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思科网络技术学院教程 下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思科网络技术学院教程 下
  • (美)Vito Amato编著;韩江,马刚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 ISBN:7115087733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352页
  • 文件大小:51MB
  • 文件页数:367页
  • 主题词:计算机网络 高等学校 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思科网络技术学院教程 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1章 OSI参考模型和路由1

1.1简介2

1.2层次网络模型:OSI参考模型2

1.2.1端到端通信3

1.2.2数据封装4

1.3物理层5

1.4数据链路层6

1.5网络层7

1.5.1IP寻址和子网8

1.5.2路径判断9

1.5.3路径通信9

1.5.4ICMP10

1.5.5ARP12

1.5.6路由选择12

1.5.7被动路由协议与路由选择协议14

1.5.8IP路由配置任务17

1.6传输层18

1.6.1分段高层应用18

1.6.4用窗口实现可靠性19

1.6.2建立一个连接19

1.6.3数据传输19

1.6.5确认技术20

1.7总结20

1.8复习题21

1.9主要术语22

第2章 局域网交换29

2.2网络要求30

2.2.1以太网/802.3接口30

2.1简介30

2.2.2使用中继器扩展共享介质LAN32

2.3提高LAN性能33

2.3.1全双工以太网33

2.3.2LAN分段34

2.4交换和桥接概述37

2.4.1LAN交换延时37

2.4.2第2层和第3层交换37

2.4.3LAN交换机如何学习地址38

2.4.5对称和不对称的交换机39

2.4.4交换机的作用39

2.4.7两种交换方法40

2.4.6存储器缓冲区40

2.4.8VLAN41

2.5生成树协议41

2.6总结42

2.7复习题42

2.8主要术语43

第3章 虚拟局域网49

3.2VLAN综述50

3.1简介50

3.3用交换体系结构进行分段51

3.3.1VLAN和物理边界51

3.3.2通过主干传递VLAN信息52

3.3.3VLAN中的路由器53

3.3.4交换式网络的配置53

3.4VLAN的实现54

3.4.2静态VLAN55

3.4.3动态VLAN55

3.4.1端口为中心的VLAN55

3.5VLAN的优点56

3.5.1增加、移动或改变用户的位置56

3.5.2控制广播活动57

3.5.3提供较好的网络安全性58

3.5.4利用现有的集线器以节省开支58

3.6总结59

3.7复习题60

3.8关键术语61

第4章 局域网设计65

4.1简介66

4.2网络设计目标66

4.3网络设计的组成部分67

4.3.1服务器的功能和所处的位置67

4.3.2Intranet69

4.3.3冲突检测69

4.3.4分段69

4.3.5带宽域与广播域的比较70

4.4网络设计方法71

4.4.1收集用户需求71

4.4.3有效性和网络流量72

4.4.2分析需求72

4.4.4网络拓扑结构的设计73

4.5总结88

4.6华盛顿学校园区网络项目任务:局域网设计88

4.7复习题88

4.8主要术语89

第5章 路由选择协议:IGRP95

5.2网络层基础96

5.2.1网络层路由选择96

5.1简介96

5.2.2路由选择表97

5.2.3使用计量标准来描述位距97

5.2.4网络层通信路径97

5.2.5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99

5.3路由协议和路由选择协议99

5.4IP路由选择协议99

5.4.1最优路由100

5.4.2简单性和高效性100

5.4.5灵活性101

5.4.4快速收敛101

5.4.3健壮性101

5.4.6静态路由选择102

5.4.7动态路由选择102

5.4.8路由选择的分类102

5.5IP路由选择的配置102

5.6了解IGRP的有关操作103

5.6.1内部系统和外部IGRP路由103

5.6.2创建IGRP路由选择过程104

5.6.3提高IGRP的稳定性105

5.6.6最大跳数107

5.6.4IGRP计量标准信息107

5.6.5IGRP更新消息107

5.7总结108

5.8华盛顿学校园区网络项目任务:路由选择协议及配置IGRP108

5.9复习题109

5.10主要术语110

第6章 访问控制列表113

6.1简介114

6.2ACL概述114

6.2.1为什么要建立ACL115

6.2.2按正确顺序创建ACL116

6.2.3使用ACL117

6.2.4ACL是如何工作的117

6.3ACL配置任务119

6.3.1把ACL分组到各个接口120

6.3.2为每个ACL分配唯一的表号120

6.3.3怎样使用通配符掩码位121

6.3.4如何使用通配符any123

6.4标准访问控制列表124

6.3.5如何使用通配符host124

6.4.1标准ACL的有关例子125

6.4.2标准ACL例子1:允许一个源的通信流量通过127

6.4.3标准ACL例子2:拒绝一个特定主机的通信流量128

6.4.4标准ACL例子3:拒绝一个特定子网的通信流量128

6.5扩展访问控制列表129

6.5.1扩展ACL的有关例子130

6.5.2扩展ACL例子1:拒绝FTP通信流量通过EO132

6.5.3扩展ACL例子2:只拒绝通过EO的Telnet通信流量133

6.6使用命名访问控制列表134

6.6.2permit命令135

6.6.1deny命令135

6.7使用带协议的访问控制列表136

6.8正确放置ACL137

6.8.1使用带防火墙功能的ACL138

6.8.2搭建防火墙体系结构138

6.9验证访问控制列表140

6.10总结141

6.11华盛顿学校园区网络项目任务:使用ACL141

6.12复习题141

6.13主要术语142

