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当代中国经济 第2版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张宇,卢荻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0152011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470页
- 文件大小:55MB
- 文件页数:491页
- 主题词:经济-中国-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当代中国经济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经济制度、经济改革与发展战略3
第一章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3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3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的设想3
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中国的建立5
三、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与演变8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9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9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11
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12
四、国有经济为主导的含义13
五、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14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分配制度16
一、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6
二、把提高效率与促进公平结合起来18
三、完善收入分配制度19
第四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20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21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22
第二章 发展理论与发展战略25
第一节 过渡时期的发展理论与战略25
一、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与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初步设想25
二、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与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战略26
第二节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与发展战略的初步探索28
一、《论十大关系》与统筹发展理论28
二、党的工作重点转移与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目标的确立30
三、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指导下的赶超型发展战略和四个现代化的战略发展目标30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论的形成32
一、“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确立33
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战略决策33
三、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理论34
四、小康社会与“三步走”战略36
第四节 第三代领导集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论与发展战略的重大发展37
一、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37
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38
三、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39
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40
第五节 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40
一、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40
二、以人为本41
三、“五个统筹”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41
四、构建和谐社会,加快社会事业发展43
五、坚持“好”字优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44
六、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建立创新型国家47
七、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47
第三章 经济体制的改革与转型50
第一节 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演变50
一、改革计划经济体制和确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50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与发展51
三、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成就56
第二节 中国的经济改革模式57
一、经济转型的两种模式57
二、中国经济转型模式的基本特点58
三、现阶段中国的市场经济模式60
第三节 经济改革的新阶段与新特点61
一、经济改革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61
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结合的途径和方式62
三、完善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体制保障63
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64
五、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加强社会建设,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65
第二篇 经济体制69
第四章 企业制度69
第一节 国有企业69
一、国有企业制度沿革69
二、国有企业改革主要内容73
第二节 乡镇企业79
一、乡镇企业发展阶段80
二、乡镇企业的困境与改革81
第三节 私营企业83
一、私营企业发展历程83
二、私营企业的现状及特点84
第四节 外商投资企业的发展87
一、外商投资企业发展阶段87
二、外商投资企业发展现状及特点87
第五章 市场体系93
第一节 价格体系93
一、中国价格改革的背景93
二、中国价格改革的进程94
第二节 商品市场的发育96
一、商品市场供求关系回顾96
二、商品市场的结构与体系97
三、商品市场体系的法规100
第三节 劳动力市场101
一、劳动力市场体制发展101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102
三、城市劳动力市场发育103
第四节 金融市场104
一、中国金融市场体系基本形成104
二、货币市场的发展106
三、资本市场的发展107
四、中国外汇市场的发展110
五、中国保险市场的发展112
第五节 市场秩序114
一、社会主义市场秩序的要求114
二、竞争秩序114
三、市场监管115
第六章 宏观管理体制118
第一节 政府职能118
一、政府职能的历史沿革118
二、政府机构改革120
第二节 国家计划和计划体制121
一、国家计划和计划体系121
二、计划体制的形成和演变122
三、“十二五”规划的基本思路125
第三节 财政体制126
一、传统的财政体制126
二、财政体制改革127
第四节 金融体制131
一、计划经济时期“大一统”的金融体制131
二、金融体制改革131
第七章 当代中国社会保障制度138
第一节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与发展历程138
一、我国传统的社会保障制度及特点138
二、社会保障改革与探索阶段140
第二节 当代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状况和政策143
一、关于社会保险143
二、关于社会福利149
三、关于优抚安置150
四、关于社会救助151
五、关于农村社会保障152
第三节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153
一、社会保障法制化进程缓慢153
二、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154
三、社会保障责任划分不清154
四、社会保障管理体制不健全154
五、社会保障覆盖面窄,保障资金供应不足155
六、社会保障基金管理存在较大风险155
第八章 农村经济体制157
第一节 农村土地制度157
一、改革开放前的农村土地制度157
二、改革开放后的农村土地制度161
第二节 农村粮食流通体制167
一、1978—1984年,农村粮食流通市场调节初露端倪167
二、1984—1993年,“双轨制”实施和市场逐步放开167
三、1994—1997年,粮食市场管理加强168
四、1998年至今,粮食流通体制市场化改革深化168
第三节 农村财税体制172
一、县乡财政体制的历史演变173
二、农村税费改革178
第四节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181
一、2000—2005年,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铺路182
二、2005—2010年,开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183
三、新农村建设给农民带来的实惠184
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评价与建议187
第三篇 经济发展193
第九章 工业化、信息化和城市化193
第一节 工业化193
