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宏观经济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宏观经济学
  • 何伟军,曾宇平主编 著
  • 出版社: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7086609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368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383页
  • 主题词:宏观经济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宏观经济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宏观经济学导论1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基本概念2

一、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2

二、名义价值与实际价值3

三、GDP核算方法3

四、国民产出的四个主要指标4

五、总需求与总供给5

第二节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内容6

一、国民收入的决定6

二、通货膨胀与失业6

三、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7

四、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7

五、宏观经济政策7

第三节 宏观经济学研究方法7

一、实证分析方法与规范分析方法7

二、流量与存量分析8

三、均衡分析方法8

四、静态、比较静态和动态分析方法9

五、即期分析和跨时期分析的方法9

六、总量分析9

七、宏观经济模型分析10

第四节 宏观经济学基本框架10

一、简单经济的情况10

二、两部门经济流程——考虑漏出与注入11

三、包括政府部门的情况12

四、包括国外部门的情况13

第二章 宏观经济的绩效衡量与景气15

第一节 国内生产总值的衡量16

一、经济活动的价值循环与核算体系16

二、国内生产总值的衡量方法31

三、实际GDP与名义GDP41

第二节 储蓄与财富的衡量43

一、国民储蓄的衡量43

二、私人储蓄的用途44

三、财富的衡量45

四、储蓄与财富的相关性46

第三节 生活费用的衡量47

一、消费价格指数47

二、CPI与GDP平减指数48

三、CPI的构成48

第四节 就业的衡量50

一、美国的就业统计50

二、中国的就业统计51

三、就业趋势指数54

第五节 宏观经济运行景气的衡量56

一、景气动向指数56

二、分类指数66

本章小结71

本章思考题72

第三章 经济增长75

第一节 经济增长理论概述77

一、经济增长理论源流77

二、经济增长的源泉82

第二节 索洛经济增长模型83

一、产品的供求84

二、产品的需求与消费函数85

三、资本存量的增长与稳定状态85

四、储蓄与经济增长86

五、资本积累的黄金律87

六、索洛模型中的技术进步93

第三节 内生增长模型95

一、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简述97

二、内生增长理论的现代发展102

第四节 零增长理论103

一、零增长概述103

二、中国零增长台阶105

第五节 系统资源约束理论106

一、系统资源约束理论的核心内容107

二、“逻辑蒂克曲线”的经济学内涵107

本章小结112

第四章 失业115

第一节 失业概述119

第二节 失业原因126

一、摩擦性失业原因126

二、结构性失业原因127

三、周期性失业原因133

四、季节性失业原因133

五、失业原因的工资刚性解释134

第三节 失业的影响136

一、失业的社会影响137

二、失业的经济影响140

三、失业对政治的影响142

第四节 失业治理149

一、对摩擦性失业的治理149

二、对结构性失业的治理151

三、季节性失业的治理151

四、周期性失业的治理151

本章小结158

第五章 货币与通货膨胀160

第一节 货币的概念160

一、货币的职能160

二、货币的类型161

三、贷币数量162

第二节 货币数量论163

一、数量方程式163

二、货币供给与通货膨胀165

三、铸币税166

第三节 通货膨胀与利率166

一、实际和名义利率166

二、事前和事后利率167

三、名义利率与货币需求168

第四节 通货膨胀的社会成本169

一、预期到的通货膨胀169

二、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170

第五节 超级通货膨胀171

一、超级通货膨胀的成因171

二、超级通货膨胀的成本172

本章小结177

第六章 总需求与总供给179

第一节 概述179

一、总需求曲线179

二、总供给曲线181

三、总需求冲击184

四、总供给冲击184

第二节 IS—LM模型185

一、国民收入的决定185

二、利率的决定187

三、IS—LM模型190

四、宏观经济政策193

第三节 总供给理论198

一、总供给模型198

二、菲利普斯曲线208

本章小结214

第七章 消费理论215

第一节 凯恩斯消费理论215

第二节 跨期选择理论220

一、跨期选择约束221

二、消费者偏好223

三、跨期消费均衡224

四、收入和利率变动的影响224

五、流动性约束226

本章小结228

第八章 汇率与汇率危机229

第一节 汇率定义及作用229

一、名义汇率229

二、实际汇率232

三、汇率的购买力评价233

四、汇率的种类235

五、汇率的作用238

第二节 汇率的决定241

一、弹性汇率体制下的汇率决定241

二、固定汇率体制下汇率的决定245

三、汇率的调整248

第三节 汇率制度251

一、固定汇率制度251

二、浮动汇率制度256

三、货币同盟——欧元258

第四节 汇率危机258

一、汇率历史及强势货币的演变259

二、汇率危机的实质262

三、汇率危机的主要原因264

四、汇率危机风险的防范268

五、汇率危机爆发后的应对271

六、汇率危机理论解释274

七、美元危机278

八、欧洲货币体系危机286

九、东南亚货币金融危机288

本章小结289

