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长白山区公路建设生态、景观恢复技术研究与实践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韩继国,陆旭东,陈东丰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 ISBN:7114106507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170页
- 文件大小:39MB
- 文件页数:18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长白山区公路建设生态、景观恢复技术研究与实践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概述1
1.1研究背景和意义1
1.2国内外研究现状2
1.2.1国外技术现状2
1.2.2国内技术研究现状3
1.2.3研究现状综述和存在的问题5
第2章 长白山区概况及公路建设中的生态问题6
2.1长白山区自然地理概况6
2.1.1自然地理位置6
2.1.2气候特征8
2.1.3地形地貌特征8
2.1.4河流水系特征8
2.2长白山区土壤、植被景观9
2.2.1土壤类型特征9
2.2.2植被类型特征9
2.3主要人文特点分析10
2.3.1长白山区人文历史10
2.3.2独特的地域和少数民族风俗文化10
2.3.3长白山区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要素分析12
2.4吉林省长白山区公路建设概况12
2.4.1吉林省公路网现状和规划12
2.4.2吉林省不同地区公路网密度16
2.5长白山区公路现状调查与主要生态问题分析16
2.5.1长白山区公路现状调查16
2.5.2长白山区公路建设的生态问题分析17
2.6长白山区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评价20
2.6.1公路建设对路域植被影响20
2.6.2公路建设对水环境影响22
2.6.3长白山区公路建设对景观资源环境的影响24
2.6.4公路建设对野生动物的影响25
第3章 长白山区公路建设生态影响与恢复区划技术26
3.1区划目标与原则26
3.1.1目标26
3.1.2原则26
3.2区划等级系统及其划分依据27
3.3区划方法27
3.3.1指标选取27
3.3.2数据的收集28
3.3.3区划技术策略29
3.3.4生态敏感系数的构建30
3.4公路建设生态影响与恢复区划分区32
3.5生态影响区分区特征33
3.5.1长白山中高山强侵蚀动力大区Ⅰ区(22619km2)33
3.5.2吉林—柳河—延边低山丘陵弱侵蚀动力大区Ⅱ区(84820km2)34
3.6主要生态影响和恢复对策建议35
3.6.1分区主要生态影响35
3.6.2分区主要生态影响恢复对策分析36
3.6.3分区公路建设植物生态恢复模式建议37
第4章 长白山区公路建设生态恢复的乡土植物筛选43
4.1长白山区植物区系特征43
4.1.1植被垂直分布带明显43
4.1.2植物种类比较丰富43
4.1.3优势现象比较明显44
4.1.4典型的温带分布,地理成分比较复杂45
4.1.5种的特有现象比较明显46
4.1.6植物区系的古老性46
4.1.7长白山区经济植物资源丰富46
4.2长白山生态恢复植物种类的调查47
4.3主要生态恢复植物的抗逆性评价49
4.3.1抗寒、抗旱、耐盐蚀能力评价50
4.3.2抗污染能力评价55
4.4适合该地区公路建设生态景观恢复的乡土植物56
4.4.1生态、景观恢复植物选择的要求56
4.4.2适合长白山区公路建设生态景观恢复的植物筛选57
4.5小结71
第5章 长白山区公路路域生态景观恢复关键技术72
5.1长白山区典型公路工程概况72
5.1.1吉林至延吉高速公路概况72
5.1.2沿线自然地理条件73
5.1.3穿越的生态影响区划75
5.2沿线生态恢复立地条件75
5.2.1沿线原生土壤植被调查分析75
5.2.2沿线代表性原生土壤理化特性78
5.3公路路域生态、景观恢复与再造关键技术对策82
5.3.1沿线生态、景观恢复与再造主要试验方案82
5.3.2公路景观规划设计技术83
5.3.3全风化岩、砂土坡面生态景观恢复技术89
5.3.4强风化岩质坡面生态恢复关键技术——沿线生态恢复难点93
5.3.5生态边沟关键技术110
5.3.6互通立交区、服务区等景观建造关键技术(天岗、蛟河、黄泥河互通)111
5.3.7砌石挡墙等圬工体景观再造关键技术——沿线生态恢复难点115
5.3.8沿线山野花和彩叶植物打造特色景观技术116
5.3.9植物软防护技术117
5.3.10倒木防护技术118
5.4组合式柔性排水边沟的开发和试验应用119
5.4.1组合式柔性排水边沟技术特点119
5.4.2组合式柔性排水边沟技术的开发120
5.4.3试验应用及施工工艺122
5.4.4后期观测分析122
5.5长白山区公路施工期间生态环保技术要求123
5.5.1注意对沿线植被生态系统的保护124
5.5.2减少对沿线动、植物生存环境的影响126
5.5.3防止对水环境的污染126
5.5.4建立健全工程环境监理制度127
第6章 客土喷播生态恢复工程效果评估及质量验收评价标准128
6.1工程验收时段的划分128
6.2生态景观恢复工程检验与评估128
6.2.1生态景观恢复工程的设计目标128
6.2.2生态景观恢复工程效果评估129
6.3公路坡面客土喷播生态景观恢复工程验收评定标准132
6.3.1初步验收标准133
6.3.2交工验收标准133
6.4实体试验工程效果评价134
第7章 长白山区公路建设景观设计及生态景观恢复模式136
7.1长白山区公路建设景观设计理论136
7.2长白山区公路建设景观设计方法137
7.2.1公路景观设计方法137
7.2.2长白山区公路景观的设计方法138
7.3长白山区公路建设生态景观保护和恢复技术模式140
7.3.1分区生态保护和恢复模式140
7.3.2不同景观类型路段生态、景观保护方法和恢复模式141
7.3.3不同部位生态恢复模式和植物种类配置154
第8章 生态景观恢复工程效益分析160
8.1直接经济效益分析160
8.1.1全风化砂边坡生态防护经济效益分析160
8.1.2机械喷播坡面生态恢复工程经济效益分析160
8.1.3组合式柔性边沟工程经济效益分析161
8.2间接经济效益分析161
8.2.1减少后期圬工体养护维修费用161
8.2.2提高行车安全,减少交通事故损失162
8.2.3美化路容路貌,带来经济效益162
8.3环境、社会效益分析162
8.3.1加快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162
8.3.2生态型防护降低行车噪声162
8.3.3植物防护体系净化环境效益162
8.3.4促进生态省建设带来社会效益163
8.3.5保护东北地区的生态屏障带来环境效应163
第9章 主要结论与创新164
9.1主要结论164
9.2创新点167
参考文献168
索引170
热门推荐
- 1737650.html
- 222633.html
- 644947.html
- 824258.html
- 572071.html
- 245309.html
- 3455457.html
- 2300643.html
- 1239869.html
- 69587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305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1578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2197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4911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3221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7168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7274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639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6765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566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