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医四诊入门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林镜栋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ISBN:9787513208031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324页
- 文件大小:9MB
- 文件页数:338页
- 主题词:四诊-诊法-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医四诊入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言1
第二章 望诊3
第一节 望全身形色3
一、外表整体观察4
二、对动作的观察4
三、对坐卧姿的观察5
四、对四肢的观察5
五、对癫、狂、痫的观察6
六、对昏迷的观察6
附:医案选录7
第二节 望面色8
一、青色8
二、赤色9
三、黄色9
四、白色10
五、黑色10
附:医案选录11
第三节 望头面五官七窍12
一、望头面与头发13
二、望目13
三、望耳14
四、望鼻14
五、望口唇15
六、望齿、龈15
七、望咽喉16
第四节 望舌17
一、舌诊的内容19
二、舌质和舌苔的综合诊察23
附:医案选录24
三、临床常见的舌质舌苔25
四、临床舌诊琐谈29
附:医案选录31
第五节 望皮肤33
一、润枯33
二、肿胀34
三、黄疸34
四、斑疹34
五、风疹35
六、白?与水疱36
第六节 望排泄物与分泌物37
一、痰、涎、?、唾37
二、呕吐物38
附:医案选录39
第三章 切诊40
第一节 脉诊40
一、脉诊的临床意义40
二、寸口诊法的部位分配及其临床意义41
三、脉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42
第二节 平脉44
一、胃和神44
二、根45
三、影响平脉的因素45
第三节 病脉46
一、浮脉47
二、沉脉49
三、迟脉50
四、数脉51
五、洪脉(附大脉)53
六、微脉56
七、细脉(小脉)57
八、散脉58
九、虚脉59
十、实脉61
十一、滑脉62
十二、涩脉64
十三、长脉66
十四、短脉67
十五、弦脉68
十六、芤脉70
十七、紧脉70
十八、缓脉72
十九、革脉73
二十、牢脉73
二十一、弱脉74
二十二、濡脉75
二十三、?脉76
二十四、动脉77
二十五、促脉78
二十六、结脉79
二十七、代脉80
二十八、疾脉81
第四节 相似脉的鉴别82
第五节 临证脉诊琐谈84
第六节 脉证顺逆89
第七节 按诊94
一、按诊的方法和意义94
二、按诊的内容95
第四章 闻诊102
第一节 听声音102
一、正常的声音103
二、病变的声音103
第二节 嗅气味109
一、病体的气味109
二、病室的气味110
第五章 问诊111
一、初诊问诊惯例112
二、问起病113
三、问现在症状114
第一节 寒热118
一、恶寒发热118
二、但寒不热123
三、壮热125
四、潮热129
五、寒热往来132
六、烦热134
七、微热138
第二节 全身出汗141
第三节 咳嗽151
第四节 喘促155
第五节 口渴158
第六节 食欲161
第七节 口味164
第八节 呕吐166
第九节 泄泻169
第十节 便秘175
附:肛门感觉异常176
第十一节 小便不利178
附:小便多和尿道感觉异常180
第十二节 黄疸183
第十三节 水肿186
第十四节 眩晕188
第十五节 心悸(怔忡)192
第十六节 不寐195
第十七节 嗜睡198
第十八节 耳病200
第十九节 目病202
第二十节 咽喉病203
第二十一节 疼痛205
一、头痛205
二、偏头痛209
三、胸胁(胀)痛210
四、胃脘(胀)痛214
附:胃脘饱胀216
五、腹(胀)痛219
六、腰痛224
七、肌肉关节痛226
附:身痛,身重227
第二十二节 出血229
一、咳血229
二、呕血231
三、衄血233
四、便血236
五、尿血239
第二十三节 阳痿(早泄 遗精)241
附:阴茎疼痛243
第二十四节 昏迷244
第二十五节 抽搐247
附篇 治略251
第一节 治病十二法252
一、解表法253
二、涌吐法256
三、攻下法257
四、和解法259
五、温寒法260
六、清热法261
七、消散法263
八、补益法264
九、疏通法266
十、固涩法267
十一、开窍法269
十二、重镇法269
第二节 五脏病治法270
一、肝病治法270
二、心病治法274
三、脾病治法278
四、肺病治法281
五、肾病治法285
第三节 风、寒、暑、湿、燥、火病治法289
一、风病治法289
二、寒病治法294
三、湿病治法296
四、燥病治法300
五、暑病与火病治法302
第四节 气、血、痰、郁病治法305
一、气病治法305
二、血病治法307
三、痰病治法310
四、郁病治法312
第五节 时间用药法和立体用药法314
一、时间用药法315
二、立体用药法317
热门推荐
- 3363299.html
- 3501927.html
- 3183037.html
- 860922.html
- 1801596.html
- 3282530.html
- 3299290.html
- 1105326.html
- 1340505.html
- 373031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0000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9284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3739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3080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3410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4689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1546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9284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9987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17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