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造纸史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造纸史
  • 潘吉星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08088139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597页
  • 文件大小:150MB
  • 文件页数:619页
  • 主题词:造纸工业-技术史-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造纸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节 纸的定义和成纸的科学原理3

一 纸的科学定义3

二 评古今中外对纸的定义的误解5

三 传统造纸原料12

四 植物纤维成纸的科学原理15

第二节 制浆理论及纸的加工原理18

一 植物原料脱胶理论18

二 造纸原料蒸煮理论21

三 制浆及抄纸原理24

四 纸的加工理论原理25

第三节 关于造纸技术史的研究27

一 纸史的原始资料及研究历程27

二 造纸史的研究方法29

三 造纸史的分期31

第一章 造纸术的起源34

第一节 纸未发明前的书写纪事材料34

一 甲骨和金石材料34

二 简牍和缣帛38

三 外国古代书写纪事材料41

四 古代书写纪事材料与纸的比较45

第二节 西汉纸的出土和造纸术的起源47

一 为什么造纸术发明于中国?47

二 关于造纸术起源时间的不同意见52

三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西汉纸的出土56

四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西汉纸的出土61

第三节 六次出土西汉纸的分析化验66

一 对灞桥纸、金关纸及中颜纸的显微分析66

二 研究出土古纸的不同态度72

三 对历次出土西汉纸的综合检验77

四 20世纪考古新发现证明西汉已有纸83

第四节 评造纸术的西方及印度起源说87

一 纸是德国人或意大利人发明的吗?87

二 造纸术是在埃及发明的吗?89

三 驳造纸术的印度起源说90

第二章 两汉造纸技术(前206—公元220)92

第一节 西汉造纸、用纸概况92

一 西汉前期92

二 西汉中期94

三 西汉晚期95

第二节 东汉造纸、用纸概况97

一 东汉初期97

二 东汉中期100

三 东汉末期102

第三节 造纸术革新家蔡伦104

一 蔡伦的宦者生涯104

二 蔡伦对造纸术的贡献106

三 评蔡伦发明纸说之由来109

第四节 两汉造纸技术及设备112

一 探讨汉代造纸技术的模拟实验112

二 汉代造纸的技术过程116

三 汉代造纸设备120

四 汉代造麻纸工艺过程图124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造纸技术(220—588)130

