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国际难民法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国际难民法
  • 刘国福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 ISBN:9787501248063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640页
  • 文件大小:105MB
  • 文件页数:665页
  • 主题词:难民-国际法-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国际难民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国际难民法概论1

第一节 国际难民法的定义1

第二节 国际难民文件2

一、1951年《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2

二、1967年《关于难民地位的议定书》3

三、1967年《领土庇护宣言》3

四、2005年《归还恢复难民以及流离失所者住房与财产的原则》5

五、1998年《关于国内流离失所的指导原则》5

六、联合国难民署方案执行委员会的决议6

第三节 区域难民文件7

一、非洲难民文件7

二、美洲难民文件8

三、欧洲难民文件9

第四节 涉及难民的国际人权文件11

一、有关寻求庇护权11

二、有关难民作为人享有的权利12

三、有关难民儿童和难民妇女的保护13

四、有关不推回13

五、有关武装冲突中难民的保护14

六、有关无国籍人难民的保护14

第五节 涉及难民的区域人权文件14

一、涉及难民的非洲人权文件14

二、涉及难民的美洲人权文件15

三、涉及难民的欧洲人权文件16

第六节 难民法概论17

一、难民法的定义17

二、国际难民法与难民法的关系17

三、主要国家和地区的难民法18

第七节 国际难民法与国际移民法、国际人权法、国际人道主义法的关系25

一、国际难民法与国际移民法的关系25

二、国际难民法与国际人权法的关系27

三、国际难民法与国际人道主义法的关系30

第二章 难民和其他联合国难民署关注人群的辨析33

第一节 法定难民33

一、20世纪20年代以前:非法定难民定义33

二、20世纪20年代:法定难民定义的形成34

三、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法定难民定义的扩展35

第二节 章程难民37

第三节 公约难民39

一、1951年《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的难民定义39

二、1967年《关于难民地位的议定书》的难民定义42

第四节 扩展难民43

一、1969年《关于非洲难民问题某些特定方面的公约》的难民定义43

二、1984年《卡塔赫纳宣言》的难民定义48

三、2004年《欧盟难民保护指令》的难民定义48

第五节 联合国难民署关注人群50

一、联合国难民署关注人群的范围50

二、临时保护者51

三、补充保护者53

四、寻求庇护者54

五、国内流离失所者55

六、自愿遣返者57

七、据认为无需给予国际保护的人员59

八、无国籍人59

第六节 公约难民定义的主要不足与面临困境62

一、公约难民排除了种族、宗教、国籍、社会团体成员身份和政治见解以外的原因62

二、公约难民排除了未能跨出国界到达他国领土的受迫害者62

三、没有公约难民的甄别和安置方面的程序性规定63

四、公约难民定义面临的困境63

第三章 难民和其他联合国难民署关注人群的目前形势、产生原因和影响65

第一节 难民和其他联合国难民署关注人群的目前形势65

一、联合国难民署关注人群65

二、难民66

三、寻求庇护者69

四、国内流离失所者73

五、自愿遣返者74

六、就地融合者75

七、重新安置难民76

八、无国籍人78

第二节 难民和其他联合国难民署关注人群目前形势的特点78

一、联合国难民署关注人群总人数不断增长78

二、难民、寻求庇护者和自愿遣返难民人数占联合国难民署关注人群总人数比例均大幅下降79

三、国内流离失所者、无国籍人、返回的国内流离失所者人数明显增长81

四、发展中国家是难民和其他联合国难民署关注人群的主要本国和来源国家82

五、发展中国家庇护了绝大多数难民和其他联合国难民署关注人群83

六、寻求庇护者主要来自发展中国家,目的地国主要是发达国家和邻国84

七、女性、儿童均占难民近一半85

八、联合国难民署关注人群主要源于战争、冲突和重灾国家86

九、难民生存状况不佳86

十、大规模人员涌入邻国88

第三节 难民和其他联合国难民署关注人群的产生原因89

