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临床微生物学诊断与图解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临床微生物学诊断与图解
  • 周庭银编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532388514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491页
  • 文件大小:128MB
  • 文件页数:511页
  • 主题词:病原微生物-实验室诊断-图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临床微生物学诊断与图解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医学微生物学基础知识第一章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1

第一节 细菌的形态 1

一、细菌的基本形态 1

二、细菌的大小 2

第二节 细菌的基本结构 3

一、细胞壁 4

二、细胞膜 4

三、细胞质 5

四、核质 5

第三节 细菌的特殊结构 5

一、荚膜 5

二、鞭毛 5

三、菌毛 6

四、芽胞 7

第四节 细菌的非典型形态与结构 7

一、细菌L型的定义和命名 7

二、细菌L型的形态和染色性 7

三、细菌L型的培养特性和菌落形态 8

第二章 真菌的形态与结构 8

第一节 真菌的形态 9

一、真菌的基本形态 9

二、真菌的大小 9

第二节 真菌的基本结构 10

一、菌丝 10

二 孢子 10

第二篇 医学微生物学检验基本技术第三章 细菌学检验的基本技术 13

第一节 形态学检查 13

一、不染色标本的检查 13

湿片法 13

悬滴法 14

毛细吸管法 14

二、染色标本的检查 14

革兰染色法 15

抗酸染色法 16

鞭毛染色法 16

阿尔培异染颗粒染色法 17

第二节 细菌的分离培养 18

一、基本条件 18

接种用具 18

培养箱 18

培养基 20

二、接种方法 20

分区划线法 20

倾注平板法 21

菌落分纯法 21

斜面接种法 21

穿刺培养法 21

液体培养基接种法 22

第三节 细菌的鉴定 22

一、形态与培养特性 22

形态与染色 22

培养特性 22

菌落特征 22

二、生化反应 23

碳水化合物的代谢试验 23

蛋白质、氨基酸分解试验 26

碳源利用试验 27

酶类试验 27

其他试验 29

三、血清学试验 30

凝集试验 30

荚膜肿胀试验 31

第四节 厌氧菌的分离与鉴定 31

一、厌氧菌标本的采集 31

二、涂片与染色 32

三、标本接种 32

四、耐氧试验 32

五、鉴定试验 33

第五节 抗菌药物的敏感试验 33

一、抑菌试验 33

纸片琼脂扩散法 33

稀释法 35

E试验法 35

联合药敏试验法 36

二、杀菌试验 37

三、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测定 37

四、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的筛选 39

五、常规药敏试验药物选择原则 40

第六节 动物实验 50

一、实验动物的选择 50

易感动物的选择 50

等级动物的选择 51

二、动物接种 51

接种方法 51

接种后观察 52

三、动物解剖 52

四、动物采血 52

心脏采血 53

静脉采血 53

第四章 真菌学检验的基本技术 53

第一节 标本采集和处理 53

一、标本采集 53

二、标本处理 55

第二节 形态学检查 55

一、直接镜检 55

二、染色镜检 56

三、菌落形态 56

第三节 真菌培养 57

一、基本条件 57

二、培养方法 58

第五章 临床标本的细菌学检验 59

