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部地区经济发展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部地区经济发展
  • 张秀生主编 著
  • 出版社: 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2523376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220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236页
  • 主题词:地区经济-经济发展-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部地区经济发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演变及对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1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及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状况1

第二节 改革开放前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及对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3

一、内地建设战略阶段(1949—1965)3

二、三线建设战略阶段(1965—1972)7

三、战略调整阶段(1973—1978)9

第三节 改革开放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及对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10

一、沿海发展战略阶段(1979—1991)10

二、协调发展战略阶段(1992—2000)13

三、区域发展战略新阶段(2000— )14

第二章 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概况与发展路径23

第一节 中部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23

一、GDP总量24

二、财政收入水平28

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9

四、进出口总额与利用外资额30

五、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3

六、城乡居民收入35

七、产业结构状况38

八、所有制结构39

第二节 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环境41

一、东部大发展对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41

二、西部大开发对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42

三、振兴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对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44

四、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演变对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45

第三节 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46

一、继续解放思想,争取经济发展的主动权46

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塑造区域形象47

三、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提升中部地区经济的竞争力48

四、加强区域间的合作,实现区域经济协同发展48

五、实施分工创新战略,实现中部地区跨越式发展49

六、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培育有地区竞争力的特色经济50

七、推进城市化进程,培育中部地区经济增长极51

八、实施工业化战略,加强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51

第三章 中部地区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53

第一节 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54

一、独特的交通、区位优势54

二、农业发展优势54

三、能源原材料优势57

四、市场优势59

五、产业优势59

六、劳动力及人才优势61

第二节 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意义62

一、中部地区崛起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62

二、中部地区崛起有利于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63

三、中部地区崛起是中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63

四、中部地区崛起是中国区域经济适应新世纪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的需要64

五、中部地区崛起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资源安全的需要64

六、中部地区崛起是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的需要65

七、中部地区崛起有利于长期保持吸引国际产业转移的竞争优势65

八、中部地区崛起有利于中部发展制造业,推进工业化66

九、中部地区崛起有利于东部地区的升级和西部地区的开发66

第三节 中部地区发展模式评析67

一、二元经济理论67

二、增长极理论68

三、梯度推移理论69

四、网络开发理论71

第四章 中部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74

第一节 区域产业结构演进的基本规律74

一、区域产业结构的内涵与特征74

二、区域产业结构演进的规律76

第二节 中部地区三次产业结构的现状81

一、中部地区三大产业结构的总体状况81

二、中部地区三次产业的内部结构86

第三节 优化中部地区产业结构的政策建议87

一、从国民经济全局出发优化中部地区产业结构87

二、抓住“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机遇,加快三次产业结构的调整步伐88

三、合理选择中部地区的主导产业89

四、大力提升对外开放水平90

五、大力促进中部地区产业集群化发展90

六、打造若干有较强经济势能的中心城市90

第五章 农业发展与中部地区崛起92

第一节 中部地区农业发展的地位和作用92

一、农业在中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地位92

二、中部地区农业在全国农业发展中的地位94

三、中部地区农业发展的作用95

第二节 中部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劣势96

一、中部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96

二、中部地区农业发展的劣势98

第三节 中部地区农业发展面临的环境特征100

一、中部地区农业发展面临巨大的资源约束100

二、中部地区农业发展承受人口增长和收入增长缓慢的双重压力100

三、中部地区农业发展难以得到区域内非农业部门的有力支持101

四、中部地区农业发展面临的生态环境约束101

五、中部地区农业发展面临的市场环境约束101

第四节 中部地区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101

一、中部地区农业生产增长缓慢,农业综合竞争力较低102

二、经济结构调整滞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不足102

三、农民收入水平较低,农民收入增长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103

