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黑龙江教育史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黑龙江教育史
  • 姜树卿,单雪丽主编 著
  • 出版社: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 ISBN:7207055455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1135页
  • 文件大小:193MB
  • 文件页数:120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黑龙江教育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隋唐以前的黑龙江教育1

第一节 黑龙江原始教育的起源及远古石器时代的原始教育2

第二节 隋唐以前黑龙江各民族的生产劳动教育10

一、原始手工技能教育10

二、渔猎业及畜牧业的教育19

三、原始农业的教育24

第三节 隋唐以前黑龙江各民族的社会生活教育27

一、社会公德及婚姻家庭教育27

二、生活习惯教育32

三、礼俗教育42

第二章 隋唐时期的黑龙江教育47

第一节 渤海国教育发展的背景及教育制度的建立48

一、粟末靺鞨的兴起48

二、渤海国的建立和发展51

三、唐王朝对渤海国的影响54

四、渤海国教育制度的确立57

第二节 教育机构及教育形式60

一、教育管理机构60

二、教育形式62

第三节 教育宗旨与教育内容73

一、教育宗旨73

二、教育内容75

第四节 渤海国教育的影响87

一、促进社会进步87

二、推动经济的发展与繁荣90

三、加速了文化的发展94

第三章 辽金元明时期的黑龙江教育98

第一节 辽代黑龙江教育98

一、辽(契丹)政权对黑龙江的管理与当时的境内民族98

二、辽政权的文化教育政策100

三、东丹国南迁与忽汗河流域教育的毁灭102

四、松花江、绰尔河流域教育的代兴103

第二节 金代的黑龙江教育111

一、金代在黑龙江地区的行政设置及境内少数民族111

二、金代的文教政策113

三、金初女真学的创立及向儒学教育转化过程中新旧两派的斗争116

四、金代黑龙江地区的中央官学与地方官学的创办121

五、宫廷教育与民间私学126

六、科举考试与黑龙江地区的金代进士130

七、金代黑龙江地区教育的特点和历史地位134

第三节 元代的黑龙江教育137

一、元代黑龙江地区地方行政建制与诸民族137

二、元代的文教政策和黑龙江地区的教育140

第四节 明代的黑龙江教育149

一、明朝对黑龙江地区的管理和当时境内各民族149

二、明代黑龙江地区教育的一般状况151

第四章 清代前中期的黑龙江教育156

第一节 清代前中期黑龙江教育发展的历史背景及概况157

一、封禁政策与清代前中期的黑龙江教育157

二、清代前中期黑龙江地区教育发展概况162

三、清代前中期黑龙江地区的教育制度171

第二节 清代的黑龙江官学174

一、满官学174

二、汉官学181

三、八旗义学183

四、教育思想与教育内容187

第三节 清代黑龙江地区的科举197

一、清代前中期黑龙江地区的科举197

二、清代后期黑龙江地区的科举199

第四节 清代前中期黑龙江地区的私学203

一、黑龙江私学的设置情况204

二、私塾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207

第五节 流人对发展黑龙江教育的重大贡献210

一、清代流人把中原汉族先进文化传播到黑龙江210

二、清代流人对发展黑龙江私学的巨大贡献212

三、为发展黑龙江教育作出突出贡献的流人214

第五章 鸦片战争后黑龙江教育的变化220

第一节 鸦片战争与黑龙江教育220

一、鸦片战争对黑龙江的影响220

二、边疆的危机与移民的迅增223

三、旧教育制度的延续226

第二节 教育的殖民化趋势233

一、列强势力向黑龙江的渗透233

二、传教士的殖民教育活动235

第三节 救亡图存与教育观念的转变239