第一节 麻纸在社会上的普及与推广131

一 麻纸的改进与普及131

二 写本书籍的盛行136

三 造纸与书画艺术140

四 麻纸的化验情况143

第二节 新原料的开拓和纸用途的扩大146

一 桑皮纸、楮皮纸和藤纸的生产146

二 关于晋代竹纸和侧理纸150

三 纸伞、风筝的制造和使用152

四 剪纸、纸花和卫生纸155

第三节 施胶技术和帘床抄纸器的发展158

一 采用淀粉糊的施胶技术158

二 帘床抄纸器的结构及抄纸方法161

三 纸的帘纹和幅面164

四 墙式干燥器的使用166

第四节 表面涂布和染纸技术的进步167

一 表面涂布技术的出现167

二 染潢技术172

三 各种色纸的制造及所用染料175

第四章 隋唐五代时期的造纸技术(589—960)180

第一节 皮纸、藤纸的发展和竹纸的兴起182

一 藤纸的发展182

二 作为国纸的楮皮纸185

三 桑皮纸、瑞香皮纸、芙蓉皮纸和混合原料纸187

四 皮纸的制造技术192

五 竹纸的兴起194

第二节 纸的产地和社会用途的扩大195

一 遍及全国的纸产地195

二 书写及书法、绘画用纸197

三 糊窗纸、纸屏风、纸伞、纸风筝、纸衣、名片203

四 剪纸、葬仪品、包装纸、卫生纸、汇票、纸牌207

五 印刷术的发明和印刷品的出现214

第三节 造纸、施胶技术的革新和匹纸、硬黄纸的制造220

一 精工制浆和细帘抄纸技术220

二 巨幅匹纸以及五色斑纹纸的制造222

三 植物黏液在抄纸中的应用225

四 施胶技术的革新226

五 硬黄纸、硬白纸和彩色蜡笺的制造229

第四节 纸的加工技术232

一 粉蜡笺、流沙笺、金花笺232

二 云蓝纸、薛涛笺237

三 砑花纸、花帘纸和彩色砑花纸240

四 久负盛名的南唐澄心堂纸242

第五章 宋元时期的造纸术(960—1368)251

第一节 竹纸、稻麦草纸的兴起和皮纸的全面发展252

一 竹纸的崛起252

二 稻麦秆纸的研制259

三 书画及印刷用皮纸的大发展261

四 还魂纸或再生纸的生产265

第二节 多种多样的加工纸和名纸266

一 关于宋代纸品种的综合介绍266

二 关于元代纸品种的综合介绍268

三 防蛀纸、谢公笺、黄白蜡笺、金粟笺271

四 砑花纸、水纹纸、仿薛涛笺、仿澄心堂纸274

五 金花纸、明仁殿纸、端本堂纸、姑苏笺、瓷青纸、云母笺277

第三节 纸本书画、印刷品和纸币等纸制品的大发展281

一 书画及版刻用纸281

二 纸币的发行284

三 纸衣、纸被、纸帐、糊窗纸、纸伞、纸灯笼287

四 纸扇、风筝、纸牌、剪纸、纸人形290

五 农用育蚕纸及工业烟火用纸294

第四节 高效制浆造纸技术的采用和造纸著作的出现297

一 水碓打浆和巨型纸槽、纸帘抄纸297

二 植物粘液“纸药”在制浆中的推广300

三 以动植物胶施胶、高效浆糊和防虫剂的使用305

四《文房四谱》、《蜀笺谱》、《十纸说》的成书309

第六章 明清时期的造纸技术(1368—1911)318

第一节 明清造纸概况及纸制品的推广320

一 明初江西官局造纸及明代纸品种320

二 清代纸品种和造纸概况324

三 纸币、金属活字本、版画和彩色印刷品的大发展326

四 祭奠用纸、壁纸、剪纸、纸扇、糊窗纸和纸风筝335

五 纸织画、名片和纸牌345

六 纸砚、纸杯、纸箫、纸帐和纸甲348

第二节 造皮纸技术的高度发展350

一 浙江常山及安徽徽州的楮皮纸350

二 《江西省大志》和《天工开物》所述皮纸技术354

三 著名的安徽泾县宣纸359

四 圆筒侧理纸的研制365

第三节 明清造竹纸技术369

一 《天工开物》所述明代福建竹纸技术369

二 《三省边防备览》论陕南竹纸技术374

三 《造纸说》记浙江竹纸379

四 流入欧洲的清代造竹纸图说382

第四节 集大成的加工纸和机制纸的出现388

一 承前启后的明代名纸宣德纸388

二 染纸技术392

三 明清加工纸品种及仿古纸395

四 有关加工纸制造技术的记载401

五 清代机制纸的出现406

第七章 少数民族地区的造纸技术408

第一节 维吾尔族和党项族地区的造纸408

一 新疆地区古纸的发现408

二 新疆造纸的起始时间415

三 新疆造纸业的发展418

四 党项族地区的造纸420

第二节 女真族、蒙古族、满族地区的造纸424

一 女真族地区的造纸424

二 蒙古族地区的造纸427

三 满族地区的造纸430

第三节 藏族地区的造纸434

一 藏族地区造纸之始434

二 藏族地区的造纸原料436

三 藏族地区的造纸技术438

