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食用药用真菌化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陈若芸主编;康洁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ISBN:9787543969155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924页
- 文件大小:166MB
- 文件页数:951页
- 主题词:食用菌类;药用菌类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食用药用真菌化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食药用真菌化学成分研究总论1
第一节 概论1
第二节 食药用真菌化学成分的研究2
一、多糖3
二、糖蛋白和多糖肽3
三、萜类3
(一)倍半萜3
(二)二萜4
(三)三萜4
四、生物碱5
五、环肽类6
六、鞘脂6
(一)神经酰胺6
(二)脑苷6
(三)肌醇磷酸神经酰胺6
七、甾体6
第三节 食药用真菌化学与创新药物研究7
第四节 食药用真菌化学研究的趋势7
参考文献8
第二章 真菌化学成分快速分离与方法11
第一节 概述11
第二节 化学成分快速分离技术基础11
一、化学成分快速分离的理论11
二、化学成分快速分离的条件选择13
三、化学成分快速分离色谱的仪器14
第三节 化学成分快速分离方法研究进展15
一、快速分离色谱在天然生物代谢产物中组分的初步分离15
二、快速分离色谱在天然生物代谢产物中化学成分分离、纯化的应用16
参考文献25
第三章 药用真菌化学成分的生物合成28
第一节 聚酮化合物及其生物合成途径28
一、聚酮化合物(Polyketides)28
二、聚酮途径29
三、洛伐他汀与黄色镰刀菌素的生物合成途径30
(一)洛伐他汀30
(二)黄色镰刀菌素31
第二节 非核糖体多肽与生物合成途径32
一、非核糖体多肽类(Non-ribosomal peptides)化合物32
二、非核糖体多肽途径32
三、青霉素G和头孢菌素C的生物合成途径33
第三节PKS-NRPS杂合化合物与生物合成途径35
一、PKS-NRPS杂合化合物35
二、PKS-NRPS杂合途径36
三、伊快霉素和球毛壳甲素的生物合成途径37
第四节 萜类化合物与生物合成途径40
一、萜类(Terpenoids)化合物40
二、萜类化合物的合成途径41
(一)倍半萜类(Sesquiterpenoids)化合物生物的合成途径42
(二)二萜类(Diterpenoids)化合物的合成途径44
(三)三萜类(Triterpenoids)化合物生物的合成途径46
第五节 杂萜类化合物与生物合成途径47
一、杂萜类化合物47
二、杂萜类化合物生物的合成途径49
三、Anditomin生物的合成途径50
第六节 生物合成中关键酶的生物催化应用51
第七节 展望53
参考文献53
第四章 药用真菌多糖化学56
第一节 概述56
第二节 药用真菌多糖化学56
一、药用真菌多糖的性质56
(一)理化性质56
(二)结构特征56
二、药用真菌多糖的提取和分离方法57
(一)提取57
(二)分离57
三、药用真菌多糖的结构鉴定研究58
(一)纯度检查58
(二)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方法58
(三)单糖组成的测定方法(GC-MS)59
(四)多糖的结构预测59
第三节 药用真菌多糖分析59
苯酚-硫酸法59
第四节 药用真菌多糖活性60
一、免疫调节60
二、抗肿瘤60
三、抗氧化61
四、抗病毒61
五、降血糖、降血脂61
六、抗帕金森病61
七、结构特征与生物活性的关系62
八、多糖的衍生化62
第五节 展望63
参考文献64
第五章 蕈菌毒素67
第一节 概述67
第二节 蕈菌毒素化学成分的研究67
一、鹅膏肽类毒素67
二、氨基酸毒素类69
三、生物碱类70
四、萜类73
五、苯醚类75
六、蛋白质76
七、其他类型76
第三节 常见蕈菌毒素的检测分析方法76
一、鹅膏肽类毒素的检测分析方法76
二、奥来毒素的检测分析方法77
三、裸盖菇素的检测分析方法78
第四节 蕈菌毒素的应用78
一、在医药领域中的应用78
二、在农业与生物科技领域的应用79
三、其他79
第五节 展望79
参考文献80
第六章 冬虫夏草84
第一节 概述84
第二节 冬虫夏草化学成分的研究84
一、冬虫夏草中生物碱、核苷类化学成分的提取与分离84
二、冬虫夏草中核苷类化学成分的理化常数与光谱数据85
三、冬虫夏草中甾醇类化学成分的提取与分离86
四、冬虫夏草中甾体类化学成分的理化常数与光谱数据88
第三节 冬虫夏草的生物活性89
参考文献90
第七章 赤芝92
第一节 概论92
第二节 赤芝化学成分的研究92
一、三萜类化合物92
二、核苷类化合物112
三、甾醇类化合物112
四、脑苷与多肽、氨基酸类化合物113
五、蛋白质、凝集素类化合物114
六、有机酸、长链烷烃、其他类化合物115
七、无机元素115
第二节 赤芝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结构鉴定115
一、赤芝三萜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115
(一)溶剂提取法115
(二)超声提取法115
(三)微波辅助提取法116
(四)超临界CO2提取法116
二、赤芝三萜类化合物的光谱特征116
三、赤芝三萜类化合物提取分离与结构鉴定实例118
四、赤芝孢子油的提取简介123
五、赤芝三萜结构测定中的化学反应124
第三节 赤芝各种化合物的含量测定124
一、赤芝三萜化合物的含量测定124
(一)薄层色谱(TLC)124
(二)比色法测定赤芝总三萜酸含量124
(三)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三萜化合物的含量126
