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血液细胞诊断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现代血液细胞诊断学
  • 王凤计著 著
  • 出版社: 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
  • ISBN:7543315505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645页
  • 文件大小:119MB
  • 文件页数:67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现代血液细胞诊断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血液细胞的一般概念和常规检查1

第一节 血液细胞形态学概况1

一、引言1

二、临床1

目录1

三、治疗2

四、预后3

五、科研3

第二节 骨髓穿刺术4

一、胸骨穿刺术4

二、脊突穿刺术5

三、髂骨前上棘穿刺术5

六、骨髓活体组织检查术6

第三节 骨髓取材和标准的研究6

一、骨髓取材的研究6

四、髂骨后上棘穿刺术6

五、其他6

二、骨髓取材的标准8

第四节 骨髓液和末梢血的处理8

一、骨髓液的处理8

二、外周血(耳或指)的处理9

第五节 标本染色法及染色原理9

一、赖特染色法9

四、罗曼诺夫斯基染色法10

二、吉姆萨染色法10

三、赖特-吉姆萨混合染色法10

五、苏木精染色法及原理11

第六节 标本观察的步骤和内容11

一、概述11

二、骨髓有核细胞增生程度12

三、常规分类计数和检查步骤13

二、骨髓检查报告单14

一、骨髓穿刺申请单14

第七节 骨髓穿刺申请单和骨髓检查报告单的书写14

四、有核红细胞六级分类计数14

五、核分裂细胞计数14

第八节 血液细胞标本的保存和归档16

一、登记本16

二、骨髓穿刺申请单和骨髓检验结果报告单16

三、标本编号16

四、标本入柜(盒)17

一、正常人四部位骨髓血液细胞值及其应用价值18

二、观察方法18

第一节 229例健康成人四部位骨髓中的各系统、各阶段幼稚细胞值和功用18

第二章 血液细胞正常值及其应用价值18

三、结果与分析19

四、正常成人四部位骨髓中“粒”和“红”两个系统细胞的观察结果19

五、正常成人不同部位骨髓象与职业的“t值”检验结果21

六、正常人骨髓象的性别差异21

七、正常人骨髓血液细胞核分裂象21

九、112例健康成人四部位骨髓中的幼稚红细胞系统各阶段细胞所占百分数22

八、229例健康成人四部位骨髓粒细胞系统各阶段细胞所占百分数22

十、讨论25

附:全国不同地区正常成人骨髓象25

第二节 健康成人外周血液细胞正常值25

一、概述25

二、血常规27

三、职业27

四、性别27

五、全国不同地区正常人血象27

第三节 人体成年前的不同年龄血象正常值27

一、出生第1天至18岁的血象27

二、出生后造血期29

三、胚胎期不同月龄的血象30

第四节 胚胎期各月龄主要造血器官血液细胞正常值31

一、胚胎3~10个月外周血液有核细胞分类值31

五、胚胎3~10个月胸腺血液细胞分类值32

四、胚胎3~10个月脾脏血液细胞分类值32

二、胚胎3~10个月骨髓血液细胞分类值32

三、胚胎3~10个月肝脏血液细胞分类值32

第五节 骨髓有核红细胞六级分类法在判断红细胞生成上的应用价值33

一、概述33

二、观察对象34

三、方法34

四、有核红细胞六级分类标准35

五、正常红细胞生成的研究36

六、红细胞系统生成亢进36

七、红细胞系统生成障碍36

八、讨论37

第六节 骨髓内有核血液细胞的定量研究和应用价值38

一、概述38

二、223例正常成人四部位骨髓有核细胞绝对值39

七、229例健康成人骨髓网织红细胞绝对值和同侧耳血网织红细胞绝对值43

六、84例健康成人四部位骨髓成熟红细胞绝对值和同侧耳血红细胞绝对值43

五、214例健康成人四部位骨髓有核红细胞分裂细胞的相对值和绝对值43

四、100例健康成人髂骨前上棘骨髓三种有核细胞绝对值43

三、184例正常成人四部位骨髓有核红细胞绝对值43

八、209例健康成人骨髓与耳血网织红细胞相对值和绝对值44

九、骨髓网织红细胞向外周血释放的数值45

十、定量测定骨髓有核细胞的应用价值46

附:血红蛋白吸管和血红蛋白计的校正方法48

第七节 血液细胞释放关卡53

一、概述53

二、血液细胞释放卡的命名54

三、血液细胞释放卡的机制和作用54

四、血液细胞释放卡的实用例证57

五、血液细胞释放卡与化疗及骨髓移植的关系61

六、血液细胞释放卡的生理状态61

七、血液细胞释放比值的应用和意义62

八、影响血液细胞释放的若干因素64

九、血液细胞的内环境和外环境的关系65

十一、血液细胞释放指数67

十、血液细胞释放率的计算规则67

附:正常骨髓有核细胞释放参考值71

第八节 红细胞系统造血和细胞释放卡的研究72

一、概述72

二、用普通细胞学的方法研究红细胞系统(总)动力学及其在临床的应用72