四、农业产业分工不明显,产业结构趋同,产业之间的关联程度较低104

五、农业科技水平较低,技术消化能量弱104

六、乡镇企业与非农产业发展落后,企业竞争力较弱105

七、农业投入明显不足,导致农业基础设施薄弱105

八、农村小康建设水平较低106

第五节 促进中部地区农业发展的对策107

一、继续抓好农业结构调整107

二、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108

三、加快农业科技创新108

四、完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109

五、以创新推进乡镇企业发展109

六、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109

第六章 中部地区的城市化与城市经济发展111

第一节 中部地区的城市发展及城市化进程111

一、中部地区的城市化进程111

二、中部地区城市化发展的现状分析113

三、加快中部地区城市化进程的政策选择117

第二节 城市群与中部地区崛起120

一、城市群对中部地区崛起的意义121

二、中部地区城市群的发展现状123

三、中部地区城市群发展面临的问题126

四、推进中部地区城市群发展的战略思考131

第七章 中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137

第一节 壮大县域经济对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意义137

一、县域经济的壮大是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基石137

二、壮大县城经济是中部地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137

三、县域经济是中部地区城市和城市群的有力支撑,是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着力点138

第二节 中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与问题138

一、中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138

二、中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144

第三节 壮大县域经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146

一、继续解放思想,树立经营县域经济的新理念147

二、突出县域特色,培育和发展县域主导产业147

三、进一步推进县域工业化进程,加快县域第三产业发展,提高县域城镇化水平148

四、继续抓好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以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148

五、进一步壮大民营经济149

六、完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推进中部地区县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149

七、推进县域金融创新,充分发挥县域金融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持作用150

八、政府要及时转变职能,增强服务和经营意识,优化县域经济环境150

第八章 对外开放与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152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152

第二节 中部地区总体对外开放水平的评价153

一、关于对外开放度度量研究的回顾153

二、构建度量模型及度量结果说明154

第三节 中部地区对外开放结构157

一、对外商品贸易结构157

二、外资利用结构161

三、对外服务贸易和国际旅游165

第四节 中部地区对外开放水平落后的原因165

一、一般性因素166

二、关于对外贸易区域差异的特殊性因素168

三、关于外资利用区域差异的特殊性因素168

第五节 提高中部地区对外开放水平的对策169

一、中部地区要认识到自己在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上的潜力,从而以积极的姿态迎接挑战、扩大开放169

二、中央政府应适当给予中部地区政策、投资方面的倾斜170

三、中部地区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170

四、中部地区要积极营造良好的对外开放的软环境和硬环境170

五、中部地区要加强与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171

第九章 人力资本与中部地区经济发展173

第一节 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的一般理论173

一、阿罗的“干中学”理论173

二、宇泽弘文模型174

三、罗默模型174

四、卢卡斯的人力资本溢出模型175

第二节 中部地区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相关性实证研究177

一、模型选择和解释177

二、数据采集178

三、结论179

第三节 开发人力资本,促进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181

一、加大教育投资和教育体制改革181

二、引导中部地区人才流动,增强人力资本利用率182

三、完善制度安排,促进中部地区人力资本积累183

第十章 中部地区的区域创新能力185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185

第二节 区域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及中部地区的区域创新能力的评价186

一、区域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的指标选择187

二、区域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的分析方法188

三、中部地区区域创新能力的评价结果189

第三节 中部地区区域创新能力落后的原因193

一、企业特征193

二、外部因素195

第四节 提高中部地区区域创新能力的对策201

一、区域创新体系与经济区201

二、软环境与硬环境202

三、国家创新体系202

四、地方政府203

五、中心与外围203

第十一章 中部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206

第一节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一般理论206

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涵206

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衡量207

三、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必要性208

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公平与效率的权衡210

第二节 加强中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必要性212

一、区内各地之间公共设施建设协调程度低212

二、区内行政分割严重212

三、经济整体性差,内部联系松散213

四、可持续发展和流域环境生态协调问题很多213

五、经济结构趋同严重213

六、缺乏强大的区域经济中心214

第三节 促进中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214

一、重视区域合作的制度建设,建立区域协调机制214

二、制定区域发展的总体规划,避免重复建设和内部恶性竞争214

三、通过基础设施合作建立完善区域交通、通讯网络和公共信息平台215

四、经济结构区域整合215

五、营造良好的区域协调发展环境216

六、联手进行环境整治,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217

后记22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