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比较文学三百篇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智量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 ISBN:7532102157
- 出版时间:1990
- 标注页数:1052页
- 文件大小:58MB
- 文件页数:107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比较文学三百篇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比较文学:从西方到中国(代序) 智量1
比较文学的原初和近代定义1
比较文学定义探讨3
比较文化与比较文学8
关于“总体文学”12
“世界文学”和“民族文学”15
比较文学研究的思维习惯19
比较文学中的类比研究23
比较文学方法论之性质与特点26
比较文学的学派及四种观点29
中西比较文学:范畴、方法、精神的初探33
文学与艺术的关系研究36
中西文学之比较39
东西方文学中的生死观43
东西方文学中的道德观45
中西文学中的自然价值观49
中西自然诗比较52
中西文学对自然美的发现55
中西文学载道言志观的比较58
中西山水美感意识的形成61
中西诗在情趣上的比异64
中西文学艺术功用说之比较67
中西小说概念之比较71
中西小说理论体系的异同74
中西历史小说及小说中的历史感78
中西古典小说结构之比较82
中国古典小说与欧洲传统小说创作法之异同86
中西长篇小说文类之重探89
《破晓时分》:中西小说技巧的转换93
南北欧神话之比较95
相似的时代灵魂 相异的民族色彩98
中日两国民间故事的交流101
中国古典诗歌对美国新诗运动的影响104
中国古典戏剧对西方二十世纪戏剧的影响107
印度佛教文学对我国汉族文学的影响110
印度诗歌与日本俳句对中国小诗的影响114
苏联军事文学对我国军事文学的影响118
对现世的赞颂和对封建的“亵渎”121
十七、十八世纪流行于德国的“中国文学”124
《学衡》派与白壁德新人文主义127
台湾现代诗的“超现实主义风潮”130
从“新潮”的内涵看中国新诗革命的起源133
“迷惘的一式”、“战后派文学”和“伤痕文学”136
千丝万缕的不解之缘139
十四行诗在英国142
阿拉伯诗歌对西方诗歌的影响一例145
从卞之琳的诗看中西诗学的融合147
来自西方诗学的回声150
解结构之道153
心理批评与原型批评156
中西自然抒情诗美学性格的一般差异160
中印“味说”同异论165
西方的“移情说”、“距离说”与中国的“出入说”169
系统分析与直观把握173
中西山水诗之美学观177
诗话、词话和印象式批评180
意象派和中国式意象184
空间经验时间化和中国山水诗187
“具体性”与唐诗的自然意象191
两种表现说194
李白与歌德诗歌美学思想与创作实践的初步比较198
苏东坡“气韵”与“律动论”、“要形说”201
司空图对优美的偏爱和康德对壮美的偏重204
严羽与庞德:“镜中之象”及其他207
柏拉图的“美本身”与老子的“大音”、“大象”209
孔子和柏拉图的和谐观212
亚里士多德与脂砚斋的“解脱说”215
海伦与杨妃219
王国维“境界”与叔本华“理念”谈片222
两种批评的互补226
从中国与希腊的神话比较看两种起源说232
梅氏、斯氏和布氏戏剧观之比较236
勃兰兑斯和茅盾的文学批评239
法国现代小说《变化》与《艾心雕龙》的创作论242
克罗德·西蒙的真实不能再现论和中国古代山水文学的构思245
意象与意境248
神思与想象250
“比德”与“偷换”254
节制与宣泄258
文道与理念261
风骨与崇高264
阳刚、阴柔与崇高、优美268
病态之花的移植272
意识流文学东方化过程276
中国式意识流对文学当代性艺术改造279
中国式意识流的三个特征281
诗与蒙太奇284
俳句、中国诗与庞德287
元杂剧和伊丽莎白时代的诗剧之比较290
现代派与莎士比亚的“寻找自我”主题295
人在小说中的位置299
文学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反思303
歌德与中国现代文学307
席勒与中国311
易卜生与中国现代文学316
施笃姆在中国320
尼采与中国现代文学326
奥尼尔与中国道教330
庞德与中国诗333