二、灵芝中核苷类化学成分的含量测定131
三、灵芝中甾醇类化合物的含量测定131
四、灵芝中氨基酸的含量测定131
五、灵芝孢子粉还原糖和多肽的含量测定132
六、灵芝孢子油中脂肪酸的含量测定133
七、灵芝中三萜酸HPLC指纹图谱的研究134
第四节 赤芝多糖136
一、赤芝多糖类化学成分的提取方法136
二、赤芝多糖类化学成分的分离方法136
(一)分级沉淀法136
(二)离子交换色谱137
(三)凝胶色谱法137
(四)超滤技术137
三、赤芝多糖类相对分子质量与纯度鉴定139
(一)测定多糖类相对分子质量的原则139
(二)测定多糖类相对分子质量常用的方法139
(三)赤芝多糖类总糖含量的测定140
(四)赤芝多糖类单糖组成的测定141
(五)赤芝多糖类化学成分的结构测定141
第五节 灵芝的药理作用142
一、免疫调节作用142
(一)免疫增强作用142
(二)对免疫功能的恢复作用143
(三)对异常免疫损伤的抑制作用143
二、抗肿瘤144
三、保肝作用145
四、延缓衰老与抗氧化145
五、降血压146
六、降血糖146
七、降血脂146
八、抗缺氧与心肌保护147
九、抗溃疡147
十、改善学习与记忆障碍147
十一、镇静催眠147
十二、抗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的作用147
第六节 灵芝的临床应用148
一、肿瘤148
二、肝炎148
三、冠心病、心绞痛与高脂血症149
四、慢性支气管炎与哮喘149
五、神经衰弱149
六、高血压病150
七、糖尿病150
八、中老年保健150
(一)增强老年人免疫功能151
(二)治疗男性更年期综合征151
九、怎样正确选用灵芝产品151
参考文献152
第八章 紫芝163
第一节 概论163
第二节 紫芝化学成分的研究163
一、紫芝三萜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与主要理化、波谱数据163
二、紫芝甾体类成分的提取分离与主要理化、波谱数据166
三、紫芝生物碱类成分的提取分离与主要理化、波谱数据168
四、紫芝鞘酯类成分的提取分离与主要理化、波谱数据170
第三节 紫芝化学成分的生物活性171
第四节 展望171
参考文献171
第九章 松杉灵芝173
第一节 概述173
第二节 松杉灵芝化学成分的研究173
一、松杉灵芝中三萜类化学成分的提取与分离173
二、松杉灵芝中三萜类化学成分的理化常数与主要波谱数据175
三、松杉灵芝中甾体类成分的提取分离、理化常数与主要波谱数据179
四、松杉灵芝苯并呋喃类成分的提取分离与主要波谱数据180
第三节 松杉灵芝的生物活性180
第四节 展望181
参考文献181
第十章 硬孔灵芝184
第一节 概述184
第二节 硬孔灵芝化学成分的研究184
一、硬孔灵芝中甾体类成分的提取分离与结构鉴定184
二、硬孔灵芝中生物碱类成分的提取分离与结构鉴定186
第三节 硬孔灵芝的生物活性186
参考文献187
第十一章 薄盖灵芝188
第一节 概述188
第二节 薄盖灵芝化学成分的研究188
一、薄盖灵芝中的化学成分188
二、薄盖灵芝中生物碱类成分的理化常数与光谱数据190
第三节 薄盖灵芝的生物活性191
参考文献191
第十二章 茶病灵芝193
第一节 概述193
第二节 茶病灵芝化学成分的研究193
一、茶病灵芝中三萜类化学成分的提取与分离193
二、茶病灵芝中三萜类化学成分的理化常数与光谱数据195
第三节 茶病灵芝的生物活性198
参考文献199
第十三章 反柄紫芝200
第一节 概述200
第二节 反柄紫芝化学成分的研究200
一、反柄紫芝中三萜类化学成分的提取与分离200
二、反柄紫芝中三萜类化学成分的理化常数与光谱数据201
三、反柄紫芝中甾体类成分的提取分离与结构鉴定205
四、反柄紫芝中杂萜类成分的提取与分离206
五、反柄紫芝中杂萜类成分的理化常数与光谱数据207
第三节 反柄紫芝的生物活性211
参考文献212
第十四章 茯苓214
第一节 概述214
第二节 茯苓化学成分的研究214
一、茯苓中的三萜类化合物214
(一)三萜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214
(二)茯苓中三萜类化学成分的结构鉴定219
二、茯苓中的甾醇类成分236
(一)甾醇类成分的提取与分离236
(二)茯苓中甾醇类化学成分的结构鉴定237
三、茯苓中多糖类化合物241
(一)茯苓多糖的提取与分离鉴定242
(二)茯苓多糖的结构改造244
第三节 茯苓生物活性的研究246
第四节 结论与展望247
参考文献247
第十五章 羊肚菌251
第一节 概述251
第二节 羊肚菌化学成分的研究251
一、吡喃酮类化学成分251
(一)吡喃酮类成分的提取与分离方法251
(二)吡喃酮类成分的理化常数与光谱数据252
二、羊肚菌中甾醇类化学成分253
(一)甾醇类化学成分提取与分离方法(一)254
(二)甾醇类化学成分提取与分离方法(二)254
(三)甾醇类化学成分的理化常数与光谱数据254
三、羊肚菌中皂苷类的化学成分256
(一)皂苷类成分的提取与分离方法256
(二)羊肚菌中皂苷类化学成分的理化常数与光谱数据257
四、羊肚菌中醇类的化学成分257
(一)醇类化学成分的提取与分离方法(一)258
(二)醇类化学成分的提取与分离方法(二)258
(三)羊肚菌中醇类化学成分的理化常数与光谱数据258
五、羊肚菌中脂肪酸类的成分259
(一)脂肪酸类成分的提取与分离方法259
(二)脂肪酸类成分的理化常数与光谱数据260
六、羊肚菌中核苷类的化学成分261
(一)核苷类化学成分的提取与分离261
(二)核苷类化学成分的理化常数与光谱数据261
七、羊肚菌中稀有氨基酸类成分的提取与分离261
八、稀有氨基酸类成分的理化参数与光谱数据262
第三节 羊肚菌的生物活性262
参考文献262
第十六章 麦角菌264
第一节 概述264
第二节 麦角生物碱的基本结构和种类264
一、棒麦角碱类265
二、D-麦角酸的简单衍生物266
三、麦角肽碱266
