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辽宁省水资源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辽宁省水资源
  • 仲刚主编;辽宁省水利厅编 著
  • 出版社: 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53814594X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541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558页
  • 主题词:水资源-评价-辽宁省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辽宁省水资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概况1

1.1 地理位置1

1.2 气候特征1

1.3 地形地貌1

1.4 土壤植被2

1.5 地质概况3

1.6 河流水系4

1.8 社会经济6

1.7 行政区划6

1.9 水利工程8

1.10 水资源评价分区8

第2章 主要水文要素特征10

2.1 降水10

2.1.1 降水基本资料的选用与审查10

2.1.2 降水资料插补延长10

2.1.3 系列代表性分析11

2.1.5 年降水量等值线图的绘制及合理性检查13

2.1.4 水文统计参数的分析确定13

2.1.6 降水的地区分布14

2.1.7 降水量的多年变化14

2.1.8 降水量的年内分配16

2.2 径流17

2.2.1 径流资料的选用与审查17

2.2.2 径流资料的插补延长18

2.2.3 径流还原计算18

2.2.4 径流统计参数确定19

2.2.5 多年平均径流等值线图的绘制及合理性检查19

2.2.6 年径流的地区分布20

2.2.7 年径流的多年变化20

2.2.8 年径流的年内分配22

2.3 蒸发23

2.3.1 水面蒸发23

2.3.2 干旱指数24

2.3.3 陆地蒸发量25

2.3.4 降水、蒸发、径流水平衡三要素的综合平衡26

2.4 悬移质泥沙26

2.4.1 资料的选用与审查26

2.4.2 河流含沙量的分布27

2.4.3 主要江河输沙量27

2.4.4 输沙模数的地区分布28

2.5 河流水化学28

2.5.2 河流水化学特征的地区分布29

2.5.1 河流水化学特征29

2.5.3 河流离子径流量31

2.5.4 水化学成分的年内、年际变化33

2.6 地下水化学特征33

2.6.1 地下水化学类型评价方法33

2.6.2 地下水水化学类型评价结果34

2.6.3 矿化度、总硬度、pH分布35

2.6.4 铁、锰分布37

3.2 分区年降水量39

第3章 降水量39

3.1 分区年降水量计算39

3.3 降水量多年变化分析40

第4章 地表水资源量43

4.1 分区地表水资源量43

4.1.1 分区地表水资源量计算方法43

4.1.2 分区地表水资源量的合理性分析与检查43

4.1.3 分区地表水资源量及分布44

4.1.4 地表水资源量变化分析47

4.2 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49

4.2.1 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的基本概念49

4.2.2 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的计算方法49

4.2.3 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51

4.3 出、入境及入海水量估算52

4.3.1 估算方法52

4.3.5 入海水量估算53

4.3.4 入国际界河水量估算53

4.3.3 出境水量估算53

4.3.2 入境水量估算53

第5章 地下水资源量54

5.1 区域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54

5.1.1 地质构造及地形地貌54

5.1.2 地层及岩性55

5.1.3 区域水文地质条件56

5.2 地下水资源量评价分区58

5.3 地下水资源量的评价对象及评价方法60

5.4 平原区总补给量与地下水资源量60

5.4.1 平原区计算参数的分析确定60

5.4.2 平原区地下水各项补给量计算65

5.4.3 中部平原区地下水均衡分析67

5.4.4 平原区地下水总补给量及地下水资源量71

5.5 山丘区总排泄量及地下水资源量73

5.5.1 山丘区分项排泄量及计算方法73

5.5.2 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76

5.6 全省地下水资源量79

5.6.1 地下水资源量的计算79

5.6.2 全省地下水资源量及分布79

5.6.3 地下水资源量变化分析82

5.7 山丘区小型河谷平原地下水资源量83

5.7.1 山丘区小型河谷平原地下水资源量的计算83

5.7.2 山丘区小型河谷平原地下水资源量83

5.8 地下水可开采量83

5.8.1 平原区地下水可开采量的计算85

5.8.2 山丘区地下水可开采量的估算86

5.8.3 全省地下水可开采量及其分布86

第6章 水资源总量89

