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学
  • 李凡成,徐绍勤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7117041234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416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43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发展史1

第一节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的萌芽时期1

一、耳鼻咽喉科学知识的初步积累1

二、耳鼻咽喉科学基本理论的萌芽2

三、耳鼻咽喉科学的奠基—《内经》3

四、秦汉时代耳鼻咽喉科学领域的进展4

第二节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的奠基时期5

一、五官专科化的形成5

二、病证认识的进步5

三、治疗方面的进步6

第三节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的发展时期6

一、发展的一般概况7

二、金元四大家在耳鼻咽喉科学领域的学术思想及其贡献8

第四节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的兴盛时期9

一、发展的一般概况9

二、疫喉防治的研究与咽喉科专著的产生12

第五节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的现代发展12

一、中医耳鼻咽喉科的独立与专科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12

二、中医耳鼻咽喉科学术的继承与发展13

第二章 中医对耳鼻咽喉解剖与生理的认识15

第一节 耳的解剖及功能15

一、耳的解剖及部位名称15

二、耳的功能16

第二节 鼻的解剖及功能17

一、鼻的解剖及部位名称17

二、鼻的功能19

第三节 咽喉的解剖及功能20

一、咽喉的解剖及部位名称20

二、咽喉的功能22

第三章 耳鼻咽喉与整体的关系24

第一节 耳鼻咽喉与脏腑的关系24

一、耳与脏腑的关系25

二、鼻与脏腑的关系28

三、咽喉与脏腑的关系31

第二节 耳鼻咽喉与清阳的关系34

一、清窍、清阳的概念34

二、清阳及清升浊降与整体的关系34

三、耳鼻咽喉与清阳的生理病理关系35

第三节 耳鼻咽喉与经脉经筋的关系37

一、耳鼻咽喉与经脉经筋的循行络属关系37

二、耳鼻咽喉与经脉经筋的病理关系40

第四章 耳鼻咽喉科的独特学说42

第一节 官窍脏腑相关学说42

一、整体结构论42

二、机能协调论43

三、病证归属论43

四、脏腑证治论44

第二节 清窍清阳相关学说45

一、清阳出上窍论45

二、清浊升降失调论45

三、升清降浊论45

第五章 耳鼻咽喉科病因病理47

第一节 耳鼻咽喉科病因病理概述47

一、六淫47

二、疠气48

三、七情、饮食、劳逸及外伤48

四、其他病因48

五、脏腑、经络、气血津液失调49

第二节 耳科病因病理50

一、邪毒侵袭50

二、火热上犯51

三、脏腑虚损51

四、气血痰浊瘀阻52

第三节 鼻科病因病理52

一、邪毒侵袭52

二、火热上蒸53

三、脏腑虚损53

四、气血痰浊瘀阻54

第四节 咽喉科病因病理54

一、邪毒侵袭54

二、火热上犯55

三、脏腑虚损55

四、气血痰浊瘀阻56

第六章 耳鼻咽喉科的辨证方法57

第一节 八纲辨证57

一、阴阳辨证58

二、表里辨证58

三、寒热辨证58

四、虚实辨证59

第二节 脏腑辨证59

一、耳病的脏腑辨证60

二、鼻病的脏腑辨证61

三、咽喉病的脏腑辨证63

第三节 气血痰火辨证64

一、气血辨证65

二、阴阳辨证66

三、痰湿辨证67

四、寒热辨证68

第四节 卫气营血辨证69

一、卫分证70

二、气分证70

三、营分证71

四、血分证71

第五节 六经辨证72

一、太阳耳鼻咽喉病72

二、阳明耳鼻咽喉病73

三、少阳耳鼻咽喉病74

四、大阴耳鼻咽喉病74

五、少阴耳鼻咽喉病74

六、厥阴耳鼻咽喉病75

第七章 耳鼻咽喉常见证候的辨病与辨证76

第一节 耳部常见证候的辨病与辨证76

一、耳痛76

二、耳部肿胀77

三、耳流脓77

四、耳痒78

五、耳衄78

六、耳鸣79

七、耳聋80

八、眩晕81

九、耳膜改变82

第二节 鼻部常见证候的辨病与辨证83

一、鼻痛83

二、鼻塞84

三、鼻涕85

四、鼻痒85

五、喷嚏86

六、鼻干86

七、鼻臭86

八、不闻香臭87

九、鼻衄87

十、头痛88

十一、鼻甲改变89

第三节 咽喉常见证候的辨病与辨证90

一、咽喉疼痛90

二、咽喉作痒91

三、咽喉干燥91

四、咽喉肿胀92

五、咽喉腐烂、腐物93

六、咽喉异物感、梗阻感93

七、失音94

八、吞咽困难95