第一节 血液及骨髓标本 59

一、血液标本 59

二、骨髓标本 62

第二节 脑脊液标本 62

第三节 呼吸系统标本 63

一、痰标本 63

二、咽拭标本 66

第四节 穿刺液标本 67

第五节 泌尿、生殖道标本 68

一、尿液标本 68

二、生殖道标本 72

第六节 粪便标本 73

第七节 脓液及创伤感染分泌物标本 75

第八节 结核病细菌学检查 76

一、抗酸杆菌检查 76

二、分枝杆菌培养 77

第三篇 临床细菌学第六章 需氧和兼性厌氧球菌 79

第一节 革兰阳性球菌 79

一、革兰阳性球菌的鉴定 79

二、葡萄球菌属 82

金黄色葡萄球菌 83

三、微球菌属 87

藤黄微球菌 87

四、链球菌属 89

化脓性链球菌 89

马链球菌 92

停乳链球菌 93

无乳链球菌 94

星座链球菌 95

肺炎链球菌 97

猪链球菌 98

五、肠球菌属 100

粪肠球菌 100

六、气球菌属 102

绿色气球菌 102

七、孪生球菌属 103

溶血孪生球菌 103

八、创伤球菌属 104

肯茨创伤球菌 104

九、乏养菌属 105

软弱乏养菌 105

第二节 革兰阴性球菌 106

一、奈瑟菌属 106

脑膜炎奈瑟菌 107

淋病奈瑟菌 108

二、布兰汉菌属 111

卡他布兰汉菌 111

第七章 革兰阳性需氧和兼性厌氧杆菌 112

第一节 革兰阳性无芽胞杆菌 112

一、革兰阳性杆菌的鉴定 113

二、棒状杆菌属 113

白喉棒状杆菌 114

假白喉棒状杆菌 117

马氏棒状杆菌 118

C.durum119

三、小单胞菌属 119

四、苏黎世菌属 119

耳炎苏黎世菌 119

五、厄氏菌属 120

骚动厄氏菌 120

六、嗜皮菌属 121

刚果嗜皮菌 121

七、隐秘杆菌属 122

化脓隐秘杆菌 122

八、李斯特菌属 123

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 123

九、丹毒丝菌属 125

红斑丹毒丝菌 125

十、红球菌属 126

马红球菌 126

十一、戈登菌属 127

土地戈登菌 128

十二、冢村菌属 128

耐酪氨酸冢村菌 129

第二节 革兰阳性需氧芽胞杆菌属 130

炭疽芽胞杆菌 130

蜡样芽胞杆菌 132

球形芽胞杆菌 133

枯草芽胞杆菌 133

地衣芽胞杆菌 134

第八章 分枝杆菌属和诺卡菌属 135

第一节 分枝杆菌属 135

结核分枝杆菌 135

麻风分枝杆菌 137

第二节 诺卡菌属 138

星形诺卡菌 139

第九章 革兰阴性需氧和兼性厌氧杆菌 141

第一节 肠杆菌科 141

一、肠杆菌科细菌的鉴定 141

二、埃希菌属 142

大肠埃希菌 142

附:肠出血型大肠埃希菌 145

赫尔曼埃希菌 146

三、沙门菌属 147

伤寒沙门菌 147

鼠伤寒沙门菌 151

四、志贺菌属 151

福氏志贺菌 151

五、克雷伯菌属 155

肺炎克雷伯菌 155

六、劳特菌属 158

解鸟劳特菌 158

七、肠杆菌属 158

产气肠杆菌 159

阴沟肠杆菌 159

阪崎肠杆菌 161

八、泛菌属 163

成团泛菌 163

九、沙雷菌属 164

黏质沙雷菌 164

十、哈夫尼菌属 166

蜂房哈夫尼菌 166

十一、变形杆菌属 167

普通变形杆菌 167

潘氏变形杆菌 169

十二、普罗威登菌属 169

雷氏普罗威登菌 169

十三、摩根菌属 170

摩根摩根菌 171

十四、枸橼酸杆菌属 172

弗劳地枸橼酸杆菌 172

科泽枸橼酸杆菌 173

十五、爱德华菌属 174

迟钝爱德华菌 174

十六、耶尔森菌属 175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 175

鼠疫耶尔森菌 177

第二节 肠杆菌科罕见种的分离鉴定 178

一、西地西菌属 180

戴氏西地西菌 180

二、克吕沃尔菌属 181

栖冷克吕沃尔菌 181

三、痰塔特姆菌属 182

