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教育减负运作全书 上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教育减负运作全书 上
  • 刘涵之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华龄出版社
  • ISBN:7800828972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795页
  • 文件大小:413MB
  • 文件页数:81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教育减负运作全书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 卷3

“减负”理论指导编3

第一章 教育面临新课题——“减负”3

第一节 新千年教育的首要任务3

一、教育部紧急部署“减负”工作3

二、采取稳妥措施,坚定不移“减负”5

第二节 历年“减负”令9

一、1988年,国家教委《关于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的若干规定》9

二、1993年,国家教委《关于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指示》(摘录)10

三、1994年,国家教委《关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意见》(摘录)12

四、2000年,教育部《关于在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14

第三节 教育“减负”,全国各地全面出击16

一、各地明细“减负令”16

二、教育“减负”,全面出击18

三、“减负”治乱出实招19

四、严查狠刹“减负”违规23

第二章 教育“减负”是学生个性自由、全面发展的需要25

第一节 课业负担过重危及学生身心全面发展25

一、无处不在的课业负担25

二、学生课业负担到底有多重29

三、孩子说心理话31

四、课业负担:学生叫苦老师喊难33

第二节 全面认识“减负”,警惕种种误区36

一、全面认识中小学生负担过重36

二、正确认识“减负”的重要意义38

三、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师素质要常抓不懈39

四、对学习负担要区分类型区别对待41

五、防止片面追求升学率42

六、必须加强“学习卫生”44

七、关于“减负”的思考46

八、“减负”莫变“转负”48

九、小学生该不该有家庭作业49

第三章 落实教育“减负”,推进素质教育51

第一节 端正教育方向,明确教育思想,推进素质教育51

一、“减负”——刻不容缓的一件大事51

二、学习《谈话》精神,端正教育方向54

三、全面贯彻《谈话》精神,切实抓好青少年教育55

四、端正教育方向,明确教育思想,推进素质教育56

五、切实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58

六、树立正确教育思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60

第二节 加强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教育62

一、全党全社会都来做这件事62

二、把德育放在素质教育核心地位64

三、要重视和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工作66

四、青少年全面发展是事关教育发展方向的重大问题67

五、进一步做好教育和青少年思想工作69

第三节 教育“减负”需要全社会的努力71

一、全社会都要关心支持教育事业71

二、创造良好的社会育人环境73

三、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74

四、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76

五、当好人类灵魂的工程师77

六、鼓励青少年勤奋学习要有正确导向和方法78

七、家长也要转变教育观念80

八、共青团少先队组织要积极引导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81

九、共青团要在推进素质教育中发挥更大作用83

附录:有关“减负”的法规文件85

第四章 转变传统家庭教育观念,保障“减负”顺利实施111

第一节 教育“减负”呼唤成功的家庭教育111

一、浙江金华四中徐某杀母带来的思考111

二、典型家教事例的启示114

第二节 当代家庭教育的误区及其对策123

一、误区现象面面观123

二、误区现象探源131

三、走出误区的对策137

第三节 “减负”需要家长转变观念143

一、素质教育符合家长和子女的根本利益143

二、家长有能力实施素质教育吗144

三、家庭教育要改善146

第四节 “减负”要求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目标147

一、现代人必须具备什么素质148

二、对社会生活的认知和各种能力的培养150

三、身心健康的保持与调适155

第五章 教育“减负”要减轻学生心理负担163

第一节 减轻学生心理负担,创设宽松成长环境163

第二节 学习中心理障碍的成因与防治167

一、偏科现象167

二、厌师情绪169

三、考试紧张170

四、自卑心理172

五、骄傲情绪174

六、嫉妒心理176

七、神经衰弱179

第三节 所有学科协同教育,减轻学习负担180

一、学科教学与心理素质教育的关系180

二、学科教学协同心理素质教育180

三、学科协同心理素质教育的效果184

第四节 创建良好的班级气氛185

一、摒弃“师道尊严”185

二、创造良好班级气氛的措施186

三、创造良好班级气氛的效果190

第五节 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加强个别心理教育191

一、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的意义与方案191

二、加强个别心理教育的途径195

第六章 学生课业“减负”,要求全面提高教师的知识和能力素质199

第一节 教育“减负”迫切要求优化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199

一、教师专业知识的内容和结构199

二、教师专业知识的优化目标与方法204