第三章 血液细胞生长过程和血液细胞起源的研究84

第一节 血液细胞的命名及发育的一般规律84

一、血液细胞的名称和阶段划分84

二、血液细胞发育成熟过程的一般规律84

第二节 血液细胞形态的一般概念84

一、肉眼观察到的细胞形态84

二、光学显微镜下的血液细胞形态84

一、血液细胞的增殖85

二、血液细胞的成熟85

第三节 血液细胞的增殖与成熟85

三、病理细胞器86

四、血液细胞的成熟紊乱和停滞86

第四节 血液细胞凋亡的过程和步骤87

一、概述87

二、细胞濒死期87

一、概述88

第五节 血液细胞起源的动物实验结果分析88

四、细胞坏死期88

三、细胞死亡期88

二、浆红样干细胞90

三、浆细胞的起源90

四、过渡型脂肪细胞91

五、成骨细胞的起源91

第六节 颗粒网状细胞系统的发生、阶段划分、病理变化、功能和归等的研究92

一、概述92

五、颗粒网状细胞系统及其阶段划分93

四、晚期过渡型多核颗粒纤维母细胞93

三、过渡型多核颗粒纤维母细胞93

二、幼稚多核纤维母细胞93

六、早幼多核颗粒网状细胞94

七、中幼多核颗粒网状细胞97

八、晚幼多核颗粒网状细胞98

九、颗粒网状细胞98

十、颗粒网状细胞的功能99

十一、颗粒网状细胞与早幼粒细胞的鉴别99

十二、颗粒网状细胞的归宿100

十三、颗粒网状细胞系统的特性100

第七节 骨髓“造血岛”和“细胞岛”的研讨101

一、概述101

二、骨髓标本102

三、标本的制作103

四、标本染色103

五、骨髓造血岛104

六、骨髓造血岛的分级及应用105

七、骨髓造血器官中的细胞岛106

第四章 各系及各阶段血液细胞形态和功能109

第一节 红细胞系统各阶段细胞的形态和功能109

一、各阶段红细胞的形态和功能109

二、骨髓有核红细胞六级分类法的应用111

三、骨髓有核红细胞绝对值的应用111

四、骨髓有核红细胞增殖值112

五、红细胞(各阶段)的寿命和消亡112

六、各阶段红细胞血红蛋白的含量113

七、有核红细胞脱核方法113

八、有核红细胞岛114

九、各种无核红细胞形态115

四、各阶段粒细胞形态和功能122

二、粒细胞的衰老和死亡122

三、粒细胞造血122

第二节 粒细胞系统各阶段细胞的形态和功能122

一、各阶段粒细胞的寿命122

五、粒细胞的释放和造血125

六、成熟粒细胞的生态学126

七、成熟粒细胞的运动状况126

八、粒细胞的吞噬作用127

九、粒细胞胞浆、核和颗粒的异常127

十、各阶段嗜酸性粒细胞形态和功能129

十一、各阶段嗜碱性粒细胞形态和功能130

第三节 单核细胞系统各阶段细胞形态和功能131

一、各阶段单核细胞形态和功能131

二、单核细胞的寿命和死亡132

三、单核细胞的运动状况132

四、网状内皮细胞概述132

六、巨噬细胞的名称由来133

七、细胞的吞噬功能133

五、巨噬(组织)细胞概述133

八、含铁血黄素的形成134

第四节 淋巴细胞系统各阶段细胞的形态和功能135

一、概述135

二、淋巴细胞的移居、循环和再循环135

三、淋巴细胞的寿命135

四、各阶段淋巴细胞的形态和功能135

七、淋巴细胞对抗原的刺激137

八、淋巴细胞的转换137

六、深嗜碱性淋巴细胞或亲派若宁淋巴细胞137

五、淋巴细胞表面形态137

九、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和其他淋巴细胞138

第五节 浆细胞系统各阶段细胞形态和功能139

一、概述139

二、浆细胞的寿命和死亡方式139

三、各阶段浆细胞的形态和功能139

四、其他浆细胞140

三、巨核细胞的生成与寿命142

二、巨核细胞的增殖与成熟142

第六节 巨核细胞系统各阶段细胞形态和功能142

一、概述142

四、血小板造血的规律143

五、各阶段巨核细胞的形态和功能143

六、巨核细胞和血小板的普通病理改变153

第七节 其他细胞的形态和功能155

一、肥大细胞155

七、脂肪细胞157

十、骨髓支架细胞157

九、退化细胞157

八、吞噬细胞157

三、网状内皮细胞157

六、颗粒网状细胞157

五、成骨细胞157

四、内皮细胞157

二、纤维细胞157

一、细胞增殖周期158

第八节 细胞增殖周期和细胞分裂周期158

十一、有核红细胞岛158

十二、Auer小体158

二、细胞分裂周期及其应用159

三、细胞动力学(细胞增殖周期)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160

第五章 血液细胞化学染色方法和意义164

第一节 血液细胞核酸化学染色法及意义164

一、血液细胞核糖核酸化学染色法及意义164

二、血液细胞脱氧核糖核酸化学染色法及意义164

第二节 血液细胞酶化学染色法及意义165

一、红细胞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洗脱染色法及意义165

二、血液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法及意义165

