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现代史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陈廷湘主编 著
- 出版社: 成都市:四川大学出版社
- ISBN:7561424140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591页
- 文件大小:31MB
- 文件页数:61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现代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编 中华民国的建立和北洋政府的统治(1912年—1928年)3
第一章 中华民国成立3
第一节 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3
一、四川保路运动和辛亥革命的发动3
二、武昌起义和各省独立11
三、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13
四、南京临时政府的政体和经济政策14
第二节 清朝的灭亡和中华民国政府迁都北京17
一、南北和谈和清帝退位17
二、孙中山制定《临时约法》与民国政权的财政危机18
三、袁世凯执政 中华民国政府迁都北京20
第三节 袁世凯巩固统治和民初政争21
一、袁世凯对民主制度的践踏与民初政党政治的失败21
二、二次革命和白朗起义23
三、《中华民国约法》的制定袁世凯的独裁统治25
第二章 袁世凯复辟帝制及其失败新文化运动的兴起27
第一节 洪宪帝制的建立27
一、帝制的酝酿和“二十一条”27
二、洪宪帝制的建立29
第二节 护国战争31
一、孙中山创建中华革命党31
二、云南独立和讨袁战争的发动32
三、护国战争的胜利进军 洪宪帝制覆灭33
第三节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35
一、中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35
二、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38
三、民初的教育40
四、《新青年》创刊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42
第三章 北洋军阀割据的形成和皖系军阀统治的确立45
第一节 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45
一、黎元洪出任大总统 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45
二、“参战”问题和“府院之争”48
三、张勋复辟及其失败51
四、皖系军阀统治的确立和段祺瑞的“毁法”54
第二节 孙中山领导第一次护法运动56
一、护法军政府成立 南北对峙局面形成56
二、护法战争的发动和失败58
三、南北和谈及其破裂61
第四章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64
第一节 五四运动64
一、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64
二、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66
三、五四运动67
一、新思潮社团和刊物的涌现72
第二节 新文化运动的发展72
二、马克思主义的宣传 众多西方社会理论的传播73
三、《新青年》与《东方杂志》的对垒与论争78
四、《学衡》派的主张80
五、科学与人生观的论战81
六、白话文运动83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85
一、早期共产党组织的建立85
二、马克思主义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之间的论战87
三、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91
第一节 直皖战争爆发 皖系的衰败93
一、北洋政府的政权结构93
第二次护法战争及其失败93
第五章 皖系军阀的衰败和直系军阀统治的建立孙中山发动93
二、直皖争夺的加剧101
三、直皖战争爆发和皖系的失败104
第二节 第一次直奉战争105
一、华盛顿会议和列强侵华新格局的形成105
二、直奉共掌北京政权和两系军阀的权力之争107
三、第一次直奉战争109
第三节 孙中山领导第二次北伐及其失败110
一、南方军阀的内争 孙中山重建军政府110
二、直系军阀的“武力统一”和南方军阀的“联省自治”111
三、孙中山发动第二次护法战争和陈炯明叛变113
第六章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初步发展115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制定115
一、众多救国方案的提出与尝试115
二、中共“二大”召开 民主革命纲领制定121
第二节 民众革命运动的发展124
一、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124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民运动、青年运动和妇女运动127
第一节 北洋军阀混战的加剧130
一、江浙战争130
第七章 北洋军阀混战的加剧 国民革命的兴起130
二、第二次直奉战争 北京政变和直系军阀的失败131
三、奉系执政后的北京政争134
四、段祺瑞重新执政和善后会议135
第二节 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136
一、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政策的制定136
二、国民党改组和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140
三、黄埔军校的建立和平定商团叛乱145
第三节 国民革命的兴起148
一、中共“四大”的召开148
二、国民会议运动 孙中山北上和逝世151
三、五卅运动154
四、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统一和广州国民政府成立156
第八章 北伐战争与国民革命运动进入高潮160
第一节 北伐前国民革命统一战线内部的斗争160
一、毛泽东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160
二、国民党左中右三派的分化和廖仲恺遇刺162
三、北伐战争的酝酿164
四、戴季陶主义的出现和国民党的文化转向166
五、西山会议和国民党二大168
六、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170
一、直奉军阀重组反动同盟173
第二节 革命势力对直奉联合政权的挑战173
二、关税特别会议和法权会议175
三、反对关税会议的斗争与首都革命177
四、直奉联合进攻国民军 三一八惨案 段祺瑞政府倒台178
五、“护法”与“护宪”:北京政权内部直奉两系的明争暗斗180
六、对国家主义派的批判181
第三节 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183
一、广东国民政府誓师北伐183
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184
三、国民政府迁都武汉187
四、工农运动在湘、鄂、赣地区的迅猛发展189
一、张作霖就任安国军总司令194
第九章 北洋军阀割据结束194
第一节 北伐军攻占武汉以后的政局194
二、各派军阀的明争暗斗195
三、帝国主义干涉中国革命197
四、四一二政变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199
五、武汉国民政府继续北伐201
六、中国共产党在国民革命紧急时期的政策策略202
第二节 北洋军阀割据局面的结束204
一、武汉国民政府的严重危机 七一五政变204
二、宁、汉合流与国民党各派的纷争206
三、南京国民政府的北伐208
四、东北易帜 北洋军阀割据时代结束210
第三节 国民革命时期的思想文化与军阀统治下少数民族的212
