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信息技术微格教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黄宇星主编 著
- 出版社: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 ISBN:7561530110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257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282页
- 主题词:计算机课-微格教学-中小学-师资培训-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信息技术微格教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微格教学理论研究1
第一节 微格教学概述1
一、什么是微格教学1
二、微格教学的产生和发展2
三、微格教学的基本特点5
四、微格教学的作用6
五、微格教学与教育现代化7
第二节 微格教学的理论基础11
一、认知学习理论11
二、当代教育理论13
三、传播理论15
四、系统科学理论17
五、微格教学的理论依据18
第三节 微格教学的模式21
一、斯坦福大学及芝加哥大学模式(美国)21
二、悉尼大学模式(澳大利亚)23
三、新乌斯特大学及斯特灵大学模式(英国)25
四、对各国微格教学模式的分析28
五、我国的微格教研模式29
思考与练习30
第二章 微格教学实践研究31
第一节 微格教学设计31
一、微格教学的教学设计概述31
二、微格教学的教学设计原理32
三、微格教学的教学设计过程模式33
第二节 微格教学教案设计36
一、微格教学教案的目标描述37
二、微格教学教案的教学活动设计39
三、微格教学教案的教学程序设计43
四、微格教学教案的编写43
第三节 微格教学过程的组织实施45
一、理论学习和辅导45
二、教学技能分析46
三、组织示范观摩46
四、指导备课47
五、角色扮演48
六、反馈评议49
七、修改教案,反复训练49
第四节 微格教学技能的评价与反馈50
一、微格教学评价的意义和作用50
二、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52
三、微格教学评价的实施53
四、微格教学中的反馈58
思考与练习60
第三章 微格教学室建设及使用61
第一节 微格教学室的组成与设计61
一、微格教学室的要求与布局61
二、微格教学室的类型62
三、几种典型微格教学室的设计方案62
第二节 现代微格教学系统的设计65
一、现代微格教学室特点65
二、现代微格教学系统设计的原则65
三、现代微格教学系统的设计要求66
四、现代微格教学系统的设计方案67
第三节 微格教学室设备使用与教学过程控制71
一、微格教学室常用设备71
二、微格教学室设备使用指南72
三、微格教学过程的控制74
第四节 微格教学技能评价软件使用说明82
一、教学技能评价软件介绍82
二、教学技能评价软件的使用83
思考与练习87
第四章 教学语言技能88
第一节 教学语言技能概述88
一、语言技能的特点与功能88
二、语言技能的构成91
第二节 信息技术课教学语言应用93
一、教师语言的应用原则93
二、课堂体态语技能运用的基本原则93
三、课堂体态语言的应用95
第三节 教学语言技能的训练与评价99
一、教学语言技能的训练99
二、教学语言技能的评价100
思考与练习100
第五章 讲解技能101
第一节 讲解技能概述101
一、什么是讲解技能101
二、讲解技能的功能101
三、讲解技能的构成要素102
第二节 讲解技能的类型105
一、说明式105
二、描述式105
三、推理式106
四、问题中心式106
五、操作中心式106
第三节 讲解技能的应用107
一、讲解技能应用的原则107
二、应用讲解技能时要注意的问题108
第四节 讲解技能的训练与评价108
一、讲解技能的训练108
二、讲解技能的评价109
思考与练习110
第六章 导入技能111
第一节 导入技能概述111
一、什么是导入技能111
二、导入技能的特征111
三、导入技能的作用112
第二节 导入技能的类型113
一、开门见山113
二、经验导入114
三、旧知导入114
四、实例导入115
五、提出疑问115
六、讨论引发116
七、任务导入117
第三节 导入技能的应用117
一、导入技能的结构117
二、导入技能的应用原则118
第四节 导人技能的训练与评价120
一、导入技能的训练120
二、导入技能的评价122
思考与练习122
第七章 提问技能123
第一节 提问技能概述123
一、什么是提问技能123
二、提问技能的功能123
三、提问技能的构成要素128
第二节 提问技能的类型130
一、低级认知提问130
二、高级认知提问132
第三节 提问技能的应用134
一、提问技能应用的原则134
二、应用提问技能时要注意的问题136
三、提问技能应用的方法140
四、课堂提问的技巧142
第四节 提问技能的训练与评价148
一、提问技能的训练148
二、提问技能的评价149
思考与练习149
第八章 演示技能150
第一节 演示技能概述150
一、什么是演示技能150
二、教学演示技能的功能150
第二节 演示技能的构成要素与基本类型152
一、演示技能的构成要素152
二、演示的基本类型153
第三节 演示技能的应用154
一、演示技能的应用的过程154