本章思考题290

第九章 开放经济中的均衡与经济周期传导291

第一节 开放经济的均衡292

一、产品市场的均衡292

二、金融市场的均衡293

第二节 开放经济的IS—LM模型296

一、开放经济中的IS曲线和LM曲线296

二、IS曲线移动的影响因素298

三、开放经济的短期政策效应302

第三节 经济周期的传导304

一、固定汇率体制下的政策影响传导304

二、浮动汇率体制下的政策影响及传导312

本章小结323

本章思考题324

第十章 经济学的主要流派326

第一节 古典经济学的诞生与发展326

一、重商主义326

二、重农主义328

三、古典主义330

四、边际效用学派与边际革命331

五、经济学的第一次综合334

第二节 凯恩斯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产生334

一、凯恩斯的经济理论335

二、凯恩斯的政策主张338

第三节 现代经济学的发展340

一、新古典主义340

二、新凯恩斯经济学340

三、新古典综合派343

四、新剑桥学派345

五、货币主义347

六、供给学派349

七、理性预期学派352

八、发展经济学354

第四节 近三十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理论成果简介355

一、197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威廉·阿瑟·刘易斯和西奥多·舒尔茨355

二、198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劳伦斯·罗·克莱因356

三、198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詹姆斯·托宾356

四、198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乔治·斯蒂格勒356

五、198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拉尔·德布鲁357

六、198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理查德·约翰·斯通357

七、198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弗兰科·莫迪利安尼357

八、198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詹姆斯·麦吉尔·布坎南358

九、198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索洛358

十、198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莫里斯·阿莱斯358

十一、198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特里夫·哈维默359

十二、199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威廉·夏普、默顿·米勒、哈里·马科维茨359

十三、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纳德·哈里·科斯360

十四、199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加里·S.贝克尔360

十五、199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道格拉斯·诺斯、罗伯特·福格尔360

十六、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翰·福布斯·纳什、约翰·海萨尼、莱因哈德·泽尔腾361

十七、199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卢卡斯361

十八、199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詹姆斯·莫里斯、威廉·维克瑞362

十九、199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迈伦·斯科尔斯、罗伯特·默顿362

二十、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马蒂亚·森362

二十一、199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蒙代尔363

二十二、200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詹姆斯·赫克曼、丹尼尔·麦克法登363

二十三、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乔治·阿克洛夫、迈克尔·斯彭塞、约瑟夫·斯蒂格利茨363

二十四、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丹尼尔·卡尼曼、弗农·史密斯364

二十五、200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恩格尔、克莱夫·格兰杰365

二十六、200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芬恩·基德兰德、爱德华·普雷斯科特365

二十七、200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奥曼、托马斯·谢林366

二十八、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埃德蒙·费尔普斯366

二十九、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菜昂尼德·赫维奇、埃里克·马斯金、罗杰·迈尔森366

三十、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克鲁格曼367

三十一、200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奥利弗·威廉姆森36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