四、麦角生物碱中各类化合物的理化常数与光谱数据268
(一)棒麦角碱类268
(二)D-麦角酸的简单衍生物268
(三)麦角肽碱类270
第三节 麦角生物碱的生物合成途径271
一、棒麦角碱类和D-麦角酸的合成途径271
二、麦角肽碱的生物合成途径275
三、参与合成麦角生物碱的基因簇277
第四节 麦角生物碱的来源与生产方式280
一、利用田间作物——黑麦生产麦角生物碱280
二、液体发酵生产麦角生物碱281
三、国内麦角碱生产情况281
参考文献282
第十七章 蜜环菌286
第一节 概述286
第二节 蜜环菌化学成分的研究286
一、蜜环菌主要化学成分的类型287
二、蜜环菌化学成分的理化常数与光谱数据293
第三节 蜜环菌的生物活性311
第四节 展望313
参考文献313
第十八章 树舌317
第一节 概述317
第二节 树舌化学成分的研究317
一、树舌中三萜类化学成分的提取与分离317
二、树舌灵芝中三萜类化学成分的理化常数与光谱数据317
三、树舌中甾体类成分的提取分离与结构鉴定323
四、树舌中甾醇类化学成分的理化常数与光谱数据325
第三节 树舌的生物活性326
参考文献326
第十九章 牛樟芝329
第一节 概述329
第二节 牛樟芝化学成分的研究329
一、牛樟芝多糖类化学成分的研究329
二、牛樟芝三萜类化学成分的提取329
三、牛樟芝中三萜类化学成分与波谱数据330
第三节 牛樟芝化学成分的分析研究341
一、牛樟芝多糖类化学成分的分析测定341
二、牛樟芝三萜类化学成分的分析测定341
第四节 牛樟芝的生物活性研究341
一、牛樟芝提取物的急性毒性研究341
二、牛樟芝的药理活性342
第五节 牛樟芝的开发与应用342
参考文献342
第二十章 灰树花345
第一节 概述345
第二节 灰树花化学成分的研究345
一、灰树花多糖成分与提取分离345
(一)灰树花的多糖成分345
(二)灰树花多糖的结构分析与构效关系346
(三)灰树花多糖的制备346
第二节 灰树花的生物活性347
一、免疫调节活性347
二、抗肿瘤作用348
三、抗辐射作用348
四、抗病毒作用349
五、抗氧化作用349
六、延缓衰老作用349
七、肝保护作用349
八、降血糖作用349
九、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349
第三节 展望350
参考文献350
第二十一章 金针菇352
第一节 概述352
第二节 金针菇化学成分的研究352
一、金针菇化学成分与提取分离352
(一)蛋白质、多糖与糖蛋白类成分352
(二)其他类成分354
二、金针菇化学成分的理化常数与光谱数据356
第三节 金针菇的生物活性359
一、抗肿瘤与免疫调节活性359
二、抗病毒作用360
三、抗菌作用360
四、抗炎作用360
五、抗氧化活性360
六、抗变态(过敏)作用361
七、降脂活性361
八、肝保护作用361
九、增强学习记忆功能361
十、美白作用361
第四节 展望361
参考文献362
第二十二章 香菇365
第一节 概述365
第二节 香菇化学成分的研究365
一、香菇多糖365
二、蛋白质、氨基酸、核酸和酶368
三、香菇嘌呤368
四、维生素368
五、微量元素368
六、香菇的香味成分和鲜味成分369
第三节 香菇的生物活性369
一、免疫调节与抗肿瘤作用369
二、抗微生物作用370
三、抗氧化371
四、降血糖作用371
五、降血脂、抗血栓371
六、健胃、保肝371
七、防龋齿371
第四节 香菇的开发与应用372
参考文献372
第二十三章 猴头菌375
第一节 概述375
第二节 猴头菌化学成分的研究375
一、多糖类化学成分375
二、萜类化学成分376
三、酚类化学成分379
四、吡喃酮类化学成分381
五、甾醇类化学成分382
六、脂肪酸类化学成分383
七、其他383
第三节 猴头菌的生物活性383
一、抗溃疡和抗炎症作用383
二、抗肿瘤作用383
三、抗氧化、延缓衰老作用384
四、保肝护肝作用384
五、神经营养作用384
六、降血糖作用384
七、降血脂、降血压作用384
八、提高机体耐缺氧能力385
九、增加心肌血液输出量,加速机体血液循环385
十、抗疲劳作用385
十一、抗突变作用385
十二、抗辐射作用385
十三、抗菌作用385
第三节 展望385
参考文献386
第二十四章 黑木耳389
第一节 概述389
第二节 黑木耳化学成分的研究389
一、黑木耳的化学成分389
二、黑木耳多糖类化学成分的提取与分离391
(一)从子实体中提取多糖的方法392
(二)深层发酵提取多糖的方法394
三、黑木耳多糖的分离与纯化396
(一)脱蛋白方法396
(二)除色素397
(三)多糖的纯化397
四、黑木耳多糖类化学成分的提取与分离398
五、多糖的结构研究398
(一)多糖的检测398
(二)总糖含量的测定399
(三)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399
(四)多糖结构的研究399
第三节 黑木耳生物活性的研究402
一、调节免疫功能403
二、降血脂403
三、降血糖403
四、抗肿瘤活性403
五、抗凝血活性404
六、对慢性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404
七、抗氧化活性404
八、抗辐射作用404
九、延缓衰老作用405
十、对动物运动功能的影响405
第四节 展望405
参考文献405
第二十五章 银耳409
第一节 概述409
第二节 银耳化学成分的研究409
一、银耳多糖的提取与分离409
二、银耳多糖的结构特征409
(一)子实体多糖410
(二)孢子多糖410
(三)胞外多糖411
(四)胞壁多糖411
三、银耳中其他成分的提取分离与结构鉴定411
第三节 银耳多糖的含量测定412
一、硫酸苯酚比色法412
(一)原理412
(二)标准曲线的制备412
(三)样品的测定413
二、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413
(一)原理413
(二)标准曲线的制备413