三、血液细胞酸性磷酸酶染色法及意义167

四、血液细胞非特异性脂酶染色法及意义167

五、血液细胞酸性非特异性脂酶染色法及意义168

六、血液细胞过氧化酶染色法及意义169

二、血液细胞苏丹黑染色法及意义170

一、血液细胞氟化钠抑制试验染色法及意义170

第三节 血液细胞其他化学染色法及意义170

三、血液细胞糖原化学染色法及意义171

第四节 血液细胞铁染色法及意义173

一、血液细胞外铁染色法及意义173

二、血液细胞内铁染色法及意义174

三、正常人与不同贫血患者骨髓中细胞内外铁含量174

第五节 正常人血液细胞化学染色参考值174

第六章 正常和异常血液细胞超微结构的形态及功能176

第一节 血液细胞在超薄切片标本上的一般形态176

第二节 血液细胞内的微小器官的形态及功能177

一、细胞膜177

二、细胞浆基质178

三、高尔基复合体178

四、中心粒178

九、线粒体179

八、内质网179

七、微丝179

六、中心体179

五、微管179

十、溶酶体180

十一、颗粒180

十二、微小体180

十三、核糖体180

第三节 血液细胞内微小器官的更新181

十七、染色质181

十六、核仁181

十五、核浆181

十四、核膜181

第四节 血液细胞内包涵物的形成和代谢182

一、空泡182

二、吞噬细胞182

三、绒吞现象182

四、自噬体182

一、红细胞系统183

第五节 各系统血液细胞的超微结构183

五、细胞内含物183

二、粒细胞系统185

三、单核细胞系统189

四、淋巴细胞系统191

五、浆细胞系统192

六、巨核细胞(血小板)系统192

七、微小器官194

第六节 病理细胞的超微结构195

一、三种急性白血病原始细胞电镜下的形态195

二、颗粒网状细胞白血病细胞的超微结构形态195

三、营养巨幼红细胞贫血骨髓中巨幼红细胞超微结构形态195

四、红白血病骨髓中巨幼样红细胞超微结构形态196

五、多发性骨髓瘤浆细胞含Russell包涵物的超微结构形态196

第七节 扫描电子显微镜下的血液细胞198

四、多毛细胞白血病细胞199

三、正常红细胞199

一、淋巴细胞199

二、镰状红细胞199

五、PNH红细胞200

六、血小板200

一、卵黄囊造血期202

二、肝脾造血期202

三、骨髓造血期202

第一节 人类胚胎期造血器官中的血液细胞202

第七章 人类胚胎期主要造血器官和血液细胞的生成、成分分布、变迁、形态及其功能202

第二节 196份5个胚胎造血器官在不同月龄期的血液细胞成分变化、形态、特殊细胞及其功能的观察203

一、骨髓造血组织中血液细胞的状况203

二、肝脏造血组织中血液细胞的状况205

三、脾脏造血组织中血液细胞的状况205

四、淋巴结造血组织中血液细胞的状况205

五、胸腺造血组织中血液细胞的状况205

第三节 每个月龄胚胎期主要造血器官中的血液细胞形态、分布、变化及成分206

一、胚胎第2个月龄造血器官中的血液细胞206

三、胚胎第4个月龄造血器官中的血液细胞207

二、胚胎第3个月龄造血器官中的血液细胞207

五、胚胎第6个月龄造血器官中的血液细胞208

六、胚胎第7个月龄造血器官中的血液细胞208

四、胚胎第5个月龄造血器官中的血液细胞208

七、胚胎第8个月龄造血器官中的血液细胞209

八、胚胎第9个月龄造血器官中的血液细胞209

第四节 胚胎期胎儿各月胎龄外周血有核细胞的状况209

一、有核细胞的分布209

二、有核细胞的类型210

第五节 新生儿末梢血液细胞形态210

第八章 血液细胞的来源和内部构造及功能的新说211

第一节 血液细胞发生学及其现状211

第二节 血液细胞发生学的重要性211

第三节 发现细胞生长图像及细胞内部构造的经过概述212

第四节 造血纤维网状组织生长出各类细胞及自我更新的图像212

一、造血纤维网状组织纤维束生长细胞的图像212

三、造血纤维网状组织中的网格生长细胞的形式213

二、正常胚胎骨髓造血纤维网状组织生长各类细胞的图像213

第五节 造血纤维网状组织中生长的各种细胞胚芽和细胞的构造214

一、各阶段细胞胚芽的形态及构造214

二、粗(相对)纤维束生长细胞的形态214

三、细(相对)纤维束生长细胞的形态214

四、多核细胞的生长来源及形态214

五、造血纤维网状组织中的纤维束生长出核分裂细胞的形态及其意义215

第六节 造血纤维网状组织的构造及功能215

一、纤维束的构造及功能216

二、造血纤维祖细胞的更新过程及形态216

三、纤维束的分布概况218

四、纤维细胞与造血的关系218

第七节 细胞外部的结构、来源、功能和形态218

一、细胞蒂的来源和功能218

二、细胞膜的来源、结构和功能219

二、细胞核内染色质的来源与染色体的关系220

第八节 细胞内部的结构、来源、功能和形态220

一、细胞核的来源220

三、细胞核内染色质(体)的组织结构及形态223

四、细胞核内核仁的结构及功能224

五、细胞核膜的来源、形态、结构和功能224

六、细胞浆(质)的来源、结构和功能226

七、细胞核变异的机制及形态227

第九节 血液细胞的来源、血液细胞内部结构的来源以及用数码技术处理细胞的意义227

