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道家与中国哲学 隋唐五代卷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道家与中国哲学 隋唐五代卷
  • 孙以楷主编;张成权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7010040540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560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568页
  • 主题词:道家-哲学思想-中国-隋唐时代;道家-哲学思想-中国-五代十国时期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道家与中国哲学 隋唐五代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总论1

第一节 隋唐五代时期道家概说2

第二节 隋唐王朝的文化政策与道家20

第三节 隋唐五代时期的儒学与道家50

第四节 隋唐佛学与道家思想78

第二章 王通及其“三教可一”论107

第一节 王通生平与其《中说》107

第二节 《中说》与道家思想112

第三节 王通的“三教可一”论122

第三章 孙思邈的人文医学128

第一节 孙思邈的生平与著作129

第二节 孙思邈医学理论中的道家思想135

第三节 孙思邈的养生思想144

第四章 魏徵:唐初推行道家政治的中坚150

第一节 魏徵在唐初的地位与作用150

第二节 魏徵与唐初的道家治国方针153

第三节 魏徵的道家思想159

第五章 “重玄之理”:成玄英的道论168

第一节 “重玄”和“重玄”思潮168

第二节 成玄英及其著作178

第三节 “重玄”:言教之宗180

第四节 “复自然之性”:成玄英的道性观192

第六章 “虚极之理”:李荣的道性论197

第一节 李荣及其《道德真经注》197

第二节 李荣论“重玄之道”201

第三节 李荣的“人性自足”思想215

第七章 王玄览的“道体”论219

第一节 王玄览与《玄珠录》219

第二节 王玄览的“道体”论222

第三节 王玄览的“道性”论231

第四节 王玄览的“心性”论235

第一节 《道教义枢》概述241

第八章 《道教义枢》与隋唐道教的义理体系241

第二节 《道教义枢》的道论249

第三节 相对主义的方法论255

第四节 《道教义枢》对道教哲学范畴的阐发260

第九章 司马承祯的《坐忘论》270

第一节 司马承祯及其《坐忘论》270

第二节 司马承祯论“安心坐忘”的修习之道275

第三节 《坐忘论》与道教修习理论的演变284

第十章 吴筠的《玄纲论》292

第一节 吴筠的生平与著作292

第二节 吴筠的“玄纲”论297

第三节 吴筠“性动为情”、“情返于道”的性情论304

第四节 吴筠的“守静”修习论307

第十一章 李隆基的崇道活动与注疏《老子》313

第一节 李隆基的崇道活动313

第二节 《老子》注疏中的政治思想321

第三节 《老子》注疏中的本体论思想331

第十二章 李筌的“盗机”论及其军事思想341

第一节 关于李筌的生平及其著作342

第二节 李筌对“盗机”说的发挥348

第三节 《太白阴经》的军事辩证法思想354

第一节 刘禹锡、柳宗元与“永贞革新”366

第十三章 柳宗元、刘禹锡的道家思想366

第二节 道家思想对柳宗元、刘禹锡“天论”的影响373

第三节 柳宗元、刘禹锡的“元气”论和“势”论386

第十四章 《道德真经传》:对儒道沟通的探索393

第一节 陆希声及其《道德真经传》393

第二节 陆希声统摄儒学的道论体系399

第三节 陆希声的政治伦理思想408

第四节 陆希声对儒道的沟通414

第十五章 《无能子》的“自然”论419

第一节 “无能子”其人其书419

第二节 《无能子》的自然主义元气论425

第三节 《无能子》的自然主义历史观432

第四节 《无能子》对封建秩序的批判437

第十六章 罗隐的道家思想442

第一节 罗隐及其《谗书》、《两同书》442

第二节 “道不在人”的客观规律论448

第三节 “上下相制”的矛盾观454

第四节 “无为而治”的政治思想458

第十七章 谭峭的“道化”论464

第一节 《化书》及其作者464

第二节 《化书》的“道化”论467

第三节 《化书》的社会历史观477

第四节 《化书》对社会现实的批判482

第十八章 杜光庭对唐代道教哲学的总结487

第一节 杜光庭的生平与著作487

第二节 杜光庭的道论489

第三节 以“重玄”思想为基础的道教修习理论502

第四节 融合儒道的政治伦理思想507

第十九章 陈抟:从晚唐五代到宋代的学术津梁514

第一节 陈抟:关注时势的隐者514

第二节 陈抟的内丹理论和易学思想518

第三节 陈抟在思想史上的承上启下作用528

附录:《亢仓子》其书及其思想535

主要参考文献55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