(三)样品的测定413
第四节 银耳的生物活性413
一、银耳多糖的生物活性413
(一)银耳多糖与非免疫系统413
(二)银耳多糖与免疫系统414
(三)降血糖、降血脂作用414
(四)抗凝血、抗血栓作用414
(五)延缓衰老作用415
二、银耳的其他活性415
参考文献415
第二十六章 云芝418
第一节 概述418
第二节 云芝化学成分的研究418
一、云芝多糖类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与鉴定418
二、云芝糖肽类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与鉴定419
三、云芝蛋白质类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与鉴定419
第三节 云芝的生物活性422
一、抗氧化和抗炎作用422
二、免疫调节作用422
三、抗肿瘤作用422
参考文献423
第二十七章 槐耳424
第一节 概述424
第二节 槐耳化学成分的研究424
一、槐耳多糖的提取和纯化424
二、槐耳多糖的理化常数与光谱数据424
第三节 槐耳的生物活性425
一、一般药理学与毒性研究425
二、抗肿瘤作用426
三、免疫活性426
参考文献426
第二十八章 黑柄炭角菌427
第一节 概述427
第二节 黑柄炭角菌化学成分的研究427
一、不同药用部位的化学成分427
(一)子实体的化学成分427
(二)发酵菌丝体的化学成分430
二、多糖、蛋白质、肽、氨基酸与矿物质元素432
三、核苷酸433
四、3,4-二氢异香豆素433
五、黄酮435
第三节 黑柄炭角菌的生物活性436
一、调节神经作用436
二、调节免疫作用436
三、调节内分泌作用436
四、抗贫血作用436
五、抗氧化作用436
参考文献437
第二十九章 安络小皮伞菌438
第一节 概述438
第二节 安络小皮伞菌化学成分的研究438
一、安络小皮伞菌化学成分的提取与分离438
二、安络小皮伞菌各种化学成分的理化常数与光谱数据438
三、安络小皮伞菌多糖439
第三节 安络小皮伞的生物活性439
参考文献439
第三十章 竹荪441
第一节 概述441
第二节 竹荪化学成分的研究441
一、竹荪多糖类成分的提取、分离与结构鉴定441
二、竹荪凝集素的提取、分离与结构鉴定444
三、竹荪挥发性成分的研究444
第三节 竹荪的生物活性445
参考文献446
第三十一章 正红菇449
第一节 概述449
第二节 正红菇化学成分的研究449
一、正红菇粗多糖化学成分的提取与分离449
二、正红菇凝集素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与鉴定450
三、正红菇多糖PRVL- 2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与鉴定451
四、正红菇脂肪酸的提取、分离与鉴定451
五、正红菇色素的提取、分离与鉴定451
六、正红菇的其他成分452
第三节 正红菇的生物活性453
参考文献453
第三十二章 马勃455
第一节 概述455
第二节 脱皮马勃455
一、脱皮马勃化学成分的研究455
二、脱皮马勃甾体类化学成分的提取与分离455
三、脱皮马勃甾体类化学成分的理化常数与光谱数据456
第三节 大秃马勃457
一、大秃马勃化学成分的研究458
二、大秃马勃化学成分的提取与分离459
三、大秃马勃甾体类化学成分的理化常数与光谱数据459
第四节 紫色马勃460
第五节 马勃的生物活性461
参考文献462
第三十三章 层孔菌464
第一节 概述464
第二节 层孔菌化学成分的研究464
一、层孔菌主要化学成分的类型466
(一)层孔菌属真菌中的三萜类化合物466
(二)层孔菌属真菌中的甾醇类化合物468
(三)层孔菌属真菌中的倍半萜类化合物470
(四)层孔菌属真菌中的其他类化合物470
二、层孔菌化学成分的理化常数与光谱数据471
(一)层孔菌属真菌三萜类化合物的理化常数与光谱数据471
(二)层孔菌属真菌甾体类化合物的理化常数与光谱数据480
(三)层孔菌属真菌倍半萜类化合物的理化常数与光谱数据484
(四)层孔菌属真菌其他类化合物的理化常数与光谱数据484
第三节 层孔菌的生物活性487
一、抗癌、抗肿瘤作用487
二、平喘、祛痰的功效488
三、补益作用488
四、抗炎镇痛作用488
五、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488
六、植物毒素488
七、收缩汗腺周围血管作用488
八、抗菌、抗病毒作用488
九、促进机体代谢的作用489
第四节 展望489
参考文献489
第三十四章 假蜜环菌491
第一节 概述491
第二节 假蜜环菌化学成分的研究491
一、假蜜环菌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与结构鉴定491
二、假蜜环菌化学成分的理化常数与光谱数据492
三、假蜜环菌化学成分的合成492
第三节 假蜜环菌化学成分的分析研究493
一、假蜜环菌甲素的荧光光度法测定493
(一)材料493
(二)方法与结果493
二、假蜜环菌甲素的HPLC法测定分析494
(一)材料494
(二)方法与结果494
第四节 假蜜环菌的生物活性496
参考文献496
第三十五章 美味牛肝菌497
第一节 概述497
第二节 美味牛肝菌化学成分的研究497
一、美味牛肝菌化学成分的提取与分离497
(一)美味牛肝菌多糖的提取与分离497
(二)美味牛肝菌其他成分的提取与分离498
二、美味牛肝菌化学成分的理化常数与光谱数据498
(一)美味牛肝菌多糖498
(二)其他成分500
第三节 美味牛肝菌的生物活性502
参考文献502
第三十六章 桦褐孔菌505
第一节 概述505
第二节 桦褐孔菌化学成分的研究505
一、桦褐孔菌萜类化学成分的提取与分离505
二、桦褐孔菌萜类化学成分的理化常数与主要波谱数据509
三、桦褐孔菌甾体类成分的提取、分离和主要波谱数据515
