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高职学生学情调查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高职学生学情调查研究
  • 李振祥,吕洪霞,邱素芬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 ISBN:9787517022350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238页
  • 文件大小:37MB
  • 文件页数:249页
  • 主题词:高等职业教育-技术学校-学生-调查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高职学生学情调查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学习认知篇1

第一章 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方式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1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3

(一)研究对象3

(二)研究工具4

(三)量表的信效度5

二、研究结果和分析7

(一)对高职学生学习方式的描述性分析7

(二)高职学生学习方式的多元方差分析8

(三)性别因素对高职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9

(四)年级因素对高职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11

(五)高中成绩对高职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12

(六)恋爱经历因素对高职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13

(七)兄弟姐妹人数因素对高职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14

三、研究结论15

(一)高职学生学习方式的整体情况15

(二)高职学生学习方式的性别差异16

(三)高职学生学习方式的年级差异16

(四)高职学生学习方式的高中成绩差异16

(五)高职学生学习方式的恋爱经历差异17

(六)高职学生学习方式的兄弟姐妹人数差异17

四、研究建议17

(一)避免被动接受学习,让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策略17

(二)关注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习需求,实施针对性的引导和教育18

(三)重视个体因素在知识掌握与创新中的作用19

(四)关注独生子女责任情感的培养,进行体验教育20

第二章 高职院校大学生实训实习的调查研究22

一、研究设计23

二、研究分析与结果23

(一)总体情况23

(二)差异分析24

三、研究结论与建议27

(一)高职学生实训实习总体情况分析及建议27

(二)高职学生实训实习学科差异分析及建议28

(三)高职学生实训实习家庭来源差异分析及建议29

(四)高职学生是否学生干部的差异分析及建议30

(五)高职学生不同成绩段的差异分析及建议30

第三章 高职学生课外时间使用研究32

一、调查与研究设计33

(一)研究内容33

(二)调查对象33

(三)研究工具及分析思路34

二、现状分析34

(一)从性别角度考察35

(二)从年级角度考察35

(三)从家庭所在地角度考虑36

(四)从是否是学生干部角度考虑37

(五)从是否恋爱角度考虑37

(六)从不同的专业角度考虑38

(七)从学习成绩角度考虑38

三、研究发现与原因分析39

四、建议对策42

(一)高职院校要重视课外学习的重要性,实施“三个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将课外时间实施的第二课堂纳入人才培养体系42