一、洋务运动时期的黑龙江教育239

二、变法维新对黑龙江教育的影响244

三、拯救边疆危机及教育观念的更新248

第六章 清代末期的黑龙江教育255

第一节 清末新政与黑龙江教育的改革255

一、新政与黑龙江置省255

二、黑龙江教育行政与近代教育的起步258

三、旗学的衰落与旗人的实业教育260

四、学校教育的发展与成就262

第二节 中东铁路与沙俄的殖民教育269

一、中东铁路与黑龙江269

二、沙俄殖民教育的扩展273

三、争主权、反奴化的呼声274

第七章 民国初年的黑龙江教育278

第一节 民国初年的黑龙江教育278

一、新旧教育的变革与反复278

二、民初黑龙江教育行政的更新282

三、教育的迅速发展与成果284

四、林传甲与黑龙江教育304

第二节 东省特别行政区的教育308

一、东省特别行政区教育的形成与发展308

二、东省特别行政区的国人教育311

三、东省特别行政区的俄侨教育与管理318

四、东省特别行政区教育对全省教育的影响319

第八章 沦陷时期的黑龙江教育322

第一节 奴化教育方针322

一、实行“王道教育”方针阶段322

二、实行“皇道教育”方针阶段324

三、实行“神道教育”方针阶段326

第二节 奴化教育体制329

一、教育机构的建立329

二、人事制度332

三、协和会336

四、帝国教育会338

五、童子团340

第三节 教育制度340

一、沿用中国原有教育制度阶段340

二、推行“新学制”阶段345

三、实施战时教育制度阶段346

第四节 殖民地学校教育350

一、初等教育350

二、中等教育359

三、高等教育367

四、师范教育和职业教育376

五、留学生教育380

六、社会教育382

七、少数民族教育387

第五节 日本人教育396

一、领导体制396

二、教育方针397

三、学校教育397

第六节 教育界的抗日救亡斗争401

一、日伪当局的疯狂镇压401

二、抗日救亡运动403

三、流亡学生的抗日救国斗争409

四、抵制奴化教育的斗争411

五、东北抗联和抗日根据地的教育418

第九章 解放战争时期的黑龙江教育425

第一节 解放战争时期的黑龙江425

一、抗战胜利后东北地区的形势425

二、创建北满、西满根据地426

三、建设根据地,支援解放战争426

第二节 改造敌伪旧教育 建设新民主主义教育430

一、黑龙江地区日伪垮台前的教育基础430

二、东北解放区的教育方针和任务431

三、接管和改造敌伪旧教育432

四、贯彻事业发展方针,多种形式发展各类教育437

第三节 各类教育的发展状况441

一、初等教育441

二、中等教育443

三、高等教育449

第四节 进行政治启蒙教育 开展思想改造运动455

一、开展思想改造运动的必要性455

二、思想改造教育的基本内容和做法456

三、思想改造教育的成果及工作中出现的偏差463

四、贯彻《关于知识分子的决定》465

第五节 学校教育向新型正规化转变471

一、向新型正规化转变的必要性471

二、新型正规化教育的实施472

三、新型正规化教育成绩斐然478

第六节 开展冬学运动 发展成人教育480

一、轰轰烈烈的农村冬学运动480

二、城市职工与市民的文化政治教育487

第十章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黑龙江教育493

第一节 建立新中国教育体系493

一、贯彻执行新中国的教育方针494

二、坚持向工农开门的办学方针499

三、建立教育行政管理新体制506

四、建立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体制514

第二节 按苏联模式进行教育改革522

一、学习苏联教育经验523

二、初、中等学校学习苏联教育528

三、高等院校学习苏联教育541

四、参照苏联经验建立成人教育体系550

五、学习苏联对黑龙江教育的影响556

第三节 教师队伍的建设和教育成就560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师资提高工作560