四、桦褐孔菌中芳环化合物的提取、分离和主要波谱数据516
第三节 桦褐孔菌化合物的生物活性518
第四节 展望518
参考文献519
第三十七章 蒙古口蘑521
第一节 概述521
第二节 蒙古口蘑化学成分的研究521
一、蒙古口蘑凝集素的提取、分离与性质521
二、蒙古口蘑多糖的提取、分离与性质522
三、蒙古口蘑甾醇、挥发油的提取与分离523
四、蒙古口蘑氨基酸的分析524
五、蒙古口蘑中生长素类物质的提取与分离524
第三节 蒙古口蘑生物活性的研究524
参考文献526
第三十八章 竹黄527
第一节 概述527
第二节 竹黄化学成分的研究527
一、竹黄醌类和大环内酯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527
二、竹黄菌化合物的理化常数与光谱数据528
三、竹黄发酵液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530
四、竹黄发酵液化合物的理化常数与光谱数据530
第三节 竹黄生物活性的研究531
一、抗肿瘤活性531
二、抑菌活性531
三、镇痛活性531
四、保肝活性531
五、改善类风湿关节炎的活性531
六、抗炎活性531
七、心血管活性532
第四节 展望532
参考文献532
第三十九章 松茸534
第一节 概述534
第二节 松茸化学成分的研究534
一、松茸多糖类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与结构鉴定534
二、松茸甾体类成分的理化常数与波谱数据535
三、松茸中的氨基酸537
四、松茸中的挥发性成分537
五、松茸中的其他成分537
第三节 松茸生物活性的研究537
一、抗肿瘤538
二、抗突变538
三、抗辐射538
四、抗炎538
五、美白538
六、增强免疫力538
七、延缓衰老539
第四节 展望539
参考文献539
第四十章 蛹虫草541
第一节 概论541
第二节 蛹虫草化学成分的研究541
一、蛹虫草核苷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与结构鉴定541
二、蛹虫草环肽类成分的提取分离与结构鉴定543
三、蛹虫草甾醇类成分的提取分离与结构鉴定545
四、蛹虫草其他成分的分离与结构鉴定547
五、蛹虫草活性成分虫草素的生物合成551
第三节 蛹虫草生物活性的研究552
第四节 展望553
参考文献553
第四十一章 榆耳556
第一节 概述556
第二节 榆耳化学成分的研究556
一、榆耳倍半萜类化学成分的提取与分离556
二、榆耳三醇的理化常数与光谱数据556
三、榆耳甾体类成分的提取分离与结构鉴定557
第三节 榆耳的生物活性558
参考文献558
第四十二章 巴西蘑菇559
第一节 概述559
第二节 巴西蘑菇化学成分的研究559
一、巴西蘑菇甾体类化学成分的提取与分离559
二、巴西蘑菇甾体类化学成分的理化常数与光谱数据560
三、巴西蘑菇 blazeispirol型化学成分的提取与分离561
四、巴西蘑菇blazeispirol类化学成分的理化常数与光谱数据562
五、巴西蘑菇多糖类的化学成分570
第三节 巴西蘑菇的生物活性570
第四节 展望571
参考文献571
第四十三章 黄绿蜜环菌573
第一节 概述573
第二节黄绿蜜环菌化学成分的研究573
第三节 黄绿蜜环菌的生物活性573
参考文献573
第四十四章 毛木耳575
第一节 概述575
第二节 毛木耳化学成分的研究575
一、毛木耳多糖类的化学成分575
二、毛木耳其他类的化学成分576
第三节 毛木耳生物活性的研究576
一、抗高脂血症与抗凝血作用576
二、抗氧化作用576
三、抗肿瘤作用577
四、免疫调节与机体细胞保护作用577
五、其他作用577
六、临床应用577
第四节 展望578
参考文献578
第四十五章 竹灵芝580
第一节 概述580
第二节 竹灵芝化学成分的研究580
一、竹灵芝三萜类化学成分的提取与分离580
二、竹灵芝三萜类化学成分的理化常数与光谱数据582
三、竹灵芝甾体类成分的提取分离与结构鉴定589
第三节 竹灵芝的生物活性590
参考文献591
第四十六章 雷丸593
第一节 概述593
第二节 雷丸化学成分的研究593
一、雷丸化学成分的提取与分离593
二、雷丸化学成分的理化常数与光谱数据594
第三节 雷丸的生物活性596
参考文献596
第四十七章 白耙齿菌598
第一节 概述598
第二节 白耙齿菌化学成分的研究598
白耙齿菌多糖、糖蛋白化学成分的提取与分离598
第三节 白耙齿菌的生物活性598
参考文献599
第四十八章 蝉花600
第一节 概述600
第二节 蝉花化学成分的研究600
一、蝉花的化学成分与提取分离600
二、蝉花化学成分的理化常数与光谱数据603
第三节 蝉花的生物活性605
一、免疫调节活性605
二、抗疲劳、抗应激、延缓衰老605
三、镇静催眠605
四、改善肾功能605
五、促进造血功能605
六、调节脂类代谢606
七、杀虫606
第四节 展望606
参考文献606
第四十九章 红栓菌608
第一节 概述608
第二节 红栓菌化学成分的研究608
一、红栓菌吩?嗪酮类生物碱的提取与分离608
二、化合物分离与纯化608
第三节 红栓菌生物活性的研究609
第四节 展望609
参考文献610
第五十章平菇611
第一节 概述611
第二节 平菇化学成分的研究611
第三节 平菇生物活性的研究611
抗氧化功能612
第四节 展望613
参考文献613
第五十一章 裂褶菌615
第一节 概述615
第二节 裂褶菌化学成分的研究616
一、裂褶菌中的麦角甾醇类化合物616
二、裂褶菌中的其他化合物617
三、裂褶菌多糖与蛋白质的研究619
四、裂褶菌中的氨基酸620
五、裂褶菌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分析620
六、裂褶菌中微量元素的研究621
第三节 裂褶菌生物活性的研究622
第四节 裂褶菌的食用研究623
参考文献623
第五十二章 隐孔菌625