二、演示技能的应用要点155
三、演示技能应用应注意问题156
四、演示技能教案的设计158
第四节 演示技能的训练与评价159
一、演示技能的训练159
二、演示技能的评价160
三、示范与练习161
思考与练习162
第九章 板书(电子文稿)的应用技能163
第一节 板书技能概述163
一、什么是板书技能163
二、板书技能的特征163
三、板书技能的作用164
第二节 板书技能(演示文稿单页设计)的类型165
一、提纲式板书165
二、表格式板书166
三、线索式板书166
四、关系式板书166
五、总分式板书167
六、图示式板书167
七、综合式板书168
第三节 板书技能的应用168
一、板书技能的应用原则168
二、板书的设计原则169
三、电子文稿的设计原则170
第四节 板书技能的训练与评价172
一、板书技能的训练172
二、板书技能的评价173
思考与练习173
第十章 变化技能175
第一节 变化技能概述175
一、什么是变化技能175
二、变化技能的意义175
三、变化技能的特征176
四、变化技能的功能176
第二节 变化技能的类型177
一、变化技能的构成要素177
二、变化技能的类型178
第三节 变化技能的应用179
一、变化技能的应用原则179
二、变化技能的应用及范例180
三、应用变化技能应注意的问题184
第四节 变化技能的训练与评价184
一、变化技能的训练184
二、变化技能的评价187
三、示范与练习188
思考与练习188
第十一章 结束技能189
第一节 结束技能概述189
一、什么是结束技能189
二、结束技能的功能189
三、结束技能的构成要素190
四、结课的原则191
第二节 结束技能的类型193
一、概括总结193
二、巩固练习193
三、扩展延伸194
四、迁移应用194
第三节 结束技能的应用要点194
一、结束技能应用的原则194
二、应用结束技能时要注意的问题195
三、结束技能应用的方法196
第四节 结束技能的训练与评价199
一、结束技能的训练199
二、结束技能的评价200
思考与练习201
第十二章 课堂组织管理技能202
第一节 课堂组织技能概述202
一、什么是课堂组织技能202
二、课堂组织技能的特征202
三、课堂组织技能的作用203
第二节 课堂组织技能的类型204
一、管理性组织204
二、指导性组织205
三、诱导性组织206
第三节 课堂组织技能的应用206
一、课堂教学的组织步骤206
二、课堂组织技能的应用原则207
第四节 课堂组织技能的训练与评价208
一、课堂组织技能的训练208
二、课堂组织技能的评价209
思考与练习209
第十三章 说课技能210
第一节 说课技能概述210
一、什么是说课210
二、说课的特点和作用211
三、说课的类型213
第二节 说课的设计214
一、说教材214
二、说目标215
三、说学情215
四、说教法和学法216
五、说教学程序217
第三节 说课的运用219
一、说课的基本原则219
二、说课的方法和技巧219
三、说课的基本要求220
四、说课应该注意的问题221
五、说课案例224
第四节 说课的评价229
一、说课评价的原则230
二、说课量化评价表231
思考与练习232
第十四章 评课技能233
第一节 评课技能的含义233
一、什么是评课233
二、评课的作用234
三、评课的类型234
第二节 评课的内容和要求237
一、评教学思想237
二、评教学态度238
三、评教学目标238
四、评教材处理238
五、评教学程序239
六、评教学方法和媒体运用240
七、评学法指导241
八、评教学实效241
九、评教师教学基本功241
第三节 评课的程序和方法242
一、准备阶段242
二、听课阶段247
三、课后调研、整理阶段248
四、评课阶段249
第四节 评课技能的评价252
思考与练习253
参考文献254
后记256
热门推荐
- 2914108.html
- 820646.html
- 3830373.html
- 1069191.html
- 503563.html
- 1908919.html
- 860938.html
- 2625327.html
- 2188365.html
- 151139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3787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0861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6142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1704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5247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7685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1113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430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2779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64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