(二)高职院校要为学生的课余时间使用提供必须的条件,创造良好的环境43

(三)高职学生应审视科学合理地安排课外时间对促进自身成长的重要性,增强主体性44

第四章 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效果评价及其培养对策研究47

一、研究背景47

二、文献综述48

(一)以理论思辨为主,实证研究为辅48

(二)教学模式和评估体系并重49

(三)影响因素和应对策略齐抓49

三、研究方法与测量指标50

(一)因子分析法50

(二)测量指标50

四、研究分析52

(一)专业认可度低是影响高职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原因52

(二)学习能力提高是保证高职学生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53

(三)综合素质提升是促使高职学生学习效果提高的重要因素53

(四)不同人群所持意见不同是影响高职学生学习效果不可忽略因素54

五、研究结论与建议56

(一)研究结论56

(二)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效果的对策建议57

学习情感篇62

第五章 高职院校学生满意度及吸引力提升的实证研究62

一、研究背景63

(一)高职院校学生及其满意度问题亟待得到重视63

(二)研究高职院校学生满意度的意义64

二、研究设计65

(一)调查设计67

(二)调查步骤与分析方法67

(三)基本情况描述68

三、研究分析68

(一)对总体满意度的分析68

(二)对不同因子情况的描述71

(三)不同变量下各因子满意度分析72

四、研究结论与建议75

(一)高职院校学生满意度研究的基本结论75

(二)提高高职学生满意度的对策与建议76

第六章 高职学生就业意向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80

一、理论研究80

(一)就业意向的概念80

(二)已有相关研究分析81

二、数据来源82

三、高职学生就业意向影响因素研究83

(一)整体情况83

(二)不同群体情况分析83

四、影响因素分析88

(一)影响程度88

(二)主要原因88

五、对策与建议89

(一)进一步提高对就业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重要性的认识90

(二)进一步增加就业教育和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90

(三)进一步开展创业教育92

第七章 高职院校大学生同学关系现状研究94

一、文献综述95

二、调查与分析96

(一)调查对象与调查方法96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同学关系满意度现状分析97

三、对策与建议102

(一)引导高职院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同学观103

(二)在校园活动的创设开展中体现良好的同学关系教育103

(三)在学生管理中贯穿健康、文明、友好的同学关系教育104

(四)要继续关注并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105

第八章 高职学生择偶观调查研究107

一、研究背景107

二、文献综述109

三、现状分析111

(一)高职学生择偶观状况111

(二)高职学生择偶观的城乡差异112

(三)高职学生择偶观的性别差异113

(四)高职学生择偶观的身份差异114

四、对策与建议115

(一)树立正确的择偶观115

(二)努力提高学校择偶观教育水平117

(三)优化外部社会环境121

第九章 高职院校大学生压力应对方式研究124

一、研究背景124

二、文献综述126

(一)压力应对方式的内涵126

(二)高职学生压力来源126

(三)高职学生压力相关研究127

三、研究对象与工具129

(一)研究对象129

(二)测量工具129

四、研究分析与结果130

(一)高职学生应对方式的总体特征130

(二)高职学生压力应对方式的差异分析131

五、研究结论与建议134

(一)研究结论134

(二)研究建议135

第十章 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学习经历与体验对学习影响程度的调查分析141

一、研究背景142

二、文献综述142

三、研究设计144

四、研究分析145

(一)调查结果的描述性分析146

(二)调查结果的差异性分析150

五、结论与建议152

(一)结论152

(二)建议153

学习实践篇156

第十一章 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情况实践调查分析156

一、学生学习质量保障体系考察观测点156

二、高职院校学生总体学习质量分析159

三、典型案例分析165

四、分析与结论199

学习环境篇202

第十二章 家庭背景与在校月支出情况相关性研究202

一、研究背景203

(一)家庭地域环境与学生在校月支出的相关性203

(二)父母职业与学生在校月支出的相关性分析206

(三)高职学生父母所受教育程度与在校月支出的相关性分析209

二、研究结论210

三、研究建议211

第十三章 高职院校学生家庭结构与经济收入的变动趋势及区域差异分析215

一、数据、相关概念及方法216

二、家庭结构的变动趋势与区域差异分析217

(一)家庭结构基本稳定,在各年级间以及各年级内部无显著差异217

(二)家庭结构中“兄弟姐妹个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农村”显著高于“城市”,各年级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无法定论219

(三)不同区域之间家庭结构差异较大,且城乡之间又分别不同221

三、家庭经济收入的变动趋势与区域差异分析222

(一)家庭经济收入逐年提高,城乡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且“大三城市生源”显著低于“大一”、“大二”;“农村生源”不同个体间无显著差别222

(二)无论是城市家庭还是农村家庭,东部、中部、西部家庭年人均收入均存在显著差异,且东部地区远高于中西部水平223

四、研究结论与启示225

第十四章 基于学生视角的高职院校资源优化配置228

一、研究背景228

(一)相关概念界定228

(二)高职院校资源配置研究现状分析229

二、高职院校学生对教育资源的诉求与现状分析230

(一)从学生的整体诉求上看,高职院校现有的资源配置与学生的需求之间存在不一致性231

(二)不同类型学生对办学条件各项指标的重要性和资源配置的满意度评价上存在差异232

三、基于学生视角的高职院校资源优化配置236

(一)关注重点,实现高职院校资源的合理配置236

(二)体现差异,实现高职院校资源的科学配置237

(三)注重整体,实现高职院校资源的优化配置23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