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心灵第三层面探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胡家祥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ISBN:9787509798843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273页
- 文件大小:63MB
- 文件页数:282页
- 主题词:心灵学-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心灵第三层面探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1
一 忽视心灵第三层面,很多问题不得其解1
二 重视心灵第三层面,有助于人生再圣化5
三 本书的基本理路:从述史到立论再征实8
第一章 先哲对于心灵第三层面的认知13
第一节 中国传统哲学的认知13
一 先秦儒家对于心灵的体认14
二 先秦道家对于心灵的体认17
三 后世学者对于心灵的体认21
第二节 印度传统哲学的认知24
一 对于心灵三个层面的体认25
二 对于心灵深层两维的觉察29
三 对于第三层面性相的描述33
第三节 西方哲学认知的演进36
一 古希腊时代的观念奠基37
二 康德哲学的系统性集成40
三 康德之后的局部性拓展43
第二章 现代心理-脑科学的相关探索48
第一节 心理分析学的相关理论48
一 弗洛伊德描述的人格系统49
二 荣格所描述的人格系统52
三 两种系统的差异与融通56
第二节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相关理论59
一 詹姆士等先驱者的理论59
二 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63
三 走向超个人心理学的必然67
第三节 脑科学的研究前沿70
一 古典脑科学的各种推测71
二 艾克尔斯的身心二元论73
三 麦克莱恩的脑进化理论76
第三章 心灵第三层面的称谓问题82
第一节 康德哲学的Vernunft范畴82
一 康德区分理性与理智的重要意义83
二 康德论述“理性”的晦涩与紊乱86
三 康德思想继承者的修正或扬弃91
第二节 中国传统哲学的“志”范畴95
一“志”范畴的历史展开95
二“志”范畴的含义解析101
三“志”范畴的现代价值106
第三节 “志性”是较为合适的称谓110
一 “灵性”与“智性”表意的局限性110
二 汉语的“志性”具有广阔包蕴性114
三 面向当代精神建设的优化选择118
第四章 志性在心灵结构中的基础地位124
第一节 情、知、志的层次之分124
一 从平面划分进到层次之分124
二 心灵的三层面与认识活动127
三 心灵的三层面与评价活动131
第二节 志性决定心灵两系列的活动134
一 先哲对于心灵两系列的相似体认134
二 心灵两系列当是天地之道的体现138
三 志性决定心灵两系列的基本趋向142
第三节 心灵的结构图式与文化世界146
一 心灵的结构图式与真善美的位置147
二 真善美三者对立与统一的关系151
三 志性是人寻真持善求美的根基155
第五章 体认第三层面的基本方法160
第一节 中国哲学倡导的方法160
一 为道日损的方法161
二 反身而诚的方法164
三 寂然感通的方法168
第二节 印度哲学倡导的方法171
一 从《吠陀》到吠檀多派172
二 数论派与瑜伽派的理论与实践175
三 佛学的禅定和瑜伽行法178
第三节 西方哲学倡导的方法182
一 柏拉图的“回忆”说182
二 胡塞尔的“还原”法185
三 柏格森的“直觉”说189
第六章 心灵第三层面的广泛体现194
第一节 志性在艺术领域的体现194
一 艺术思维的立体结构195
二 艺术作品的层次秩序199
三 艺术接受的最高境地203
第二节 志性在科学与道德领域的体现207
一 信念在科学活动中的引导作用207
二 志性在科学方法中的基础地位211
三 志性是联通道-德-福的枢纽215
第三节 志性在宗教与哲学领域的体现220
一 志性在宗教活动中的地位与作用220
二 志性在哲学活动中的地位与作用224
三 志性决定着宗教与哲学的亲缘关系228
结语234
附录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关于心灵第三层面的探讨238
一 人类心灵应该存在第三层面238
二 中外哲学家已觉察第三层面244
三 “志性”是第三层面的合适称谓251
四 心灵第三层面的来由与体现258
五 体认第三层面的方法与路径264
后记272
热门推荐
- 716717.html
- 2622649.html
- 2193286.html
- 444521.html
- 753963.html
- 1586531.html
- 1200517.html
- 3615900.html
- 1205845.html
- 309872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3127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9925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4319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0753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3367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0619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3767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8968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3917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299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