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民事诉讼法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齐树洁主编;齐树洁,王福华,刘学在,吴英姿撰稿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0213088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359页
- 文件大小:109MB
- 文件页数:379页
- 主题词:民事诉讼法-中国-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民事诉讼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民事诉讼法概述1
第一节 民事纠纷及其解决机制1
一、民事纠纷1
二、民事纠纷解决机制2
三、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6
四、当事人的程序选择权7
第二节 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法8
一、民事诉讼8
二、民事诉讼模式10
三、民事诉讼法11
第三节 民事诉讼法与相关法律部门的关系15
一、民事诉讼法与宪法的关系15
二、民事诉讼法与民法、婚姻法、经济法等实体法的关系16
三、民事诉讼法与刑事诉讼法的关系17
四、民事诉讼法与行政诉讼法的关系17
五、民事诉讼法与仲裁法的关系18
六、民事诉讼法与公证法的关系19
第二章 民事诉讼的基本理论21
第一节 民事诉讼程序价值21
一、民事诉讼程序内在价值22
二、民事诉讼程序外在价值24
三、民事诉讼程序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的关系25
第二节 民事诉讼的目的26
一、研究民事诉讼目的的意义26
二、民事诉讼目的的学说26
三、简要的评价27
第三节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28
一、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概念28
二、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特征29
三、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要素30
四、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31
第四节 诉与诉权32
一、诉32
二、诉权36
第五节 诉讼标的38
一、诉讼标的的概念和意义38
二、诉讼标的的识别38
三、我国的诉讼标的理论40
第三章 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41
第一节 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概述41
一、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的概念和特征41
二、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的立法体例42
三、我国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的种类42
第二节 诉讼权利平等原则43
一、诉讼权利平等原则的含义43
二、诉讼权利平等原则的依据45
第三节 法院调解原则45
一、法院调解原则的含义45
二、调解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46
三、法院调解的程序47
四、调解协议与调解书49
五、法院调解的效力50
六、法院调解与诉讼和解的比较51
第四节 辩论原则52
一、辩论原则的含义和内容52
二、我国辩论原则与大陆法系国家相关原则的比较53
第五节 处分原则54
一、处分原则的含义和依据54
二、处分原则的主要内容54
三、处分权与审判权的关系55
第六节 检察监督原则56
一、检察监督原则的含义56
二、检察监督的对象和内容57
三、检察监督的方式57
第七节 诚实信用原则58
一、诚实信用原则的含义58
二、诚实信用原则的适用59
第四章 民事审判的基本制度62
第一节 合议制度62
一、合议制的基本特征63
二、合议庭的组成63
三、合议庭的内部关系64
四、合议庭活动的原则64
五、合议庭与审判委员会的关系65
第二节 陪审制度66
一、陪审制度的功能66
二、我国人民陪审制的历史67
三、我国人民陪审制的完善67
第三节 回避制度69
一、回避制度概述69
二、回避制度的适用对象与回避的事由70
三、回避的程序70
四、违反回避制度的法律后果71
第四节 公开审判制度71
一、公开审判的含义71
二、公开审判的意义72
三、不公开审理的情形72
第五节 两审终审制度74
一、审级制度的意义74
二、我国的两审终审制75
第五章 主管与管辖78
第一节 民事诉讼主管78
一、主管的概念78
二、民事诉讼主管的范围78
三、法院主管与人民调解的关系79
四、法院主管与民商事仲裁的关系79
五、法院主管与政府部门处理民事纠纷的关系80
六、复合型争议的主管80
第二节 管辖概述81
一、管辖的概念81
二、确定管辖的原则82
三、管辖恒定83
四、管辖的确定83
第三节 级别管辖84
一、级别管辖的概念84
二、确定级别管辖的标准84
三、级别管辖的规定84
第四节 地域管辖87
一、地域管辖的概念87
二、一般地域管辖88
三、特殊地域管辖89
四、专属管辖92
第五节 协议管辖93
一、明示协议管辖93
二、默示协议管辖93
第六节 裁定管辖94
一、移送管辖94
二、指定管辖94
三、管辖权转移95
第七节 管辖权异议96
一、管辖权异议的概念96
二、管辖权异议的条件96
三、法院对管辖权异议的处理97
第六章 当事人与诉讼代理人99
第一节 当事人概述99
一、当事人的概念99
二、当事人能力与诉讼能力100
三、当事人适格102
四、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和诉讼义务104
五、诉讼承担105
第二节 共同诉讼人106
一、共同诉讼概述106
二、必要共同诉讼106