第二节 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减轻学生课业负担225

一、教师教育能力的提高225

二、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252

三、教师班级管理能力的提高256

第三节 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的方法271

一、提高文体写作训练的方法271

二、提高班级管理能力的方法291

三、提高教学研究能力的方法300

四、提高组织课外活动能力的方法312

第七章 教育“减负”要求建立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校园文化环境321

第一节 创建学校审美教育的文化环境321

一、审美教育的性质和特点321

二、审美教育的任务和作用325

三、学校审美教育的方法和途径330

四、艺术欣赏是校园审美教育的典范形式331

第二节 校园文化的建设优化367

一、校园文化是雕塑学生心灵的阵地367

二、学校文化的特征373

三、学校文化产生的客观过程和成因378

四、学校文化与社会文化、课堂教学的关系385

五、学校文化建设394

管理措施优化编429

第一章 教育“减负”要确立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学校管理体系429

第一节 知识经济时代中小学管理的变革趋势429

一、中小学管理哲学的变革:以人为本429

二、中小学管理主体责任的变革:努力创新430

三、中小学管理客体资源的变革:注重质量430

四、中小学管理职能的变革:无为而治430

第二节 构建适应素质教育的学校管理新模式431

一、“减负”需要构建新的管理模式431

二、构建“三导”机制,实施素质教育433

三、探索适应素质教育的学校管理模式435

第三节 创办特色学校,强化特色管理476

一、“减负”背景下特色学校的创立476

二、蓬勃兴起的学校特色研究484

三、学校特色的评估485

四、素质教育与特色学校管理494

第二章 教育“减负”需要完善教育教学的评估体系513

第一节 以培养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及其评价体系513

一、以培养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及其评价体系513

二、以培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对学校的要求及其评价体系522

三、以培养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对政府的要求及其评价准则529

第二节 素质教育评价的内容与方案534

一、素质教育评价的特点534

二、素质教育评价的基本原则537

三、素质教育评价的层次和内容结构542

四、素质教育评价的组织实施546

第三节 素质教育评价的成功模式与方案549

一、目标参照评价的方案设计549

二、两系三维复合评价模式555

三、以激励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核心的教师工作评价模式563

四、课堂教学评价模式探索570

五、等级制学业测评方法573

第三章 教育“减负”呼唤考试制度与招生制度的改革577

第一节 考试的功能577

一、考试的导向功能577

二、考试的评价功能578

三、考试的诊断功能579

四、考试的区分功能580

五、考试的反馈功能581

六、考试的预测功能581

七、考试的激励功能582

八、考试的管理功能583

第二节 素质教育与考试改革584

一、“应试教育”是考试异化的根源584

二、中小学考试方法的改革585

三、加快升学考试和测评制度改革589

四、以考试改革为突破口,全面实施学生素质综合评价595

第三节 构建实施“减负”的新的考试模式598

一、“有选择、无淘汰”的分层考试新模式598

二、“分项考核,按等评估”的考试模式602

三、典型案例608

第四节 高中毕业会考制度与深化教育改革628

一、建立高中毕业会考制度是考试制度改革的正确选择628

二、高中毕业会考制度的成效和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632

三、考试制度改革的前景636

第四章 学校、家庭和社区密切配合实施“减负”655

第一节 规范资料发放,控制教辅用书的数量655

一、记者直击:“减负”要减教辅书655

二、加强学生用书质量的措施——教育部负责人答中国教育报记者问660

三、典型案例——南京市“减负”经验662

第二节 密切学校家长工作的途径664

一、家长委员会664

二、家长会669

三、家庭访问675

四、家长学校681

五、家庭教育咨询686

第三节 学校、家庭和社区密切配合实施“减负”的典型案例691

一、提高教学水平,减轻学生负担——典型案例:北京铁路二中691

二、抓好“四主两多”,实现“减负”增效——典型案例:徐州市青年路小学694

三、学校放假,社区开学——典型案例:绍兴社区教育697

第五章 中小学校长是教育“减负”的主要组织力量701

第一节 实施素质教育,完成“减负”任务对中小学校长素质的要求701

一、跨世纪校长的角色701

二、跨世纪校长在科研兴校中应尽的职责706

三、跨世纪校长的素质709

第二节 校长的个性特征及心理品质717

一、校长的个性717

二、校长的心理品质及其结构730

三、校长的认识品质733

四、校长的情感意志品质753

五、校长的气质、性格和能力要求767

第三节 校长的威信781

一、校长威信的实质及其作用782

二、影响校长威信的因素785

三、校长威信的形成与巩固788

第四节 中小学校长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793

一、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是“面向全体”的客观需要793

二、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是“全面提高”的基本保证794

三、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是“主动发展”的必要条件794

四、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是教育方针的法律要求79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