《诗经》与庞德336
鲁迅与契诃夫340
鲁迅与法捷耶夫343
鲁迅与安特列夫347
鲁迅与萧伯纳350
鲁迅与弗洛伊德353
鲁迅与尼采357
鲁迅与厨川白村362
鲁迅与塞万提斯365
鲁迅的《狂人日记》对果戈理同名小说的模仿369
鲁迅的《长明灯》与迦尔洵的《红花》372
《野草》与屠格涅夫的散文诗375
鲁迅及其《野草》与波特莱尔及其《恶之花》379
《阿Q正传》与《死魂灵》383
《伤逝》与《淑女》386
胡适与易卜生389
胡适与美国意象派诗歌393
周作人与外国文学397
郭沫若与外国戏剧401
郭沫若早期小说与外国文学的关系405
郭沫若的自我小说与日本近代文学407
郭沫若与卢梭410
郭沫苦与雪莱412
郭沫苦与泰戈尔414
《沫苦自传》与《忏悔录》418
郁达夫与卢梭422
郁达夫与屠格涅夫425
郁达夫与劳伦斯429
郁达夫的《沉沦》与佐藤春夫的《田园的忧郁》431
茅盾与外国文学434
茅盾和左拉的自然主义理论437
托尔斯泰的小说对茅盾的影响439
茅盾的《林家铺子》与马拉默德的《伙计》443
巴金对西欧文学的接受447
巴金和俄国民粹主义450
从不了解到热爱454
神圣的憎 热烈的爱458
“他将永远是我的鼓舞的源泉”463
王统照与外国文学466
王统照与泰戈尔469
印度文化和许地山475
叶绍钧和契诃夫478
冰心与泰戈尔481
丰子恺与夏目漱石484
废名小说对外国文学的借鉴487
具有独立人格的新型女性489
闻一多与济慈492
徐志摩与哈代497
歌唱大自然 热爱大自然501
李金发与马拉美503
“我们就有我们自己的美”506
戴望舒和法国象征派诗歌510
勃洛克与戴望舒513
老舍与狄更斯516
西方文学的影响和老舍作品的思想艺术519
深从文与福克纳522
梅里美和沈从文小说比较526
何其芳对外国诗歌的借鉴528
卞之琳与艾略特531
艾青与象征派536
“九叶”派诗人对西方诗歌的审美选择540
施蛰存小说中的弗洛依德倾向544
丽尼与屠格涅夫547
田汉与席勒550
王尔德与田汉早期剧作554
曹禺和契诃夫的戏剧创作557
曹禺与奥尼尔562
《雷雨》与《玩偶之家》565
《茶花女》与《日出》569
《呼啸山庄》与《原野》573
契诃夫与夏衍的戏剧创作576
平淡、诗意、生活化580
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张贤亮583
张承志和艾特玛托夫的美学追求587
《琼斯皇》的鼓声在中国舞台回响590
《万叶集》与中国文学594
娜拉和她的中国姐妹们596
从朦胧追求到推陈出新601
《莫斯科不相信眼泪》与中国当代文学爱情观604
中国前辈作家接受外国文学影响的经验608
《诗经》和《荷马史诗》612
《荷马史诗》与西周史诗616
《离骚》与《神曲》620
中西隐逸诗人625
中外作家的“理想之国”628
陶渊明的田园诗和华兹华斯的自然诗631
酒中有深味634
泰戈尔的静和陶渊明的静638
山水诗美学流变中的王维和华兹华斯641
《登幽州台歌》和《流浪者夜歌》的弧独感645
李白与拜伦诗歌审美特色管窥647
《长恨歌》与《沙恭达罗》的主题比较650
白居易对《源氏物语》的影响653
李贺与兰波657
“亘古奇才未尽年”661
白郎宁夫人与李清照的抒情格律诗666
龚自珍与雪莱669
两颗璀璨的诗坛流星674
歌德《西东诗集》中的“东方味”及《中德四季晨昏杂咏》中的“太白风”探源678
静止的中国花瓶682
《一千零一夜》与中国民间故事686
中国和阿拉伯文学中两本劝善惩恶的故事书692
印度《五卷书》与中国民间故事695
在美女蛇的故事后面701
人类认识自我的独特视点704
《十日谈》和宋元话本707
《十日谈》与《拍案惊奇》中的爱情题材比较710
《水浒》与《堂·吉诃德》结构异同论715
结构艺术:《堂·吉诃德》与《西游记》718
《金瓶梅》和《十日谈》722
瑕瑜互见 判若云泥724
《杜十娘》和《舞女》728
中国的看钱奴和法国的吝啬鬼731
自传文体:《浮生六记》与《罗朗巴特》735
卢梭的《忏悔录》与沈复的《浮生六记》738
幻想国度中的理想和现实742
幻由情生 真因幻显746
传说·历史·象征750
葛朗台与严监生753
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757
异曲同工的挽歌760
从分道扬镳互殊途同归764
《红楼梦》与《百年孤独》768
心理描写:《战争与和平》与《红楼梦》772