九、呼吸困难96

十、声带改变96

第八章 中医耳鼻咽喉科治则治法98

第一节 内治法98

一、耳科内治法98

二、鼻科内治法100

三、咽喉科内治法101

第二节 外治法103

一、耳科外治法103

二、鼻科外治法105

三、咽喉科外治法108

第三节 针灸疗法111

一、体针法及常用穴位111

二、水针法111

三、灸法111

四、耳针及常用耳穴112

五、放血疗法112

第四节 中医其他治法113

一、擒拿113

二、导引113

三、按摩115

四、提刮115

五、烙治法115

第九章 中医耳鼻咽喉科预防护理概要117

第一节 预防概要117

一、顺应四时117

二、谨避疫疠117

三、舒畅情志118

四、调和饮食118

五、适度劳逸118

六、戒除陋习118

七、讲究卫生118

八、改善环境119

九、有病早治119

第二节 护理概要119

一、细察病情变化119

二、重视精神护理119

三、注意生活起居120

四、搞好饮食调理120

五、熟悉外治操作121

六、注意局部卫生121

七、合理使用药物121

第十章 耳科病证122

第一节 耳损伤122

一、耳郭及耳道损伤122

二、耳膜损伤123

三、爆震性耳窍损伤124

第二节 耳郭病证125

一、耳郭冻疮125

二、耳郭痰结126

三、耳郭痰包127

四、断耳疮128

五、旋耳疮130

六、耳部疱疮133

七、耳脓疱疮135

第三节 先天性耳前瘘管136

第四节 耳道病证137

一、耳疖137

二、耳疮139

三、耳窍霉痒症141

四、外耳道胆脂瘤142

五、肉芽性耳疮143

六、耵耳144

七、异物入耳145

第五节 耳膜病证146

一、急性耳膜疮146

二、耳膜疱疮147

第六节 中耳病证148

一、耳胀148

二、耳闭151

三、气奔耳窍症153

四、急性脓耳154

五、小儿急性脓耳157

六、慢性脓耳159

七、耳胀耳闭及脓耳后遗症162

附:耳硬化症164

第七节 脓耳变证164

一、耳后疽164

二、耳下疽166

三、脓耳眩晕167

四、黄耳伤寒169

五、脓耳成痉171

六、脓耳脑痈172

第八节 耳鸣耳聋174

一、暴聋177

二、久聋181

三、药毒聋184

四、老年聋188

五、热病聋191

六、噪声聋193

七、癔病聋195

第九节 聋哑196

附:助听器197

第十节 眩晕198

一、耳眩晕199

二、伤风眩晕205

第十一节 口眼斜及半面痉挛207

一、伤风口眼斜207

二、脓耳口眼斜210

三、半面痉挛212

第十一章 鼻科病证214

第一节 鼻损伤214

第二节 外鼻及鼻前庭病证216

一、酒齄鼻216

附:肺风粉刺218

二、鼻疔218

三、鼻疮220

四、鼻疳222

五、鼻孔痰包224

第三节 鼻隔病证225

一、鼻隔偏曲225

二、鼻隔血肿与痈肿226

三、鼻隔穿孔227

第四节 鼻窍病证228

一、伤风鼻塞228

二、鼻窒230

三、鼻燥233

四、鼻槁235

五、鼻鼽238

六、急性鼻渊242

七、慢性鼻渊245

八、小儿鼻渊248

九、鼻息肉251

十、不闻香臭253

十一、异物入鼻255

十二、鼻衄256

附:行经鼻衄262

十三、眉棱骨痛262

第十二章 咽喉病证265

第一节 咽喉损伤265

第二节 颃颡病证267

一、颃颡干燥267

二、颃颡不开269

第三节 喉痹271

一、急喉痹271

二、慢喉痹274

三、珍珠喉(痹)278

第四节 乳蛾280

一、急乳蛾280

二、慢乳蛾284

三、石蛾287

四、烂乳蛾288

第五节 喉痈292

一、喉关痈292

二、里喉痈294

三、侧喉痈296

四、下喉痈298

第六节 喉风300

一、急喉风300

二、小儿弱症喉风302

第七节 失音303

一、急喉瘖304

二、小儿急喉瘖307

三、慢喉瘖308

四、喉息肉312

五、肝郁失音313

六、经行失音314

七、子瘖315

八、产后瘖316

九、血溢声户318

十、声户疳319

十一、声户痹320

十二、声带瘫痪322

第八节 咽喉杂病324

一、梅核气324

二、异物梗喉327

三、咽痿329

四、咽白刺330

五、颈咽痛331

第十三章 耳鼻咽喉疫毒及肿瘤334

第一节 耳鼻咽喉疫毒334

一、白喉334

二、疫喉痧337

三、咽喉癣340

第二节 耳鼻咽喉梅毒342

第三节 耳鼻口因喉麻风344

第四节 耳鼻咽喉艾滋病346

第五节 耳鼻咽喉常见肿瘤348

一、良性肿瘤348

二、恶性肿瘤351

第十四章 中医耳鼻咽喉科常用药物355

第一节 解表药355

第二节 清热药361

第三节 化痰药368

第四节 温里药370

第五节 泻下药372

第六节 祛湿药373

第七节 补益药375

第八节 收涩药380

第九节 平肝熄风药381

第十节 行气药383

第十一节 活血药384

第十二节 止血药387

第十三节 外用药389

附录1:针灸穴位索引393

附录2:方剂索引400

附录3:作者简介413

热门推荐