第7章 NovellIPX145

7.1简介146

7.2NetWare网络中的Cisco路由器146

7.3IPX概述147

7.4Novell封装150

7.4.1Cisco封装的命名情况151

7.4.2IPX数据包格式152

7.5使用RIP进行Novell路由选择153

7.6服务通告协议156

7.7接通最近服务器协议157

7.8.2给接口分配IPX网络号158

7.8NovellIPX配置任务158

7.8.1NovellIPX全局配置158

7.8.3验证IPX操作160

7.9监视和管理IPX网络160

7.9.1监视IPX接口状态161

7.9.2监视IPX路由选择表161

7.9.3视NovellIPX服务器163

7.9.4监视IPX通信流量164

7.9.6IPXSAP的故障检修167

7.9.5IPX路由选择的故障检修167

7.9.7IPXping命令168

7.9.8特权IPXping命令168

7.9.9用户IPXping命令169

7.10总结170

7.11华盛顿学校园区网络项目设计:配置NovellIPX171

7.12复习题171

7.13主要术语172

第8章 广域网175

8.2广域网技术概述176

8.2.1广域网服务176

8.1简介176

8.2.2广域网服务供应商177

8.2.3广域网虚电路178

8.2.4广域网信令标准和速率179

8.3广域网设备180

8.3.1路由器180

8.3.2广域网交换机180

8.3.3调制解调器181

8.3.4CSU/DSU181

8.4.1广域网物理层182

8.3.5ISDN终端适配器182

8.4广域网和OSI参考模型182

8.4.2广域网数据链路层183

8.5广域网帧封装格式184

8.5.1PPP封装185

8.5.2HDLC封装185

8.6广域网链路选项186

8.6.1专线186

8.6.2包交换连接187

8.6.3电路交换连接188

8.7总结190

8.9复习题191

8.8华盛顿学校园区工程任务:广域网191

8.10主要术语192

第9章 广域网设计197

9.1简介198

9.2广域网通信198

9.3广域网设计第一步200

9.3.1收集需求201

9.3.2分析需求202

9.4.1认识和选择网络模型204

9.3.3敏感性测试204

9.4认识和选择网络性能204

9.4.2分层网络设计模型205

9.4.3分层广域网设计的优势209

9.4.4帧中继和ISDN广域网链路212

9.5华盛顿学校园区项目任务:广域网设计213

9.6总结213

9.7复习题213

9.8主要术语215

第10章 PPP217

10.2PPP概述218

10.1简介218

10.2.1PPP的组成219

10.2.2PPP中各层的功能219

10.2.3PPP帧格式220

10.3PPP会话的建立过程220

10.3.1阶段1:链路建立和配置协调221

10.3.2阶段2:链路质量检测221

10.3.3阶段3:网络层协议配置协调221

10.4PPP认证222

10.3.4阶段4:关闭链路222

10.4.1配置PPP认证223

10.4.2配置CHAP认证224

10.5总结224

10.6华盛顿学校园区项目任务:PPP225

10.7复习题225

10.8主要术语226

第11章 ISDN229

11.2ISDN概述230

11.1简介230

11.2.1ISDN的组成231

11.2.2ISDN参考点231

11.2.3ISDN交换类型233

11.2.4ISDN服务类型标识233

11.2.5ISDN的标准化233

11.3ISDN和OSI参考模型234

11.3.1ISDN物理层234

11.3.2ISDN数据链路层235

11.3.3ISDN网络层236

11.4ISDN封装237

11.5ISDN的用途238

11.5.1远程接入238

11.5.2远程节点238

11.5.3SOHO互连239

11.6ISDN服务:BRI和PRI240

11.6.1建立BRI连接241

11.6.2BRI硬件242

11.7ISDN配置任务242

11.7.2定义交换类型243

11.7.1配置ISDNBRI243

11.7.3定义SPID244

11.7.4BRI配置实例245

11.7.5验证BRI的操作246

11.8按需拨号路由选择246

11.8.1验证DDR247

11.8.2DDR调试操作247

11.9总结248

11.10华盛顿学校园区项目任务:ISDN248

11.11复习题249

11.12主要术语250

第12章 帧中继253

12.1简介254

12.2帧中继技术概述254

12.2.1帧中继术语255

12.2.2帧中继的操作256

12.2帧中继的数据链路连接标识符(DLCI)257

12.2.4帧中继的帧格式258

12.3.1LMI操作259

12.3Cisco的帧中继实现方案:LMI259

12.2.5帧中继编址方式259

12.3.2LMI扩展260

12.3.3LMI帧格式260

12.4全局寻址261

12.4.1多目发送262

12.4.2逆向ARP262

12.4.3帧中继映射262

12.4.4帧中继交换表263

12.5帧中继子接口265

12.5.1水平分割路由选择环境266

12.5.2使用子接口解决可达性问题267

12.6基本帧中继的配置267

12.6.1验证帧中继的有关操作269

12.6.2检验线路是否处于连通状态269

12.6.3检验帧中继映射是否成功270

12.6.4检验到中心站点路由器的连通性270

12.6.5配置帧中继连接的串行接口271

12.6.6验证帧中继的配置情况271

12.6.7配置子接口272

12.6.8配置可选的命令274

12.7总结276

12.8华盛顿学校园区网络项目设计:帧中继276

12.9复习题276

12.10主要术语278

附录A 复习题答案281

第1章281

第2章282

第3章282

第5章283

第4章283

第6章284

第7章284

第8章284

第9章285

第10章285

第11章286

第12章286

附录B 命令总结287

附录C 词汇表29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