第四节 瑶族、纳西族、彝族和壮族地区的造纸442

一 瑶族地区的造纸442

二 纳西族地区的造纸443

三 壮族地区的造纸446

四 彝族地区的造纸447

第八章 中国造纸术在朝鲜和日本的传播449

第一节 朝鲜半岛造纸的起源和早期发展449

一 朝鲜半岛造纸之始(4—5世纪)及在高丽朝的发展449

二 朝鲜纸的特点及其形成机制453

三 李朝纸的产地、品种及加工458

第二节 日本造纸的起源和早期发展465

一 日中关系简史465

二 日本造纸之始467

三 奈良朝日本的造纸技术471

四 平安时代以后的日本造纸475

第九章 中国造纸术对亚非其他国家的影响482

第一节 越南造纸的起源和早期发展482

一 越南造纸的起源482

二 丁朝以后造纸的发展485

第二节 中国造纸术在南亚、东南亚的传播486

一 南亚和东南亚用纸前的书写纪事材料486

二 造纸术在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和孟加拉488

三 造纸术在缅甸、泰国和柬埔寨493

四 造纸术在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495

第三节 中国造纸术在中亚、西亚和北非的传播497

一 造纸术西传的历史背景497

二 导致造纸术西传的怛逻斯战役501

三 中亚、西亚阿拉伯地区的造纸504

四 北非埃及和摩洛哥的造纸511

第十章 中国造纸术在欧美的传播516

第一节 中国造纸术在欧洲传播的第一阶段516

一 西班牙、意大利和法国的造纸516

二 德国的造纸520

三 荷兰、瑞士、波兰、俄国、英国和北欧国家的造纸526

四 北美和大洋洲造纸之始529

五 中国与欧洲造纸技术的比较530

第二节 中国造纸术在欧洲传播的第二阶段534

一 18世纪法国和美国如何引进中国技术534

二 18世纪至19世纪传入欧洲的十项中国造纸技术538

三 中国造纸技术的再传入和欧洲造纸的近代化543

参考文献549

综合索引571

本书插图目录7

图0-1 树皮毡与纸纤维物理结构的区别7

图0-2 中国古代常用造纸原料纤维显微分析图谱14

图0-3 纤维素分子结构式,Haworth式16

图0-4 纤维成纸过程机理示意图17

图0-5 半纤维素结构19

图0-6 果胶结构式20

图0-7 木素的化学结构,K.Freudenberg式21

图0-8 纤维打浆前后对比图24

图0-9 纸张施胶前后对比26

图0-10 粉料涂布纸的横切面微观图27

图1-1 秘鲁结绳纪事遗物35

图1-2 西安半坡遗址(前4800—前3600)彩陶上的纪事符号35

图1-3 商代武丁时期(前1300)甲骨文及甲骨文拓片36

图1-4 周无专鼎及铭文拓片,铸于周宣王十六年(前812)38

图1-5 1973年甘肃居延出土地皇三年(22)简册39

图1-6 战国人物夔(kui)凤帛画(1949年长沙楚墓出土)39

图1-7 巴比伦人刻在黏土柱上的楔形文字(前686)42

图1-8 罗马人的青铜板军事文凭(246)42

图1-9 欧洲中世纪以羊皮板写字43

图1-10 欧洲人制羊皮板的过程,取自阿曼绘《百职图》(1568)43

图1-11 古埃及人制莎草片方法44

图1-12 埃及第26王朝(前663—前525)时写在莎草片上的象形文字44

图1-13 中国古代漂絮图50

图1-14 1933年新疆罗布淖尔出土的西汉麻纸(前49)54

图1-15 1942年居延查科尔帖出土的西汉有字麻纸55

图1-16 1957年西安灞桥出土的西汉麻纸(前140—前87)58

图1-17 1973年甘肃金关出土的西汉麻纸(前52)&59

图1-18 1978年陕西扶风县中颜村出土的西汉窖藏麻纸(1—5)60

图1-19 1979年甘肃敦煌马圈湾烽燧遗址出土的西汉麻纸61

图1-20 1986年天水市放马滩出土的西汉地图纸62

图1-21 1990年至1992年敦煌甜水井汉悬泉置遗址出土的有字麻纸63

图1-22 1933年至1990年间西北地区八次出土西汉纸地点分布图66

图1-23 灞桥纸麻纤维细胞纵剖面显微分析景象69

图1-24 灞桥纸麻纤维细胞横切面显微分析景象69

图1-25 大麻70

图1-26 苧麻70

图1-27 陕西中颜村出土西汉麻纸及其纤维72

图1-28 西汉灞桥纸麻纤维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的照片,可见纤维有明显压溃、帚化现象,放大300倍80