三、普通共同诉讼109
第三节 诉讼代表人110
一、诉讼代表人的概念110
二、代表人诉讼的种类111
三、诉讼代表人112
四、人数不确定的代表人诉讼的程序规则113
第四节 民事诉讼第三人113
一、民事诉讼第三人的概念和特征113
二、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115
三、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116
第五节 公益诉讼117
一、公益诉讼的概念117
二、公益诉讼的特征118
三、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119
四、公益诉讼的适用范围119
五、公益诉讼的程序规则120
第六节 第三人撤销之诉122
一、第三人撤销之诉的特征123
二、第三人提起撤销之诉的条件123
三、第三人撤销之诉的受理124
四、第三人撤销之诉的审理124
第七节 诉讼代理人125
一、诉讼代理人概述125
二、法定代理人126
三、委托代理人128
四、法律援助130
第七章诉讼保障制度134
第一节 保全134
一、保全的概念134
二、保全的条件135
三、保全的程序135
四、诉前保全136
五、保全的对象137
六、保全的措施137
七、保全措施的解除138
八、保全错误的赔偿责任138
第二节 先予执行138
一、先予执行的概念和意义138
二、先予执行的适用范围139
三、先予执行的条件139
四、先予执行的程序139
五、先予执行的裁定140
六、先予执行错误的补救140
第三节 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140
一、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的概念140
二、对妨害民事诉讼行为课以强制措施的意义141
三、妨害民事诉讼行为的构成142
四、妨害民事诉讼行为的种类142
五、强制措施的种类及适用144
第四节 期间147
一、期间的概念和意义147
二、期间的种类147
三、期间的计算148
四、期间的耽误和顺延149
第五节 送达150
一、送达的概念和特点150
二、送达的效力150
三、送达的方式151
四、送达回证153
第六节 诉讼费用154
一、诉讼费用的概念和意义154
二、诉讼费用的种类154
三、诉讼费用交纳标准155
四、诉讼费用的交纳157
五、司法救助159
第八章 民事诉讼证据161
第一节 证据概述161
一、证据的概念161
二、证据的属性162
三、证据能力163
四、证据的证明力163
第二节 理论上的证据分类164
一、本证和反证164
二、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165
三、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165
四、间接本证与间接反证166
第三节 法律上的证据种类166
一、书证166
二、物证167
三、视听资料167
四、证人证言168
五、当事人陈述170
六、鉴定意见170
七、勘验笔录173
八、电子数据173
第四节 证据的收集和保全174
一、证据的收集174
二、举证时限与证据交换176
三、证据保全179
第九章 民事诉讼证明181
第一节 证明概述181
一、证明的概念与特征181
二、证明的要素182
第二节 证明对象182
一、证明对象的概念182
二、证明对象的范围183
三、无须证明的事实184
第三节 证明责任190
一、证明责任的含义与特征190
二、两种意义上的证明责任的关系191
三、证明责任分配的学说192
四、我国民事诉讼中证明责任的分配193
第四节 证明标准196
一、证明标准的概念和意义196
二、民事诉讼与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的比较196
三、我国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197
第五节 证据的审核与认定198
一、证据的审核与认定的概念198
二、审核与认定证据的一般规定198
三、审核、认定有无证据能力的具体规则199
四、审核、认定证明力的具体规则201
五、举证妨碍规则202
第十章 第一审普通程序204
第一节 普通程序概述204
一、普通程序的概念204
二、普通程序的特点204
三、普通程序的意义205
第二节 起诉与受理205
一、起诉205
二、受理207
第三节 审理前的准备209
一、审理前准备的意义209
二、审理前准备的主要内容210
三、其他准备工作212
四、庭前会议212
第四节 开庭审理212
一、开庭审理的概念212
二、开庭审理的程序213
三、开庭审理笔录216
四、案件审理期限216
五、延期审理216
六、撤诉217
七、缺席判决219
八、诉讼中止和诉讼终结220
第五节 法院裁判220
一、民事判决220
二、既判力222
三、民事裁定224
四、民事决定224
第十一章 简易程序与小额程序226
第一节 简易程序概述226
一、简易程序的概念和意义226
二、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227
第二节 简易程序的具体规定229
一、《民事诉讼法》的规定229
二、简易程序的程序保障230
第三节 小额程序简述232
一、小额程序的含义232
二、各国和地区关于小额程序的规定232
三、我国小额诉讼的程序规则234
第十二章第二审程序237
第一节 第二审程序概述237
一、第二审程序的概念237
二、第二审程序的意义239
三、外国三审终审制的借鉴意义239
第二节 上诉的提起与受理240
一、上诉的概念240
二、提起上诉的条件241
三、上诉的受理242
四、上诉的撤回242
第三节 上诉案件的审理243
一、上诉案件的审理范围243
二、上诉案件的审理方式243
三、上诉案件的调解244
四、上诉案件的审理期限244
第四节 上诉案件的裁判244
一、驳回上诉,维持原判245
二、依法改判245
三、撤销原判,发回重审245
四、对不服裁定上诉的处理246
第十三章再审程序248
第一节 再审程序概述248
一、再审程序的概念248
二、再审程序的特点250
第二节 再审程序的发生251
一、当事人申请再审251
二、人民法院决定再审255
三、人民检察院抗诉及检察建议引起再审255
第三节 再审案件的审理258
