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民主联合政府与政治协商会议:1944-1949年的中国政治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民主联合政府与政治协商会议:1944-1949年的中国政治
  • 秦立海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7010071535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540页
  • 文件大小:24MB
  • 文件页数:554页
  • 主题词:政党-政治制度-研究-中国-1944~1949;旧政协-研究-1944~1949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民主联合政府与政治协商会议:1944-1949年的中国政治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学术史的简要回顾1

二、本书的基本思路与架构7

三、中共政权建设理论与实践溯源11

1.中共早期政权建设理论与国共合作实践11

2.从苏维埃工农共和国到三民主义共和国的政权建设主张13

3.新民主主义政权建设理论与“三三制”政权建设实践18

第一章 新的历史起点:中共民主联合政府主张的提出27

一、民主联合政府主张的形成背景27

1.军事大溃退引发民主运动的新高涨27

2.联合政府风靡欧洲与美国建议吸收中共参加政府31

3.国民党指责中共“讲民主不着边际”35

二、民主联合政府主张的提出和阐释39

1.民主联合政府主张的提出过程39

2.民主联合政府主张的具体阐释47

三、民主联合政府主张的反响和意义48

1.民主联合政府主张的强烈反响49

2.民主联合政府主张的重要意义55

第二章 异国政治的隔膜:赫尔利与国共联合政府谈判58

一、中共的延安协定与国民党的再三修正58

1.赫尔利访问延安与中共延安协定的达成59

2.国民党的修正、赫尔利的变卦与国共谈判的搁浅67

二、国民党的战时内阁计划与中共的党派会议方案75

1.赫尔利的斡旋与国共谈判的恢复75

2.国民党先软后硬、共产党拒不妥协与国共谈判的破裂83

三、国共联合政府谈判失败的原因94

1.赫尔利不谙中国国情且有失公正94

2.国共两党的立场和原则相距甚远95

3.国共两党相互妥协的时机尚不成熟96

第三章 新中国的政治蓝图:中共七大的建国纲领100

一、关于联合政府的构想100

1.新民主主义的一般纲领101

2.联合政府的具体纲领106

3.国际国内形势与中共的“洗脸”政策111

二、关于解放联合会的构想119

1.中共六届七中全会关于筹建“解联”的提出与搁置120

2.中共七大关于筹建“解联”的构想与准备124

3.“解联”的性质及其与联合政府的关系130

第四章 国际背景下的国共和谈:美苏对华政策与国共重庆谈判134

一、雅尔塔协定与中苏条约中的美苏蒋之交易134

1.雅尔塔协定与美苏之交易134

2.中苏条约与苏蒋之交易136

二、美苏对华政策与国共重庆谈判的决策143

1.中苏条约与蒋介石的邀请144

2.美苏电报与毛泽东的赴渝146

三、美苏对华政策与国共重庆谈判的结果154

1.苏联对中共的影响分析与政治协商会议的初步商定154

2.美苏两国的政策差异与重庆谈判的“不了之局”160

第五章 历史的机遇:一九四六年政治协商会议169

一、国共美苏围绕政治协商会议召开问题的博弈169

1.国共两党在政治协商会议召开日期问题上的分歧169

2.美苏对华政策的调整与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174

二、政治协商会议各方的激烈斗争与相互妥协185

1.国共两党的盟友之争与会议筹备186

2.与会各方的较量与政协协议的达成192

三、政治协商会议对战后中国政治蓝图的设计205

1.从训政到宪政分五步走的程序设计206

2.议会制、内阁制和省自治制的制度设计210

3.政治蓝图性质的分析与评价214

第六章 失去的机会:“和平民主新阶段”的发端与顿挫218

一、“和平民主新阶段”的发端218

1.中共关于“和平民主新阶段”的乐观判断219

2.中共关于军队整编问题的清醒认识229

二、“和平民主新阶段”的顿挫234

1.国民党对政协协议的内部反应与初步破坏234

2.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对政协协议的集中破坏240

3.国共政治斗争的升级与政协协议实施的搁浅249

三、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终结255

1.四平战役与南京谈判256

2.国共两党的主“打”政策与马歇尔和第三方面的调处努力261

3.“制宪国大”的召开与国共关系的破裂271

第七章 历史的转折点:中共民主联合政府主张的再次提出283

一、国共力量对比的新变化与中间势力的新抉择283

1.国共力量对比的新变化283

2.中间势力的新抉择292

二、民主联合政府主张的再次提出300

1.中间势力对政协会议与联合政府的呼吁301

2.民主联合政府主张再次提出的简要过程304

三、毛泽东与斯大林关于新中国政党体制的两封往来电报308

1.毛泽东曾考虑让除中共之外的所有政党离开政治舞台308

2.斯大林建议中共应与各在野政党合作组建联合政府314

第八章 吹响多党合作的号角:中共“五一”口号与新政协运动319

一、中共“五一”口号的发布319

二、各民主党派的热烈响应与中共的迟缓反应324

1.各民主党派对中共“五一”口号的热烈响应324

2.中共对各民主党派“五五”通电的迟缓反应332

三、各民主党派与新政协运动338

1.新政协运动的广泛开展339

2.各界民主人士的相继北上350

第九章 国民党的政治出局:“不许讨价还价”的国共北平和谈361

一、国民党的求和活动与中共的和谈对策361

1.国民党的内争与蒋介石的求和362

2.中共中央和毛泽东誓“将革命进行到底”367

3.斯大林建议中共接过“和平的旗帜”372

4.毛泽东的八条与蒋介石的下野378

二、李宗仁的“划江而治”与毛泽东的“北平方式”381

1.李宗仁的和平攻势与“划江而治”382

2.毛泽东的“北平方式”与“打”“拉”策略388

三、中共的“最后通牒”与国民党的拒不“投降”396

1.和谈初期的意见交换与相互“摸底”396

2.双方的“摊牌”与和谈的破裂401

第十章 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一九四九年政治协商会议408

一、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工作的前期准备408

1.《关于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诸问题》协议的达成408

2.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关系的新发展418

二、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工作的全面展开422

1.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的召开423

2.新政协参加单位与代表人选的协商和确定427

3.新政协各项文件与相关方案的起草和拟定439

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与中央人民政府的组建451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451

2.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组建455

第十一章 全新的政治体制: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机构的设置、运作与调整460

一、中央人民政府的组织设置与政治运作460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与职权461

2.“议行合一”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465

3.国家政务的最高执行机关:政务院470

二、党政关系的处理与中央人民政府的机构调整475

1.政府中党组的设立与党政关系的处理475

2.中央人民政府的机构调整与权力配置486

三、从“四九体制”向“五四体制”的转变490

1.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491

2.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国务院494

3.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497

结语 1944—1949年中国政治的发展演变502

一、从国共合作到中共领导:民主联合政府的发展演变502

二、从斗争妥协到团结合作:政治协商会议的发展演变507

三、从一党专政到多党合作:中国政党体制的发展演变510

四、从三国五方到两国双方:中国政治格局的发展演变514

主要参考文献518

一、史料类518

二、著作类526

三、报刊类534

四、英文资料535

后记53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