革命斗争212
一、甲寅派和现代评论派引起的文化论争212
二、收回教育权运动215
三、国民革命时期少数民族的革命斗争217
下编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1928年—1949年)223
第十章 南京国民政府的初期统治223
第一节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初期的内政外交223
一、国民党实施“训政”和南京政府的政治制度223
二、编遣会议的流产226
三、改订新约运动228
第二节 国民党的派系之争231
一、蒋桂战争231
二、中原大战和扩大会议234
三、约法之争236
四、国民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239
第十一章 中国苏维埃运动的兴起242
第一节 工农武装起义和革命根据地的创建242
一、南昌起义八七会议和各地武装起义242
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和发展246
三、中国共产党第六次代表大会247
四、毛泽东论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248
第二节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 红军反“围剿”战争的胜利249
一、各革命根据地的开辟和发展249
二、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探索和形成254
三、土地革命的广泛开展256
四、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的克服 红军反“围剿”战争的胜利258
五、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与王明路线统治全党261
第三节 中间派别的政治主张及其活动262
一、第三党262
二、国民党改组派264
三、人权派265
四、乡村建设派267
五、中国托派270
第十二章 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东北 国民政府对政治经济统治272
第一节 九一八事变和全国抗日民主运动的兴起272
一、九一八事变 东北沦陷272
二、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 全国抗日民主运动的高涨273
三、国民党实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275
四、英美对日本的迁就和“国联调查团”报告书277
五、伪“满洲国”的建立 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277
一、日本侵略势力向关内扩张和长城抗战279
第二节 中国抗日斗争的曲折发展 国民党一党专政的强化279
二、抗日民主运动的发展 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成立280
三、察哈尔抗日同盟军的抗日义举和福建人民政府的成立281
四、国民党一党专政的强化282
第三节 30年代中前期的社会经济284
一、国民政府的经济建设方针284
二、中国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的形成和发展288
三、农业经济的危机和民营资本主义经济的艰难发展292
四、帝国主义对华经济侵略的加强294
第十三章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 红军长征297
第一节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297
一、“苏准会”的召开297
二、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298
三、中央红军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300
四、革命根据地的各项建设成就301
第二节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和北上抗日305
一、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305
二、主力红军长征 南方红军的游击战争306
三、反对张国焘分裂主义的斗争 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308
第十四章 国共军事对抗的中止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312
第一节 华北事变和中国政局的变化312
一、华北事变312
二、国内政治关系的重大变化313
三、“一二·九”运动314
第二节 抗日民统一战线的酝酿316
一、中国共产党政策的调整316
二、西北地区抗日力量的初步联合318
三、国民党对日政策的变化和“五五宪草”的公布319
四、国共两党开始有限对话321
第三节 西安事变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323
一、两广事变和绥远抗战323
二、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325
三、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召开 国共合作初步形成328
一、国民政府的“党化教育”政策330
第一节 30年代中前期的思想文化330
第十五章 30年代中前期的文化和少数民族330
二、“新生活运动”与“本位文化建设”332
三、关于“西化”问题的讨论335
四、关于中国社会性质问题的论战337
五、文学革命运动的发展341
第二节 30年代中前期的少数民族346
一、南京国民政府的少数民族政策346
二、苏维埃区域少数民族的革命斗争348
三、新疆内蒙少数民族人民的革命运动350
一、七七事变和平津作战353
第一节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353
第十六章 抗日战争初期的两个战场353
二、八一三事变和淞沪会战355
三、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355
四、国民党战时集权体制的建立与国民参政会的设置356
第二节 抗战初期的正面战场358
一、太原忻口会战和南京陷落358
二、陶德曼“调停”和日本的诱降逼降361
三、台儿庄大捷和武汉、广州失陷362
四、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和沿海工业、高校内迁365
五、国民政府的战时经济政策366
二、红军改编与平型关大捷369
第三节 敌后游击战场的形成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369
一、中共洛川会议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369
三、敌后游击战争的展开抗日根据地的创建370
四、根据地抗日政权的建立375
五、中共党内两条抗战路线的斗争376
第四节 民众抗战运动377
一、民众抗日救亡斗争的发展377
二、抗日文化运动的高涨379
三、华侨与抗日战争380
一、日本侵华方针的演变382
第一节 抗日战争相持局面的形成382
第十七章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382
二、汪精卫集团叛国投敌384
三、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386
四、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发展387
第二节 相持阶段的政治军事388
一、南京伪“国民政府”成立388
二、正面战场实行持久战389
三、宪政运动的兴起391
四、日本在沦陷区的经济掠夺和政治统治392
一、国民党开始制造反共磨擦394
第三节 相持阶段的国共关系394
二、中共反对投降分裂和百团大战396
三、统一战线的坚持和边区政权的建设与发展398