第九章 红细胞系统造血功能异常性疾病229

第一节 全血液细胞造血功能障碍性疾病229

一、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229

二、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232

三、潜延性再生障碍性贫血233

四、急性全血液细胞造血功能停滞234

五、感染性贫血234

一、急性红细胞系统造血功能停滞235

第二节 单细胞系统造血功能障碍性疾病235

二、急性粒细胞造血功能停滞236

三、急性巨核细胞造血功能停滞237

四、铁粒幼红细胞贫血238

五、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239

第三节 营养缺乏性贫血239

一、缺铁性贫血239

二、营养性巨幼红细胞贫血241

三、恶性贫血243

第四节 遗传性溶血性贫血244

一、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244

二、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246

三、遗传性棘形红细胞增多症248

四、遗传性镰状细胞性贫血248

五、血红蛋白病贫血250

六、地中海贫血252

一、蚕豆病254

第五节 免疫性溶血性贫血254

二、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256

三、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258

四、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260

第六节 非血液病引起的造血系统的变化260

一、肝脏疾病性贫血260

二、Banti(班替)综合征262

三、慢性肾性贫血263

四、侏儒病贫血265

五、甲状腺功能低下性贫血265

六、白塞克病贫血265

七、风湿病贫血266

八、伤寒病造血异常266

九、流行性乙型脑炎造血异常266

十、烧伤性贫血266

十二、骨髓坏死综合征267

十一、溶酶体异常综合征267

第七节 红细胞系统造血增生性疾病268

一、真性红细胞增多症268

二、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268

三、急性红白血病269

四、亚急性红白血病270

五、慢性红白血病271

六、慢性红白血病转变为急性红白血病271

一、类白血病反应272

二、白细胞减少病272

第十章 粒细胞系统造血功能异常性疾病272

第一节 反应性和遗传性粒细胞疾病272

三、嗜酸粒细胞增多症273

四、Pelger-Huёt现象274

五、先天性卡狄克综合征274

六、Von-Jaksch综合征275

第二节 慢性粒细胞恶性疾病275

一、原发性骨髓纤维化增生症275

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277

三、慢性粒细胞白血病282

四、非典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285

五、慢性成熟粒细胞白血病286

六、幼儿慢性粒细胞白血病287

七、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转变急性白血病287

八、慢性成熟粒细胞白血病转变成急性白血病288

第三节 急性粒细胞恶性疾病288

一、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概述288

二、急性原始粒细胞白血病305

三、急性原早粒细胞白血病307

四、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308

五、急性颗粒网状细胞白血病308

六、急性早中幼粒细胞白血病311

七、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312

九、绿色瘤或绿色瘤细胞白血病313

十、神经系统白血病313

八、急性Naegeli型细胞白血病313

十一、有核细胞岛316

十二、急性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319

十三、急性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319

十四、组织嗜碱细胞白血病320

十五、反应性组织嗜碱细胞增多症321

十六、急性原始血液细胞白血病321

十七、全髓细胞白血病321

一、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323

二、传染性单个核细胞增多症323

第十一章 淋巴细胞系统造血异常性疾病323

第一节 反应性淋巴细胞疾病323

第二节 慢性淋巴细胞恶性疾病325