第一节 概述625
第二节 隐孔菌化学成分的研究625
一、隐孔菌中的麦角甾醇类化合物625
二、隐孔菌中的倍半萜类化合物627
三、隐孔菌糖类化合物的研究633
四、隐孔菌中的氨基酸634
五、隐孔菌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635
六、隐孔菌中微量元素的研究636
第三节 隐孔菌生物活性的研究636
一、抗肿瘤作用636
二、抗菌、消炎与平喘作用637
参考文献638
第五十三章 稻曲菌640
第一节 概述640
第二节 稻曲菌化学成分的研究640
一、稻曲菌化学成分的提取与分离640
二、稻曲菌化学成分的理化常数与光谱数据642
第三节 稻曲菌的生物活性645
第四节 展望646
参考文献646
第五十四章 猪苓648
第一节 概述648
第二节 猪苓化学成分的研究648
一、多糖类648
二、猪苓菌核小分子化学成分的提取与分离648
三、猪苓菌核中甾体类化学成分的理化常数与主要波谱数据653
四、猪苓菌核中非甾体类小、分子化学成分的理化常数与主要波谱数据659
第三节 猪苓的生物活性662
一、利尿和肾脏保护作用662
二、免疫调节作用663
三、抗肿瘤作用663
四、其他作用664
第四节 展望664
参考文献664
第五十五章 桑黄667
第一节 概述667
第二节 桑黄化学成分的研究667
一、呋喃类化学成分667
二、吡喃酮类化学成分668
三、黄酮类化学成分670
四、萜类化学成分672
(一)倍半萜类化学成分672
(二)二萜类化学成分672
(三)三萜类化学成分673
五、甾体类化学成分674
六、多糖类化学成分675
七、氯代次级代谢产物675
八、其他化学成分676
第三节 桑黄化学成分的理化常数与波谱数据677
第四节 桑黄生物活性的研究683
一、抗癌作用683
二、抑制肝纤维化683
三、提高免疫力683
四、清除自由基683
五、抗肺炎作用684
六、其他作用684
第五节 展望684
参考文献684
第五十六章 白僵菌687
第一节 概述687
第二节 白僵蚕化学成分与含量测定的研究687
(一)氨基酸类化学成分687
(二)微量元素688
(三)草酸铵688
(四)有机酸688
(五)挥发油688
(六)维生素689
(七)核酸类物质689
第三节 白僵菌的生物转化作用690
(一)黄酮类690
(二)蒽醌类691
(三)萜类693
(四)甾体类693
(五)有机酸694
(六)生物碱695
(七)其他695
第四节 白僵菌生物活性的研究696
(一)抗凝血作用696
(二)抗惊厥作用696
(三)抗肿瘤作用696
(四)降血脂作用696
(五)其他作用696
(六)临床应用696
参考文献697
第五十七章 硫黄菌699
第一节 概述699
第二节 硫黄菌化学成分的研究699
一、三萜类化合物699
二、苯并呋喃类化合物700
三、有机酸类化合物702
四、其他类化合物702
五、硫黄菌中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的测定704
第三节 硫黄菌的生物活性705
参考文献705
第五十八章 鸡?706
第一节 概述706
第二节 鸡?化学成分的研究706
一、鸡?的化学成分与提取分离706
二、鸡?化学成分的理化常数与光谱数据707
第三节 鸡?的生物活性711
一、促神经生长活性711
二、镇痛、抗炎活性711
三、降低机体免疫活性712
四、降血脂与抗氧化活性712
第四节 展望712
参考文献712
第五十九章 块菌714
第一节 概述714
第二节 块菌化学成分的研究714
一、蛋白质和氨基酸714
二、多糖成分714
三、α-雄烷醇714
(一)α-雄烷醇合成路线715
(二)α-雄烷醇光谱数据715
四、块菌的芳香性成分715
五、维生素和矿物质716
六、其他成分716
第三节 块菌的生物活性717
一、抗氧化活性717
二、免疫调节作用718
参考文献718
第六十章 双孢蘑菇720
第一节 概述720
第二节 双孢蘑菇化学成分的研究720
一、双孢蘑菇的化学成分与提取分离720
(一)蘑菇氨酸的结构与提取分离720
(二)其他酚性化合物721
(三)双孢菇酚性化合物形成黑色素的生物合成途径721
(四)多糖化合物721
(五)酶721
(六)维生素、核苷酸、不饱和脂肪酸721
第三节 双孢蘑菇的生物活性723
一、抗氧化活性723
二、其他活性723
第四节 展望723
参考文献723
第六十一章 双环蘑菇725
第一节 概述725
第二节 双环蘑菇化学成分的研究725
一、双环蘑菇中脂肪酸成分分析725
二、双环蘑菇中矿物质元素分析725
三、双环蘑菇营养生理的研究725
第三节 双环蘑菇的生物活性726
参考文献726
第六十二章 杏鲍菇727
第一节 概述727
第二节 杏鲍菇化学成分的研究727
一、杏鲍菇中的化学成分727
二、杏鲍菇多糖类化学成分的提取与分离728
三、多糖结构的研究730
第三节 杏鲍菇生物活性的研究732
一、抗肿瘤活性732
二、抗氧化活性732
三、其他活性733
参考文献733
第六十三章 秀珍菇736
第一节 概述736
第二节 秀珍菇化学成分的研究736
一、秀珍菇中的化学成分736
二、秀珍菇多糖的提取与分离737
三、多糖结构的研究737
第三节 秀珍菇生物活性的研究739
一、抗肿瘤活性739
二、抗氧化活性740
第四节 秀珍菇生物学特性研究740
参考文献740
第六十四章 血耳742
第一节 概述742
第二节 血耳菌丝体液体培养基筛选742
参考文献742
第六十五章 亚侧耳744
第一节 概述744
第二节 亚侧耳化学成分的研究744
一、亚侧耳中的化学成分744
二、亚侧耳多糖类化学成分的提取与分离746
第三节 亚侧耳生物活性的研究746
一、抗肿瘤活性747
二、抗辐射作用747
三、延缓衰老作用748
四、调节免疫功能748
第四节 亚侧耳菌丝生物学特性研究748
参考文献749
第六十六章 白灵侧耳750
第一节 概述750
第二节 白灵侧耳化学成分的研究750
一、白灵侧耳多糖的提取方法750