6.1 水资源总量计算方法89

6.1.1 山丘区降水入渗补给量与河川基流量系列计算89

6.2.2 水资源总量分布90

6.2.1 水资源总量90

6.2 全省水资源总量及其分布90

6.1.2 平原区降水入渗补给量及形成的河道排泄量系列计算90

6.3 全省水资源总量的多年变化95

6.4 全省水资源可利用总量96

第7章 水资源开发利用97

7.1 供水基础设施概况97

7.1.1 供水基础设施的分类及工程规模界定97

7.1.3 大中型供水工程分布情况98

7.1.2 供水工程现状98

7.2 供水量99

7.2.1 供水量调查统计方法99

7.2.2 1991~2000年供水量100

7.3 用水量103

7.3.1 用水量调查统计方法103

7.3.2 1991~2000年用水量分析104

7.3.3 用水量趋势分析107

7.4.2 1991~2000年用水消耗量统计分析109

7.4 用水消耗量109

7.4.1 用水消耗量统计分析方法109

7.5 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112

7.5.1 近10年用水量与同步期资源量比值112

7.5.2 近10年用水量与多年平均资源量(1956~2000年)比值115

第8章 地表水资源质量117

8.1 污染源调查与评价117

8.1.1 点污染源及排污现状117

8.1.2 点源废污水入河量119

8.1.3 面污染源122

8.2 地表水现状水质124

8.2.1 评价依据124

8.2.2 评价方法125

8.2.3 河流现状水质127

8.2.4 水库现状水质132

8.2.5 水质变化趋势分析136

8.3.1 评价范围、项目、标准及方法142

8.3.2 主要地表水供水水源地水质状况142

8.3 地表水供水水源地水质142

8.4 地表水供水水质145

8.5 水功能区划及水质达标分析148

8.5.1 区划依据与标准148

8.5.2 区划的范围与原则148

8.5.3 区划的分级、分类149

8.5.4 区划结果150

8.5.5 水功能区水质达标分析150

第9章 地下水水资源质量152

9.1 评价依据、参数与方法152

9.1.1 评价依据152

9.1.2 评价参数152

9.1.3 评价方法152

9.2 地下水现状水质153

9.2.1 全省地下水水质概况153

9.2.2 水资源三级区地下水水质概况154

9.2.3 各市地下水水质概况156

9.3 地下水污染分析158

9.3.1 铁、锰不参加评价时的全省地下水水质158

9.3.2 铁、锰不参加评价时水资源三级区地下水水质159

9.3.3 铁、锰不参加评价时各市地下水水质160

9.4 地下水水质变化趋势163

9.5 主要城市供水水源地水质165

9.6 不同水质的地下水资源量166

9.6.1 全省总体情况166

9.6.2 山丘区、平原区不同水质地下水资源量167

9.7 地下水供水水质170

第10章 基本结论与建议171

10.1 基本结论171

10.1.1 水资源严重短缺171

10.1.2 水污染严重172

10.1.3 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已经很高173

10.2.1 在水资源开发的同时,加大对水资源需求的管理174

10.2 建议174

10.1.4 水资源供需矛盾仍十分突出174

10.2.2 以最大的努力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与效益175

10.2.3 下更大的决心治污176

10.2.4 确定合理的水价和建立科学的水价管理机制177

10.2.5 健全法制和改善行政管理体系177

10.2.6 加强水资源监测和水资源研究178

附表180

附表1-1 辽宁省主要河流情况表180

附表1-2 辽宁省流域水资源分区184

附表1-3 辽宁省行政水资源评价分区186

附表1-4 辽宁省水资源评价分区188

附表2-1 辽宁省选用雨量站年降水量特征值(1956~2000年系列)196

附表2-2 辽宁省雨量代表站典型年及多年平均降水量月分配206

附表2-3 辽宁省选用水文站天然年径流量特征值(1956~2000年系列)217

附表2-4 辽宁省径流代表站典型年及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月分量220

附表2-5 辽宁省蒸发代表站1980~2000年平均水面蒸发量月分配237

附表2-6 辽宁省水面蒸发量折算系数表239

附表2-7 辽宁省主要河流泥沙站实测含沙量与输沙量240

附表2-8 水化学特征表246

附表2-9 年平均矿化度、总硬度年际变化统计表248

附表2-10 河流多年平均离子径流量、离子径流模数表250

附表2-11 辽宁省地下水水化学类型统计结果表251

附表3-1 辽宁省流域分区年降水量特征值257

附表3-2 辽宁省行政分区年降水量特征值262

附表4-1 辽宁省各评价分区降水量和天然径流量(地表水资源量)1956~2000年平均值272

附表4-2 辽宁省流域分区天然年径流量(地表水资源)特征值279

附表4-3 辽宁省行政分区天然年径流量(地表水资源)特征值284

附表4-4 辽宁省出入国境水量及入海水量294

附表4-5 辽宁省出入省境水量294

附表5-1 辽宁省地下水资源评价类型区分区面积295