一、战争和武装冲突89

二、国家政权变更、国家解体和民族分裂90

三、不同政治见解90

四、种族民族冲突91

五、宗教矛盾91

六、无国籍92

七、饥荒93

八、环境恶化93

九、侵犯人权94

十、减少和消除产生原因94

第四节 难民和其他联合国难民署关注人群的影响95

一、输出国的稳定、发展和重建95

二、庇护国政治96

三、庇护国经济97

四、庇护国社会98

五、庇护国文化99

六、庇护国环境100

七、庇护国与输出国及其他庇护国之间的关系101

八、难民自身102

九、面临的挑战与保护工作105

第四章 国际难民法的权利基础106

第一节 寻求庇护权106

一、寻求庇护权的定义106

二、寻求庇护权与出境权107

三、寻求庇护权的限制107

第二节 不被推回权109

一、不被推回权的定义109

二、不被推回权的法律地位111

三、不被推回权禁止的行为117

四、不被推回权的适用对象124

五、不被推回权的适用地域126

六、不被推回权的例外128

七、对难民不被推回权的评价131

第三节 驱逐难民权132

一、驱逐难民权的定义132

二、驱逐难民权的理由限制133

三、驱逐难民权的目的地限制136

四、驱逐难民权的程序限制137

第四节 驱逐外国人权139

一、驱逐外国人权的渊源139

二、“合法处在本公约缔约国领土内的外国人”139

三、“依法作出决定”140

四、“一人或数人的复审”141

五、“除非在国家安全的紧迫原因另有要求的情况下”141

六、禁止集体驱逐外国人141

第五章 国际难民法的基本原则143

第一节 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143

一、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的定义和基础143

二、国际或区域文件关于难民方面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规定144

三、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的内容145

第二节 国家首要责任原则147

一、国家首要责任原则的定义和基础147

二、国际或区域文件关于难民方面国家首要责任的规定147

三、国际首要责任原则的内容150

第三节 国际团结合作原则152

一、国际团结合作原则的定义和基础152

二、国际或区域文件关于难民方面国际团结合作的规定152

三、国际团结合作原则的内容155

第四节 不歧视原则157

一、不歧视原则的定义和基础157

二、国际或区域文件关于难民方面不歧视的规定157

三、不歧视原则的内容159

第五节 不惩罚原则160

一、不惩罚原则的定义和基础160

二、适用不惩罚原则的条件161

三、对已经非法入境或居留的难民不得加以除必要以外的限制163

第六节 临时庇护原则168

一、临时庇护原则的定义和基础168

二、大规模人员涌入的解决方案169

三、大规模涌入人员中临时庇护者的法律地位171

第七节 适当待遇原则172

一、适当待遇原则:从内容切入172

二、适当待遇原则:从基础切入182

第六章 难民甄别标准187

第一节 自然人187

第二节 留在其本国或以前经常居住国家以外188

第三节 不能或不愿受本国保护的人,不能或不愿返回经常居住国190

第四节 有正当理由的畏惧迫害191

一、有正当理由的畏惧迫害的定义191

二、畏惧的主观性191

三、畏惧的客观性192

四、畏惧与迫害原因的因果关系195

第五节 迫害的构成要件196

一、迫害的主体196

二、受迫害者的主观方面197

三、迫害的客体198

四、迫害的客观方面199

第六节 畏惧迫害的原因206

一、种族206

二、宗教208

三、国籍211

四、属于某一社会团体212

五、具有某种政治见解216

第七章 难民甄别程序218

第一节 难民甄别的主体218

一、国家218

二、联合国难民署219

第二节 难民甄别程序的基本要求221

一、难民甄别程序的国际法律渊源221

二、难民甄别程序的基本要求221

三、难民甄别程序的核查清单222

四、接纳寻求庇护者的基本要求223

五、难民甄别程序的发展:以中国香港地区为例224

第三节 难民甄别程序的原则228

一、寻求庇护者负担举证主要责任228

二、推定诚信228

三、保密229

第四节 难民甄别程序230

一、申请230

二、受理(登记和识别)231

三、提供信息(告知)232

四、面谈233

五、确认事实234

六、决定234

七、复议和(或)诉讼235

第五节 特殊群体的难民甄别程序237

一、无人陪伴儿童237

二、妇女238

三、严重精神或者心理疾病患者240

四、极端暴力受害者240

