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社会经济形态大变革 基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新发展观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社会经济形态大变革 基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新发展观
  • 颜鹏飞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05880931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38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367页
  • 主题词:社会发展-研究-中国;经济发展-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社会经济形态大变革 基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新发展观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社会经济形态一般原理的新探讨1

第一节 社会经济形态诸范畴的界定1

一、社会经济结构、社会生产方式、生产的社会形式与社会经济形态的比较2

二、社会形态、社会机体、社会要素形态与社会经济形态的比较3

三、社会经济形态的架构5

四、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社会经济形态具体形式或发展形式8

第二节 新发展观和社会经济形态的演进路径10

一、19世纪50年代马克思的新发展观10

二、19世纪70~80年代马克思的新发展观18

三、广义的新发展观的精髓——马克思痕迹和残余论的哲学来源21

四、19世纪90年代恩格斯关于新发展观的表述29

五、社会经济形态的两组演进路径33

六、广义政治经济学41

第三节 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经济基本形态的学说43

一、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43

二、需要结合新的实际丰富和发展的理论判断46

三、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的理解48

四、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50

第二章 马克思未来社会经济形态理论新探51

第一节 对两种过渡起点的深层次思考53

一、单起点论:以西欧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作为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出发点54

二、双起点论:一切都取决于它所处的历史环境55

第二节 关于过渡时期的理论60

一、过渡时期的经济特征和任务61

二、过渡时期的经济政策64

第三节 共产主义两阶段理论66

一、从《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草稿)》到《哥达纲领批判》66

二、关于全面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探讨68

三、关于社会劳动时间的节约、分配或调节规律的探讨71

四、未来新社会所有制应有多种过渡形式77

第四节 中国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的历史定位78

一、迄今流行的“社会主义社会”用语不能与马克思所讲的“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相混淆78

二、中国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的历史定位和理论抉择体现了关于社会主义过渡和发展道路的一般性和特殊性的对立统一81

三、中国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在世界历史和共产主义运动的总进程中的历史定位82

第三章 中国历史上诸种社会经济形态的特征86

第一节 中国社会经济形态的历史特征87

一、亚细亚生产方式的残片88

二、未充分发展的奴隶社会90

三、成熟较早、持续很长,并未到达天然终点的封建社会92

四、独特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103

五、几点结论107

第二节 怎样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建成社会主义109

一、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110

二、关于四大矛盾111

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118

第四章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态121

第一节 与《国外理论动态》记者的访谈录121

一、从属型和创造型相结合的广义唯物主义发展观122

二、当代全球化和第二次“西学东渐”123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产生的三大来源124

第二节 两种所有制形式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新思考126

一、资本主义与市场经济能否结合和兼容127

二、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能否结合和兼容133

三、对六大观点的反思142

第三节 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态的再认识151

一、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结合的原因和条件152

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三大发展阶段153

第四节 中国经济学体系与马克思经济学逻辑体系构建学说164

一、中国经济学体系的发展阶段和基本内容165

二、马克思的第三个重大发现:经济学逻辑体系构筑学说168

三、国外关于马克思经济学逻辑体系构筑学说研究的十大新进展170

四、中国经济学逻辑体系框架的若干新设想174

五、要在国际化与本土化的交互作用中催生转轨型中国经济学体系179

六、总体框架设计179

第五章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81

第一节 对唯物史观有重大突破的社会主义改革思想182

一、改革是解决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和解放生产力的正确途径182

二、社会主义改革的新突破186

第二节 具有“世界历史眼光”的社会主义开放思想193

一、对外开放思想的主要理论渊源:世界历史理论194

二、改革开放思想和国策的哲学基础:社会机体发展规律197

三、对外开放的新阶段、新发展和新经验198

第三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探索205

一、正确处理生产关系、基本经济制度和体制三者的关系205

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新品性206

三、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转变的基本经验210

四、能否用西方产权经济学的理论来指导中国经济体制改革216

第六章 大转折时代与两大社会经济形态234

第一节 当今时代的四大特征234

一、什么是时代235

二、关于经济全球化时代238

三、和平与发展成为现阶段时代的主题247

四、两种社会制度的并存性和多元化247

五、时代转折期的凸显248

第二节 世界进入重大转折时期249

一、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的新变化249

二、中国特色的转轨型社会经济形态268

第七章 21世纪中国面临的五大拐点280

第一节 关于改革开放和转型的基本经验及其方法论281

一、转型期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281

二、关于社会经济形态转轨的方法论283

第二节 五大历史新拐点293

一、拐点之一:走出“泛市场化”误区293

二、拐点之二:趋向创新型国家的转型298

三、拐点之三: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300

四、拐点之四:社会发展模式的转型303

五、拐点之五:趋向科学发展的战略性转型304

附录324

参考文献337

后记33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