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普通数码影像量测应用方法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李浩,杨彪,陈新玺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388551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196页
- 文件大小:34MB
- 文件页数:206页
- 主题词:数字照相机-应用-普通测量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普通数码影像量测应用方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近景摄影测量技术1
1.2数码影像的工程量测应用现状2
1.3数码影像量测应用技术的发展前景5
第2章 普通数码相机及其构像特性8
2.1构像几何畸变差的特性9
2.2构像畸变差的表示及校正效果12
2.2.1常用的径、切向畸变差模型12
2.2.2模型中添加仿射畸变的不良影响15
2.2.3 k1项作用的讨论18
2.3普通数码相机内方位的稳定性19
第3章 三维控制的相机量测化检校方法21
3.1三维控制场及其建立21
3.2三维光线束检校方法24
3.2.1检校参数的整体解算24
3.2.2 BCT方法实验精度分析29
3.3 PTR检校方法31
3.3.1关于二维控制场32
3.3.2畸变系数的解算32
3.3.3内方位元素的解算及精度估计35
3.3.4 PTR方法实验精度分析36
3.3.5相机量测化检校的适用性评价40
第4章 平面控制检校的参数相关性分析42
4.1平面控制场的建立42
4.2平面控制相机检校存在的问题43
4.3平面控制单像片检校的相关性分析44
4.3.1 Zs与f相关性44
4.3.2 Xs、Ys与x0、y0相关性分析46
4.4平面控制多像片检校的相关性分析49
4.5参数相关性模拟分析50
4.5.1方位元素之间相关性度量50
4.5.2单片参数相关性模拟分析50
4.5.3多片参数相关性模拟分析51
4.5.4拍摄方式影响相关性的模拟分析51
第5章 平面控制的相机量测参数分步检校方法56
5.1基于平面线特征的畸变及像主点检校56
5.1.1直线参数的确定56
5.1.2畸变系数检校58
5.1.3像主点位置检校59
5.2相机主距的检校60
5.2.1主距检校的影像获取方式60
5.2.2主距检校原理61
5.2.3投影中心Xs、Ys的确定62
5.2.4主距f及?、ω、κ的解算63
5.3 SSC方法实验精度分析66
5.3.1实验数据的获取66
5.3.2实验结果的解算68
5.3.3畸变系数检校的质量分析69
5.3.4内方位元素解算的稳定性测试73
5.3.5检校结果的量测应用精度74
第6章 直线约束的平面控制光线束检校方法76
6.1 LBC方法检校原理76
6.2 LBC方法的未知数初值计算78
6.2.1畸变系数及内方位元素初值计算78
6.2.2外方位元素初值计算79
6.3 LBC拍摄方式及算法流程81
6.4 LBC方法实验精度分析82
6.4.1实验数据的获取82
6.4.2检校实验结果83
6.4.3畸变系数检校的质量分析84
6.4.4检校结果的量测应用精度86
6.5 LBC与通常平面光束法检校的比较87
第7章 相机不同检校方法的比较与分析90
7.1 PTR与三维光束法检校的对比90
7.2两种新的平面控制检校算法的特性92
7.2.1畸变系数检校精度比较92
7.2.2检校结果的应用精度比较94
7.2.3检校结果的其他比较95
第8章 数码影像量测基本算法解析97
8.1数码影像单像后交-多片前交算法97
8.1.1单像空间后方交会的初值估算方法97
8.1.2空间后方交会及前方交会解算100
8.1.3数码影像空间后交的精度分析102
8.1.4多片前交的精度及可靠性103
8.2数码影像的相对定向107
8.2.1相对定向迭代解法及初值确定107
8.2.2相对定向直接解法109
8.2.3数码影像相对定向精度分析110
8.3普通数码影像的DLT算法特性114
8.3.1 DLT算法的广义解析114
8.3.2精化畸变差改正模型对DLT的影响117
8.3.3附加制约条件对DLT解算的作用117
第9章 数码影像区域网光束法119
9.1数码影像区域网光束法及其算法特性119
9.1.1区域网光束法概述119
9.1.2虚拟观测方程构建对计算的影响121
9.1.3内方位已知/未知处理的光束法适用性124
9.1.4构像畸变系数的组合效应125
9.1.5畸变差预先校正对光束法精度的影响126
9.1.6实时对焦(变主距)光束法的适用条件129
9.1.7多基线对提高光束法精度的作用130
9.1.8稀疏控制下光束法处理的若干问题131
9.2光束法与单像后交-多片前交的比较134
9.2.1两种算法的实施特点134
9.2.2两种算法实验精度分析135
9.3近景影像的自由网光束法探讨136
9.3.1自由网平差的一般解法136
9.3.2近景影像自由网拟稳平差139
9.3.3改进的基于赫尔默特方差估计的自由网平差141
第10章 数码影像的立体匹配方法145
10.1同名核线影像的生成145
10.1.1连续法相对定向的核线模型145
10.1.2直接法相对定向的核线模型147
10.2普通数码影像的同名核线误差147
10.3随点生成短核线匹配策略148
10.4种子点约束的概率松弛匹配方法150
10.4.1基于种子点的搜索策略150
10.4.2松弛法匹配的概率更新151
10.4.3种子点约束的概率松弛匹配151
10.5虚拟核面的多基线影像立体匹配方法153
10.5.1多基线立体匹配常用方法153
10.5.2虚拟核面的多基线立体匹配154
第11章 数码影像量测工程应用的若干问题159
11.1近景影像技术的工程适用条件159
11.1.1拍摄成像适用条件159
11.1.2数据处理设备和方法适用条件160
11.1.3成果类型及精度适用条件161
11.2近景影像的拍摄方式163
11.2.1单像对影像拍摄方式163
11.2.2多基线影像拍摄方式165
11.2.3像方控制影像拍摄方式166
11.3数码影像量测常见问题解决方案168
第12章 普通数码影像量测应用实例171
12.1高山峡谷数码影像测绘系统171
12.1.1系统结构及数据处理流程171
12.1.2系统及其方法特点172
12.1.3系统应用实例173
12.2基于数码影像的地质工程三维建模177
12.2.1数码影像工程地质编录技术177
12.2.2边坡地质工程影像三维建模188
12.2.3硐室地质工程影像三维建模192
主要参考文献196
热门推荐
- 2688570.html
- 2479202.html
- 133667.html
- 2224772.html
- 2961139.html
- 651213.html
- 277297.html
- 396603.html
- 1447967.html
- 34556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1407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1151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3109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1801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0665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2478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4085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8482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316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49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