痰塔特姆菌 182

四、布特菌属 183

乡间布特菌 183

第三节 弧菌科 184

一、弧菌属 184

霍乱弧菌 185

拟态弧菌 187

副溶血弧菌 188

溶藻弧菌 189

麦氏弧菌 190

霍利斯弧菌 192

二、邻单胞菌属 192

类志贺邻单胞菌 192

三、气单胞菌属 193

嗜水气单胞菌 193

第四节 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 195

一、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的鉴定 195

二、假单胞菌属 197

铜绿假单胞菌 197

荧光假单胞菌 200

恶臭假单胞菌 201

三、希瓦菌属 202

腐败希瓦菌 202

四、Delftia 203

D.acidovans 203

五、丛毛单胞菌属 204

土生丛毛单胞菌 204

六、食酸菌属 205

德氏食酸菌 205

七、伯克霍德菌属 206

洋葱伯克霍德菌 206

八、寡养单胞菌属 208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 208

九、产碱杆菌属 209

粪产碱杆菌 209

十、不动杆菌属 210

鲍曼不动杆菌 210

洛菲不动杆菌 213

十一、色杆菌属 213

紫色杆菌 213

十二、金黄杆菌属 215

脑膜脓毒金黄杆菌 215

十三、莫拉菌属 217

奥斯陆莫拉菌 217

十四、根瘤菌属 218

放射根瘤菌 219

十五、苍白杆菌属 221

人苍白杆菌 221

十六、鞘氨醇单胞菌属 222

少动鞘氨醇单胞菌 222

十七、鞘氨醇杆菌属 223

多食鞘氨醇杆菌 223

十八、寡源杆菌属 224

解脲寡源杆菌 224

第五节 革兰阴性苛养菌 225

一、革兰阴性苛养菌的鉴定 226

二、放线杆菌属 226

人放线杆菌 226

三、二氧化碳嗜纤维菌属 227

牙龈二氧化碳嗜纤维菌 227

四、艾肯菌属 229

侵蚀艾肯菌 229

五、金氏杆菌属 230

金氏金氏菌 230

六、心杆菌属 231

人型心杆菌 231

七、链杆菌属 233

念珠链杆菌 233

八、玫瑰单胞菌属 233

颈玫瑰单胞菌 233

九、甲基杆菌属 234

嗜中温甲基杆菌 234

第六节 革兰阴性小杆菌 235

一、嗜血杆菌属 235

流感嗜血杆菌 235

二、布鲁菌属 238

马耳他布鲁菌 238

三、巴斯德菌属 239

多杀巴斯德菌 239

四、弗朗西丝菌属 241

土拉热弗朗西丝菌 241

五、鲍特菌属 242

百日咳鲍特菌 242

六、加特纳菌属 243

阴道加特纳菌 243

七、军团菌属 244

嗜肺军团菌 244

第七节 弯曲菌属和螺杆菌属 246

一、弯曲菌属 246

空肠弯曲菌 246

二、螺杆菌属 248

幽门螺杆菌 248

三、弓形菌属 250

嗜低温弓形菌 251

第十章 厌氧菌 251

第一节 梭状芽胞杆菌属 251

破伤风梭菌 252

产气荚膜梭菌 254

肉毒梭菌 256

艰难梭菌 257

诺氏梭菌 258

索氏梭菌 259

第二节 革兰阴性无芽胞厌氧杆菌 260

一、拟杆菌属 260

脆弱拟杆菌 260

二、普雷沃菌属 261

产黑色素普雷沃菌 261

三、卟啉单胞菌属 263

不解糖卟啉单胞菌 263

四、梭杆菌属 264

具核梭杆菌 264

五、纤毛菌属 265

口腔纤毛菌 265

六、沃廉菌属 266

直肠沃廉菌 266

第三节 革兰阴性厌氧球菌 267

一、韦荣球菌属 267

小韦荣球菌 267

二、氨基酸球菌属 268

发酵氨基酸球菌 268

三、巨球形菌属 268

埃氏巨球形菌 268

第四节 革兰阳性厌氧球菌 269

一、消化链球菌属 269

厌氧消化链球菌 269

二、消化球菌属 270

黑色消化球菌 270

三、链球菌属 271

汉森链球菌 271

四、阿托波菌属 272