一、裁定中止原裁判的执行258
二、组成合议庭258
三、分别适用一、二审程序审理258
四、未参加诉讼的当事人或案外人申请再审的特别规定259
五、再审案件的审理次数及审限260
第十四章特别程序262
第一节 特别程序概述262
一、特别程序的概念262
二、特别程序的特点262
第二节 选民资格案件审理程序263
一、选民资格案件的起诉与受理263
二、选民资格案件的审理263
第三节 宣告公民失踪程序264
一、宣告失踪案件的申请与受理264
二、宣告失踪案件的审理265
三、失踪人财产的管理265
四、宣告失踪判决的撤销266
第四节 宣告公民死亡程序266
一、宣告死亡案件的申请与受理267
二、宣告死亡案件的审理267
三、宣告死亡判决的撤销268
第五节 民事行为能力认定程序269
一、认定公民行为能力案件的申请和受理269
二、审理程序270
三、原判决的撤销与民事行为能力的恢复271
第六节 认定财产无主程序271
一、认定财产无主案件的申请与受理272
二、审理程序272
三、认定财产无主判决的撤销272
第七节 确认调解协议程序273
一、确认调解协议案件的适用范围273
二、确认调解协议案件的程序273
三、司法确认的效力及其救济275
第八节 实现担保物权程序275
一、实现担保物权案件的申请与受理275
二、实现担保物权案件的管辖法院276
三、实现担保物权案件的审查与裁定276
第十五章督促程序279
第一节 督促程序概述279
一、督促程序的概念279
二、督促程序的特征279
三、督促程序的意义280
第二节 督促程序的申请与受理281
一、申请的条件281
二、申请程序282
三、受理282
四、审理程序283
第三节 支付令283
一、支付令的内容283
二、支付令异议284
三、督促程序与诉讼程序的衔接284
四、支付令的效力285
五、督促程序终结与救济程序285
第十六章 公示催告程序287
第一节 公示催告程序概述287
一、公示催告程序及其意义287
二、公示催告程序的特点288
三、公示催告程序的适用范围288
第二节 公示催告的申请与审理289
一、申请公示催告的条件289
二、公示催告申请的审查和受理290
第三节 除权判决292
一、除权判决的作出292
二、除权判决的救济292
第十七章 执行程序总论294
第一节 执行程序概述294
一、执行的概念和特征294
二、执行程序的概念与立法例295
三、执行程序与审判程序的关系295
四、执行的分类296
第二节 执行的基本原则297
一、依法执行原则297
二、全面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原则298
三、及时执行原则298
四、穷尽执行措施原则298
第三节 执行程序的一般规定299
一、执行主体299
二、执行标的301
三、执行依据303
四、执行管辖304
五、执行担保305
六、暂缓执行306
七、执行和解307
第四节 执行救济308
一、执行救济概述308
二、对违法执行行为的执行异议309
三、案外人对执行标的的异议与执行异议之诉309
四、执行回转312
第十八章 执行程序分论314
第一节 执行程序的进行314
一、执行程序的启动314
二、执行准备和执行时间315
三、委托执行与协助执行317
四、不予执行、执行中止、执行终结319
五、执行结案321
第二节 执行措施322
一、金钱债权的执行322
二、非金钱债权的执行330
三、保障性的执行措施332
第三节 执行竞合与参与分配334
一、执行竞合334
二、参与分配336
第十九章 涉外民事诉讼程序339
第一节 涉外民事诉讼程序概述339
一、涉外民事诉讼的概念339
二、涉外民事诉讼的特征340
三、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的概念340
四、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的适用范围340
第二节 涉外民事诉讼的一般原则342
一、国家主权原则342
二、适用我国民事诉讼法的原则342
三、适用我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原则343
四、司法豁免权原则343
五、使用我国通用语言、文字的原则344
六、委托中国律师代理诉讼的原则344
第三节 涉外民事诉讼的管辖345
一、特殊地域管辖346
二、专属管辖346
三、诉讼竞合347
四、国际民事管辖权冲突及其协调347
第四节 涉外民事诉讼的期间、送达349
一、涉外民事诉讼的期间349
二、涉外民事诉讼的送达349
三、《关于向国外送达民事或商事司法文书和司法外文书公约》350
第五节 司法协助352
一、司法协助的概念352
二、一般司法协助352
三、特殊司法协助353
参考书目358
热门推荐
- 3214303.html
- 107159.html
- 2238777.html
- 1470783.html
- 3069827.html
- 167603.html
- 2188229.html
- 892988.html
- 2674486.html
- 108616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7146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6601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6697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5680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2969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679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3979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9988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7357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791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