附表5-2 辽宁省平原区多年平均浅层地下水(矿化度M≤2g/L)补给量和排泄量303

附表5-3 辽宁省山丘区多年平均浅层地下水(矿化度M≤1g/L)排泄量309

附表5-4 辽宁省多年平均浅层地下水(矿化度M≤2g/L)资源量316

附表5-5 辽宁省山间河谷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325

附表5-6 辽宁省多年平均浅层地下水(矿化度M≤2g/L)可开采量329

附表6-1 辽宁省各评价分区水资源总量1956~2000年均值337

附表6-2 辽宁省流域四级区水资源总量特征值345

附表6-3 辽宁省行政分区水资源总量特征值350

附表7-1 2000年辽宁省地表水供水基础设施调查统计表360

附表7-2 2000年辽宁省地下水供水基础设施调查统计表369

附表7-3 辽宁省1991~2000年流域分区供水量371

附表7-4 辽宁省1991~2000年行政分区供水量373

附表7-5 辽宁省2000年流域分区供水量374

附表7-6 辽宁省2000年行政分区供水量376

附表7-7 辽宁省1991~2000年流域分区用水量377

附表7-8 辽宁省1991~2000年行政分区用水量380

附表7-9 辽宁省2000年流域分区用水量381

附表7-10 辽宁省2000年行政分区用水量384

附表7-11 辽宁省1991~2000年流域分区耗水量385

附表7-12 辽宁省1991~2000年行政分区耗水量388

附表7-13 辽宁省2000年流域分区耗水量389

附表7-14 辽宁省2000年行政分区耗水量392

附表8-1 辽宁省主要河流水质状况统计表393

附表8-2 各市地表水供水水质状况表442

附表8-3 辽宁省水功能区水质分析成果统计表443

附表9-1 辽宁省地下水水质现状统计结果表465

附表9-2 辽宁省铁锰不参与评价地下水水质现状统计结果表471

附表9-3 辽宁省不同水质地下水资源量统计结果表477

附表9-4 辽宁省地下水供水水质评价表482

附图487

附图1-1 辽宁省水资源分区与行政分区图489

附图2-1 辽宁省选用水文站雨量站分布图491

附图2-2 辽宁省选用蒸发站分布图492

附图2-3 辽宁省选用泥沙站分布图493

附图2-4 辽宁省1956~2000年平均年降水量等值线图495

附图2-5 辽宁省1980~2000年平均年降水量等值线图497

附图2-6 辽宁省1956~2000年降水量变差系数Cv等值线图498

附图2-7 辽宁省1956~2000年平均连续四个月降水占全年降水百分率图499

附图2-8 辽宁省1956~2000年平均年径流深等值线图501

附图2-9 辽宁省1956~2000年径流量变差系数Cv等值线图502

附图2-10 辽宁省1956~2000年平均年径流系数等值线图503

附图2-11 辽宁省1956~2000年平均连续四个月径流占全年径流百分率图504

附图2-12 辽宁省1956~2000年平均年水面蒸发量(20mm口径)等值线图505

附图2-13 辽宁省1980~2000年平均年水面蒸发量(20mm口径)等值线图506

附图2-14 辽宁省1956~2000年平均年水面蒸发量(E601)等值线图507

附图2-15 辽宁省1980~2000年平均年水面蒸发量(E601)等值线图508

附图2-16 辽宁省1956~2000年平均干旱指数等值线图509

附图2-17 辽宁省1980~2000年平均干旱指数等值线图510

附图2-18 辽宁省1956~2000年平均年陆地蒸发量等值线图511

附图2-19 辽宁省1956~2000年悬移质平均年输沙模数分区图512

附图2-20 辽宁省1956~2000年平均年含沙量分布图513

附图2-21 辽宁省地表水矿化度分布图514

附图2-22 辽宁省地表水总硬度分布图515

附图2-23 辽宁省地表水水化学类型图516

附图2-24 辽宁省地表水离子径流模数图517

附图2-25 辽宁省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图519

附图2-26 辽宁省地下水矿化度分布图520

附图2-27 辽宁省地下水总硬度分布图521

附图2-28 辽宁省地下水pH值分布图522

附图2-29 辽宁省地下水铁分布图523

附图2-30 辽宁省地下水锰分布图524

附图5-1 辽宁省地下水资源量评价类型区分布图525

附图5-2 辽宁省多年平均降水入渗补给量模数分区图527

附图5-3 辽宁省平原区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模数分区图528

附图5-4 辽宁省平原区多年平均地下水总补给量模数分区图529

附图5-5 辽宁省平原区多年平均浅层地下水可开采量模数分区图530

附图7-1 辽宁省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分区图531

附图7-2 辽宁省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分区图532

附图7-3 辽宁省水资源总量利用消耗程度分区图533

附图8-1 辽宁省全年地表水水质类别图535

附图8-2 辽宁省汛期地表水水质类别图537

附图8-3 辽宁省非汛期地表水水质类别图539

附图9-1 辽宁省地下水水质类别图54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