极小阿托波菌 272

五、瘤胃球菌属 273

卵形瘤胃球菌 273

第五节 革兰阳性无芽胞厌氧杆菌 274

一、双歧杆菌属 274

双歧双歧杆菌 274

二、真杆菌属 276

迟缓真杆菌 276

三、丙酸杆菌属 276

痤疮丙酸杆菌 277

四、放线菌属 278

衣氏放线菌 278

五、乳杆菌属 280

嗜酸乳杆菌 280

六、蛛网菌属 281

丙酸蛛网菌 281

第十一章 螺旋体 282

第一节 密螺旋体属 282

苍白密螺旋体 283

第二节 疏螺旋体属 284

伯氏疏螺旋体 284

回归热疏螺旋体 285

第三节 钩端螺旋体属 286

第十二章 支原体和衣原体 287

第一节 支原体属 287

肺炎支原体 287

解脲脲原体 289

第二节 衣原体属 289

沙眼衣原体 291

第十三章 立克次体 293

一、分类与流行情况 293

二、形态与结构 294

三、繁殖与代谢 295

四、引起人类感染的主要立克次体 295

普氏立克次体 295

恙虫热立克次体 295

伯氏柯克斯体 296

第四篇 临床真菌学第十四章 浅部真菌 298

第一节 毛癣菌属 298

红色毛癣菌 298

须癣毛癣菌 300

许兰毛癣菌 301

紫色毛癣菌 302

同心性毛癣菌 303

猴类毛癣菌 304

断发毛癣菌 304

麦格毛癣菌 305

疣状毛癣菌 306

第二节 表皮癣菌属 306

絮状表皮癣菌 306

第三节 小孢子菌属 307

铁锈色小孢子菌 307

犬小孢子菌 308

石膏样小孢子菌 309

粉小孢子菌 310

猪小孢子菌 311

奥杜盎小孢子菌 311

杂色小孢子菌 312

第十五章 深部真菌 313

第一节 念珠菌属 313

白念珠菌 313

热带念珠菌 314

克柔念珠菌 315

光滑念珠菌 316

近平滑念珠菌 317

季也蒙念珠菌 318

乳酒念珠菌 318

第二节 隐球菌属 319

新型隐球菌 319

第三节 红酵母属 321

深红酵母菌 321

第四节 酵母属 322

啤酒酵母 322

第五节 马拉色菌属 323

厚皮马拉色菌 323

糠秕马拉色菌 323

合轴马拉色菌 324

斯洛菲马拉色菌 325

钝形马拉色菌 325

球形马拉色菌 326

限制性马拉色菌 326

第六节 暗色孢科真菌 327

裴氏着色真菌 327

紧密着色真菌 328

疣状瓶霉 330

卡氏支孢霉 331

第七节 双相型真菌 331

申克孢子丝菌 331

第八节 曲霉属 332

烟曲霉 332

黄曲霉 333

黑曲霉 334

杂色曲霉 335

构巢曲霉 335

土曲霉 336

第九节 青霉属 337

橘青霉 337

绳状青霉 338

马尔尼菲青霉 338

第十节 毛霉科真菌 340

一、毛霉属 340

总状毛霉 340

二、犁头霉属 341

蓝色犁头霉 341

三、根霉属 342

少根根霉 342

四、共头霉属 343

第十一节 组织胞浆菌属、粗球孢子菌属、副球孢子菌属 343

组织胞浆菌属 343

粗球孢子菌 343

巴西副球孢子菌 344

第十二节 链格孢属 345

链格孢 345

第五篇 病毒第十六章 临床常见病毒 346

第一节 病毒的形态与结构 347

一、病毒的大小与形态 347

二、病毒的结构与化学组成 347

第二节 临床常见病毒 347

一、甲型肝炎病毒 347

二、乙型肝炎病毒 348

三、丙型肝炎病毒 349

四、疱疹病毒科 349

单纯疱疹病毒 350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350

巨细胞病毒 350

EB病毒 351

五、流行性感冒病毒 352

六、腺病毒 353

七、呼吸道合胞病毒 353

八、SARS冠状病毒 354

九、柯萨奇病毒 354

十、脊髓灰质炎病毒 354

十一、轮状病毒 355

第六篇 临床寄生虫学第十七章 原虫 356

第一节 阿米巴属 357

一、溶组织内阿米巴 357