二、白灵侧耳多糖的纯化和结构鉴定方法750
第三节 白灵侧耳的生物活性751
一、抗氧化作用751
二、抗肿瘤作用751
三、多糖免疫活性功能752
四、降压作用752
参考文献752
第六十七章 鲍鱼菇754
第一节 概述754
第二节 鲍鱼菇化学成分的研究754
一、鲍鱼菇倍半萜类化学成分的提取与分离754
二、鲍鱼菇倍半萜类化学成分的理化常数与光谱数据755
三、鲍鱼菇甾体类成分的提取分离与结构鉴定756
四、鲍鱼菇其他成分的提取分离与结构鉴定756
第三节 鲍鱼菇的生物活性757
参考文献757
第六十八章 草菇758
第一节 概述758
第二节 草菇化学成分的研究758
一、多糖类化学成分758
二、非多糖类化学成分759
第三节 草菇中甘露醇的含量测定759
一、仪器与试剂759
二、试验方法760
第四节 草菇的药理作用761
一、抗肿瘤作用761
二、抗氧化作用761
三、免疫调节作用762
第四节 展望762
参考文献762
第六十九章 茶树菇764
第一节 概述764
第二节 茶树菇化学成分的研究764
一、生物碱类化合物764
二、多糖类化合物765
第三节 茶树菇化学成分的含量测定765
一、茶树菇中氨基酸的含量测定765
二、茶树菇中多糖的含量测定766
第四节 茶树菇药理活性的研究766
一、氧化活性766
二、免疫调节作用767
三、抑菌活性768
参考文献768
第七十章 胶陀螺770
第一节 概述770
第二节 胶陀螺化学成分的研究770
一、胶陀螺中的化学成分770
二、胶陀螺化学成分的理化常数与主要波谱数据777
三、胶陀螺化学成分的提取789
第三节 胶陀螺生物活性的研究791
一、毒性791
二、药理活性792
三、应用793
第四节 展望794
参考文献794
第七十一章 绣球菌797
第一节 概述797
第二节 绣球菌化学成分的研究797
一、绣球菌的化学成分797
二、绣球菌化学成分的理化常数与主要波谱数据800
三、绣球菌中葡聚糖的提取803
第三节 绣球菌生物活性的研究805
一、抗肿瘤功能805
二、免疫调节功能805
三、促进造血功能806
四、抗炎症功能806
五、促进伤口愈合功能806
六、抗菌功能806
七、抗氧化功能807
八、其他功能807
第四节 展望807
参考文献807
第七十二章 朱红硫黄菌811
第一节 概述811
第二节 朱红硫黄菌化学成分的研究811
一、朱红硫黄菌的化学成分811
二、朱红硫黄菌化学成分的提取与分离812
(一)多糖的提取和分离812
(二)酶的提取与分离814
(三)有机酸、苯并呋喃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815
三、朱红硫黄菌化合物的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815
第三节 朱红硫黄菌生物活性的研究817
第四节 展望817
参考文献817
第七十三章 瓦尼纤孔菌819
第一节 概述819
第二节 瓦尼纤孔菌化学成分的研究819
一、瓦尼纤孔菌甾体类成分的提取分离、理化常数与波谱数据819
二、瓦尼纤孔菌黄酮类成分的提取分离、理化常数与波谱数据820
三、瓦尼纤孔菌酚、有机酸成分的提取分离、理化常数与波谱数据821
四、瓦尼纤孔菌香豆素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理化常数与波谱数据823
五、瓦尼纤孔菌倍半萜的提取分离、理化常数与波谱数据824
第三节 瓦尼纤孔菌生物活性的研究825
第四节 展望826
参考文献826
第七十四章 滑子菇828
第一节 概述828
第二节 滑子菇化学成分的研究828
一、滑子菇的化学成分与提取分离828
(一)多糖类成分828
(二)甾体类成分828
二、滑子菇子实体中化学成分的理化常数与光谱数据829
第三节 滑子菇的生物活性831
一、免疫调节活性831
二、降血脂作用831
三、延缓衰老作用832
四、抗肿瘤作用833
第四节 展望833
参考文献833
第七十五章 红汁乳菇835
第一节 概述835
第二节 红汁乳菇化学成分的研究835
一、红汁乳菇的化学成分与提取分离835
二、红汁乳菇化学成分的理化常数与光谱数据836
第三节 红汁乳菇的生物活性838
一、抗菌活性838
二、免疫调节作用838
三、抗炎作用838
第四节 展望838
参考文献839
第七十六章 虎掌菌840
第一节 概述840
第二节 虎掌菌化学成分的研究840
一、虎掌菌化学成分的提取与分离840
二、虎掌菌中化合物的理化常数与光谱数据843
第三节 虎掌菌的生物活性844
一、抗肿瘤作用844
二、抗氧化作用845
三、抑菌作用845
四、抗炎作用846
第四节 展望846
参考文献846
第七十七章 荷叶离褶伞848
第一节 概述848
第二节 荷叶离褶伞化学成分的研究848
一、荷叶离褶伞多糖类化学成分848
二、荷叶离褶伞非多糖类化学成分849
第三节 荷叶离褶伞生物活性的研究851
一、抗菌活性851
二、抗辐射活性851
三、抗氧化活性851
四、降血糖851
五、降血脂851
六、抗肿瘤852
参考文献852
第七十八章 真姬菇853
第一节 概述853
第二节 真姬菇化学成分的研究853
一、真姬菇多糖的提取、分离与结构研究853
二、真姬菇甾体类的化学成分854
三、真姬菇发酵液的化学成分856
第三节 真姬菇生物活性的研究857
一、抗氧化活性857
二、免疫活性857
三、抗肿瘤活性857
参考文献857
第七十九章 大杯香菇859
第一节 概述859
第二节 大杯香菇化学成分的研究859
一、大杯香菇化学成分的提取与分离859
二、大杯香菇化学成分的理化常数与主要波谱数据860
第三节 大杯香菇的生物活性861
第四节 展望861
参考文献861
第八十章 大球盖菇862
第一节 概述862
第二节 生物学特性862
一、形态特征862
二、生活条件862
三、生长分布863
第三节 化学成分的研究863
第四节 胞外酶的研究863
第五节 原生质体再生与单核化的研究864
一、原生质体再生864
二、原生质体单核化特征864