五、被拦截者241

第六节 难民甄别特别程序241

一、集体甄别初步甄别241

二、难民地位申请滥用处理程序242

三、事前审理程序242

四、边境审理程序243

五、来自安全第三国审理程序244

第八章 难民身份的排除、终止和撤销246

第一节 难民身份的排除246

一、难民身份排除概述246

二、已经受到联合国保护或援助的人248

三、具有附着于该国国籍的权利和义务的人249

四、犯有破坏和平罪,战争罪或危害人类罪的人251

五、进入庇护国以前,曾在庇护国以外犯过严重的非政治罪行261

六、有违反联合国宗旨和原则的行为并经认为有罪264

七、难民身份排除条款与难民定义条款之间的关系266

八、来自安全第三国267

九、欧盟关于难民身份排除的规定268

第二节 难民身份的终止269

一、难民身份终止概述269

二、已自动接受其本国的保护270

三、丧失国籍后又自动重新取得国籍272

四、已取得新的国籍,并享受其新国籍国家的保护274

五、已在过去由于畏惧受迫害而离去或躲开的国家内自动定居276

六、有国籍难民依据的情况不复存在而不能继续拒绝受其本国的保护277

七、无国籍难民依据的情况不复存在而不能继续拒绝受其本国的保护279

第三节 难民身份的撤销281

一、难民身份撤销的理论281

二、难民身份撤销的实践281

第九章 寻求庇护者权利283

第一节 1951年《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关于寻求庇护者权利的规定283

第二节 国际人权公约关于寻求庇护者权利的规定285

一、1948年《世界人权宣言》对寻求庇护者的保护285

二、1966年《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对寻求庇护者的保护288

三、1966年《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对寻求庇护者的保护290

第三节 欧盟关于寻求庇护者权利的规定291

一、境内居留和自由迁徙292

二、受教育292

三、就业292

四、生活待遇293

五、住房293

六、医疗294

七、拒绝、减损和终止寻求庇护者的权利294

八、寻求庇护者的程序权利294

第四节 联合国难民署关于寻求庇护者权利的建议295

一、入境接待295

二、提供信息(告知)295

三、边境官员296

四、禁止任意拘留296

五、身份证件和临时身份297

六、基本生活保障297

七、住房298

八、医疗298

九、教育298

十、就业298

十一、家庭团聚299

第五节 联合国难民署关于特殊群体寻求庇护者权利的建议299

一、儿童299

二、无人陪伴儿童300

三、妇女301

四、老人302

第十章 难民权利303

第一节 难民的民事和政治权利303

一、难民个人身份适用法律权303

二、难民结社权305

三、难民向法院起诉权306

四、难民宗教仪式和子女宗教教育权308

五、难民行政协助权310

六、难民境内居住和迁徙自由311

七、难民获得身份证件权314

八、难民获得国际旅行证件权316

九、难民财政征收权321

十、难民资产转移权322

十一、难民不被无正当理由和以合法程序驱逐出境权324

十二、难民融入和入籍便利权328

第二节 难民的经济权利330

一、难民动产和不动产权331

二、难民知识产权(艺术权利和工业产权)332

三、难民从事有利可图职业活动权(工作权)333

四、难民以工资受偿被雇佣权334

五、难民自雇权337

六、难民自由职业权338

第三节 难民的社会(福利)权利339

一、难民获得定额供应权339

二、难民住房权340

三、难民公共教育权342

四、难民公共救助权344

五、难民报酬和社会保障权346

第四节 不同居留情形难民的权利349

一、“在领土内”难民的主要权利349

二、“合法在领土内”难民的主要权利350

三、“合法在领土内居留”难民的主要权利352

四、“经常居留”难民的主要权利353

第五节 欧盟的难民权利354

第十一章 难民问题的永久解决方案358

第一节 自愿遣返358

一、自愿遣返概述358

二、自愿遣返的条件359

三、自愿遣返的困境360

第二节 协助自愿回国362

一、协助自愿回国概述362

二、协助自愿回国的内容363

三、欧盟和日本的协助自愿回国实践364

第三节 就地融合365

第四节 重新安置367

一、重新安置概述367

二、重新安置过程中的财产转移和入境便利368

三、重新安置难民获得的待遇和服务368

四、重新安置的困境369

五、英国重新安置难民的实践371

第五节 紧急转移难民安置374

一、紧急转移难民安置概述374

二、紧急转移难民安置的内容375

第十二章 美国难民法376