二、教育事业取得显著成就570

第十一章 进行全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黑龙江教育577

第一节 “左”的思想对教育事业的影响577

一、教育领域的整风运动577

二、教育系统的反右派斗争580

三、反右派斗争造成的后果584

第二节 开展教育革命588

一、教育革命的指导思想590

二、教育革命的不良后果591

三、教育革命中的经验593

第三节 教育事业的调整596

一、贯彻“八字”方针,缩短战线,压缩规模596

二、贯彻《教育工作条例》,整顿教学秩序,提高教育质量598

三、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整顿教师队伍600

第四节 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601

一、教学改革601

二、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603

三、实施两种教育制度604

四、教育事业调整、改革后的格局605

第五节 各级各类教育的曲折发展608

一、基础教育608

二、高等教育615

三、职业技术教育616

四、成人教育623

五、少数民族教育627

六、特殊教育630

第十二章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黑龙江教育631

第一节 内乱的开始631

一、无政府主义泛滥631

二、复课闹革命638

三、清队扩大化643

第二节 影响深远、危害严重的“教育革命”644

一、“教育革命”的提出644

二、开展“教育革命”645

三、“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进驻学校655

四、知识青年上山下乡658

第三节 教育整顿和“四人帮”的倒行逆施662

一、教育领域的调整与“批林批孔”运动662

二、教育领域的整顿与“反击右倾翻案风”666

三、对“四人帮”的抵制和斗争668

第四节“文化大革命”对黑龙江教育事业的破坏和影响670

一、全面歪曲、篡改党的教育方针670

二、正规的学校教育从体制到内容遭到了严重破坏671

三、破坏了教育的整体布局672

四、摧残了教师队伍673

五、使人才培养断档674

第十三章 黑龙江教育领域的拨乱反正675

第一节 肃清教育领域中极“左”思想的影响675

一、揭发批判“四人帮”在教育领域中的罪行675

二、肃清“四人帮”在教育领域中的影响680

三、落实知识分子政策687

第二节 教育事业的调整691

一、恢复、整顿学校秋序692

二、全面贯彻《条例》,实现教育工作的重点转移697

第三节 确立教育在“四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708

一、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709

二、采取得力措施,加强教育战略地位的落实713

三、加强立法,使教育走上法治的轨道729

第十四章 改革开放时期黑龙江教育的改革与实验737

第一节 教育体制改革737

一、改革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737

二、优化教育结构756

第二节 教育投资体制改革766

一、教育投资体制改革的进程766

二、增加教育投入772

第三节 教育综合改革与实验780

一、农村和城市教育综合改革781

二、实行“三教统筹”和农(经)科教结合799

三、“燎原计划”的实施808

第四节 教育科学研究817

一、教育科研体系的建立与发展818

二、教育科研的管理不断完善833

三、教育科研活动及成果839

四、教育科研成果的载体851

第十五章 改革开放时期黑龙江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师范教育857

第一节 建立教师队伍的管理机制857

一、改革开放初期黑龙江省教师队伍状况857

二、提高教师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859

三、建立教师队伍管理机制866

第二节 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879

一、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880

二、进行师德建设883

三、建立教师继续教育机制889

四、开展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914

第三节 师范教育的改革与发展921

一、完善师范教育体系921

二、中等师范教育的改革与发展926

三、高等师范教育的改革与发展931

四、教师进修院校的改革与发展936

第十六章 改革开放时期黑龙江各级各类教育的改革与发展937

第一节 基础教育937

一、事业发展937

二、实行普及义务教育948

三、普通高中教育的改革与发展961

四、幼儿教育的改革与发展971

五、特殊教育的改革与发展978

六、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992

七、深化教育教学改革1010

八、转变教育观念,实施素质教育1019

第二节 职业技术教育1024

一、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概况1024

二、改革职业技术教育办学体制1037

三、教学改革工作1039

四、师资队伍建设1045

五、招生、就业1047

第三节 高等教育1050

一、高等教育由“乱”到“治”,走向改革开放1050

二、深化教育体制改革,高等教育发展迅速1064

第四节 成人教育1082

一、成人教育的发展1082

二、成人教育管理体制与教育体系的构建1100

三、职工教育和农民教育取得新成绩1106

第五节 少数民族教育1116

一、落实民族政策,恢复和发展民族教育1116

二、强化基础教育,提高质量和效益1119

三、优化教育结构,发展职业技术教育1123

四、少数民族教育形成了网络与体系1125

五、制定地方法规,实行依法治教1126

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1127

七、巩固提高“普九”成果,全面实施素质教育1130

后记113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