第六节 其他应用价值的研究864
一、降解木质素864
二、降解TNT与其他芳香族化合物865
第七节 展望865
参考文献865
第八十一章 松乳菇868
第一节 概述868
第二节 松乳菇化学成分的研究868
一、氨基酸类868
二、多糖和蛋白质类868
三、倍半萜类869
四、甾体类870
五、芳香类化合物872
六、多元醇类873
七、松乳菇凝集素874
八、松乳菇其他化学成分的研究874
第三节 松乳菇单体化学成分的分析方法874
一、气相色谱-质谱法874
二、高效液相色谱法875
第四节 松乳菇生物活性的研究875
一、抗菌活性875
二、抗肿瘤活性875
三、清除自由基活性875
四、体外免疫活性876
第四节 展望876
参考文献877
第八十二章 黄菊菇879
第一节 概述879
第二节 黄菊菇化学成分的研究879
一、黄菊菇中含氮化合物的提取、分离与结构鉴定879
二、黄菊菇中聚酮类衍生物的提取、分离与结构鉴定882
第三节 黄菊菇生物活性的研究883
参考文献883
第八十三章 黄伞884
第一节 概述884
第二节 黄伞化学成分的研究884
一、黄伞多糖的提取、分离与结构鉴定884
二、黄伞其他化合物的提取、分离与结构鉴定884
第三节 黄伞生物活性的研究884
一、黄伞的抗肿瘤与免疫调节活性884
二、黄伞的降血脂活性885
三、黄伞的抗氧化活性885
四、黄伞的其他生物活性885
参考文献885
第八十四章 鸡腿菇887
第一节 概述887
第二节 鸡腿菇化学成分的研究887
一、鸡腿菇多糖的提取、分离与结构鉴定887
二、鸡腿菇活性蛋白的提取、分离与结构鉴定888
三、鸡腿菇含氮、甾体类化合物的分离与结构鉴定888
第三节 鸡腿菇的生物活性888
一、鸡腿菇的降血糖活性888
二、鸡腿菇的抗氧化活性888
三、鸡腿菇的免疫调节与抗肿瘤活性888
四、鸡腿菇的其他生物活性889
参考文献889
第八十五章 竹生肉球菌892
第一节 概述892
第二节 竹生肉球菌化学成分的研究892
一、竹生肉球菌萜类生物碱的提取分离与结构鉴定892
二、竹生肉球菌二萜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与结构鉴定893
第三节 竹生肉球菌生物活性的研究897
参考文献897
第八十六章 鸡油菌898
第一节 概述898
第二节 鸡油菌化学成分的研究898
一、化学成分的分离898
二、鸡油菌总黄酮的测定901
三、鸡油菌挥发性成分的提取902
四、氨基酸的测定902
五、微量元素的测定902
六、其他类的化学成分903
第三节 鸡油菌药理活性的研究903
一、抗氧化活性903
二、抗菌活性904
三、抗癌活性904
四、降血糖904
五、其他904
第五节 展望904
参考文献905
第八十七章 花脸香蘑906
第一节 概述906
第二节 花脸香蘑化学成分的研究906
一、花脸香蘑二萜类化学成分的提取与分离906
二、花脸香蘑二萜类化学成分的理化常数与主要波谱数据906
三、花脸香蘑哌啶二酮类的提取与分离907
四、花脸香蘑哌啶二酮类的理化常数与主要波谱数据907
五、花脸香蘑多糖成分的提取分离与鉴定908
六、花脸香蘑烯二炔类成分的提取分离与主要波谱数据909
七、花脸香蘑其他成分的研究909
第三节 花脸香蘑生物活性的研究910
一、抗菌910
二、抗氧化910
三、抗肿瘤910
四、其他911
第四节 展望911
参考文献911
第八十八章 干巴菌913
第一节 概述913
第二节 干巴菌化学成分的研究913
一、干巴菌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913
(一)酚类成分913
(二)联三苯类成分913
二、干巴菌子实体中化学成分的理化常数与光谱数据915
第三节 干巴菌生物活性的研究917
一、抗氧化活性917
二、提高机体免疫功能918
三、抗病毒作用919
第四节 展望919
参考文献919
第八十九章 白雪菇921
第一节 概述921
第二节 白雪菇营养成分的研究921
一、蛋白质和氨基酸921
二、糖类(碳水化合物)921
三、粗脂肪和矿物质元素922
第三节 白雪菇的生物学活性922
一、白雪菇毒理试验922
二、白雪菇能提高NIH小鼠的免疫作用923
三、白雪菇抗肿瘤的药理作用923
第四节 展望924
参考文献924
热门推荐
- 613562.html
- 3162658.html
- 1526741.html
- 2901229.html
- 2214776.html
- 65701.html
- 1370243.html
- 2329186.html
- 1770460.html
- 197065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7585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5235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8633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8948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2627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8595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0192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7346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6825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3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