第一节 美国的难民定义376

一、难民的定义376

二、临时保护377

三、重新安置难民优先类别378

四、难民身份的排除378

五、难民身份的终止379

第二节 美国难民法的历史发展379

第三节 美国难民法制建设的思路382

一、宣扬人道主义382

二、反敌对国家(至2001年)385

三、反敌对国家(2001年至今)391

四、推行对外战略395

第四节 难民和避难者的甄别397

一、难民甄别的标准397

二、难民甄别的程序398

三、避难者甄别的标准399

四、避难者甄别的程序400

第五节 寻求庇护者的权利和义务402

一、寻求庇护者的主要权利402

二、寻求庇护者的主要义务403

第六节 难民的权利404

一、难民入境404

二、难民入境后的接待404

三、难民的主要权利405

四、难民及其家庭成员的身份调整408

第七节 避难者的权利和义务409

一、避难者的定义和概况409

二、避难者的主要权利410

三、避难者的主要义务410

第八节 美国难民管理部门411

一、难民接收计划跨部门工作小组411

二、联邦政府412

三、州政府415

四、非政府组织417

五、国际组织418

六、美国难民管理面临的挑战418

第十三章 澳大利亚难民法421

第一节 澳大利亚的难民定义和难民421

一、澳大利亚的难民定义421

二、澳大利亚的难民项目422

三、澳大利亚的难民424

四、澳大利亚的中国难民425

第二节 澳大利亚难民法的历史发展和法制建设思路426

一、从殖民垦荒到二战(1838—1945年):全面接收难民426

二、二战后到越战爆发前(1945—1975年):广泛接收难民427

三、从越南战争到中越冲突(1975—1983年):有限接收难民428

四、霍克、基廷政府时期(1983—1996年):境内关押430

五、霍华德政府时期(1997—2007年):境外关押431

六、陆克文、吉拉德、阿博特政府时期(2007年至今):境外关押政策的软化和再趋强硬433

第三节 难民的甄别435

一、难民甄别的标准435

二、1994年李某和刘某诉移民部长Milgea拒绝其难民地位申请案437

三、1997年Gunaseelan诉澳大利亚移民和多元文化事务部难民地位申请被拒案438

四、1997年Prahastono诉澳大利亚移民和多元文化部难民地位申请被拒案439

五、1998年Rajendran诉澳大利亚移民和多元文化部难民地位申请被拒案440

第四节 寻求庇护者的权利441

一、寻求庇护者的全国性权利441

二、寻求庇护者在首都领地享有的权利446

第五节 难民的权利447

一、难民的一般权利448

二、难民不被推回绝境448

三、难民不被任意驱逐449

四、难民的家庭团聚、永久居留和入籍450

五、重新安置难民的特别待遇451

第六节 澳大利亚难民管理部门452

一、联邦政府452

二、地方政府453

三、非政府组织453

四、慈善机构454

五、国际组织454

六、个人455

第十四章 德国难民法456

第一节 德国的难民定义和难民456

一、难民的定义457

二、难民身份的排除458

三、难民身份的终止460

四、难民身份的撤销460

五、德国的难民461

第二节 德国难民法的历史发展462

一、二战后至1970年代:难民法融入外国人法中,实施宽松难民政策463

二、1982—2004年:制定和完善难民庇护程序法,收紧难民政策464

三、2005年至今:难民法融入移民法中,实施宽严结合的难民政策467

第三节 德国难民法制建设的思路469

一、深受外国人(移民)法影响469

二、反敌对国家470

三、推行对外战略471

四、平衡德国公共利益与寻求庇护者权益473

五、限制非德裔难民融入德国474

六、彰显人道性和赎罪性475

七、鼓励德裔难民、被驱逐者和移出者回归478

第四节 难民甄别的程序481

一、难民甄别机构481

二、在边境(口岸)和境内提交难民地位申请482

三、寻求庇护者入境483

四、分配预登记的寻求庇护者至初步安置中心483

五、在负责的初步安置中心正式登记484

六、向联邦移民和难民办公室提出难民地位申请484

七、审理难民地位申请工作指南485

八、难民地位申请的面谈485

九、审理难民地位申请的决定486

十、机场难民地位申请审理程序(机场关押)487

第五节 寻求庇护者的权利488

一、居留488

二、经济补助490

三、就业(工作许可)493

四、医疗494

五、教育和培训495

六、宗教496

七、社会活动496

八、政治活动498

九、融合498

十、寻求庇护者的德国法律救济498

十一、寻求庇护者的欧洲法律救济499

十二、关于德国寻求庇护者权利的思考500

第六节 协助自愿回国501

一、强制遣返501