图1-29 西汉灞桥纸麻纤维扫描电子显微照片80

图1-30 西汉金关纸麻纤维扫描电子显微照片81

图1-31 西汉马圈湾纸麻纤维扫描电子显微照片81

图1-32 西汉放马滩纸透光显微照片85

图2-1 1990年敦煌悬泉置遗址出土的东汉初有字麻纸99

图2-2 新疆出土东汉书信,1901年罗布淖尔出土103

图2-3 蔡伦(63—121)像106

图2-4 1965年老纸工黄严生(1912—1968)与笔者(右)做模拟实验113

图2-5 切麻设备117

图2-6 浸渍草木灰水设备118

图2-7 打槽和捞纸设备118

图2-8 汉代两种抄纸器118

图2-9 砑光纸操作119

图2-10 汉代舂捣麻料设备121

图2-11 汉代造纸用蒸煮锅121

图2-12 汉代抄纸器复原模型122

图2-13 近代广东佛山用的织纹纸模123

图2-14 汉代造麻纸工艺流程图125

图2-15 固定型帘面纸模127

图3-1 写经书写格式138

图3-2 南北朝时经生抄写佛经图139

图3-3 敦煌出土前秦甘露元年(359)写《譬喻经》140

图3-4 西晋陆机《平复帖》142

图3-5 东晋人王羲之书法142

图3-6 1964年吐鲁番出土东晋纸绘地主生活图142

图3-7 前凉升平十四年(370)文书用纸显微分析图144

图3-8 西凉麻写经纸显微分析图(放大56倍)145

图3-9 北魏麻写经纸显微分析图(放大56倍)145

图3-10 楮树147

图3-11 桑树147

图3-12 青藤149

图3-13 纸伞,取自清代彩画153

图3-14 “白日飞升”图中的纸鸢155

图3-15 新疆1959年出土的高昌(541)剪纸156

图3-16 新疆出土高昌时期(567)忍冬纹团花剪纸157

图3-17 《律藏初分》(416)写本所用麻料施胶纸及显微分析图160

图3-18 新疆出土西凉建初十四年(418)麻纸(原大)162

图3-19 帘床纸模163

图3-20 编帘图163

图3-21 在纸面上涂布白粉168

图3-22 建兴三十六年(348)书信用麻料涂布纸显微分析图170

图3-23 1965年新疆出土东晋写本《三国志》171

图3-24 东晋写本《三国志》麻料涂布纸显微分析图171

图3-25 黄柏及其有效成分(左)小柏碱的醛式异构体(右)174

图4-1 敦煌石室发现的隋末(7世纪初)写本《妙法莲华经·法师功德品》188

图4-2 6世纪隋末桑皮纸写本《妙法莲华经》纸表及显微分析照片188

图4-3 黄瑞香191

图4-4 木芙蓉191

图4-5 唐代造皮纸工艺流程图193

图4-6 隋唐五代时造纸中心分布图197

图4-7 唐杜牧麻纸法书《张好好诗》200

图4-8 唐冯承素705年摹《兰亭叙》(局部)皮纸法书200

图4-9 新疆出土唐代麻纸本花鸟画201

图4-10 唐代韩滉用桑皮纸彩绘的《五牛图》(局部)202

图4-11 纸屏风204

图4-12 日本江户朝(1603—1868)涂油的防水纸衣206

图4-13 新疆出土的唐代人胜剪纸208

图4-14 敦煌出土唐代彩色纸花208

图4-15 唐代祭奠用纸钱209

图4-16 吐鲁番出土的唐代纸冠210

图4-17 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墓出土唐代纸鞋及鞋帮、鞋底211

图4-18 吐鲁番出土唐代包药丸用纸212

图4-19 新疆阿斯塔那墓葬出土8世纪纸棺212

图4-20 敦煌石室所出五代(约950)单页印张《文殊师利菩萨像》215

图4-21 唐武周长安二年(702)洛阳刻印的《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217

图4-22 1974年西安出土的7世纪唐初梵文陀罗尼单页印刷品217

图4-23 敦煌发现的唐僖宗乾符四年(877)刊行的历书218

图4-24 1907年敦煌出土的唐咸通九年(868)刊卷子本《金刚经》卷首插图及卷尾题款219

图4-25 唐代多人抄造巨型匹纸示意图224

图4-26 唐人用麻料硬黄纸写《法华经》(7世纪)230

图4-27 唐代流沙纸或云石纹纸制法示意图234

图4-28 纸面上洒金示意图236

图5-1 毛竹257

图5-2 苦竹257

图5-3 淡竹257

图5-4 料慈竹257