“宝玉”、“金锁”与“蛋卷冰湛淋火炬”776
“毒设相思局”778
欧亚两部妓女题材作品给人的启示780
中外作家笔下的娼妓世界783
西方原型理论与《西洋记》788
傲然屹立的时代新女性792
西方悲剧理论与《窦娥冤》796
开放在不同国土上的姐妹花799
两个不同时代的宠儿802
从“跳墙”幽会谈起806
汤显祖和莎士比亚811
爱的旋律815
圆规与水井819
人变蟋蟀是荒唐元稽的鬼话吗?822
作品和时代是怎样的关系826
两个诈骗犯的形象831
两篇《皇帝的新衣》835
《阿毛姑娘》和《包法利夫人》838
《围城》与《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841
《多雪的冬天》与《冬天里的春天》845
不同的审美空间848
寓庄于谐,发人深省853
《拉奥孔》在俄国的译介856
《罗兰之歌》与《熙德之歌》858
两个浮士德861
不同的艺术色调 共同的哲学沉思866
从《罗密欧与朱丽叶》到《熙德》870
“恶之花”纵横谈873
马拉美与艾略特877
曼斯菲尔德与波特短篇小说的题材与主题880
《汤姆·琼斯》与《红与黑》章法比较883
《悲惨世界》和《罪与罚》的结构比较887
《简爱》与《心》中的爱情及其艺术处理890
两束发人深省的道德花卉893
心理现实主义:司汤达与茨威格897
略论詹姆斯与艾略特的文学思想900
“迷惘一代”的真实写照905
“这疯癫的人生”909
性善乎?性恶乎?912
易卜生和阿瑟·密勒的戏剧创作916
浆果、葡萄及其他919
人与自然的交响曲923
中西文学里的火神927
希拉克力斯与后羿的比较研究930
哈奴曼与孙悟空934
“镜相”人物刍议938
懵教官与李尔王943
社会时代不同命运结局各异946
卑贱者的凯歌950
杜丽娘和苔丝狄蒙娜953
奥涅金与贾宝玉956
背景的人物和人物的背景959
王熙凤和福斯塔夫966
王熙凤与郝思嘉970
阿Q与帅克:作为幽默形象的比较973
心造幻影中的双星977
罗亭式的零余者:郁达夫小说之魂980
汪文宣和巴什马奇金983
羊脂球和赛金花987
安娜与蘩漪悲剧比较990
两种理想的符号994
吴荪甫和萨加尔形象比较谈997
蒋子龙和利帕托夫笔下的改革者形象1000
说“生发”1003
斐迪南,又一位奥瑟罗!1006
葛朗台的泼留希金1009
行动的痛苦与信念的执著1013
黑色袈裟下两颗被扭曲的心1016
包法利夫人和安娜·卡列尼娜形象略比1020
“自然的女儿”和城市姑娘1023
母爱与情爱的升华1027
带刺的玫瑰和没有玫瑰的刺1031
文章结构各千秋1035
意象叠加纵横谈1039
英译杜诗:体验与创作1041
寒山译诗与《敲打集》1045
中国古典诗独特的表现形式1048
热门推荐
- 3176692.html
- 1268915.html
- 3161762.html
- 3490047.html
- 3904911.html
- 1970234.html
- 2689463.html
- 2211653.html
- 3381668.html
- 195704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9583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42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5724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8999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1492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9461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0305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7424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1294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34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