二、寻求庇护者重新融合和移出项目及政府协助自愿回国项目501

三、协助特别移民(自愿回国)项目503

四、URA 2项目503

五、关于协助寻求庇护者自愿回国项目的思考504

第七节 补充保护者的甄别和权利505

一、补充保护者的定义505

二、德国难民法和欧盟难民法中的补充保护的适用范围506

三、补充保护者的甄别507

四、补充保护者的权利508

第八节 暂缓遣返者(容忍居留许可者)的甄别和权利510

一、暂缓遣返法的历史发展510

二、暂缓遣返者(容忍居留许可者)的甄别512

三、暂缓遣返者(容忍居留许可者)的权利513

第九节 难民的权利515

一、居留和迁徙516

二、永久居留和入籍516

三、家庭团聚516

四、就业517

五、政治活动517

六、重新入境518

第十节 德裔回归者518

第十一节 德国难民法与欧盟难民法的互动519

一、欧盟难民法是德国难民法的基础519

二、欧盟难民法为德国难民法留下了空间519

三、德国难民法影响着欧盟难民法的制定520

四、德国运用欧盟难民法为本国谋取最大化利益520

第十二节 德国难民管理部门520

一、政府部门管理难民事务的主要法律依据521

二、联邦政府522

三、跨联邦和州政府机构525

四、州、市政府及其与联邦政府、非政府组织的合作525

五、国际组织526

第十五章 日本难民法528

第一节 日本的难民定义和难民528

一、难民的定义528

二、临时庇护者的定义530

三、补充保护者的定义531

四、重新安置难民的定义531

五、日本的难民532

第二节 日本难民法的历史发展533

一、19世纪中叶以前:严格的清朝漂流难民政策534

二、19世纪中叶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宽松的犹太难民政策534

三、1949—1952年:无为难民政策535

四、1953—1980年:有为难民政策536

五、1981—2007年:实施《日本出入管理及难民认定法》,完善有为难民政策537

六、2008年至今:完善难民法543

第三节 日本难民法制建设的思路545

一、政治:重点援助亚洲难民和维护本国及所在地区安全545

二、经济:以资金援助为主要的难民援助形式549

三、外交:构筑难民巧实力551

四、文化:岛国和单一民族文化导致排斥难民554

第四节 难民和补充保护者的甄别559

一、难民甄别的标准559

二、难民甄别的程序560

三、以临时庇护为目的的入境申请和审理563

四、补充保护者甄别的标准和程序564

第五节 寻求庇护者的权利和义务565

一、寻求庇护者享有权利的宪法和国际公约基础565

二、临时居留(临时滞留)许可566

三、经济补助567

四、就业(工作许可)568

五、医疗569

六、教育和培训572

七、住房573

八、养老(年金)574

九、社区活动574

十、出国575

十一、行政复议575

十二、行政诉讼576

十三、强制遣返576

十四、寻求庇护者的义务577

第六节 难民和补充保护者的权利578

一、长期居留(定居许可)578

二、永久居留(永住许可)579

三、入籍580

四、身份证明和境内迁徙581

五、工作、教育、住房、医疗和社会保障581

六、担任公职581

七、国际旅行证件581

八、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583

第七节 重新安置难民583

一、难民重新安置法的历史发展583

二、重现安置难民的现状584

三、重新安置难民的安置过程585

四、重新安置难民的权利587

五、重新安置难民法的未来发展588

第八节 鼓励非法滞留者自首和自愿回国588

第九节 日本难民管理部门589

一、中央政府590

二、地方政府593

三、国际组织595

四、非政府组织596

五、居民组织600

附件1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难民定义601

附件2 1951年《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规定的难民权利603

附件3 五国和欧盟的难民权利611

附件4 五国和欧盟的寻求庇护者的权利和义务614

附件5 美国、澳大利亚和日本的重新安置难民管理620

附件6 澳大利亚、德国、日本和欧盟寻求庇护者社会福利一览表622

主要参考国际文件624

主要参考其他国家和地区法律629

主要参考书目631

一、中文著作631

二、中文论文632

三、中文报告633

四、毕业论文634

五、中文新闻报道635

六、英文著作636

七、英文论文637

八、英文报告和文件63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