一、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325

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转变成急性白血病328

三、多毛细胞白血病328

一、概述330

第三节 急性淋巴细胞恶性疾病330

五、多核淋巴细胞白血病330

四、Rieder细胞白血病330

二、急性小型幼稚淋巴细胞白血病333

三、急性中型幼稚淋巴细胞白血病333

四、急性大型幼稚淋巴细胞白血病334

五、急性“胸腺样”淋巴细胞白血病334

六、急性混合细胞型白血病334

七、成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335

八、空泡型淋巴细胞白血病336

九、幼淋巴细胞白血病336

第四节 恶性淋巴细胞瘤337

一、概述337

二、霍奇金淋巴细胞瘤338

三、慢性恶性高分化淋巴细胞瘤342

四、慢性恶性中分化(大)淋巴细胞瘤343

五、急性恶性中分化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344

七、急性未分化恶性网状淋巴细胞瘤348

六、急性低分化恶性淋巴细胞瘤348

第十二章 单核细胞系统异常性疾病350

第一节 反应性和慢性单核细胞疾病350

一、反应性单核细胞增多症350

一、急性原始单核细胞白血病351

二、急性幼稚单核细胞白血病351

三、急性组织样单核细胞白血病351

第二节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351

二、慢性单核细胞白血病351

四、急性网状单核细胞白血病352

五、急性内皮细胞样单核细胞白血病352

六、急性大单核细胞白血病352

第十三章 网状组织内皮细胞异常性疾病353

第一节 反应性网状内皮细胞异常疾病353

一、反应性网状内皮巨噬细胞增生症353

二、流行性出血热353

三、海蓝组织细胞综合征354

二、急性组织细胞白血病354

第二节 恶性网状组织细胞异常性疾病354

一、急性巨大肿瘤细胞白血病354

四、恶性贮脂细胞增生症355

五、恶性神经母细胞瘤356

六、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357

七、恶性吞噬组织细胞增生症358

八、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360

第三节 系统性红斑狼疮361

第十四章 浆细胞系统异常性疾病363

第一节 多发性骨髓瘤363

一、概述363

二、流行病学363

三、病因363

四、发病机制363

六、实验室检查365

七、讨论365

五、临床表现365

第二节 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366

一、概述366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366

三、临床表现367

四、实验室检查367

第三节 急性浆细胞白血病367

一、病因367

二、临床表现367

三、讨论367

四、典型病历报告367

第十五章 巨核细胞系统异常性疾病369

第一节 血小板异常性疾病369

一、急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69

二、慢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70

三、遗传性出血性血小板无力症371

五、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372

四、遗传性巨大血小板综合征372

第二节 巨核细胞白血病373

一、亚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373

二、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373

第十六章 类脂沉积病375

一、尼曼-匹克病375

二、戈谢病375

第二节 部分恶性肿瘤细胞的形态学377

一、食管癌377

第一节 绪论377

第十七章 部分恶性肿瘤细胞在光学显微镜下的形态学377

二、胃癌378

三、大肠癌379

四、原发性肝癌379

五、肺癌380

六、乳腺癌381

九、甲状腺癌382

七、子宫颈癌382

八、卵巢癌及输卵管癌382

十、骨恶性巨细胞瘤383

十一、软骨肉瘤383

十二、恶性黑色素瘤383

十三、恶性间皮细胞瘤384

十四、恶性巨浆细胞瘤384

十五、骨髓转移癌384

十六、脱落癌细胞384

十七、脑脊液癌384

十八、癌症特异浆细胞385

十九、前列腺癌385

二十、软组织肉瘤385

彩图387

关键词索引627

主要参考文献63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