四、“皖南事变”和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成立400
第十八章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中国战场403
第一节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中国抗战形势403
一、太平洋战争爆发 中国战区的建立403
二、中美英军事合作 中国军队第一次入缅作战404
三、美英对中国抗战的支持 不平等条约的废除406
四、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中国正面战场407
一、日军对根据地的大举进攻410
第二节 根据地克服严重困难的措施410
二、中国共产党巩固边区的政策措施 延安整风运动411
三、抗日根据地的经济建设413
第三节 大后方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战线的论争415
一、国民政府的新县制建设415
二、西南、西北经济的开发416
三、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419
四、民族工业和农业的困境与凋敝421
五、思想战线的论争 《中国之命运》的发表422
第四节 抗日文化运动的发展 少数民族的抗日斗争425
一、文艺大众化与民族形式的讨论425
文化运动的发展426
二、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 抗战426
三、国民党加强文化管制428
四、少数民族的抗日斗争430
第十九章 抗日战争的胜利433
第一节 中国战区的局部反攻433
一、中国战区的局部反攻433
二、豫湘桂战役435
三、蒋介石出席开罗会议437
四、民主联合政府口号的提出439
一、抗战时期美国的对华政策440
第二节 国共两党谋划战后建国方略440
二、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444
三、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445
四、中间党派的政治主张447
第三节 抗日战争的胜利449
一、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公告449
二、美国对日本使用原子弹 苏联出兵东北451
三、中国战场的全面反攻 日本无条件投降453
第二十章 抗战胜利后的时局和政治关系的演变456
第一节 抗战胜利后的时局456
一、国民党强化统治的内战独裁方针456
二、中国共产党应付时局的策略457
三、民主党派的发展及其政治主张460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和各政治派别维护和平的努力462
一、重庆谈判462
二、国统区人民争取民主和平的斗争465
三、美国调解国共关系和政治协商会议466
四、解放区军民准备自卫战争470
第二十一章 全面内战爆发474
第一节 国民党军队战略进攻的失败474
一、全面内战爆发 中国共产党粉碎国民党进攻的策略方针474
二、国民党军队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的失败475
一、国共谈判最后破裂480
第二节 国统区的政治经济危机480
二、“制宪国大”和国民政府的改组482
三、中美商约的签订484
四、国统区经济的严重危机486
第三节 国统区民主运动的高涨488
一、国统区民众反对蒋介石独裁斗争的高涨488
二、台湾“二二八”起义491
三、内蒙古自治区成立493
四、新疆三区革命494
第一节 人民解放军开始进攻作战498
一、三路大军南下作战498
第二十二章 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国民党大陆统治走向崩溃498
二、《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的发表500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筹划全国胜利501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农村和城市工作方针501
二、中共中央十二月会议503
三、解放区发展壮大 华北人民政府成立505
第三节 国民党在大陆统治走向崩溃507
一、国民党分区防御战略的失败507
二、美国对华政策的调整509
三、国民党挽救危机的措施 行宪国大的召开511
四、国统区民众和少数民族的反蒋运动513
五、国统区经济的崩溃515
第四节 解放战争时期的文化教育516
一、解放区的文化教育516
二、国统区的文化教育518
三、思想界关于“中国出路”和关于中国现代化问题的讨论520
第二十三章 民国时期的文艺、学术和科技成就524
第一节 文学艺术成就524
一、文学524
二、艺术526
第二节 哲学、心理学、历史学成就530
一、哲学530
二、心理学540
三、历史学542
第三节 教育学、社会学、经济学成就546
一、教育学546
二、社会学552
三、经济学554
第四节 科学技术成就561
一、中国近代科学的孕育时期561
二、中国近代科学的发展时期563
第二十四章 南京国民政府在大陆覆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69
第一节 国民党军队主力被歼569
一、人民解放军战略决战方略的确定569
二、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完成570
三、民主党派放弃“中间道路”理想574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筹划建国方略 南京国民政府在大陆覆灭576
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576
二、北平和平谈判578
三、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 国民党政权在大陆覆灭579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81
一、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581
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582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84
参考文献586
后记591
热门推荐
- 690172.html
- 1023103.html
- 733463.html
- 133177.html
- 1033390.html
- 2245009.html
- 2133645.html
- 3632031.html
- 1773283.html
- 206138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6625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9848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7646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1257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8458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2339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2816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1946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9010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183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