二、致病性自由生活阿米巴 362

福氏耐格里阿米巴 362

卡氏棘阿米巴 363

山魈巴拉姆阿米巴 363

第二节 鞭毛虫 363

一、利什曼原虫 363

二、蓝氏贾第鞭毛虫 364

三、阴道毛滴虫 366

四、其他消化道寄生毛滴虫 367

口腔毛滴虫 367

人毛滴虫 367

脆弱双核阿米巴 368

迈氏唇鞭毛虫 368

第三节 孢子虫 370

一、疟原虫 370

二、刚地弓形虫 374

三、耶氏肺孢子虫 376

四、隐孢子虫 376

五、肉孢子虫 377

六、等孢子球虫 378

七、圆孢子虫 378

八、微孢子虫 379

第四节 纤毛虫 380

结肠小袋纤毛虫 380

其他肠道致病原虫 381

第十八章 蠕虫 381

第一节 吸虫 382

华支睾吸虫 383

布氏姜片吸虫 385

日本血吸虫 386

卫氏并殖吸虫(肺吸虫) 387

第二节 绦虫 388

曼氏迭宫绦虫 388

阔节裂头绦虫 390

链状带绦虫 391

肥胖带吻绦虫 393

微小膜壳绦虫 394

缩小膜壳绦虫 395

棘球绦虫 396

第三节 线虫 398

似蚓蛔线虫(蛔虫) 398

毛首鞭形线虫(鞭虫) 400

蠕形住肠线虫(蛲虫) 400

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和美洲板口线虫(钩虫) 401

旋毛形线虫 403

班氏吴策线虫和马来布鲁线虫 404

广州管圆线虫 406

第四节 猪巨吻棘头虫 406

第七篇 微生物检验的自动化和微量化第十九章 细菌的自动化培养 408

第一节 BacT/ALERT 3D全自动细菌、分枝杆菌培养检测系统 408

第二节 VersaTREK全自动快速血培养系统 409

第三节 BD BACTECTM 9000系列全自动血培养系统 410

第四节 双相显色血培养瓶 411

第二十章 微生物鉴定的自动化 412

第一节 VITEK系列全自动鉴定药敏分析仪 412

一、VITEK 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 412

二、VITEK全自动鉴定药敏分析仪 413

第二节 Phoenix-100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检测系统414

第三节 MicroScan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测试系统 415

第四节 先德(Sensititre)微生物鉴定和药敏分析系统 417

第五节 ATB半自动鉴定药敏测试系统 419

第六节 AutoScan-4半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测试系统 419

第七节 先德AutoReader半自动细菌鉴定和药敏分析系统 420

第八节 Biofosun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系统 420

第九节 细菌内毒素定量检测系统 422

第二十一章 微生物的微量鉴定系统和生物安全操作系统 424

第一节 API鉴定系统 424

第二节 生物安全操作系统 424

参考文献 427

附录一 菌种保存法 429

一、需氧菌(标准菌株或临床菌株)保存 429

二、厌氧菌保存 430

三、真菌菌种保存 430

附录二 培养基的制备 432

一、基础培养基 433

二、生化反应培养基 439

三、厌氧菌培养基 447

四、常用真菌培养基 454

附录三 临床常见细菌拉丁学名和中文名对照 458

附录四 临床常见真菌拉丁学名和中文名对照 472

附录五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常用术语、缩略语英汉对照 483

附录六 抗生素药名英汉对照48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