一、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工业化的发展193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化的发展195
三、以信息化进行传统工业改造,走新型工业化道路200
第二节 信息化202
一、信息化的定义及其在我国的深化202
二、中国信息化发展的基本过程202
三、中国信息化发展的现状206
四、中国农村信息化的发展过程及现状分析207
第三节 产业结构208
一、产业结构的概念208
二、中国产业结构的历史演变过程209
三、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210
第四节 城市化212
一、中国城市化的历史进程212
二、进一步推进中国城市化要解决的问题216
三、对中国城市化水平的比较和展望220
第十章 科技发展223
第一节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科技发展223
一、中国科技发展的总体状况224
二、中国科技发展的国际比较228
第二节 中国科技体制的改革历程237
一、科技体制改革探索和实施阶段(1978—1991年)237
二、科技体制改革的结构性调整与战略深化阶段(1992—2005年)239
三、科技体制改革创新发展的新阶段(2006年至今)241
第三节 中国国家创新体系242
一、中国国家创新体系定义及其建设重点242
二、中国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政策支撑框架245
第十一章 人口与就业251
第一节 人口结构与质量251
一、中国人口的结构分布251
二、中国人口质量258
第二节 中国就业状况与特征263
一、中国就业的基本情况263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就业的结构特征与变化趋势266
第三节 人口与就业政策279
一、中国的人口政策280
二、中国的就业政策283
第十二章 区域经济发展290
第一节 区域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状290
一、改革开放之前的区域发展战略290
二、改革开放以来的区域经济战略292
第二节 东部沿海地区优先发展战略294
一、东部优先发展294
二、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区的设立296
第三节 西部大开发战略298
一、西部大开发政策的提出298
二、十年西部大开发的成就300
三、“十二五”期间西部地区开发的重点工作301
第四节 振兴东北老工业区303
一、振兴东北老工业区政策303
二、“十二五”时期的重点工作305
第五节 中部崛起战略307
一、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提出307
二、“十二五”时期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任务309
第十三章 资源与环境312
第一节 中国资源利用现状312
一、中国资源的总体态势312
二、中国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313
第二节 主要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及问题315
一、水资源315
二、煤炭316
三、铁矿石与钢铁318
四、石油319
第三节 中国资源节约状况及存在的问题321
一、中国资源节约取得的进展321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323
第四节 环境保护现状323
一、污染减排工作323
二、重点流域区域污染防治324
三、环境执法与应急管理工作325
四、农村环保和自然生态保护工作325
五、三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进展情况326
六、环境法制建设和国际合作326
七、核与辐射安全监管327
八、环保规划与能力建设327
第五节 循环经济发展综述327
一、循环经济促进工作328
二、宏观指导工作328
三、示范试点工作328
四、重点领域建设329
五、技术支撑体系建设329
六、国际交流与合作329
第六节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330
一、科学发展观的要求331
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332
三、加大环境保护力度332
四、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333
第十四章 收入与消费336
第一节 收入和消费概述336
第二节 我国收入和消费模式的变迁337
第三节 我国居民收入状况339
一、居民收入339
二、居民储蓄340
三、收入分配差距341
四、收入的城乡差异343
五、收入的地区差异343
第四节 我国居民的消费状况344
一、消费水平344
二、生活质量346
三、消费结构350
四、消费的城乡差异355
五、消费的地区差异358
第十五章 经济增长360
第一节 我国的经济增长概况360
一、改革开放前我国的经济增长概况(1949—1978年)360
二、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增长概况(1979年至今)364
第二节 我国经济增长的结构367
一、三次产业结构概况367
二、投资需求375
三、消费需求378
四、出口需求380
第三节 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382
一、经济增长方式382
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383
三、关于经济增长方式的政策与方针385
第四篇 对外经济389
第十六章 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的对外开放389
第一节 对外开放的政策演变和意义389
一、传统体制下的对外经济关系389
二、对外开放政策的提出和发展391
三、对外开放的历程和成就393
四、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方针396
第二节 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397
第三节 利用外资促进我国经济发展399
第四节 推进“走出去”战略402
第五节 对外开放与经济安全404
一、经济安全的内涵与表现404
二、应对经济安全问题的原则与策略405
第十七章 对外贸易409
第一节 中国对外贸易概述409
一、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409
二、进出口商品结构不断改善411
三、国际贸易市场向多元化发展411
四、灵活多样的贸易方式拓展了对外贸易领域412
第二节 中国对外贸易体制与政策412
一、中国对外贸易体制412
二、中国对外贸易政策414
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415
第三节 中美经贸关系416
一、中美经贸关系的现状416
二、中美经贸关系的特点417
三、入世后中美经贸关系的发展418
四、中美经贸关系存在的主要问题419
第四节 中日经贸关系421
一、中日经贸关系的发展现状与演变过程421
二、中日经贸中存在的问题423
三、中日经贸关系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424
第五节 中国与欧盟经贸关系424
一、中国与欧盟经贸发展的特点425
二、中欧经贸中存在的问题426
三、中欧经贸关系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426
第六节 中国与东亚主要国家(地区)经贸关系428
一、中国与韩国的经贸关系428
二、中国大陆与港、台的经贸关系429
三、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431
第十八章 国际投资434
第一节 中国国际投资概况434
一、中国利用外资434
二、中国对外投资436
第二节 外商直接投资438
一、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438
二、外商直接投资的区域结构439
三、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440
四、外商直接投资的资金来源440
五、外商直接投资的投资方式441
六、跨国公司在华投资443
第三节 对外借款及其他444
一、对外借款444
二、中国外商其他投资446
第四节 中国对外投资447
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447
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447
三、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区域分布448
四、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行业分布450
第五节 中国国际投资战略与政策450
一、利用外资与中国经济450
二、实施“走出去”战略453
第十九章 中国模式的含义与意义455
第一节 中国模式的提出455
第二节 中国模式的主题457
第三节 中国模式的内涵与特征459
第四节 中国模式的历史、现实与未来463
第五节 国际金融危机与中国模式的走向466
第六节 中国模式的意义468
热门推荐
- 3871225.html
- 2434601.html
- 1718977.html
- 2124897.html
- 1688108.html
- 3751486.html
- 2012439.html
- 100950.html
- 687266.html
- 39568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8876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3414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9589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7506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802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0000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6165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1235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3937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86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