图5-5 北宋米芾《珊瑚帖》竹纸本法书258

图5-6 元代竹纸刻本《事林广记》插图259

图5-7 元人李衎绘纸本《沐雨图》中的毛竹263

图5-8 连三纸抄纸设备270

图5-9 元《墨竹图》(局部)275

图5-10 李建中《同年帖》276

图5-11 清乾隆年(18世纪)仿制元代明仁殿纸278

图5-12 北宋徽宗草书《千字文》280

图5-13 唐宋元朝绘画用纸幅度的变化图282

图5-14 南宋1161—1168年在杭州铸的会子一贯面额的铜印版临本284

图5-15 清代中国西部房屋用以糊半透明纸的木制窗格289

图5-16 纸糊灯笼293

图5-17 走马灯293

图5-18 以厚桑皮纸作蚕种纸295

图5-19 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采石战役中使用的霹雳砲复原图296

图5-20 元代王祯《农书》中的连碓机图1530年刻本299

图5-21 黄蜀葵302

图5-22 杨桃藤(中华猕猴桃)302

图5-23 黄蜀葵根网状组织显微图像303

图5-24 黄蜀葵根粘度与温度、存放时间的关系304

图6-1 1375年起印发的“大明宝钞”壹贯面值的钞画326

图6-2 1375年起铸的大明宝钞壹贯铜印版正反面327

图6-3 华燧1495年刊铜活字本《容斋随笔》328

图6-4 清雍正四年(1726)内府铜活字本《古今图书集成》329

图6-5 明万历年(1619)顾曲斋刊古杂剧《梧桐雨》330

图6-6 明人杜堇绘风扇车图331

图6-7 清顺治五年(1648)安徽怀古堂刻萧云从绘《太平府山水图》332

图6-8 康熙三十五年(1676)内府铜版刻印、焦秉贞绘《耕织图》333

图6-9 明崇祯元年(1633)南京胡正言刻彩色套印本《十竹斋画谱》菊谱图334

图6-10 清代祭奠用彩绘纸衣335

图6-11 清乾隆年内府印有绿色图案的壁纸338

图6-12 流入伦敦的18世纪中国彩绘壁纸339

图6-13 1966年苏州出土的明代乌漆竹骨洒金纸扇341

图6-14 明刊本小说插图中的纸扇343

图6-15 曹雪芹《南鹞北鸢考工记》(1757)中的风筝图式344

图6-16 清代纸织画《耕织图》346

图6-17 日本江户时代文化年(1804—1818)用纸线织成的背心347

图6-18 明清时的纸牌348

图6-19 碾皮料用高碾351

图6-20 浆灰352

图6-21 蒸煮皮料352

图6-22 洗料352

图6-23 人工捣料352

图6-24 抄纸353

图6-25 压榨去水354

图6-26 《永乐大典》书影357

图6-27 清《四库全书》书影357

图6-28 《天工开物》(1637)中砍竹、沤竹、蒸煮图370

图6-29 《天工开物》中荡帘、翻帘、压纸图371

图6-30 烘纸372

图6-31 水竹及其纤维细胞形态376

图6-32 造竹纸用的小工具377

图6-33 18世纪流入欧洲的中国造竹纸图(沤竹图)383

图6-34 18世纪流入欧洲的中国造竹纸图(捣竹料图)384

图6-35 18世纪流人欧洲的中国造竹纸图(抄纸、烘纸)385

图6-36 18世纪流入欧洲的中国造竹纸图(压榨湿纸)386

图6-37 明宣德年(1430)造描金云龙纹彩色粉纸390

图6-38 染色配色示意图393

图6-39 红花色素394

图6-40 苏木色素394

图6-41 姜黄素394

图6-42 靛白氧化成靛蓝反应式395

图6-43 清乾隆年(18世纪)制梅花玉版笺(局部)396

图6-44 以清乾隆年(18世纪)仿澄心堂纸加工而成的泥金绘山水彩色蜡笺398

图6-45 清乾隆银白泥金折枝花粉蜡笺399

图7-1 20世纪初新疆和田出土的9世纪和阗文双面书写的纸写本410

图7-2 20世纪初吐鲁番出土的8—10世纪的摩尼教波斯文宇宙生成论纸写本411

图7-3 20世纪初新疆吐鲁番出土的8—10世纪中亚粟特文纸写本《法王经》残页411

图7-4 20世纪初在楼兰出土的前凉(317—376)西域长史、关内侯 李柏328年致焉耆王书(麻纸)413

图7-5 新疆出土高昌有关“纸师”的文书414

图7-6 新疆出土高昌有关“纸坊”的文书414

图7-7 芨芨草417

图7-8 用芨芨草秆编成的抄纸帘417

图7-9 新疆出土的回鹘文写本《大唐三藏法师传》残卷(局部)417

