
附录B 真菌常用培养基445
参考文献449
索引450
热门推荐
- 3731198.html
- 1987090.html
- 2015145.html
- 1497596.html
- 2599546.html
- 3231516.html
- 3611241.html
- 1875396.html
- 3242327.html
- 255861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2733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111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9853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7220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7353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8633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1254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0747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6461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87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