图7-10 吐鲁番出土的回鹘文写本418

图7-11 西夏文文书(1070—1071)423

图7-12 1907年在吐鲁番发现的13世纪蒙古八思巴文佛经印本残页428

图7-13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加圈点《满文老档》431

图7-14 瑞香狼毒,其根茎纤维为藏族地区主要造纸原料438

图7-15 藏族工匠造纸图439

图7-16 甘孜藏族妇女晒纸图440

图7-17 清代刻本藏文佛经441

图7-18 云南纳西族东巴文纸写本(局部)445

图7-19 明代云南彝文刻本《太上感应篇》448

图8-1 754年新罗朝楮纸写本《华严经》卷五十452

图8-2 朝鲜半岛中部使用的抄纸帘454

图8-3 朝鲜朝通政大夫、书法家吴澐(??, Oh Wuon, 1543—1620)万历三十年(1602)于楮皮纸上写《金刚行录注跋》455

图8-4 朝鲜朝学者金休撰《海东文献总录》精写本457

图8-5 朝鲜半岛纸场工人用木棒捣楮皮纸料459

图8-6 两名朝鲜纸工荡帘抄纸460

图8-7 20世纪中期以纸绳编成的夏服462

图8-8 19世纪中期朝鲜朝用纸绳编成的高质量鞋462

图8-9 1900年韩国以纸绳编成的笔筒463

图8-10 日本宽文八年(1668)刊《枯杭集》有关日本最初造纸的记载468

图8-11 奈良朝天平十二年(740)麻纸写本《大宝积经》卷十一471

图8-12 平安朝天永三年(1112)和歌写本《三十六人家集》中的《元辅集》476

图8-13 丹羽桃溪绘《纸漉重宝记》(1788)中制楮皮纸工序图480

图9-1 印度梵文贝叶经488

图9-2 印度旁遮普邦用的抄纸帘及木框架491

图9-3 1500年东印度梵文写本佛经492

图9-4 17—18世纪北印度绘印度订书工及工具492

图9-5 1907年在敦煌附近长城烽燧遗址发现的中亚粟特文书信,写于313年498

图9-6 1930年代在撒马尔罕附近穆格山(Mount Mugh)发现的康居国王迪瓦斯蒂克的国家档案室中一封8世纪初以粟特文在纸上写的信505

图9-7 中国工匠在阿拉伯地区传授造纸506

图9-8 20世纪初新疆库车出土的8世纪中亚吐火罗(Tokhara)文纸本文书(寺院出纳账)507

图9-9 帖木儿帝国统治者帖木儿(Timur)1399—1404年在撒马尔罕建清真寺时,下令在纸上抄写的大型《古兰经》中的两页508

图9-10 11世纪巴格达附近胡尔万城(Hulwan)拥有20万卷藏书的阿拉伯图书馆图像508

图9-11 阿里·本萨丹·拉兹(Ali ibn Sadan al-Razi)971—972年的阿拉伯文纸写本《古兰经》散页509

图9-12 现存最早在9世纪初用大马士革阿拉伯纸上写的希腊文正教教义510

图9-13 伊拉克东北部发现的叙利亚文景教日课经中的圣诞图(1216—1220)511

图9-14 埃及境内发现的1151年希腊文纸本文书512

图9-15 1491年刻印的波斯文《古兰经》封面513

图10-1 意大利法布里亚诺(Fabriano)城纸厂内景519

图10-2 1791年描绘法国一纸厂内景的铜版画520

图10-3 德国第一个纸场创建者斯特罗姆14世纪在纸上写的关于造纸的德文日记521

图10-4 1390年斯特罗姆在纽伦堡城郊兴建的纸场523

图10-5 欧洲最早的造纸图525

图10-6 1680年荷兰人发明的打浆机结构图527

图10-7 1680年荷兰人发明的打浆机外形图527

图10-8 英国梅德斯通(Maidstone)城纸场工人抄纸图528

图10-9 1662年纽伦堡出版的伯克勒尔著《新的机器舞台》531

图10-10 17世纪欧洲造纸图531

图10-11 流入英国的清代造竹纸图(1800)538

图10-12 德国人谢弗论造纸原料的专著第一卷(1765)扉页541

图10-13 1799年法国罗伯特(N.L.Robert)发明的长网造纸机544

图10-14 罗伯特长网造纸机结构图(1802)545

图10-15 经唐金改进的迪金森圆网造纸机(Fourdrinier machine, 1807)546

图10-16 中国造纸技术外传图54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